【文旅●偃师】之人文景观 摄影:李建宗

经典老歌(李建宗)

<p class="ql-block"><b>  偃师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息偃戎师”而得 名。历史上先后有夏、商、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是国内已知建都朝代最多的县级市。是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是史学界公认的“华夏第一王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偃师是唐朝高僧玄奘的故乡,境内有多处历史遗存,2005年,被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市)荣誉称号。是品味和游览人文历史的好去处。</b></p><p class="ql-block"><b> (部分图片注释源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夏都遗址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Erlitou Site Museum Of the Xia Capital)是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项目。[1]始建于2017年6月11日,建成于2019年10月19日,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斟鄩大道1号[37],占地面积246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包括公共区域、业务区域、行政区域及早期中国研究中心四个部分。是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与展示基地。[1]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共有5个基本展厅,系统展示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历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据2020年4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官网显示,博物馆内共有馆藏文物2089件,主要为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1-3]2019年5月19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在南京揭晓,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获基本陈列获精品奖。</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商都遗址公园。考古学界有专家认为,偃师商城即古文献中的“西亳”。作为夏、商改朝换代的标记,偃师商城遗址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反映的文化底蕴、政治和礼仪制度、社会和经济形态、流通和交往方式等,都是上溯追源的理想起点。位于洛阳市偃师区的西亳城,不仅是我国唯一一处保留下来未遭破坏的商代都城遗址,也成为商代城址中保存相对完好的一座帝都遗址。1983年春在配合基建工程中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多次发掘,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的系列测年数据,其始建年代被推定为约公元前1600年;偃师商城遗址第三期早段的年代被推定为公元前1400年前后,这座城址由兴到废经历了约200年时间,现存面积约205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唐恭陵。恭陵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东北2.5公里的滹沱岭上。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恭陵神道两侧石刻作工细腻,雕造精美,形象生动,时代可能早于乾陵,是河南仅存的一组盛唐陵墓石刻。是考察唐陵规制的重要依据,也是世界研究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轘辕关。轘辕山位于府店镇东南,海拔657.1米。该山与其连麓的山阜,组成车辕形的山体,其北坡道路曲折险阻,故名轘辕。新版《辞海》解释说:“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接巩义、登封二市界。因山路有十二曲,盘旋往还得名。形势险阻,历代为控守要地”。《辞源》解释说:“险要的道路”,“路形若辗(辕)而又轘曲”,“山路险阻,凡十二曲,循环往返,故称轘辕”。其名称由来己久。《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晋栾盈出奔楚,过周,出诸轘辕”。《管子·地图》:“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必尽知之”。因轘辕山地势险要,古代有许多战争在这里发生。东汉中平元年(181年),为防黄巾起义军,汉灵帝诏令大将军何进在山上置关,至今关址尚存,称“轘辕古关”,为东汉洛阳八关之一。轘辕山东接太石(嵩山),西连少室,是河洛地区通往汝颍的必经之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缑山。缑山位于洛阳市偃师区东南20公里的府店镇府南村,海拔308米,景色清秀神奇,四周平畴无际。她扼轘辕,察鄂岭,东邻中岳太少;眺水泉,望香山,西傍龙门伊阙;看马涧,观万安,南对九龙黄庙;眈恭陵,瞰伊洛,北瞻邙山黄河。清乾隆皇帝在住跸缑山时所作《登缑山》诗中写到:“缑岭茏葱嵩岳连,传闻子晋此升仙;割来太室三分秀,望去清伊一带绵。”充分概括了缑山秀丽风光和迷人景色。</p><p class="ql-block"> 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作为唐代飞白书遗存中的佼佼者而被书法界推崇,今存于缑山之巅。</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玄奘寺。又名唐僧寺,位于偃师缑氏镇唐僧寺村北的白鹿原上,紧傍207国道。始建于北魏,原名灵岩寺。唐玄奘去世后葬在偃师白鹿原上的灵岩寺,后人为纪念唐僧,便称之为唐僧寺,寺院西北尚存有唐僧冢。明末,灵岩寺遭战乱焚毁。清初重建并改称兴善寺,清同治年间正式更名为唐僧寺。[4]1996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拜谒唐僧寺,提议更名为“玄奘寺”,并亲题“玄奘寺”匾额。</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玉皇庙。景山玉皇庙,坐落于偃师区顾县镇曲家寨村南的景山制高点上,位于嵩山到洛阳古官道之枢纽地位,南望嵩岳,北瞰伊洛,是偃师区现存著名的古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颜真卿墓。颜真卿墓位于洛阳偃师市山化乡汤泉村的村口,村民称之为 “颜鲁公坟”。颜真卿墓北倚邙山,南坐洛水,墓长宽均为16米,墓前有明清石碑各1通。颜真卿,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首阳山森林公园。首阳山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境内,原为采矿后废弃地,后大力开展首阳山矿区植被修复,先后投资1.8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造林绿化,将曾经的荒山打造成为汉风浓郁、森林密布的郊野森林公园,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一处休闲、观赏、娱乐场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会圣宫碑。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山化乡寺沟村的凤凰山上,它号称“中州第一巨碑”,千年前北宋皇室祭扫陵墓,先要在此缅怀先祖功德。会圣宫原为“三圣宫”,“会”足重温、缅怀的意思,“圣”就是君,是每年春秋季皇室祀祖祈福时,临时住的行宫。碑文中,大量篇幅为宋王朝歌功颂德,描绘了当时会圣宫“隐若中天,宛若仙域”的盛况。该碑上刻飞鹤流云牡丹纹,帽顶盘守六条浮雕舞龙,碑额篆书“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碑铭”,整体刀工精美,浑然天成。碑文文字之多,为全国碑文之最,其撰文、书肘、铁笔并称三绝。</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客家先民南迁首发地纪念碑。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是一座记录客家人南迁历史的纪念碑。纪念碑以古朴典雅、庄重大气为主要风格,坐落于十七步台阶的两层方坛之上,十七步台阶寓意着客家先民从首次南迁迄今已走过了1700多年的历程。碑体和基座净高11.1米,台阶高2.55米,总体高度13.6米,以粉红色花岗岩雕刻、建造而成,基座四周雕刻着表现客家先民南迁及客家人发展历史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玄奘故里。玄奘故里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陈河村一个景区。北依景山,南望嵩岳,东南为轘(huán)辕古关,西南临近伊阙龙门,原野平坦,河谷纵横,自古便为洛京畿辅之地。</p><p class="ql-block"> 玄奘故里坐北朝南,占地2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1]景区共有7个景点,即玄奘故居、皇家寺院佛光寺、陈家花园、凤凰台、马蹄泉、晾经台、西原墓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偃师商城博物馆。偃师商城博物馆(Shangcheng Museum in Yanshi)是中国历史类专题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城西南。古称西亳[1],是第一个商代都城。[1]为商汤灭夏后所建,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北靠邙山,南临洛水。博物馆于1985年10月兴建,1987年4月建成开放。该馆主体建筑为一座“四阿重屋”式仿古宫殿建筑群,殿堂居中,廊庑相连,青砖青瓦。古朴典雅,院内苍松翠柏,繁华似锦,古色古香,景色宜人。馆址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展室面积1100平方米,1985年10月动工兴建,1987年4月建成。</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薄姬庙山。邙岭薄姬庙(俗称奶奶庙)位于偃师市邙岭镇东蔡庄村西南的薄姬山顶,这一带也是北邙山在偃师境内的至高点,站在山顶向北可望涛涛黄河,向南可观层峦万安山。传说,西汉年间中原大地大旱,蝗虫遍地,汉文帝来洛阳巡视,薄太后也随行前望,她带领百姓灭蝗,并亲自食蝗,结果因噎而死。百姓感激,奉为蠱母娘娘,建庙纪念,以期庄稼不再受虫灾。到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大力推行汉文帝、景帝、武帝提出的以孝治天下理念,把薄太后晋升为高太后。此后两千年间,全国各地广建薄姬庙,薄姬堪称中国母亲的杰出代表,她崇奉道家无争无为思想,又践行儒家仁孝经典,为国人树立了一个宽厚仁慈、与世无争的慈母形象。</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冯王山,位于偃师市西北边陲、邙岭镇刘坡村南,海拔高333.5米。因山上有冯熙冢、冯王寺,故名冯王山,谐音凤凰山。冯熙北魏人,为洛州刺史,封昌黎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吕不韦墓,战国时期秦相国吕不韦的墓冢,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首阳山镇(洛阳市东约20公里的偃师区南蔡庄大冢头村东)。公元前235年吕不韦在流放途中自杀。据《史记集解》记载:“吕不韦冢在河南洛阳北邙道西大冢是也。民传言吕母冢。不韦妻先葬,故其冢名吕母也。”吕不韦服毒身死,宾客虽多,但葬埋北邙山匆匆忙忙。即使如此草率,还受到秦王政的追究。民间流传今大冢头村的“吕候冢”,是吕不韦与妻子的合葬墓。总的说来,洛阳成周城一带是吕不韦的最后归宿地,明清《偃师县志》各种版本,都称今首阳山镇大冢头村的大冢是吕不韦墓。</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偃师商汤王陵。汤陵也称汤王陵、成汤王陵,是商代开国之君成汤的陵墓,位于洛阳市偃师区山化乡蔺窑村北。1983年春,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市偃师尸乡沟发现了3600年前的古城遗址——商都西亳城。由此确定了一直争议较大的成汤埋葬地就是偃师汤王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李建宗,河南偃师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洛阳市摄协理事、洛阳市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偃师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等职。痴迷摄影几十年,获奖无数。多有作品在国家及省市专业杂志和报刊上发表。主要拍摄专题有:《乡村记忆》、《汉丧》《唐恭陵记忆》、《北宋遗风》、《天下苍生》《乡村狗市》《弱光下的经典》《家乡的老兵》《仰视》《渡口》《背影》《斑马线》《河南有戏》等。</p><p class="ql-block"> 拍摄喜好:人文纪实、民风民俗等。</p><p class="ql-block"> 生活喜好;读书、摄影、旅游一个不能少;</p><p class="ql-block"> 微信号LJZ5050198。欢迎交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