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由来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阳历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也是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孙中山特别关注植树造林事业,并将之视作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推动。1915年,正是在他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规定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民谚常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p><p class="ql-block"> 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p><p class="ql-block"><br></p> 植树节主题班会 <p class="ql-block"> 为了使学生们能够全方位的了解植树节的相关知识,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让爱树、护树、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等相关知识融入我们的课堂,在学生心中植入生命幸福成长的种子。在今天,我们特别为学生们召开了“学习二十大,我为春天增绿色”植树节主题班会。</p><p class="ql-block"> 会上,老师带领学生们感悟了一棵树的价值:一棵树每年可贮存一辆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一棵树能给我们做些什么?1天可以蒸发400千克水;可制作大约200千克纸浆,并产出750卷卫生纸……</p><p class="ql-block"> 一亩树林又能做什么?放出的氧气可供65人呼吸一辈子;一年可吸收各类粉尘20至60吨;一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千克,并释放49千克氧气。</p> 植树的意义 <p class="ql-block"> 通过主题班会的召开,班主任带领学生们明确了:</p><p class="ql-block">1、植树造林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p><p class="ql-block">2、植树造林可以美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还能改善气候状况,茂密的树冠可以遮盖阳光的照射,将20%左右的热量反射回天空,60%-70%的热量被树冠吸收。此外植物蒸腾作用的维持也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p> 我是小小护绿员 <p class="ql-block"> 学生们利用周末带着小水盆、小舀子在认真地给树木和花草浇水。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名有爱心的小小护绿员呢!</p> 植树节手抄报 <p class="ql-block"> 学生们通过动手制作手抄报,为地球增加一份绿色。</p> <p class="ql-block">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它孕育着生命与希望,是大自然赠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为此,在植树节我们共同发出发出以下倡议: </p><p class="ql-block">1.不采摘花朵,不攀折树枝。 </p><p class="ql-block">2.做环境小主人,及时劝阻不文明行为。 </p><p class="ql-block">3.积极参与植树、养花等活动。 </p><p class="ql-block">4.积极学习植树护绿知识。 </p><p class="ql-block">5.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制品,如塑料袋、吸管及餐具等。 </p><p class="ql-block">6.尽量减少碳排放,乘坐公共交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