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长桥镇沧桑岁月(七)老宅民居是我家

乔培善山西晋城73.1.美篇号1776390

<p class="ql-block">  古民居,承载着乡土中国千百年的历史记忆。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化的进程,这些“老宅子”往往年久失修,濒临坍塌、荒弃。周村古城也并列其中。</p><p class="ql-block"> 随着很多村民外出谋生,“空心化”难以阻挡,多数院落都已关门闭户,针对此,笔者认为,文物只有合理利用,才能活起来,才能延长古民居的生命,这也是对古民居最好的保护。</p><p class="ql-block"> 总言之,古民居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它不仅有历史文化价值、研究价值、见证价值、学术价值、审美价值、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精神价值,古民居的一砖一瓦、一椽一木都凝聚着历史的印记,镌刻着质朴的民族民风,保护古民居,传承古民居的历史文化,是当务之急。</p> <p class="ql-block">  老宅、民居大多在巷子里,以晋东南地区典型的四大八小式四合院为主,两层单进式院落居多,也有一层的,四合院多数坐北朝南,天井方正,以主房中轴线为准,两侧耳房、厢房对称分布。大户人家的院落也并不扩大,而是以大同小异的多个相连院落组成,常见的有二进、三进的,也有几处四进的,当地俗称叫棋盘院,其实更为准确的说应该是“田”字形的布局。镇上的显贵之家,院落可以达到十几进之多,如郭象升故居,有一进十八院,院院辟有小门相通,另有地道彼此相连,他们有自己的家祠、学堂、藏书楼、马房院等,在自给自足经济条件下,完全可以算作一个小社会。</p> <p class="ql-block">  范氏四合院目前是全村保存最完好的四合院。范氏后人范莛在清康熙年间中进士,范莛之后家道中落,直到清道光年以后族人以经商做生意为多,到光绪年家境逐渐富裕起来。清末民初在眼光阁附近先后修建起数座串串院,富裕之后子弟们便上学念书,其中范炳文、范炳章兄弟二人学业有成。范炳文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原山西省第四师范(民国时期的长治师范)任教,并于1927年至1937年任校长十年之久。当时赵树理,王中青等都是他的学生。范炳文与当时阎锡山的秘书长贾景德私交甚好,后与贾景德逃往台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出任过台湾考试事务主管机关院长一职。</p> <p class="ql-block">  根据明清碑碣记载,周村大小店铺、商号七百余家咸丰八年(1858)《补修周村堡垣记》中载:“(周村)南带行山,西襟沁水,民居星聚,商贾云连,封大都会也。”古镇中心有一条东西向的古商业主街,原长2000余米,宽约6米。两侧向南北分出几十条小巷,构成古镇街道的基本结构。主街两侧旧时店铺林立,有钱庄、驿馆、客栈、当铺、盐行、布行、茶楼、酒馆等,多采用二层的砖木结构,临街开窗。老宅、民居大多在巷子里,以晋东南地区典型的四大八小式四合院为主,两层单进式院落居多,也有一层的,四合院多数坐北朝南,天井方正,以主房中轴线为准,两侧耳房、厢房对称分布。</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中心有一条东西向大街,为旧时的商业中心,其两侧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气派无比;古街向南北方向又分出几十条小巷,伸入古镇的居民区,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古色古香的老宅院。这些老宅院以晋东南典型的“四大八小”式四合院为主,两层单进式院落居多。一些大富大贵之家隐藏其中,一般为二进三进院或连环院,观之森严壁垒、雕梁画栋,豪华气派。清末山西才子、知名学者郭象升的故居竟有一进十八院的规模,各个院落上有小门相通,下有地道相连,几乎就是一座独立的城堡。周村的潘氏老宅院、范氏老宅院等也很有名。</p> <p class="ql-block">  郭家大院范家大院也叫工上院,因为范四知主持修明城墙整个工程指挥部设在这里,人们将工程指挥部俗称“工上”,因此后世一直将范家大院称作“工上院”。范家大院大门上的木雕牌楼为明代建筑,牌楼上三行字为范四知祖孙三代在鸿胪寺做官的记载。大院为三进院,前院为门房院;二进院为过厅。</p> <p class="ql-block">  郭象升的故居为晚清建筑,是周村最庞大的民居庄园。不仅多年营造了如旗杆院、串心院、平地院、书房院等众多院落,而且还专门建有供后人读书的学堂。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庄严古朴,精美别致,神韵非凡。步入郭象升故居那精美的木雕楼栏,细腻的石雕柱础,雕梁画栋的房子,曲廊幽径的庭院,处处会显现在你的眼前。你不仅会被设计奇妙、风格独特的清代民居建筑艺术所陶醉,而更会被郭家当年那重教治学树人为本的理念和行为所感染。</p> <p class="ql-block">  居民院落布局规整、错落有致,古朴典雅,现有许多处四大四小格式院落与三进、二进四合院落,其中各种雕刻,图案精美。尤其是郭家大院,共有大小十八进院落,现存有十院,由拱门、甬道、厅堂贯通,还有楼阁、回廊、花园、舞楼。花园名“宜西园”,门首书“绿芸坪”三字,春暖花开,景色宜人,极饶佳趣。建筑气势恢宏,雕饰精致美丽,可与祁县乔家大院媲美。</p> <p class="ql-block">  培育花卉花种,东面一排为花匠住宿的地方。据老辈相传,这里是清朝晚期方圆近百里最大的私家花园,春、夏、秋三季百花争奇斗艳,数九寒冬腊梅傲霜迎雪。土改时这些房屋分给了贫下中农,但现在还能看出当年花园遗留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久伫街头四顾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初况味失无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茫然老眼曾疑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仅有招牌依旧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街晨暮醉仙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几处春光几处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欲买桂花与美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终觉不似少年游</p> <p class="ql-block">  由小南门而入,是镇内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和东西走向的古商业一条街。镇内古民居大部分建于明清两代,如冠于“鸿胪第”的范氏庄园以及“箴心守”、“六必居”等民居大院,基本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格局,其主房居北,两侧各有偏房、东、西、南房则按风水而建,并决定大门的朝向,院内木雕的窗棂、窗花、楼栏十分精美别致。其中“鸿胪第”为村中最古老的民居建筑,始建于明末,一进三院,古朴庄严的大门两侧雕有青石狮子,虽被后人砸得遍体鳞伤,但精细的雕刻还留有当年的风骨。进大门前院两侧为砖雕照壁,图像为云纹麒麟,照壁中间为木柱顶架过门,与中院东西两层楼及后院正北现存的堂楼遥相呼应,显示出当年房主人的财富和气派。</p> <p class="ql-block">  青砖黑瓦古朴典雅的小楼与各类字号商铺依然在焕发着它的生机,这里仿佛从未中断过商业繁荣,依旧延续着它曾有过的繁华。</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依稀还是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的影子,但是不得不说经济与政治之间具有极其紧密的联系,而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反观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就可以看到经济发展的越快,人们的社会生活方面也越能得到改善中。</p> <p class="ql-block">  村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民居院落基本为坐北朝南,采用四大八小形制,封闭感较强。建筑多为二层抬梁式木构架与砖墙混合结构,通过连廊相联通,立面装饰精致。典型院落如范氏庄园、郭家大院、潘家大院等。</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深,古迹荟萃的周村镇,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内蕴。其古建筑遗存不仅是晋城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曾几何时,周村作为清化古商道的起点,古往今来又有多少的晋商赶着毛驴、骆驼、人挑肩杠,从这里经过,它见证了古镇辉煌也承载了古镇没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千年古镇万年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周村城容新市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里长街留故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八方四铺春秋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历朝石板青砖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现代高楼拔地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镇四方犹锦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风尘羁客显安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楼连苑 歌颂周村民宅民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太行古镇周村,雄壮美丽传闻。祭奠英魂,美名长存,忠孝至尊。城垣奇亘,四面五门,龙虎纵横。振鳞甩尾奔。腹背鼓隆,北阜脊,东岳腾。</p><p class="ql-block"> 小楼连苑缤纷。众院落,街巷通顺。房屋层次,高低不等,古色犹存。喜气盈门,韶光辉村,风俗德润。有芳心一寸,依日待月,玉楼吹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心明眼亮</p> <p class="ql-block">  南门里的宫上院是镇上的又一所好宅子。它的主人姓范,曾为登仕郎,供职于鸿胪寺。“宫上院”是镇人对它的惯称。现存为一进三院,牌楼式大门高大气派,石狮相镇,石鼓互对,门楣昭示,斗拱出挑,尽现官宦豪气。院内照壁、楼栏雕饰精美。前院有月台一座,束腰须弥座式。中过厅已毁,改作现在民房。后院正房为二层镜面楼,拱形门窗,不加外墙装饰、简洁古朴,院落宽敞宏大。形制规整。</p><p class="ql-block"> 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巷子里,民居分布还有很多,精致漂亮的范家院,朴素亲切的梁家院,更多的还有那些透着浓浓生活情趣的杂姓小院子,都会毫不客气地累酸你的眼神,耗尽你的胶片。</p> <p class="ql-block">  范家在周村历史上很有地位。明朝末年(1644年),在鸿胪寺做过官的范四知,主持修筑了周村古城。现在,村子里范姓的大院也还有好几处。</p><p class="ql-block"> 历史沉浮,范家衰落后,房子在土改中,被分给了几户贫农居住。这是很多大院共同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老院最先的主人名叫范竹山,是个地主,1945年时,跑到台湾去了。</p><p class="ql-block"> 范竹山院并不大,只有一进,装饰也很简洁,是个普通的明清院落。正房两侧有两个天井,显得比较特别。</p><p class="ql-block"> 站在天井下仰望天空,觉得自己非常渺小,院落却异常高大起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街古迹遗千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纵横交错半坡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山傍水小溪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面依山华阳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起石桥千古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终阁坊恒世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城幽窄万家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茶墨书庄应保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周村的老街巷里。胡同连着胡同,曲曲折折,充满了韵律;大院连着小院,层层叠叠,到处都是故事;门楼掩映着匾额,每一面都散发着古老中国的儒雅味道。</p><p class="ql-block"> 从一个小院出来,走进另一个小院,从一条胡同钻进另一条胡同。我好像迷了路,却没有一点迷茫的感觉,心底反而充满了欣喜。</p> <p class="ql-block">  民国风格的大门楼,面阔5间,高约10米左右,非常气派。门楼通体由青砖砌成,通过排列、组合、变化,显示出一种独特的几何美。</p><p class="ql-block"> 门楼包括左中右三部分,左右两侧是两个小门。左侧的小门已经被砌在墙内,右侧的露在外面,连接着范院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小门由两根青砖柱子撑起,顶部砌出圆弧状的山峰图案,简单大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盈帘繁盛凝佳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满路来宾赞古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石街中游影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头墙下叹心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茶道荡月悠风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佳墨飘香传誉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夜里屯溪留客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枕边怜玉醉柔情</p> <p class="ql-block">  周村镇尚保留有很多明清四合院和古民居,目前,保存完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有郭家大院和潘家大院。</p><p class="ql-block">历经世事演变,阅尽地老天荒,涉过喜怒哀乐,古镇从时空深处朝我们走来,与我们迎面相遇之际,她稍稍抹去一丝疲惫,依旧的悠然自得,继续着绵延不绝的繁荣,她始终挂着千年不枯的微笑,娇美的身姿显山露水,引领每一个光临古镇的踏访者走进她的故事,走进她的传说,走进她的历史,走进她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周村是一座有灵魂的古镇,这便是地灵人杰的周村,是文化重镇的周村。在这里,漫无目的的走走,穿行于古朴的老街和狭窄的小巷,或只是静静地坐在某一家店铺门前的石阶上看着过往行人发呆,你只需用眼睛贪婪地欣赏青砖黛瓦间流露的卓约风姿,用耳朵倾听亘古而来的商市喧嚣或宅院内的轻灵细语,用心感悟雕花窗楹间的曾经,多么舒坦,多么惬意。古镇,突然间变得触手可及的亲切起来。</p> <p class="ql-block">  古镇是乡亲们那布满皱纹的脸,每个皱褶里都有一个故事,记载着我儿时的顽皮、少时的梦想,还有古镇里点点滴滴的变迁。古镇是走家串户的货郎架子上那一块香甜的打巴糖,象镇上的老乡一样,扎扎实实,耐人回味。古镇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水粉画,碧绿的庄稼和蔬菜、蔚蓝高远的天空、清澈幽静的河水、淡黄色的土墙、洁白色的瓷砖、黑黑的巷间小路、红色的霓虹灯,古老而又带着现代的气息,传统又充满青春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古镇,犹如在小河边上梳妆的姑娘,宁静,端庄,典雅。</p><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小镇,连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也是如此古色古香,火红色的高跟鞋与青褐色的石板相互碰撞,发出的咔咔咔声,听起来却如钢琴奏出精灵般的音符,它们笑着,跑着,美得好似城墙上舞蹈的阳光,跳着华丽的华尔兹。</p> <p class="ql-block">  明清街。那是一条修缮过的老街,两侧店铺林立,古风古韵,极具特色。历史上的老街,应该一直延伸到西阁,大约1千米;现在修缮的只是东侧的一半,不足400米</p><p class="ql-block">历史不是包袱,古迹不是垃圾,莫把金子做了瓦砾。</p><p class="ql-block"> 周村古城像一只猛虎。只有保护好、利用好古城的历史资源,周村才能在新一轮的旅游发展中,虎虎生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历尽沧桑数百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死生皆在此屋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今多少繁华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唯见梁间燕子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千年古巷老街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望岳麓伴太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吃繁多风味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食客流连爱品尝</p> <p class="ql-block">  用制作美篇的方式,记录长桥古镇历史,仅是一个赏识。过去的历史资料只有在史志中、镇志中才可找到点蛛丝马迹,很多老百姓是看不到的。美篇通过网络空间即时传遍千家万户,可让每个人都能穿越几千年的时空隧道,了解周村古镇,风雨沧桑的历史变革,更增加了“你从哪儿来,来做什么?你将去往哪里”的思维导向。不忘初心,不忘乡愁,永远热爱自己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因为本人对这片热土深表留念,愿以微博之力,润我长桥故土。使用美篇连续七篇报道已完成并发表,希能广泛传播、永久收藏和世代传承,永远不忘故乡的厚重的历史。但在了解舒发、资料收集和体例完善以及文字推敲等方面,难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敬请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不吝赐教。</p> <p class="ql-block">  感谢周村村党总支、周村村民委员会给予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振兴周村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责无旁贷,尽心尽责。深表谢意。</p><p class="ql-block"> 感谢总设计师朱德袖同志,思路敏捷、全程督导、一絲不荀、一口作气、合练而成。在此诚表谢意。</p><p class="ql-block"> 感谢史志办的闫书军同志和热心的周村人闫田宝同志,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贡献良多。给此次编排给予了有力的支持,深表谢意。</p><p class="ql-block"> 感谢张新民(心明眼亮)同志给予了全方位的指导和诗词助兴。深表谢意。</p><p class="ql-block"> 本篇中的英雄、名师都是榜上有名者。还有无数的无名英雄和名辈,放在今后的文章中,仅此谅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光阴旧迹斑斑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桥浑如往日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烦请红尘名利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莫来此地扰安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镇寻香兴有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街头小憩午晴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春风相约时光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盏清茶一卷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