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乌台诗案发生在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当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说苏轼任湖州知州的谢恩上表中,暗中讽刺朝政,随后又搜出大量苏轼的诗文中有反变法的内容。</p><p class="ql-block">这个案件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受审。</p><p class="ql-block">因为御史台院中有柏树,野乌鸦一群群的栖居在树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乌台诗案”起源于两个文化人,一个是科学家沈括,一个是大文豪苏轼。</p><p class="ql-block">沈括是浙江钱塘人,他爱好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喜欢探究天上地下的秘密。沈括曾负责校勘图书,有机会看了许多天文、地理、历法、算学、农学、医药、音乐各类的书。他有空就对自然现象做研究,在当时,像沈括这样的人不多。</p><p class="ql-block">王安石变法以后,沈括被提拔为司天监官员,专门负责测天象造历法的事。</p><p class="ql-block">沈括到任不久,就发现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轨迹,他比外国人测出来的时间还要早。</p><p class="ql-block">宋神宗欣赏沈括是个人才,派他到各地视察,督促落实新法。</p><p class="ql-block">沈括因此跑了好多地方,见到了很多奇异的自然现象,也有了新发现。西北玉门有石油,就是沈括发现的。</p> <p class="ql-block">沈括打心眼儿里支持新法,盼着新法快点见成效。</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沈括到浙江巡查,恰好苏轼正在杭州当通判(副市长),两个人早就认识,见了面高兴地聊起来。</p><p class="ql-block">苏轼是四川眉州人,他以诗词文章见长,写字绘画也很精通。</p><p class="ql-block">那时最有名望的是欧阳修,是公认的文坛领袖。可欧阳修看了苏轼写的文章,对好朋友梅尧臣说,看了苏轼的文章,他才是文坛之主,老夫也应该让他一头。可见苏轼才气之大。</p><p class="ql-block">欧阳修就向朝廷推荐苏轼,苏轼也把欧阳修当老师看待,因此苏轼就在全国出了名,官也越做越大。</p> <p class="ql-block">这一次,苏轼和沈括聊得正热乎,他拿出自己最近写的诗给沈括看。</p><p class="ql-block">沈括拿起笔抄了下来,说要好好拜读。可是他回到京城,把诗仔细看了之后,觉着不对劲儿。</p><p class="ql-block">原来苏轼对王安石变法一直有看法,他在诗里写了一些嘲笑新法的句子。</p><p class="ql-block">沈括拥护新法,看了很生气。于是,他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说苏轼攻击新法。</p><p class="ql-block">这时候,王安石已经辞职回家了,宋神宗让御史台查查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接办这个案子的是李定、何正臣、李宜。</p><p class="ql-block">李定他们把苏轼写的诗文都找了来,确实从里面找到了嘲笑新法的句子,还有他们认为是骂皇帝的话,于是马上向上报告。</p> <p class="ql-block">宋神宗下令把苏轼逮起来,押到京城,关进御史台监狱审问。</p><p class="ql-block">苏轼做梦也没想到,几首诗惹了这么大的祸,审问的时候,他承认在诗里攻击了新法。</p><p class="ql-block">苏轼下狱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谁都不愿意这个大才子被砍了脑袋,替他说情的一个接一个,有不少是支持新法的。</p><p class="ql-block">曹太皇太后正病着,听说这事儿对宋神宗说,当年仁宗皇帝就看出苏轼苏辙哥俩是人才,你可不能杀了他。</p><p class="ql-block">王安石也写了说情信。</p><p class="ql-block">宋神宗本来也没想杀苏轼,只是想压压他的傲气,就把审官叫来,问审理的情况。</p><p class="ql-block">审官说,别的不说,就冲攻击皇上这一条,就应当判死罪。</p><p class="ql-block">宋神宗摆摆手说,算了,我看过了,他写的是大树,不是攻击我。</p> <p class="ql-block">这么着,苏轼捡了一条命,可还是给贬到黄州(湖北黄冈)当了个团练副使,相当与民兵师副师长,不能批阅公文,不能随便离开。</p><p class="ql-block">苏轼被处理完了,凡是跟苏轼交往密切的,或出面为苏轼求情的,也有被追责的,共22人。其中有3个人的处罚较重。</p><p class="ql-block">驸马王诜因泄露机密给苏轼,更因对待公主不礼貌,宠妾压妻,被削除一切官爵。王巩被御史附带处置,发配西南。</p><p class="ql-block">苏轼的弟弟苏辙,由于家庭连带关系,也遭受降职处分。</p><p class="ql-block">其他人有的被罚红铜30斤,司马光和范镇及苏轼的个别朋友,各被罚红铜20斤。</p> <p class="ql-block">苏轼到了黄州,整天没什么事干,就写了不少诗词文章。</p><p class="ql-block">最有名的有前后《赤壁赋》,还有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p><p class="ql-block">过了几年,宋神宗答应让苏轼到常州居住,算是解除了管教,他就想待在常州不走了。</p><p class="ql-block">没想到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高太后掌了权,苏轼又受到重用,给调回京城当了翰林学士,又成了朝廷大员。</p> <p class="ql-block">告他状的沈括麻烦了,旧派要把新派官员打成奸党,连沈括也在其内。</p><p class="ql-block">因此沈括被撤了职,赶出了官场。</p><p class="ql-block">好在沈括有一肚子墨水,他在润州(江苏镇江)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座园子,叫梦溪园。他就住在园子里,把一生的所见所闻,还有自己研究的成果写下来。</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著名的《梦溪笔谈》。</p><p class="ql-block">《梦溪笔谈》在数学、天文、气象、地理、物理、化学、医学、冶金、建筑、水利等好多方面都有新见解,还记录了不少民间发明,像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就是沈括给记下来的。</p><p class="ql-block">这部书写出来之后,立即轰动全国,在全世界也很有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苏轼当了大官儿,司马光要全面废除新法,苏轼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新法里也有好的,不能全废了。</p><p class="ql-block">司马光被他气得说不出来话,只好对他待搭不理。</p><p class="ql-block">结果旧派好多人都不待见他,很多人质问苏轼,你还有没有立场了?</p><p class="ql-block">苏轼只好离开京城,第二次到杭州当地方官。几年后又去了颍州(安徽阜阳)、扬州。</p><p class="ql-block">公元1093年,高太后去世了,宋哲宗恢复了新法。</p><p class="ql-block">新派又掌了权,想起苏轼反对过新法,就撤了他的职,贬到英州(广东英德),再挪到惠州(广东惠阳),最后到海南的儋州去了。</p><p class="ql-block">宋徽宗即位以后,大赦天下,苏轼这才回到内地。可他已经60多了,不久就死在了常州。</p> <p class="ql-block">对于乌台诗案,很多人都认为是“文字狱”,是因言获罪。苏轼是冤枉的,沈括是小人。</p><p class="ql-block">但是仔细的推敲来看,乌台诗案与明清“文字狱”并不相同,“乌台诗案”苏轼不冤枉。</p><p class="ql-block">首先苏轼确实有攻击新法的行为,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当时变法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作为一个高级官员与中央唱反掉,这是不能被允许的。</p><p class="ql-block">当然,审官要判死刑,不是因为反改革,而是抓住了他有反皇帝的嫌疑,这与新旧派的党争是离不开的。</p><p class="ql-block">作为科学家的沈括,把自己发现的情况向中央反应,也是正常的,谈不上小人所为。难道相互包庇,没有原则的一团和气才是“大人”吗?</p> <p class="ql-block">当然,苏轼是个正直的人,他不虚伪,不溜须拍马,他只以自己的认知去评价事物,这说明苏轼是个正直的好人。</p><p class="ql-block">王安石作为新党领袖,为反对改革的苏轼向皇帝说情,体现了王安石的大度胸襟与气魄,是后世的楷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