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李劼人(1891.06-1962.12),四川成都人,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翻译家,著名的实业家和人民的好市长。郭沫若先生说他是“中国的左拉”。巴金先生说:“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笔下。”。曹聚仁先生赞他是“东方的福楼拜”。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丰碑,也是最不应该被遗忘的现代文学巨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李劼人先生是中国现代新文学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祖师”,他的代表作小说大河三部曲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被郭沫若先生称颂为“小说的近代史”。他创造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好几个第一。他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作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游园会》发表于1912年成都的《晨钟报》,比鲁迅先生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早六年:他第一次在长篇小说领域内实现了内形与外形的革命,使“大河小说”实现了对中国历史传奇的超越,从而创造了中国文学新的长篇小说模式,是中国历史小说向现代转化的开创者,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还是第一个以史诗般的艺术气魄描写辛亥革命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的作家,像他的‘三部曲’那样完整地描述这段历史的作品,还找不出第二部:李劼人先生还是第一位用方言写作的作家。他的方言小说,比老舍先生的方言小说早了9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李劼人先生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法国文学翻译的先驱。从1922年到1944年的22年里,他先后翻译出版了10部法国中长篇小说和相当数量的短篇小说、戏剧、民歌。这些译作包括有享誉世界的大家名著,如莫泊桑的《人心》,都德的《小物件》,福楼拜的《马丹波娃利》(今译《包法利夫人》),罗曼·罗兰的《彼得与露西》,左拉的《梦》等。他是法国文学在中国翻译史上的真正开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李劼人先生从1952年到他去世担任成都市副市长10年,在主管的文化,教育和城市建设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影响深远。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以文化大家的非凡目光主持杜甫草堂博物馆筹建,今日草堂之盛景,无不体现其远见卓识。后来武侯祠和文殊院等文化古迹建设亦是如此。成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李劼人先生功不可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劼人先生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一个独特存在。今天我们可能更能深刻地认识到他的价值所在。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并没有赢得很大的关注,正如建国后他的大河三部曲为了时代需要而进行反复修改一样,都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李劼人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是不可能被长期淹没的,一旦拨开浮尘,便会熠熠生辉,光彩无比。今天还原大师,再现经典,都为了迎接这位中国文化史、思想史、文学史一度的“失踪者”重新归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8年7月,为避日机轰炸,李劼人先生在市郊农村修建了三间土坯墙麦草顶的茅屋居住。1961年,叶圣陶去拜访时则形容:“高柳当门,屋内简雅”。因为房屋临近“菱角堰”,便在门楣上自题“菱窠”,意思就是菱角堰边的茅屋。李劼人先生1962年去世后,家属遵遗嘱将此房捐献给国家,现改建为李劼人故居纪念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劼人汉白玉半身塑像,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所塑。刘开渠先生是李劼人好友,早在1940年代,刘开渠先生就曾允诺为李劼人先生塑像。1986年,李劼人汉白玉像塑像完成,李劼人先生的浩然正气永存天地之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那一支令人羡慕的笔,自由自在地写去写来,写来写去,时而浑厚,时而细腻,时而浩浩荡荡,时而曲曲折折,写人恰如其人,写景恰如其景,不矜持,不炫异,不惜力,不偷巧,以正确的事实为骨干,凭借着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把过去了的时代,活鲜鲜地形象化了出来。” </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劫人先生生平事迹展,展出了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创作与成就,传播与影响等,通过大量的珍贵文物、照片和文字,展示了李杰人先生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劼人先生在担任《川报》社长和总编时的留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照片是1922年3月6日李劼人为赠妻子摄于法国。赴法国前李劼人与杨叔捃结婚, 杨叔捃系母亲的堂侄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全国性青年社团,1919年7月1日由李大钊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成立后,李劼人任分会书记兼书报管理员,编辑《星期日》周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和五四运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波》手稿。李劼人先生亲自装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劼人先生手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劼人全集》共17卷20册,共600万字。全集包括至今能收集到的李劼人先生的全部中文写作,全部翻译作品和全部手稿。全集搜集、整理历时二十年,对文学艺术界来说是填补了一个空白,对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来说是一套难能可贵的唯一全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7年李劼人在菱窠修改《大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在副市长任上,以其游学法国的广阔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朴实的工作作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成都人民难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7年巴金先生回成都,重访李颉人故居时的签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劼人先生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便在书房安置了一张床,床边放置了两扇屏风。李劼人书桌后方的墙上,是李劼人先生父母的照片,儿子在父母的眼光下写作、工作,这样的布置可谓意味深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死水微澜》这部仅用20天就完成的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精致、最完美的长篇”。曾被改编为川剧、舞剧、京剧、话剧、电影、电视剧多种艺术形式传播,并荣获过国家多种重大奖项。在中国近现代众多的长篇小说中,被这么多艺术种类移植,并取得巨大成功者,《死水微澜》可能是仅有的一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死水微澜》英译本,夏威夷大学2013年出版,译者旅美成都人殷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电影《狂》改编自小说《死水微澜》,由凌子凤执导,许晴、尤勇等主演。1992年出品后一直禁播。直至2004年7月14日才获得准上映,前后经过12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7年版12集电视剧《死水微澜》,由刘子农执导,张国立,张晓敏等演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8年版25集电视剧《死水微澜》,由朱正执导,方涛,罗莉等主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川剧《死水微澜》于1996年由四川省川剧学校(现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出品,徐棻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谢平安执导,田蔓莎主演。曾获文华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白玉兰奖等众多殊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芭蕾舞剧《死水微澜》由重庆市芭蕾舞剧团编排演出。该剧2016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2019年再度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京剧《死水微澜》由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演出,由主演川剧《池水微澜》的川剧表演艺术家田蔓莎执导,石晓珺、兰天等主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话剧《死水微澜》由成都市话剧院1990年演出。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和白玉兰奖等国家大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波》是以四川保路运动最后导致辛亥革命爆发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清晰再现,由于李劫人先生亲身参与了保路运动,因此创作时感觉“胸中奔腾不能自已”,将枯燥沉寂的历史档案加工成曲折跌宕的精彩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版画《大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3年32集电视剧《大波》,由许瑞生执导,韩雯雯、郑凯主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死水微澜》不同,《暴风雨前》反映了革命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洪流中普通人的生活和选择,展现的是知识分子的锤炼、锻造与变化。预示着暴风雨必然到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劼人在法国翻译了数十篇法文小说,撰写涉及法国文学、教育、工厂调查、博物馆、剧院等一系列文章,发表在国内各报刊、杂志上,介绍和传播当代法国的社会实况和发展动态,为中国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法国作家福楼拜的长篇小说《马丹波娃利》(今译《包伐利夫人》)这部世界名著第一个中译者就是李劼人,192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36年和1944年李劼人再度重译两次。此为初版的书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人心》,李劼人先后翻译三次,首版1922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彼得与露西》。1926年在上海《小说月报》上连载,1946年由人言社出版。此为连载时的书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死水微澜》和《暴风雨前》的日译本。日本著名作家竹内实用10年时间翻译,1971年由日本河山书房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短篇小说集《好人家》创作于1946年,作为《现代文学丛刊》,由中华书局出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魔舞》完成于1948年,是继大河三部曲之后的又一长篇。故事生动,语言特色鲜明,人物栩栩如生,非常富有时代特色和地域色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劼人说成都》2007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李劼人。编者以城市文化描绘为主线,从李劼人小说、散文中摘选出有关老成都人文风俗的文字,分主题进行归类,展现作家李劼人眼中接地气的西蜀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劫人先生一生收藏甚丰,1963年家人遵其生前遗嘱,将其历年收藏书籍、字画、报纸、杂志6万多册(其中古籍线装书3万多册),全部捐赠国家。现主要收藏于四川省图书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劼人先生收藏和捐献的名人字画1150件,达到二三级文物标准的有500余件。这里展出的是部分书画复制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楷书联《虚心何虑同心少,敬事方知处事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篆书联《当官期于物有济,凡事求其心所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康有为行书联《春秋多佳日,觞咏有奇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双虎图》作者张善子系张大千之兄,号称虎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雅游亭建于1999年,呈现的是李劼人外祖父家小花园的场景。“新得园林栽树法,喜闻子弟读书声”的对联,由书法家岑学恭书写,“雅游亭”匾额由书法家赵蕴玉书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菱窠旧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故居纪念馆的主楼,楼上原是李劼人先生的藏书地。楼下是书房兼卧室,客厅和李夫人的卧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成都市锦江区在李劼人故居纪念馆举办《李劫人文学创作展》。展览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历史性的断裂和误读,李劼人及其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遭到冷落和遗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界的努力,李劫人和他的作品,终于重新获得了社会的肯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