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中国邮票上看体育事业的发展(三十七)

东庆

<p class="ql-block">1974年1月1日,我国发行志号为T1《体操运动》特种邮票1套6枚,面值均为8分。分别是(1)&lt;自由体操&gt;;(2)&lt;吊环&gt;;(3)&lt;平衡木&gt;;(4)&lt;双杠&gt;;(5)&lt;高低杠&gt;;(6)&lt;鞍马&gt;。本套邮票共6枚,基本包括了体操的各个项目。各枚邮票均以正在运动的运动员为主图,衬以不同颜色的背景。</p><p class="ql-block">邮电部决定从1974年开始全面恢复邮票志号,【“T”字头邮票】又称T票。中国1974年1月至1991年9月使用“T”字为票种标志所发行的特种邮票。“T”为汉语拼音tezhong(特种)的第一个字母。先后发行“T”字头邮票168套(T1-T168)691枚。另有小型张、小全张、36枚,无齿邮票1套12枚。本套邮票是全面恢复志号后发行的第一套特种邮票。</p><p class="ql-block">现代体操19世纪中期传入中国。1908年上海成立了中国体操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操得到迅速发展。1951年开始在全国推行广播体操。1952年6月20日,发行了首套志号为特4《广播体操》邮票(全套40枚,是目前为止特种邮票中枚数最多的套票)。自50年代,中国体操队参加世界体操锦标赛等各项比赛取得较好成绩。1956年中国体操协会加入国际体操联合会。1958年第1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男女队分获团体第十一名、第七名。1962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中,男女队分获第四名、第六名。1963年新兴力量运动会体操比赛中,中国男女队分获团体亚军,在全能和单项比赛中获八枚金牌、三枚银牌、十枚铜牌。1974年第七届亚运会,中国体操男女队双获团体冠军,在全能和单项比赛中获六枚金牌、八枚银牌和两枚铜牌。为纪念中国体操运动取得的成绩,邮电部特发行此套邮票。</p> <p class="ql-block">(一)邮票&lt;自由体操&gt;,T1《体操运动》特种邮票(1套6枚)中的第1枚,面值8分。该邮票画面为女子运动员在表演自由体操。</p><p class="ql-block">自由体操是竞技体操项目之一。在规定的场地和时间内完成成套动作。比赛在12米×12米的弹性专用地板上进行。比赛时间男子为50~70秒,女子为70~90秒。1911年男子自由体操被列为国际比赛项目。50年代男子自由体操以单纯的手翻和空翻类动作为主。60年代出现两周空翻和多周转体。70年代出现复合轴的旋空翻。80年代后期出现空翻3周和直体旋。女子自由体操在1950年第十二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被列为比赛项目。20世纪50年代初女子自由体操以舞蹈动作为主。60年代出现空翻转体类型动作,并选用现代舞蹈和现代音乐。80年代初出现空翻两周加转体类型动作。男、女自由体操分别于1932年和195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p> <p class="ql-block">(二)邮票&lt;吊环&gt;,T1《体操运动》特种邮票(1套6枚)中的第2枚,面值8分。该邮票画面为男子运动员在表演吊环。</p><p class="ql-block">吊环是男子体操项目之一。19世纪吊环成为独立的男子体操项目,1896年被列为第1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吊环为木制,圆形,用钢索悬挂在高5.80米的立架上,两环相距50厘米。木环与钢索间用皮带或帆布带连接,长短可调节。两只吊环被吊在离地约2.4米的空中。一套吊环动作应由比例大致相等的摆动和力量静止动作组成,这些动作和连接是通过悬垂,经过或成支撑,经过或成手倒立来完成,以直臂完成动作为主。由摆动到静止力量或由静止力量到摆动的过渡是当代体操的显著特点,做静止动作时,要求环静止,不能有大的摆动。吊环要求有一定难度的向前摆动完成的手倒立和向后摆动完成的手倒立,还要求有一个有难度要求的力量静止动作。</p> <p class="ql-block">(三)邮票&lt;平衡木&gt;,T1《体操运动》特种邮票(1套6枚)中的第3枚,面值8分。该邮票画面为女子运动员在表演平衡木。</p><p class="ql-block">平衡木是女子体操项目之一,1845年成为女子体操项目。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开始,列为比赛项目。平衡木为方形木条,长5米,宽10厘米,距地面高1.20米。平衡木的动作包括各种跳步、转体、波浪、平衡、造型及技巧翻腾,并组成成套动作。平衡木有完成时间的限制,不得超过90秒。对于成套的动作难度和空中技巧串均有严格规定。从上平衡木开始,在75-90秒时间内完成动作并下平衡木。平衡木动作也要求连贯。用时不足或超时、摇摆、中途落地、停顿等都会被扣分。</p> <p class="ql-block">(四)邮票&lt;双杠&gt;,T1《体操运动》特种邮票(1套6枚)中的第4枚,面值8分。该邮邮画面为男子运动员在表演双杠。</p><p class="ql-block">双杠是男子体操项目之一。1896年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双杠由4根立柱架设两根平行的木制横杠制成,杠长350厘米,高175厘米,可升降。双杠比赛的成套动作由摆动、摆越、屈伸、弧形摆动、回环、空翻和静止用力等动作组成。成套动作要求以摆动和腾空为主。20世纪初双杠静力性动作较多。30年代出现前摆转体180°成支撑和后空翻成支撑动作。50~60年代双杠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动作幅度加大。70年代中期空翻两周下被普遍采用,80年代出现了向后打回环和空翻加转体的多种下法,促进了双杠技术的发展。一套双杠动作结束落地前,运动员不能触到地面,身体(手臂除外)也不能接触双杠。握杠可以正握或反握。</p> <p class="ql-block">(五)邮票&lt;高低杠&gt;,T1《体操运动》特种邮票(1套6枚)中的第5枚,面值8分。该邮票画面为女子运动员在表演高低杠。</p><p class="ql-block">高低杠是女子体操项目之一,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开始,列为比赛项目。它由一高一低两付杠组成,杠间距离可以调整。低杠高165厘米,高杠高245厘米。横杠长2.4米,是椭圆形的,长径5厘米、短径4厘米,是由玻璃钢加木质杠面制成的,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坚固性。杠间距离在1.30-1.80米之间均可。一套动作应包括各种摆起、回环、屈伸上和倒立,各种沿身体纵轴的转体,各种空翻、绷杠、振浪、换握和腾空动作。全套动作要求充分利用高、低两杠,在一杠上最多只能连续做4个动作。整套动作要求动力,避免停顿和附加支撑。</p> <p class="ql-block">(六)邮票&lt;鞍马&gt;,T1《体操运动》特种邮票(1套6枚)中的第6枚,面值8分。该邮票画面为男子运动员在表演鞍马。</p><p class="ql-block">鞍马是男子体操项目之一。1896年鞍马被列为体操比赛项目。鞍马器械长160厘米,宽35厘米,马背中央木环上沿离地面120厘米,离马背12厘米,两环相距40~45厘米 。比赛成套动作包括,两臂交替支撑的各种单腿摆越,正、反交叉,单、双腿全旋和各种移位转体等动作。不允许除了手之外的其它身体部位触器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