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年来,很多退伍老兵陆续领取了退伍军人《优待证》,其中一部分人也享受了相应的“优待”。总的说,这是一件好事,这是国家对从军卫国人员的一种价值认同,也是新时期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p><p class="ql-block"> 好事虽好,但要把好事办好,让其最大限度地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却不是一件随性的事。</p><p class="ql-block"> 同广大的退伍军人一样,我也是在人生最灿烂的年龄,走上从军报国之路的。在部队虚占十个年头,实际服役八年半。八年哪(小常宝言),人生能有几个八年呢,而且是青春年少的八年。离家八年,虽然艰苦,但我对为国付出青春年华从来没有后悔过。</p><p class="ql-block"> 蒙党和国家的恩典,我们可以有一个《优待证》了。为此,社区工作人员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从收集信息,造表报批,到最后发证,不胜其繁。对此我们退伍老兵应该说声谢谢了!</p><p class="ql-block"> 国家对退伍老兵颁发《优待证》,除前面所说是国家社会对老兵从军报国的价值认可外,也确实有一些两参、立功、伤残人员享受相应的优待,其实大多数的退伍老兵也就是期待一个社会认同罢了,并不祈求通过此证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p><p class="ql-block"> 办证过程虽然己经过去好长时间了,但有一件事情总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p><p class="ql-block"> 亲们都知道,“优待证”上有一栏叫“入伍时间”,在这一点上,本人同办证部门的意见没有取得一致,所以至今证未办妥。办证部门认为,入伍时间应从《转业证》上标明的时间算起,而我认为应从当地人武部通知开始服现役的时间算起。这一点国家有关部门对退伍军人的工龄计算早有明文规定。现如今办理一个所谓《优待证》为什么不能同国家有关政策相銜接呢?黄陂1969年底入伍的老兵应该记得,黄陂县人民武装部的入伍通知是这样说的:XX同志……现通知你从1969年12月12日开始服现役,请于X月X日x时前到Ⅹ地集中(入伍通知己丢失)。开始服现役不就意味着入伍吗?而我《转业证》</p><p class="ql-block"> 上注明的入伍时间是1970年1月1日(这是取得军籍的日子),和入伍通知书的时间相差19天。这短短的19天,对退伍军人的优待项目和内容可能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现在的办证部门因为你拿不出入伍通知书,所以不认这壶酒钱(当然他们的“原则性”也无可厚非)。我们为什么对入伍时间那么介意呢?我曾经对有关人员说过,即使不给办这个证,我也不愿意更改入伍时间。是我们斤斤计较吗?当然不是。没当过兵的人是不容易理解的,这里不仅有离家的乡愁,更有一个军人报国的情怀。作为一名军人,他把当地人武部门通知开始服现役的日子看得是很庄严的,因为那是他们人生重要的时间节点,是他们矢志报国的日子,也是他们“离家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这里所说的“离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早上离家晚上归,也不是离家三日五日十天半月,而是远离故乡亲人一去就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有的更是一去不还了!“一去不还”大家懂的。</p><p class="ql-block"> 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家境贫寒,因为家中缺少劳动力,是多年的“缺粮户”,母亲总为我们全家吃饭的问题操心着急。难忘的1969,那年我已满18岁,初中毕业在家务农一整年,赚了一个大劳动力一年可赚的工分,我家一举摘掉了“缺粮户”的帽子,变成了”余粮户”。从此,穷苦大半生的母亲脸上也偶尔有了些许的笑意。</p><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偏在这时,珍宝岛战争爆发,作为新中国的热血青年,我决意参军报国。母亲听说我要参军,那是千不舍万不舍,整日茶饭不香,说日子刚刚好过一点,你就要走啊?家里就你一个劳动力呀!我没加思索地脱口回答了母亲一句让我后悔一辈子的话:“让我去吧,在部队还可以吃几年饱饭”。听我这一说,母亲顿时泪如雨下,哽咽着说:“也是的,在为娘面前总让你饿着肚子!”听母亲这么一说,我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当时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安慰母亲,只陪着母亲流泪。</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巧,可能是人穷命贱,在参军之前,我从来没有生过病。但就在新兵集结的前天晚上,我突然发高烧、流鼻血,人烧糊涂了不知道醒,当母亲叫醒我的时候,满脸满脖子全是血,被子床单染红了一大片。母亲见我这般光景,想去跟接兵的人求情申请退兵,被我坚决地拦住了。是日(1969年12月12日)下午,母亲送我按时到区里报到集合。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远离母亲。当天夜晚,母亲一夜没有睡着,因担心儿子病情,半夜起身独自摸黑在乡间小路上步行八华里路程,凌晨两点多赶到罗汉寺新兵集中地,想在新兵出发前再看一眼即将远行的儿子。哪知这个时候,新兵早已乘车到达横店,坐上铁罐车开始了他们的从军之旅。母亲没有见到儿子,只有流着泪高一脚低一脚地再摸黑回到家里。这个情形是我参军后接到家人的第一封家书才得知的。当晚,我没有机会象朱自清那样看到母亲的背影,但我却从此体会到了刻骨铭心的母子深情。</p><p class="ql-block"> 人这一生,在大约三万个日子里,能记住的日子寥若晨星。比如我们这一代人,能记住的大概有1893-12-26,1931-9-18,1937-7-7,1921-7-1,1927-8-1,1949-10-1,1976……除此以外,对我来说,再能记住的就是1969年12月12日,因为这是一个庄严的日子,是我“离家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享受“优待”所钩起的情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兵 向 奎</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2年 12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