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3年六堡</p><p class="ql-block">看:干茶黑褐色略弯曲,取干茶能明显感觉到骨架的壮实。</p><p class="ql-block">闻:干茶无特殊明显的味道,摇香后在高温的激发下有陈年泥土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品</p><p class="ql-block">第一水:汤色红浓明亮,干茶里类似陈年泥土的味道依然紧追其后。</p> <p class="ql-block">第二和第三水:汤色愈加的通透明亮,滋味陈醇,汤感胶着凝聚包裹性强,回甘明显舌底涌泉。</p> <p class="ql-block">第四第五水延续前两水的稳定。</p> <p class="ql-block">第六第七水:汤色由红浓转为橙红,水路清晰爽滑,甘甜度明显。</p> <p class="ql-block">第八第九水:由于壶内水温降低,汤色也明显变浅,随着水温降低延长了坐杯时间,茶汤滋味淡而不寡,保持茶水和谐不分离。</p> <p class="ql-block">第十水:到这一水已经对茶汤滋味没有要求了,不过稳定性同上。</p> <p class="ql-block">这闷出来的最后一水汤柔水滑丝丝入喉最是惊艳。</p> <p class="ql-block">今晚试的这款茶是2003年的六堡,出汤第一水恰如揭开期待中神秘的面纱,招呼我家2008年生辰的小哥哥一起品尝,2003至2008相差区区五年,感觉却像是流年对稚嫩沧海已桑田😊</p><p class="ql-block">言归正传继续说茶,初试茶汤滋味居然让它整的不会描述了,就如我家小哥哥的品后感:“有股陈年的泥土芬芳”,我想那应该就是这款茶的地域香。确实如此,喝至第三水思路越来越明确,它没有让你闻之惊艳的挂杯香,也没有饮后兴奋的赞叹之词,这是一款让人沉思探索的茶,它的内质醇厚丰富多变兼容并蓄,我只能用陈而不腐来形容它的滋味,陈、醇、药、木还有那股特殊的地域香,相互交织又次第呈现,入口的胶质感让人忍不住咀嚼。</p><p class="ql-block">由于不方便加温这款茶的耐泡度大大锐减,如果水温把控达标耐泡度延续五水没问题,后面几水也不失水准,淡而不寡水甜汤滑,最后一水闷出来的口感出人意料的惊艳,丝丝入喉的感觉温柔的很。</p><p class="ql-block">总结,想呈现一杯理想的茶汤,还得制心于茶,当人与茶合为一处时,我们就找寻到了生命的根本,“归根曰静,是谓复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