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岁月带走了纯真,时光苍老了容颜,阅历成熟了心智,沉淀下的是一份淡泊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第 二章 回乡劳动</p><p class="ql-block"> 1966年秋季,原本要进入六年级毕业班,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当时,小学生一般坚持原地闹革命,只有中学以上的学校学生可以组织全国的大串联!全国所有学校都处于停课闹革命状态。</p><p class="ql-block"> 直到1969年上半年的三年时间,我们很少到学校了,大部分时间参加生产队劳动。从春耕春播、夏种夏收、秋种秋收到冬种冬藏,样样农活几乎都干过。大劳力干一天记10分工分,我第一年4分半,第二年5分半,第三年6分半。当时一分工分到年底最多分红一毛钱,歉收年份一个工分4分钱也碰到过。那时庄稼一般不用化肥(洋肥),其实想用也没有,即使有也买不起,施肥全用农家肥。劳动全凭体力,全靠双手,全靠肩挑背扛,那种強度是80后无法想像的!人民公社的农民,收成后先交公粮</p><p class="ql-block">和统购粮后剩下的生产队才按家庭人口分配,无论男女老少,一律平均分配!所以当时人们普遍喜欢生小孩,多子多福嘛!一份口粮,小孩吃不完,可以反哺大人哟!广大农民自已勒紧裤腰带,养活了城里人和所有吃皇粮的毫无怨言,确实劳苦功高!现在国家强大了,向农村农民作出再多的反哺也不过分!</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章 小学时代 </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1960年秋季开学第一天,妈妈送我到崙山小学读一年级。第一节下课后,我就溜回了家。第二天,奶奶煮了个鸡蛋放在我兜里,一节课刚上完就溜出了学校。第三天、第四天,奶奶又是炒豆矛子,又是爆米花,哄我去上学,可我吃完了零食,到学校周边玩一阵子就自个回家了。然而,奶奶说,你是腊月生的,岁数不大,等明年再上学吧!</p><p class="ql-block"> 我依稀还记得,那时大队的陈姓几百号人,都在食堂吃大锅饭!无论男女老少,按家庭人口发歺票打饭回家。这一年,我有时跟着奶奶纺纱织布,有时帮爷爷牵牛下地,有时跟妈妈到“四房”喂猪。跟着爷爷到火烧桥干农活,第一次見到了大小“风车”(汽车)!跟着奶奶到到湖洋清白老姨家,第一次见到老姨家里照明用电灯;第一次在农械厂见到溪水带动水车发电、锯木头!</p><p class="ql-block"> 当时,爸爸在达埔狮峰小学教书,每周六午饭后放假,要步行四十多里路回家。爸爸经常从学校多订一份午歺(一般都是咸米饭),装在陶瓷罐带回家给爷爷吃,有时候爷爷也会留下一大口,让我去品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1961年秋季开学第一天,不用大人送,我自己背起书包上学去了!</p><p class="ql-block"> 每次算术考试,几乎都得满分。记得是二年级的下学期期末考试,算术题漏做了一道10分题,过后考卷发下来才知道:任课老师黄校长还给打了满分!但在漏做题目答题处用红笔代答了!并在边上标注“我知道你一定会答对,就是不小心漏答了。”</p><p class="ql-block"> 上小学中、高年级时,难得能提前到校,也难得放学后下不马上赶回家帮忙家务。有一天到菜地拔草,观摩了老庄叔种大蒜的全过程,过了几天,我按照老叔的种蒜流程,单独完成一畦大蒜的种植!翻地整畦→浇粪水→撒火烧土→植入蒜瓣→盖上稻草。这里浇粪水和植蒜瓣时的氨臭味的确沁人心脾,恨不能捂住鼻子!过了不久,恰好教语文的陈老师出了个《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的作文题目,我便写出了一篇巜种蒜子》的作文。陈老师对此文给予很高的评价,并且将该作文用毛笔抄写在大张白纸上作为范文,不仅在本班讲评,还拿到毕业班去讲评!我觉得不是我的作文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有了切身体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三章 中学时代</p><p class="ql-block"> 一、初中阶段</p><p class="ql-block"> 1969年秋季,国家号召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而且要求村(大队)村有初中,公社办高中。当时,我们这些66、67、68年小学毕业的三届学生一并由贫下中农推荐进入初一就读,年龄差别至少两三岁。当时学校很少开数理化和外语课,语文主要学《语录》、《诗词》和写作文,数理化开课很少且随心所欲,主要学巜工基》和《农基》,外语是一节课都没有开。每个学期,都有两星期的农忙假。如果碰到家里需要帮忙,跟老师说一声就可以回家。到了第三学期,张建春同学(当年17岁)就结婚了,沒有婚假,婚礼第二天就来上课了,还给带来一包喜糖,撒在教室课桌上。从此,同学都叫他“大人”,至今他都当了太爷,大家还是叫他“大人”。1970年秋,全县改秋季招生为春季招生,然而我们这一届学生只上了三个学期,到1971年元月初中就毕业了。</p><p class="ql-block"> 二、高中阶段</p><p class="ql-block"> 1971年春季,我们这一届初中毕业生,由个人向大队革委会申请推荐到化龙公社的和平中学(后改名化龙中学)就读高中。</p><p class="ql-block"> 当时崙山、姜莲、上沙三个山区大队二三十名下山就读高中的竞然清一色的男生,沒有一个女生!寄宿生和化龙中学、和平小学教职员工在学校食堂就歺,早歺4小两稀饭,午歺自备食材放大蒸笼里蒸(意在照顾寄宿生可在大米上加一块地瓜什么的),晚饭6小两白米饭,寄宿生吃菜都是自带咸菜,大都是一罐咸菜(萝卜干或蕉菜)吃一周!大米家里带来交给食堂,每月再交一元柴火费,我都是每月挑几十斤木柴卖给食堂抵柴火费。71年秋季,我获得了10元的奖学金,虽说10元很少,可是它与每学期2.5元学杂费相比,又是太多太多了!</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届高中班,除了外语没开课,其它各门都有开课。学校在丰山村的坡地上有一遍学农基地,在张埔村有一块试验田。学农基地主要种植木署和甘蔗,试验田种植水稻,学校每周都安排一次劳动。我们</p><p class="ql-block"> 1972年春季暑假,学校组织我们到工厂学工,时长一个月。我们班六十多人到永春电机厂,借宿在永春一中的教室。我是跟着一位部队工兵连司务长转业进厂当车工的黄师傅学习车工铣工,黄师傅待我很好。我们和工人师傅在工厂食堂一同用歺,我们每天交了一斤二两大米和三毛六分伙食费,伙食比在中学好得太多,下班时还可以洗个热水澡。学工结束,工厂和我们举办了联欢文艺晚会。</p><p class="ql-block"> 1972年11月,全国征兵工作开始,我们在校学生回村报名应征。由于71年底部队沒有开展老兵复员和新兵征集工作,72年底大批量征兵。当年,西北五省区(陕、甘、宁、青、新)的空军部队到我县征集了800多名18~22周岁的新兵,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化龙中‘学的高中生当年有十几人应征入伍。学校毕业考试安排在1973年1月,我们于1972年12月下旬就离开了家乡。1973年3月,学校给我邮寄去了化龙中学签发盖章的高中毕业证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四章、服役时代</p><p class="ql-block"> 一、奔赴西北的七天七夜</p><p class="ql-block"> 1972年12月19日早晨6点,我们乘坐带篷的大卡车,从县人武部出发,沿着通向漳平的沙石公路,颠簸了七八个小时才到达漳平火车站。在漳平兵站吃过晚饭,换乘军用列车(实际上是拉煤用的闷灌车)。每节车箱住两个班的新兵,配备接兵的连长和排长各一名,班长副班长由连长指定新兵担任,庄永生担任班长,我担任副班长。车箱地板铺上一些稻草,再铺上褥子床单。列车通常停靠在货站,一般只在每天早中晩用歺时间,我们才能下车,都是在沿途车站设置的兵站用歺。乘铁皮闷灌车,在南方感觉很闷热,在北方感觉很寒冷。有时一停好几个小时,睡了一觉醒来,列车还在原地一动不动!列车经过七天七夜(168小时)的爬行,于12月26日早晨6点多到达甘肃武威市的北河火车站。打起背包,白色褥子床单被煤灰染成了黑色!一下火车,满眼白茫茫的,刚下过大雪。寒风袭来,穿心透凉!接我们的卡车大约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部队营地。从新兵连宿舍的作息时间表得知,我们所在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航空学校(1976年改为空军第五航空学校,1986年再次改为空军第五飞行学院)。</p><p class="ql-block"> 二、新兵集训</p><p class="ql-block"> 1973年元旦,各地征来的新兵都到齐了,新兵集训开始。我们那批新兵来自天津重庆的城市兵和湖北福建的农村兵,城市兵见多识广,农村兵诚实憨厚,少不了打口舌战!新兵连每天上午安排条令条例、宗旨纪律、政治理论教育课,下午安排军事队列训练。天寒地冻,操练时都需要戴皮帽皮手套,穿大头鞋,一不小心,耳朵、手指、脚趾就会生冻疮。</p><p class="ql-block"> 新兵集训期间,午歺时常做小米干饭,而且没有其他主食,真的难以下咽。只有周末的中午才有白米饭,节日或强体力劳动也会有白米饭或富强粉馒头吃。部队洗澡堂每周六、日开放两天,洗澡也是全班集合去,集合回。买日常用品,也是集合带到军人服务社。当兵第一年每月津贴费6元,一般每月花1~2元钱买肥皂牙膏牙刷之类的用品,还能攒下4~5元。</p><p class="ql-block"> 3月中旬,新兵连安排了一周时间植树劳动。在戈壁滩上种棵树的确不容易,挖坑→筛土→拉土→回填→整沟五道工序,一个也少不了。这时节土地尚未解冻,镐头下去火花飞溅,挖出来的大部分鹅卵石,得用铁筛子把沙土筛出来,石子用于打埂整沟。沙土用于回填树坑,不足的还需从别处拉土补充,种上树后,必须从机井抽水自流灌溉。我们班一天才挖了一个两米见方一米深的坑,人人手上都起了血泡。</p><p class="ql-block"> 3月下旬,新兵连组织一次实弹射击打靶,每人六五式半自动步枪射击9发子弹,扔了一颗手榴弹。组织了一次紧急集合。</p><p class="ql-block"> 三、示范集训</p><p class="ql-block"> 3月底,新兵集训结束。我被分配到警卫通信连的通讯班,但是周元正班长告诉我,继续留在教导队军训,日后为学校举办的师团干部军训班作示范!示范班的十二名新兵,是从新兵连的十二个班抽出来的,身高1.7米左右,军姿比较标准。示范班的班长由学校警卫排的一班班长许梅芳担任,是侯延江副校长亲自指定的。</p><p class="ql-block"> 4月底,示范班的任务出色完成,侯副校长十分满意,要求军务部门对这些新兵重新调整分配,大多数被调整到飞机修理厂,我调整到特种设备车间。</p><p class="ql-block"> 四、机务培训</p><p class="ql-block"> 5月初,我分到修理厂特设车间电气内勤组任电气员,由71年入伍的西安兵刘景星师傅带我,景星师傅小我一岁,为人热情,很讲义气,技术精湛,待我极好。我跟着他,学习主修米格飞机的三个电动油泵及两个升降舵、副翼调整片电动机构。下车间只有二十多天,到5月下旬,学校组织了为期5个月的机务学员培训。</p><p class="ql-block"> 培训地点就在校部的机务教导队,机务学员伙食费与地勤人员一样,每人每天1元钱,比新兵连每天0.51元的伙食好得太多太多。培训才过两月,我的体重就增加了近十公斤。</p><p class="ql-block"> 我们电气培训班的学员,主要学习《电工学》和《飞机电气设备的维修》,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好在理论教员十分了解我们的情况,把教学起点放到最低,并且经常给个别学员开个小灶什么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周祖平教员,每次课堂上提问总是提问那两三名文化程度最低的学员,来考察教学效果。10月底结业考试时,全班三十多名学员全部合格通过。</p> <p class="ql-block"> 五、在飞机修理厂任职</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1973年11月,机务培训结束,回到修理厂特设车间电气分队内勤组。组长楊树安给我们三名“新兵”分别拿了一堆《维护规程》,要求拆卸对应机件,比照熟悉拆装流程。跟着师傅上机台,调试机件参数。到机库、机场观摩各机件的安装位置及外勤组机务人员的机上装配或检测。当时航校的高级教练机,全是朝鲜战场退役的苏式米格、比斯飞机改装的。全空军十几所航校都设置了飞机修理厂,各军区空军都设置飞机大修厂,直到八十年代中期,苏式飞机淘汰殆尽,换装国产歼教机。</p> <p class="ql-block"> (二 ) </p><p class="ql-block"> 修理厂三个车间,各自都有食堂,各自都有一块菜地和一个猪圈。修理厂部人员及机务处的人员到特设车间食堂就歺,食堂有一位从四团空勤灶调入的大厨文师傅掌勺,每周订立菜谱 ,做到每天主副食基本不重样!士兵参与连队的伙食监管,是我军的一项光荣传统,车间实行每两月派一战士到食堂帮厨的制度。1974年初,车间派我到食堂帮厨,历时两个月。帮厨期间,学会了发面蒸馍、赶饺子皮、烤酥饼等。有一天,正值母猪下崽,我和炊事班长在猪圈守了一夜。当时天气寒冷,若不照料,小猪崽有可能会冻死。猪圈周边就是车间的菜地,菜地分到各分队的班组,由各班组种植及管理,收成交给食堂。每到年底,车间会买些毛巾枕巾之类的床上用品发分给官兵,以资奖励!当时,种蔬菜不用化肥,用的是三化池中打捞的粪水和猪圈里的粪土。养猪全是菜地里种植的青菜和食堂的泔水。</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1974年秋,航校农场种植的三千多亩油菜籽和青稞成熟了。修理厂派出六名战士与各单位派出人员组成的秋收队伍,乘坐汽车连的运输卡车,奔赴山丹农场。山丹农场毗邻亚州最大的山丹军马场,农场实际上是在祁连山下的草原开垦出来的,土壤黑油油的,堪比北大荒的黑土地,土地肥沃。农场三千多亩连成一片,从整地→播种→施肥除草→收割,全都实行机械化操作。开镰一周后,我们修理厂的六名战士即转到山丹县城的二炮一个工兵连营地晾晒油v菜籽。一个多月后,把晾干的菜籽用火车皮运送到兰州榨油厂榨油。这是我第一次进驻大城市,也是第一次在榨油厂的工人俱乐部看到了神奇黑白电视节目。</p><p class="ql-block"> 1975年11月,修理厂党委批准我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入党没有预备期一年的程序,只有党支部培养考察期一年的程序,一年培养期满,党支部考察合格后即直报上级党委批准。</p><p class="ql-block"> 1976年元月~3月底,到新兵连担任班长。</p><p class="ql-block"> 1976年8月,借调司令部理论训练处帮忙。当时理训处、飞训处和科研处联合搞飞机下滑练习器,缺少人手,从修理厂抽调借用几名战士。</p><p class="ql-block"> 1976年11月,第一次返乡探亲。当时探亲假15天,往返路途需半个月左右,车间批了一个月的时间。退了一月的伙食费31元及35斤全国通用粮票,买了一张陇海线的特快列车无座客票(64元),历时48小时在上海〈需住宿(0.6元/天)〉两天签转北京→福州的列车,历时24小时抵达福州,在省城住一宿(0.4元),第二天早上6点半乘福州→永春(5.4元)客车回家,下午3点到火烧桥下车,拎着个65公分大的提包,徒步四里多路上山回家。这个提包内最贵重的是一包2斤重的虫草,是城关一战友托寄给其父的,当时一斤虫草价值30多元。</p><p class="ql-block"> 76年12月探亲归队后,车间主任找我谈话,说是按上级要求,我们车间所有服役满4年的战士,一般都安排退出现役。当时机务处的领导跟修理厂以及司令部军务部门协调后,将我留下且借调科研处。</p><p class="ql-block"> 1978年5月,提拔为修理厂电气技师(正排职)。过了几天,航校政治部下令调任司令部理论训练处任教员(副连职)。</p><p class="ql-block"> 1979年9月,航校派出理论处8名新任教员到四川二航校学习大学数理,时长四个月。</p> <p class="ql-block"> 六、 航理教学</p><p class="ql-block"> 从1978年开始,直至1997年,都在空军第五飞行学院司令部理论训练处任职 ,主要承担地勤电气学员的机务培训和飞行学员特种设备(包括电气、仪表及无线电)航空理论教学。理训处教员一年中享受三种伙食标准的待遇,有飞行学员在训时享受空勤学员灶伙食标准(1.8元/天);有地勤学员在训时享受地勤灶标准(1元/天);没有学员在训时到司令部机关灶就餐(自掏腰包购买餐票)。</p><p class="ql-block"> 除了上述的教学任务,每年还有下团上转机种(初级教练机→高级教练机)课程,初教机团在青海西宁市,高教机团一个在张掖市,一个就在武威市(院部和高教机团共用一个机场)。西宁市初教团的转种课,只在1984年我去了一次,前后呆了十天时间。期间游览了青海湖和塔尔寺。</p><p class="ql-block"> 1988年8月,全军定衔。飞行学院的理训处和卫生院部门的军官改为文职干部。文职干部不发军装而是发给相应服装费。期间我被兰州军区空军职称评审委员会聘为空军特设讲师。</p><p class="ql-block"> 1990年8月,文职干部开始发放军装,不定军衔佩戴军种标识。</p><p class="ql-block"> 1992年8月,理论处的文职干部改回穿军装定军衔,我被定为空军中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