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不断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促进家长终身学习,护航孩子健康成长,通辽广播电视台与科尔沁区教体局联合推出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录制的《家庭教育公开课》。</p><p class="ql-block"> 本期《家庭教育公开课》节目主题有:鼓励与批评、幼小衔接习惯养成教育以及父母和孩子需要做的准备工作。</p> <p class="ql-block">家长在夸奖孩子的时候要具体</p><p class="ql-block">1.一年级孩子最重要的学习习惯:紧跟老师(口到、眼到、心到)</p><p class="ql-block">2.要重视孩子听的能力。</p><p class="ql-block">3.逐渐放手、培养孩子自理能力。</p><p class="ql-block">4.让孩子做一个有礼仪的人。</p><p class="ql-block">5.让孩子养成赶紧做的习惯。</p><p class="ql-block">6.与孩子沟通要以倾听为主,不要主观臆断,要理与解帮助孩子。</p><p class="ql-block">7.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礼仪。</p> <p class="ql-block">家长要在幼小衔接中准备的工作有哪些?</p><p class="ql-block">1.家长要增强抗压能力。</p><p class="ql-block">2.家长要保持耐心。</p><p class="ql-block">3.家长要做好克服自私的准备。</p><p class="ql-block">4.家长要重新建立家庭生活秩序。</p><p class="ql-block">5.家长要认识到学校的制度化、规则化、复杂化。</p><p class="ql-block">6.家长要保持和老师沟通并达成教育一致。</p><p class="ql-block">7.家长要增加孩子的参与性。</p> <p class="ql-block">在幼小衔接中我们作为家长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激发孩子学习的愿望,提升孩子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2.培养孩子的学习素质,也就是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3.养成孩子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4.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p><p class="ql-block">5.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p> <p class="ql-block">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上学以后,家长不仅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表率,更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p><p class="ql-block">(1)按时接送孩子,不要过早孩子送到学校。</p><p class="ql-block">(2)接送孩子要到学校规定的集散地、接走孩子要跟老师打招呼。</p><p class="ql-block">(3)学校要求家长协助完成的工作(听、说、读、写或签字),家长定要负起责任来,认真按要求去做。</p><p class="ql-block">(4)督促孩子每天检查明天要用的学习用品是否准备齐全。</p><p class="ql-block">(5)与孩子交流在学校中的学习和生活,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困惑等,并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p> <p class="ql-block">教育孩子要平等沟通,倾听是良好的沟通的前提。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行为习惯,避免太看重分数,用肯定对待孩子。相互沟通,养成习惯,善于发现,正确对待。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逐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通过本次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人生课。而这门课程是需要全方位重视和成长的。作为一个家长、一所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对下一代的培养都应该有一种责任心和关注度。而我们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作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p> <p class="ql-block">编辑:文化</p><p class="ql-block">初审:关晓红</p><p class="ql-block">终审:韩全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