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朴是一种力量

张岩的闲聊

<p class="ql-block"> 拙朴是一种力量</p><p class="ql-block"> 特别欣赏生活中能言善辩之士。每看其展现的随机应变与滔滔不绝,无论年长几何,内心总有些卑微与惭愧。尽管后知后觉,发现其也并非无懈可击,言多必失中,往往能够体悟其漏洞乃至缪误。然而于当时而言,却多是木鸡般的仰望。</p><p class="ql-block"> 于此类人士,我本能的敬而远之。不曾想,竟有人也如是看我。</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多年师徒成兄弟”的缘故,坦诚而自谦的对已毕业多年的学生说,当年学艺不精,大概没有教过你们什么真功夫?他嘿嘿发笑,沉思片刻,继而认真答曰,记不得传授任何知识点。只记得讲话语速飞快,语句绵密,似乎从未停过。</p><p class="ql-block"> 脑海中迅速闪过《大话西游》里唐僧形象,觉得有时候实话实说简直属于一种“陋习”。再反躬自问,遥想当年,好像是特别爱说,特别喜欢“满堂漫灌”。之所以又快又密,无非两个原因。一是贪多求全。唯恐遗忘知识点或细节,有失待考子弟托付之责;二是急于展现。混身知识肥膘,似乎不快不多不足以证明有料。 </p><p class="ql-block"> 于今看来,倒豆子般丝滑绵密的语言,并未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反而空留话痨的猥琐形象。再试想,当初如果把话说的慢一点、少一点,留足思考空间,鼓励其自我参悟,仅于关键处做必要点拨,教学效果应当会更好。真理有时不需要多说,而是需要参悟,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是也。</p><p class="ql-block"> 由此得出结论:有效的说话和做事之状态,应当具备“有思想,有节奏,有方向”的特质,其核心力量是拙朴。</p> <p class="ql-block">  拙朴,来源于艺术风格,生活中却会以不同的面目示人。</p><p class="ql-block"> 一副好字,横平竖直,笔划有序,力透纸背,是一种拙朴;一篇好文,起承转合,不急不躁,徐徐道来,是一种拙朴;一部好剧,主线清晰,枝蔓分明,合乎情理,是一种拙朴;一口好汤,慢火细熬,味入味出,浓淡天然,是一种拙朴;一局好棋,大处着眼,深思熟虑,瞻前顾后,是一种拙朴;一处好景,山水无奇,依地成形,辉映成趣,是一种拙朴。</p><p class="ql-block"> 拙朴,是一种力量。把成事的节奏放慢,让思路更清晰,让行动更有力。其效果往往更夯实,更能浸透人心。</p> <p class="ql-block">  读谭伯牛的《战天京》,曾国藩初入职,扬名立万心切。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的奏折,指摘皇帝过错,气得咸丰掀桌子欲杀之而后快,幸近臣劝解,躲过一劫。后在长沙办团练,与绿营兵争名夺利,龌龊斗法,被绿营兵执钢刀追至巡抚骆秉章府,由骆出面和稀泥,才得保命。初与太平军拼勇斗狠,屡屡失败。欲自刎、欲投水、欲哭唯有泪。身后议论纷纷,蒙羞取辱。总之,初登政治舞台的“愤青”曾国藩锋芒毕露,却一事无成。守制一年后,性情大变,放弃技巧,不再奢求速胜,由“愤青”改为“阿呆”。发挥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之倔气,打呆仗打愣仗。不经意于一城一池之得失,代之以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如狗皮膏药一般紧贴太平军,直至攻下天京。究其成功之根本,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p><p class="ql-block"> 由此想来,煌煌巨著《道德经》,一言以蔽之:宁拙毋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