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冬天多么严寒,温暖的春天依然如约而至,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早春,有幸来到了宏村。</p><p class="ql-block">听导游介绍,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它坐落在皖南的大山坳里,背山面水而建。从空中鸟瞰,整个村落似一头水牛悠闲地立在青山之坳,颇为神奇。只可惜我没机会从高空俯瞰,自然就不能实现一饱眼福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一走进宏村的大门,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泓碧水,一路一桥,曲通村庄腹部。这鸿碧水,人称“南湖”,残荷犹存,波光潋滟,妙不可言。路的两边,两棵古柳,粗壮醒目,本臆想它应该是迎客的礼仪,殊不知它是“牛”之双角!叹哉,宏村的一木一草,一石一水,无不暗藏着有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石桥上,尽管游客如织,热闹非凡。然而古柳下、碧水边的画客们,这儿一个,那儿一个,旁若无人似的,正在聚精会神地工笔勾勒。画板上,一幅幅碧水云天,长廊拱桥,白墙黛瓦的水墨画,呼之欲出!</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房屋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马头墙飞檐翘角,粉墙黛瓦,青石板小巷,曲径通幽,交织错落。我紧跟在导游后面,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走散了,摸不出深巷口。狭窄的巷子里,布满了人家,这里一户,那里一户,入户门朱漆斑驳,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痕迹。表面看去,似乎没什么区别,可是只要你迈进大门,进入院落,就会发现,一家一景,别有洞天!</p><p class="ql-block">巷内紧贴墙脚的是地上水沟。听导游讲解说,这水沟就是“牛肠”,在整个村落里环环绕绕。智慧的宏村先人们,为了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就把周围的山泉引入了村中,这就是村里最早的“自来水”设施。</p><p class="ql-block">古老的木头房子,逼仄的深巷,在俗人眼中就是一处破落的村子。而经过导游的宣传,无不充满浓郁的文化色彩。跟在导游的身后,我们来到了“汪氏宗祠”,迎面雕刻着汪氏的三位祖先像,庄严肃穆。左边墙上是一个女子的雕像,名曰“胡重娘”。当年就是她从西递村嫁到了这里,设计了整个村落的水系,这才有了“弘村”的香火绵延,世代传承。至此,我豁然开朗,“西递宏村”,缘系于此!</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腹部是一个“半月形”水塘,谓之“月沼”,也就是村人们所谓的“牛胃”,池水透明如镜,清冽安静,天光云影、游人房舍,倒映其间,上下辉映,构成了一幅妙不可言的水墨丹青画。导游说哪一年的中秋晚会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我忍不住地想:月沼赏月,天上月,水中月,今年中秋,若能在此赏月,岂不美哉!</p><p class="ql-block">小巷里家家户户做起了小生意,有卖吃的,有卖喝的,有卖用的,有各种各样的黟县土特产,旅游小纪念品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我的同事忍不住地说:“徽州人民真热情啊,一条巷子没走到头,原来饥肠辘辘的肚子,就吃饱了!”是呀,家家户户的门前,都站着一个热情的推销员:“过来尝尝,新鲜出锅的饼!”,“免费品尝,现榨的汁……”有的甚至都递到游客的嘴巴里,那份热情好客之意,不容你不停下脚步!</p><p class="ql-block">夕阳渐渐西下,行色匆匆地跟在导游身后,跨出宏村大门的一刹那,不由得回首默念:“真是人在画中游,画在景中生啊”!</p><p class="ql-block">安丰小学 张兴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