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挂灯”也叫“卦灯、过法、拨法”,是广西贺州市昭平县仙回瑶族乡一种较为神秘的民俗仪式,它也是当地度戒仪式前的重要组成部分。“灯”,就是光明;“挂”就是布置。原始社会的瑶族,由于生产力非常落后,人们的认识水平极为有限,对光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认为光能公平给予万物普照、安宁祥和,是万物生长的依靠,更是人类生存的支柱。没有日月星辰三光,万物灭亡,人类就无法生存。瑶民认为光就是神,因此产生了对光的崇拜敬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航拍茅坪村村部所在地,地方藏风聚气,但也比较险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道师请祖师降临的开头语就是:“抬头起眼观青天,师父在身边,师傅亲手来相连,天地人合一,弟子显神力……”其意是抬头瞻望日月星辰三光,祈求祖师以光速降临弟子身边解厄赐福。挂灯仪式主要在于承接管制做过道师而去世的祖先阴间兵马,不使这些散兵游勇祸害人间,有的是在世的道师传承弟子。“挂灯”一是使道法后继有人;二是祈求传宗接代;三是奢望自己来世成仙。师公通过叩圣承灯、承凳、走天罡步、升灯、唱经、诵咒拨卦、诵经文拨经文等程式,为挂灯人解厄纳福,预示瑶族后代若日月之循环、星辰之繁衍、薪火之永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挂灯文化以茅坪村最具代表性。茅坪村全村总人口约1200人,四面环山,环境较为封闭,至今还传承着祖先崇拜神灵的习俗,各种民俗仪式中都需要请神,挂灯仪式也体现了这样的信仰。按照当地瑶族的说法,传承道法必须由道师嫡系或者物色有悟性的男子来完成,这些男子叫“师男”。过山瑶常用挂三台灯、挂七星灯、挂九宫灯和挂大罗十二灯等几种挂灯仪式,全与道教北斗七星信仰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并受到了道教设灯仪祭拜北斗七星和授篆的影响。其中前两种仪式与道教北斗七星本命星信仰有极大的关联,挂灯经书的部分内容直接抄自道教《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与道教北斗信仰追求现世得道升仙不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挂“三台灯”是代表日、月、星辰三光,是兴旺、平安、吉祥的象征。茅坪村过山瑶的传统刺绣中,小孩的帽子绣有太阳、月亮、星星,家中神龛雕刻着太阳、月亮、星辰图案,三光同时汇聚。表明阴、阳、昼夜都享受着平安吉祥的光的照耀。正如通常谚语“太阳落山有月亮,月亮落山有星星”。三台灯的第一盏是祖宗豪光灯,第二盏是本命豪光灯,第三盏是祖师豪光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挂“七星灯”就让人联想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为自己所挂的“七星灯”。诸葛亮夜观天文,发现自己寿元将至,于是想禳星之术为自己“续命”,精通奇门遁甲之术的他使出了独门绝技——点“七星灯”。点灯之前,诸葛亮对心腹姜维等人说:“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其中的一纪,便是12岁!也就是说,诸葛亮倘若真的能续命,会续12年。同时,诸葛亮还叮嘱姜维等人守好门,不能让任何人闯进来。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前六天主灯明亮,眼看只要再过一天就大功告成了。结果在这个关键时刻,风风火火的大将魏延为报军情,竟然直接闯入诸葛亮的内室,还误打误碰弄灭了主灯,结果导致诸葛亮延寿失败,不久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病逝。再有传说,明朝军师刘伯温挂“七星灯”为己增寿一纪成功。上述诸葛亮、刘伯温挂“七星灯”之事全属巧合罢了。挂“七星灯”,故要对应七名瑶族师公来主持,他们按照职责大小排列分别是正度师、引度师、正盟师、保举师、纸缘师、坐坛师、焚香师共七名师公。挂“七星灯”就是点燃勺子型的七星烛台(七盏灯),以象征天上的北斗七星。瑶族人通过挂灯才可以得到法名,但所取之名上不得同宗、下不得同祖。所取之名先经过道师打筶来确定,是阳筶的证明祖先同意,是阴筶的需要重新取名。如仙回很多姓氏的祖先的名字中有“道”或者“法”字,也是通过道教挂灯而得名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举行挂灯仪式前的一个月,师男要亲自上门请师公,由第一师公(正度师)帮忙选择日子,如果本村的师公不够,还要到乡内其他村请师公过来帮忙。因为每个师公在仪式上的职责都不一样,所以请师公时也是有讲究的。师男上门邀请师公时,会给师公一个信封,不同职责的师公信封里面装的东西不一样。挂灯的总主持正度师和第二师公的信封里要装一些盐巴和竹子叶(这些海里和山上的东西,有海誓山盟、一言九鼎、亲言嘱托的寓意),在信封的正面写上其在仪式上的职责(有经验的师公一看信封装什么就知道自己是什么职责),信封外面再用红线绑着。其余五位师公的信封里不用装盐巴,只有竹子叶,信封正面上也要写上各自的职责,信封外面再用羊毛线绑住而不是红线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时,师男要听取师公的一些禁忌方面的叮嘱,告诫师男在举行仪式前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不可在原来的床上睡觉,需另外铺一床被褥;不能和妻子同床;不可以和别人共用洗澡盆;也不能穿旧衣服、鞋袜和用旧毛巾。以上这样行为会被认为是不洁净,亵渎神灵。每天要在水中放酸柚子树叶来洗澡,以求解除秽气。师男所穿新瑶服的腰带左边系一条白色带子,表示仪式期间不食荤腥食物。挂灯仪式中除了需要七名师公之外,还需要大量的人手帮忙做工。在当地人看来,挂灯仪式是一件喜事,能够参与到仪式上都是积福积德,被邀请来做工的人都会感到很荣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外,前来观看仪式的村民也觉得挂灯仪式能沾福气,听到有挂灯仪式都会自觉前来观看或帮忙。挂灯仪式一般都要在师男家大门口两边贴上一副用红纸写的对联,上联是“吉日还愿永久丁财两旺”,下联是“良辰接宗远长富贵双全”,横幅是“五世其昌”。整个挂灯仪式需要用到大量的纸钱和纸马,纸钱是用来烧给祖宗的。纸马的制作比较复杂,纸马分三种: 辛苦劳作纸马、和诚和意纸马和下车下马纸马。这三种纸马制作方法都是用“板马”沾上墨水在黄纸上盖印,只是在数量上有区别。“板马”是一种印有花纹的模具,将其盖在黄纸上就会呈现出花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瑶族社会中,瑶族同胞在举行重大的仪式时都需要挂起诸位神仙画像,如瑶王盘古大王和道教“三清”中的玉清元始天尊(盘古大王)、上清宝灵天尊(通天教主)、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等画像。他们认为在画像里有能保佑他们平安的神灵。而每个瑶族师公所掌握的兵马都在画像里,不同的师公会有不一样的兵马。除请“三清”主神外,还要请列位祖师及雷虎降魔赵元帅、判雷主者邓元帅、飞天神王马元帅、运雷主者辛元帅。在挂灯仪式中,挂三台灯的师公有36名兵马;挂七星灯的师公有72名兵马,挂九宫灯的师公有120名兵马,挂十二大罗灯的师公有1200名兵马。因此,挂灯是一定要挂上画像的,不挂画像则意味着师公请不到神灵,也就招不到天兵天将的保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瑶族挂灯仪式中,开坛请神请的是上界、中界、下界的神,还有各位度戒师公的祖师以及神像画里的神灵。师公把先书写好的疏表放到神台上,师男把原来卷起的元始神像放下后,并对着跪拜12次(拜一次跪一次)。随后,师男和正度师、开教师、引度师各拿一支香,正盟师、另一名开教师在旁念经,引度师带着学徒在屋内跳天罡步。请神要请三次(即要念三次经),念完三次之后说明家主度戒的原因。请神的过程中众师公需站在稻草上,按师公说法,铺稻草是讲礼节,并是对神农炎帝等神灵的感恩和尊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请神仪式结束后,接着进行师男的受戒仪式。此时,师男会被引度师和纸缘师带到屋旁的山坡上,围在一个装着祭祀用品的簸箕旁进行受戒。受戒仪式先由引度师念经,并将簸箕中的祭品分九次吃完,意思是师公和弟子以后要长长久久;紧接着引度师嘱咐受戒弟子在以后要注意的事情:在仪式期间师男不可以抱不干净的东西和动物;不能抱拉屎拉尿的小孩;不能触摸女性,更不可与女性同床;在大便时要将道袍脱掉。在度戒以后的生活中,绝对不能吃蛇、狗、猫、龟、七星鱼等五味灵性动物之肉,吃了这些都会受到神灵的惩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体现传承,如果师男的父亲从未挂过灯,就要先由师男的父亲挂灯取得身份之后,他才能进行挂灯。在仪式过程中,需要念及父亲的名字,意味着师男父亲取得相应的社会身份。师公们拿来一张写有“凳头狮子、凳尾麒麟”的木制“老君凳”,通过打筶念经做法将其变为挂灯凳。随后开教师手拿两根上元棍,夹在凳脚,与徒弟两人把凳子抬起来,左右摇摆,再逆时针转圈。接着,开教师一边念经一边拿灯(用酒杯装,内有茶油和灯芯),把三盏灯放在神台上,将簸箕放在地上,拿起簸箕上的小块白布扫凳子(除秽气)。凳子头朝神台,用一块三尺六寸长的白布盖在凳子上面,师男父亲穿好瑶服坐上去,两位师公中指勾中指围着师男父亲转,作射箭状(意思是把不好的东西射出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师男父亲两脚下踩着“铃花朵”——倒放的两酒杯。师公把第一盏灯挂到灯架顶部,第二盏灯挂在右边,第三盏灯挂在左边。随后,师公们把三盏灯拿下放到神台旁(意为退灯),并把挂灯的竹子放上二楼,以后都不能拿下,拿下来就认为是不吉利。正度师把象征36天罡的36枚铜钱装进牛角里摇晃再倒出来,如果阴面多就吉利,开教师手拿上元棍,脚踩硬币,一步踩一颗,先后脚,踩上再倒退,这就是走天罡步。另一开教师拿一小杯和一根插有香的竹子来传法,把桃简放于他嘴前,将桃简上的几粒米吹向他。开教师与学徒拿两上元棍夹于他腋下,左右摇晃,抬起他。门外随即响起鞭炮,开教师在旁烧纸钱,至此,师男父亲挂灯仪式完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师男挂灯,要先挂三盏灯,再挂七盏灯。挂三盏灯和退灯的步骤与其父亲的挂灯仪式步骤完全相同。师男挂七盏灯的过程如下:师公把师男的父亲请来,让他站在师男的身旁,由师男的父亲挂第一盏灯,开教师挂第二盏,正度师挂第三盏,保举师挂第四盏,纸缘师挂第五盏,坐坛师挂第六盏,焚香师挂第七盏,其中第五盏和第七盏灯放在师男两脚前。这七盏灯分别是贪狼灯、巨门灯、禄存灯、文曲灯、廉贞灯、武曲灯、破军灯。同时也代表北宫玄武七宿,即二十八星宿中的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獐。北方玄陵七属水,简称斗、牛、女、虚、危、室、壁七位星君。接着,七位师公围着师男转,先逆时针后顺时针,中指勾着食指,作射箭状。退灯后,师公把神台上的香炉钵拿下来,颂《含香度卦经》拨法,师公唱到:“老君含香卦天师,天师含香卦地师,地师含香卦祖师,祖师含香卦本师,本师含香来卦我,我今又去卦师男,师男又去卦师弟,师弟又去卦师孙,自古一世传一世,自古一个传一人,子孙代代传香门。”再把水碗拿下来,师男、正度师、开教师(站着)三人共同握着上元棍,打筶过后,师男便可坐回凳子,香炉钵摆回神台上,这就意味着拨法完毕了。随后,师公让师男拿着一件道袍,并把牛角、上元棍、铃、小香炉、水碗等法器依次拿起来轻抛给徒弟,徒弟只有一一接住了,才代表他接受了教法和拨到兵马。抛物结束后,开教师拿起桃简对着师男吹米,之后师男便可换上道袍了。开教师、正度师拿两上元棍夹于师男腋下将其抬起,旁边的人在堂屋放鞭炮,至此,经过一天一夜时间做法,挂七星灯仪式完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解放前,茅坪村挂灯仪式对于瑶族有着重要意义。首先,从个人层面来说,挂灯仪式是度戒仪式的第一步,没有经过挂灯的瑶族男子,是没有办法进行度戒的,也无法取得有效的社会身份,他死后其姓名不能刻在墓碑上。因为瑶族人们没有经过挂灯仪式的人,就不曾拥有师公帮取的法名,在日常生活当中举行别的仪式时,师公就无法向神灵或者祖先告知他的名字(这里指法名),也就不能得到保佑。只有通过了挂灯仪式,这样他才拥有被列入祖先册的资格。此外,度戒仪式作为师公必备的“入教礼”,瑶族男子以后想成为师公,就必须要经过挂灯仪式。如果要成为出色的师公,更要经过高级别的度戒仪式,而度戒的级别又与挂灯的级别相对应,只有经过挂了七盏七星灯以上的仪式,才能举行较高级别的度戒仪式。挂十二盏大罗明灯(挂众灯),是过山瑶民最高层,也是瑶民一生追求“得道”成“大罗”最耀的光的喜礼。“大罗”是过山瑶宗教对“得道者”的称呼,就像佛教对“得道者”称“阿罗汉”一样。挂十二盏大罗明灯与挂三盏三台银星灯意义不相同,挂三盏是单姓瑶民传宗接代,挂十二盏则范围扩大到盘瑶支系十二姓氏举族传宗接代,挂灯者的本命豪光与圣神魂魄豪光也扩大了三倍。挂十二盏灯,道法更宏大,十二盏灯分别代表十二种光:本命豪光、盘王圣帝阴魂豪光、祖宗豪光、祖师豪光、昊天金阙玉皇大帝豪光、九帝高真豪光、三清大道豪光、闾师主豪光、梅师主豪光、李天师豪光、张天师豪光、赵元帅等众圣神们的阴魂豪光渗透于挂灯身心,洗刷挂灯前本命罪孽,照除本命邪害,去恶存善、成为得道“大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解放前,在茅坪村瑶族同胞的每一个家族里,在同一辈人内,至少会有一人以上参与过挂灯仪式。在他们看来,如果同一辈人当中没有人经过挂灯,那么就等于没有人接祖宗兵马和祖宗香火,这是对祖宗和神灵的不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挂灯仪式被视为瑶族连接家族与已故祖先沟通的桥梁。他们通过挂灯接兵马的行为来告慰已故祖先,同时也把自己的身份加入本家族的名册之内,挂灯仪式无形中加强了族群的凝聚力和族群“共同体”的形成。在古代,瑶族同胞通过挂灯仪式传承瑶族文化、形成族群的凝聚力,达到个人、家族乃至社会整体共同意识,强化族群的认同感和共同体的内在行为规范,从而增强整个族群的力量,共同抵御外族入侵,顽强生存了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融合,茅坪村年轻一代人已经很少参加挂灯仪式了。但是,为了不使这一瑶族独特民俗文化被时代遗弃,还是把瑶族“挂灯”仪式详细记录出来,以作历史资料考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