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圣水院</p><p class="ql-block">金、辽八大水院之一</p><p class="ql-block">金章宗完颜璟执政期间(1190—1208)在金中都郊外的西山修建了八大行宫,史称为西山“八大水院”。黄普寺即为其中建在西山山脉末端凤凰岭中一条东西走向深涧中的“圣水院”。</p><p class="ql-block">现仍存石凿井眼一口,直径约30厘米,水从山崖石罅中流出,注入井中,井处于遗址正室的中间,多年不竭。</p><p class="ql-block">如今,“金刚石上塔”已成为京郊凤凰岭风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金朝金章宗在西山修建了八大行宫,称为西山八大水院。</p><p class="ql-block">一种说法是:圣水院--位于凤凰岭,现称黄普院。香水院--位于妙高峰山麓,现为法云寺,建有老醇亲王奕缳的坟,奕缳排行老七,故称七王坟。金水院--位于阳台山,现称金山寺。清水院--位于阳台山南麓,现称大觉寺。潭水院--位于香山山坡上,现双清别墅位置。泉水院--位于玉泉山麓,现有芙蓉殿。双水院--位于石景山双泉村北。灵水院--位于樱桃沟村北部,现称栖隐寺。</p><p class="ql-block">其他还有观点认为,八大水院中有温汤院(位于温泉村),金水院是指颐和园等等。</p> <p class="ql-block">金章宗时,不但出现了流传至今的“燕京八景”,还出现了当时著名的金章宗的“西山八大水院”,即金章宗在西山的八座行宫。金章宗时还开创了“寺庙兼有园林”的造园艺术,故此有“西山园林皆章宗所造”之说。</p><p class="ql-block">西山为太行山北端余脉,峰岭连延,金章宗的“西山八大水院”为这块宝地增添了神韵。这是历史与文化所积淀而成的西山又是三山五园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瑞云庵山门</p><p class="ql-block">金朝时,寺庙的名称是黄普院,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赐额妙觉禅寺;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又改称明照洞瑞云庵,</p> <p class="ql-block">所以现在山门的门额书“明照洞瑞云庵”。此庵坐北朝南,背依崇山,山门用大块花岗石砌筑。</p> <p class="ql-block">落款清晰:大明正统十四年八月立。</p> <p class="ql-block">山门右侧兀出一块天然巨石,名曰金刚石。石高约15米,向旁倾斜,悬出深谷之上,壁陡峭不可攀。</p> <p class="ql-block">石上建有一座高约2米的六角七层密檐式砖塔。金刚石塔堪称此处奇观。</p> <p class="ql-block">院内有明遗存的明照洞、瑞云庵遗址一座。</p> <p class="ql-block">金刚石上小塔为妙觉禅寺的第一代主持,原宫中太监尹奉的墓塔。</p><p class="ql-block">他圆寂后,第二代主持静端和尚独出匠心,构思绝妙,因金刚石地势险要,故人称“千载之佳城”,便在金刚石上为尹奉修建墓塔。</p> <p class="ql-block">塔建成后,静端和尚怕后人将师父墓塔拆毁,便编造了一个传奇故事:金刚石经日月星辰护照,餐风饮露,日久成精,可夜走八百里,经常离开此处,到上方寺偷听老僧诵经,故而专门建塔将其镇住。传奇故事很有效果,加之民风淳朴,古塔一直完好的保存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1924年秋,民国文人李石曾(民国时期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没少挣钱)怀疑金刚塔下压有“镇物”,曾派人搭架爬上去拆毁,但未见任何宝物,后又怕后人耻笑,便照原样重新仿建。照此说来,今天的石上塔,应是1925年春修建的了。</p><p class="ql-block">据说建塔的时候,李石曾、段其光和前白虎涧瓦工李进常手持三节电筒,步入明照洞底层寻宝。始入洞口宽敞高大,向里渐狭窄潮湿。进约三十步许,见前似有两颗灼灼发光红火球闪动,疑是巨蛇眼睛,并看到半尺长蛇芯颤抖,段、李三人急逃出,李进常个大,头碰破几处。</p> <p class="ql-block">现仍存石凿井眼一口,直径约30厘米,水从山崖石罅中流出,注入井中,井处于遗址正室的中间,多年不竭。</p> <p class="ql-block">借助天然石洞开凿的数间石屋。洞内套有小洞,曾供奉有佛像。</p> <p class="ql-block">该寺最早由金章宗完颜景创建,名曰:黄普院。</p> <p class="ql-block">明正统二年(1437年)赐额妙觉禅寺;弘治十四年又改称明照洞瑞云庵,俗称“皇姑院”。明宣德九年(1434年)秋,尚膳监太监尹奉因公出差至昌平,闻州西南有古道场所,去后赞之曰:“真胜境也”。</p> <p class="ql-block">他,原想在明照禅院洞前大兴土木,“因为山水暴涨,坍塌旧基,遂易向南约百十步许......”,另辟场地重建寺庙。从宣德九秋开工至正统三年春告成,这就是妙觉禅寺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而在“金刚石塔”旁边,是明代的明照洞瑞云庵遗址,全称“大明弘治年明照洞瑞云庵”;庵后有明照洞,是借助天然石洞开凿而成。院内有残留的石碑,并能清楚地看到碑上刻有的龙、龟图案。</p> <p class="ql-block">瑞云庵以南,是一处视野开阔的空地,空地上尚有残碑断碣隐没于荒草之间,这里就是妙觉寺的遗址。残破的寺院门、天王殿、方丈院等都还存在。空地上长有一株高大的古银杏树,据说种植于金代,根上又复生出了一棵充满生机的新树。</p> <p class="ql-block">明宣德九年(1434年)秋,尚膳监太监尹奉因公出差至昌平,闻州西南有古道场所,去后赞之曰:“真胜境也”。他从皇宫告老退休之后落发为僧,偕同尚衣监太监崔安等辈,善舍金帛,原想大兴土木,“因为山水暴涨,坍塌旧基,遂易向南约百十步许......”,另辟场地重建寺庙。从宣德九秋开工至正统三年春告成,明英宗赐额妙觉禅寺。</p><p class="ql-block">妙觉禅寺现存一残碑,为明代成化年间道深和尚撰写。上面记载,黄普院建于金章宗时期,出家的太监就是妙觉禅寺第一代主持尹奉和尚。尹奉圆寂后,第二代主持天端和尚,于金刚石上建寿塔一座,以兹纪念。</p> <p class="ql-block">正统二年(1437年)明英宗赐名“妙觉禅寺”。</p> <p class="ql-block">弘治十四年,妙觉禅寺又改称明照洞瑞云庵,俗称“皇姑院”。明朝时有一位皇姑隐居并葬于此地,故又称皇姑坟。</p><p class="ql-block">1941年秋,庙舍被日寇焚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