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i></p> <p class="ql-block">自人们开始喝茶,藏茶就是个重要课题。《茶经》中没有专门的藏茶条目,但已提及将茶置于一种叫作“育”的竹编容器中,容器糊纸,有盖,下面安放一个承炭火的器具,平时不用明火,遇到梅雨季节,则把火点旺。——估计那时不像后世,少有大量藏茶,所以只要做好短期内的干燥工作就可以了。而饮茶前先“烤茶”,也是从这种习惯中来的。</p><p class="ql-block">这种习惯延续到宋代,但人们已经开始有“藏茶”的意识了,蔡襄在《茶录》中提到,“茶宜篛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篛叶”指的就是“箬竹叶”,经过蔡襄的点赞推荐,之后很长时间里它都是藏茶的首选辅材。但这时藏茶的方法还是和唐代一样,箬竹叶裹好之后,把茶放进茶焙中,隔三岔五用文火低温烤一烤,以免受潮。但也不可烤得太多,太多则茶“焦不可食”。</p> <p class="ql-block">到了宋徽宗,嫌“数焙则面首干而香减”,于是建议每年焙一次,焙好之后以“用久竹漆器缄藏之”。为啥要“用久”的竹漆器呢?我估计用竹器是为了通透,但又不能有缝,所以要加漆,但新竹新漆都有味道,而且还可能没干透,所以要“用久”之器,足够干燥而味道散尽,方可藏茶。</p><p class="ql-block">估计也只有如宋徽宗这般爱茶又大量藏茶的人,才有需求琢磨出这种藏茶的法子吧。</p> <p class="ql-block">到了明代,散茶开始盛行,藏茶的需求比饼茶更甚,这时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藏茶方法。各家的说法大体相似,细节上略有不同。</p><p class="ql-block">大致是先要在清明节时就买箬竹叶,挑最青翠的,然后把它烤到极干备用,再买当年新出窑的宜兴大罂(“罂”是一种小口大腹的坛子),容积为十斤以上的,清洗干净,倒挂在炭火上,让它彻底干透。</p> <p class="ql-block">新茶下来后,把箬竹叶用竹丝编起来,铺在罂底,再把茶铺进去,每铺一斤茶用二两的箬竹叶盖一层,如此把大罂装满(一般装六七层),最后用干燥的厚白纸封口,至少要封六七层纸,再用干燥的厚白木板,或者火中烤透的砖压在上面。</p><p class="ql-block">封好的茶要放在干净的房间里,置于高处,不要吹风,不要靠近火,“临风易冷,近火先黄”。平时不要打开,每次取茶要挑晴朗的天气,取出后装小罐,迅速把大罂封好如初。</p><p class="ql-block">每年夏至后的三天里,把茶取出,重新文火低温焙一次,并更换箬竹叶和厚白纸。</p> <p class="ql-block">更讲究的还要做比藏茶的大罂更大的木桶,同样干透,然后木桶中填草木灰,把茶罂埋进草木灰中,压紧实,再盖好,每年换一次草木灰。</p><p class="ql-block">考虑到当时人们喝的多是绿茶,这种藏茶的办法虽然看上去精心又高级,但总让我觉得疑惑。</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绿茶最好是当年——即使是当年的,开袋时间一久,与空气接触时间略长,也会失去了那份生机勃勃的鲜意,喝起来总是不得劲。</p><p class="ql-block">就算用到上面的法子,别的茶藏出来是“陈韵”,绿茶藏出来就只是“陈茶”而已。除了一次少买点,买小包装的,好像还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建议了。</p> <p class="ql-block">有一个流传颇广的办法,说是可以把绿茶密封起来放进冰箱冷冻室保存,鲜嫩如新。</p><p class="ql-block">如果是没开封的绿茶,用铁盒装好,再用保鲜膜裹得像木乃伊,放进存茶存化妆品专用的小冰箱,温度定在零下五度左右,也可勉强视为权宜之计。</p><p class="ql-block">但古人说茶“喜温燥而忌湿冷”,这话一点没错,即使是藏在冰箱里,也总有一种闷闷的寒意,并不能“鲜嫩如新”。</p><p class="ql-block">更别说如果没有专用小冰箱,而是在家用冰箱冷冻室里专辟一格的话,就真不知藏出什么味儿来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仍然用到与古人相似的藏茶办法,但主要是收藏红、黄、白、青、黑诸茶,以及普洱。</p><p class="ql-block">最常见的方法是用棉纸或竹纸把茶包好,放进洗净晾干的新的陶瓷坛子里,盖牢封好。然后放在阴凉通风的高处。</p><p class="ql-block">足够干燥的地区也可以用藤竹编的筐子,用牛皮纸铺好裹牢,再把茶装进去封好。太潮湿的地方则用铁皮罐或者锡罐。还有一种剑走偏锋的办法,用全新的暖水瓶装满茶,再塞紧木塞,盖好瓶盖。</p> <p class="ql-block">红茶和黄茶一般只能保存两三年,但青茶、白茶、普洱、黑茶这些茶,理论上只要保存得当,可以一直存放下去。所以到今天,有缘的时候,我们还能喝到百年以上的“老茶神”,仍然气足神完,老而弥坚。</p><p class="ql-block">在存放过程中,茶叶会继续转化。即使是同一批茶,不同的存放环境,也会造就出不同的风味和口感。</p> <p class="ql-block">所以藏茶并不是越密封越干燥越好,事实上,比起完全密封,用有透气感的容器对茶叶的后期转化更为有利;而比起常年干燥的地方,反而是四季如春,干湿适宜之处,更能藏出好茶。</p><p class="ql-block">而不管怎样,茶叶在时光中的慢慢转化,因其有所预期而不可捉摸,也就成为中国茶道中玄妙而迷人的一环。</p> <p class="ql-block">文章转载自《与茶说》,作者:半枝半影,插图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