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

zhuning

<p class="ql-block">号称“南美巴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是阿根廷首都,这个有点绕嘴的名字,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清新的空气”。去南极要经布宜诺斯艾利斯转机,我们把那里当作中途休息站,来回停留了三天两夜,顺道观光。</p><p class="ql-block">图记一二。</p><p class="ql-block">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b>布宜诺斯艾利斯最感动我的是这个五层楼高,由大剧院改成的</b>“<b>雅典人书店</b>”<b>(</b>El Ateneo Grand Splendid)<b>,它在世界上</b>“<b>最美书店</b>”<b>中排名第二。</b></p> <p class="ql-block">2000年剧院易手,剧院被新主人改造成书店。变成了一座被书装潢起来的品味高雅的宫殿…</p> <p class="ql-block">剧院座椅被改成书架,包厢打通,成了书架兼阅览室,舞台则成了一个供买书人休息,喝杯咖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书店现在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观光景点,进得宝山,谁不想捡点宝贝带走呢?</p> <p class="ql-block">来这里逛书店的绝不只是游客,游客进门感叹书店的辉煌,照相者居多。本地人则直奔书架。</p> <p class="ql-block">白发苍苍的老人和推着孩子的年轻人,都是本地爱书的人。</p> <p class="ql-block">感叹在今天这个ChatGPT眼看要淹没一切的时刻,在遥远的南美,还有这么一个为爱读纸质书籍的人们保留的绿洲。</p> <p class="ql-block">布宜诺斯艾利斯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大概要算是瑞柯莱塔国家公墓了(La Recoleta Cemetery)。</p><p class="ql-block">这是公墓大门。。。</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于1822 年的公墓,已有200年的历史,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古老的国家公墓,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10大公墓之一。公墓占地10 英亩,有7000多名阿根廷政要和富商长眠于此。</p> <p class="ql-block">公墓有自己的街名和门牌号,就像一座死去的城市。住在那里的“人”,都曾有过叱咤风云,轰轰烈烈的一生,曾在阿根廷历史上一言九鼎,举足重轻,他们生前是人杰,如今是住在这里的鬼雄…</p> <p class="ql-block">墓园里的坟墓大多是家族的。阿根廷人,够格或是有钱,就在这里买块地,建个墓穴。墓穴有上锁的铁门,开门后有楼梯直通地下,地下的空间叠放着亲人的棺材,棺材里有的是骨灰,有的是经过处理的尸体(?)。如此,这个显赫家族的子孙后代,死后就会在这里永远团聚。</p><p class="ql-block">家族中尚在人间的后人都会倾其所有,全力装潢维护家族墓穴的门面。或者把它们建城宫殿,或者建成城堡,最不济的,也要砌一个带雕塑的高门楼。墓园里到处是岁月沧桑的痕迹,青藤缠绕,松柏常青,鲜花静静地开放,气氛浪漫而忧伤…</p> <p class="ql-block">这位当年是个将军吧?死后还请了个卫兵守卫着。</p> <p class="ql-block">这位估计是个虔诚的教徒?死后还记挂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p> <p class="ql-block"><b>著名贝隆夫人也长眠于此。</b></p><p class="ql-block"><b>贝隆夫人(Eva Peron,1919-1952)是阿根廷总统胡安.贝隆的第一任妻子。她出身贫苦,早年当过酒吧歌女。和胡安.贝隆结婚后,积极参政。推动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她为穷人,为妇女发声,在阿根廷受到下层民众的爱戴和崇拜,是他们心中神一般的人物,被称作“阿根廷玫瑰”。可惜天妒红颜,贝隆夫人在</b>33<b>岁时因癌症去世,去世时77万人赶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吻棺为她送行。</b></p><p class="ql-block"><b>直到今天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甚至在遥远的乌斯怀亚,在花园里,在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贝隆夫人各种形式的像。四面八方来的人们献上的鲜花,一批又一批,以至于她墓前,春夏秋冬,永远有鲜花陪伴。</b></p> <p class="ql-block">贝隆夫人的经历是现实版的乌鸦变凤凰。由美国影星麦当娜主演的以她的生平改编的音乐剧“贝隆夫人”,曾经感动了无数人。电影插曲就是那首脍炙人口的“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p> <p class="ql-block">贴在墓前的贝隆夫人照片…</p> <p class="ql-block">当然那里也有年久失修的墓地,就像是下面这个,墓地塌毁,棺木爆露,看着令人唏嘘。能住进这里来的,料想当年都不是等闲之辈,如今却如此不堪,不知道这后面藏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889 年建造的哥伦布剧院( Teatro Colón Theater)又称科隆剧院,是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由于它辉煌的演出历史和漂亮的音响效果,在世界歌剧院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的舞台是世界上最大的舞台。7层包厢环绕着马蹄形的剧场大厅。红色的天鹅绒帷幕绣着高贵典雅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里面的装潢华丽,墙壁,穹顶都装饰着名画,马赛克铺地,金粉涂墙,金碧辉煌。其奢华程度,直追法国凡尔赛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屋顶垂下的菱形吊灯,把大厅映照的一片辉煌。</p> <p class="ql-block">哥伦布剧院夏天没有演出,专门开放给游客参观,一票难求!我排队买票时队伍太长,体力不支,险些虚脱,靠着猛灌富含糖分咖啡因的可乐,才没有倒下!</p> <p class="ql-block">阿根廷国会大厦外景。</p><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于1887-1906年建成。意大利学院派风格。大理石柱廊,青铜穹顶,气势恢宏,建筑的精美,堪比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阿根廷国会大厦夜景。</p><p class="ql-block">入夜后,大厦周围的灯光把大理石照得通亮,大厦前面的纪念碑上站立的共和国妇女的形象,看上去像是白色幕布前跳舞的黑色剪影。</p> <p class="ql-block">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南美最安全的首都之一。那天夜里,吃完牛排,看完探戈已过了午夜12:00,旅馆离国会大厦很近,决定走过去看夜景。没想到广场上全是乘凉的人们,妈妈坐在长凳上聊天,男孩子们三五成群在踢足球,一派轻松,和平。看到我们走近,孩子们顽皮地把球踢过来,江总童心大发,成功接了几个球后,就忘乎所以起来,想得瑟个内马尔花式传球,结果呢,呵呵…</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广场(Plaza San Martin)。</p><p class="ql-block">据说阿根廷独立战争期间,国父圣马丁将军曾在这里训练过骑兵。</p><p class="ql-block">纪念碑后面的那栋红楼,又称玫瑰宫(Casa Posada) 或者干脆叫 红楼(Pink house)是阿根廷总统府, 总统和其属下都在此处办公。带队的导游手搭凉棚作神秘状看了半天,回身告诉我们,总统今天没有上班,如果上班,某个窗口就会有一面小旗竖起,昭告天下…</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广场上13米高的独立纪念碑,为纪念1810年五月革命中献身的爱国志士而建。纪念碑底座有 金色“<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25MAYO1810”字样,这是五月革命爆发的日子,塔尖上是自由女神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广场上的圣马丁铜像,大将军凌空跃马,手中高举象征独立的国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根廷最著名的三大招牌,足球,牛排和探戈舞。阿根廷是探戈舞的发源地。专门提前一天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就是为了能有机会观看一场晚上的探戈秀。</p> <p class="ql-block">接受了旅馆的建议,去看了一场小型,传统,相对不那么商业化的探戈秀。算上在巴西看的桑巴,在西班牙看的弗拉明戈,以及阿根廷的这场探戈,我已经在各自的发源地分别欣赏了南美这三大舞蹈,也算是功德圆满了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探戈秀演出了不同时期的,由朴素到华丽的探戈。这场秀,颠覆了我对探戈的认知。它完全不像国标舞比赛里的那种探戈,很少有“瞬间停顿“及标志性的甩头动作,更不像赵丽蓉说的段子“探戈儿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招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阿根廷探戈自成一派,首先是节奏快,男女演员贴胸紧抱满场翻飞。探戈是双人舞,男演员领舞,女演跟随。演员在演出中的默契非常重要,难以相信那些高难度的下腰,踢腿,纠缠,旋转,跳跃等动作,都不是事先排练好的,而是演员情之所至,临场发挥的。所以说,探戈是一场欲说还休的苦恋,是离爱情最近的舞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探戈演员无论男女,都是身体笔直,面容冷峻,但一跳起舞来,就像火山喷发,热情奔放,演绎出一段段被压抑的浓烈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探戈舞蹈中音乐起到的作用很重要。不知其他的秀是不是如此,反正我们看的这场,乐队不大,乐池不是在舞台下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是在舞台上面,从始至终都是表演的一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博卡区(La Boca),是个古老的港口区,那里过去住着的都是和船运有关的底层百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卡区最先是一贫如洗的欧洲移民在十九世纪时的聚集地。他们用铁皮盖房子,把剩下的油漆涂在铁皮上防潮。渐渐的形成了一条由色彩鲜艳的小房子组成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斑斓,破旧的博卡区一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博卡区就是探戈舞的发源地。和一切拉丁舞蹈一样,探戈的诞生也源于生活,起源于人们在繁重的劳作后,贫穷的生活中抚慰心灵,宣泄感情的需要…</p><p class="ql-block">探戈舞来自博卡区的小酒馆和妓院,表现情人之间炙烈的情感,充满了狂野,肉欲,以及爱而不得的痛苦…</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穿着探戈舞装的男女给游客伴舞并合影留念。我们参加了一个城市游,要离开时,发现两名男游客不见了!导游跑前跑后地找,急得满头大汗。等了半天,才见他们气喘吁吁赶来,原来是和火辣的探戈女郎跳舞照相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位于市中心,共和国广场上的方尖碑 <span style="font-size: 18px;">Obelisco</span>,是1936年为了庆祝布宜诺斯艾利斯建城400周年而建,是这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p><p class="ql-block">阿根廷足球队夺得2022年世界杯冠军荣归故里,400 万阿根廷人涌向共和国广场,方尖碑碑下人潮如海。瞧瞧那一道蓝一道的斑马线,世界独一份,大概率就是那次狂欢后的产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建筑物垂下的大横幅上用西班牙语写着“谢谢,冠军们!”</p> <p class="ql-block">南美人性格热烈如火,球队夺冠后疯狂的庆祝场面令人印象深刻。我就是通过这场足球狂欢,认识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共和广场的方尖碑。</p><p class="ql-block">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阿根廷旅游,两个人的形象会与你如影随形,一个是70年前的贝隆夫人,一个是今天的梅西。他们都是阿根廷人心中的英雄…</p><p class="ql-block">旅游纪念品商店前面站着梅西</p> <p class="ql-block">街头路灯基座上的涂鸦也是梅西</p> <p class="ql-block">就连这位坐在街头的乞食者,身上穿着的都是梅西球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足球带动经济,阿根廷当下最时髦的旅游纪念品就是一件梅西球衫。</p><p class="ql-block">这个民族,从老人到孩童,足球已经融化在他们的生活里,渗透到他们的血液中,想让他们不得冠军也难!</p> <p class="ql-block">阿根廷是牛肉的王国,牛排也很出名。布宜诺斯艾利斯最有名的牛排馆名叫Parrilla Don<b>&nbsp;</b>Julio,想请旅馆前台帮助定个位,人家直摇头,怕我们不信,还是勉为其难拨通了电话,回答说餐馆已经预约到两个月之后了!</p><p class="ql-block">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阿根廷牛是生态牧场放养的,自然繁殖,自然免疫,肉质鲜嫩Q弹。阿根廷牛排烤肉是用原木,不同部位的肉有不同的烤法。比如下面这一盘,就有三种不同部位的肉和做法。可惜我一向对带血的牛排不感兴趣,连尝都没尝一口…</p> <p class="ql-block">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只要有机会晚餐,爱吃肉的顿顿牛排。据说那肉火候,味道,口感无一不佳。</p> <p class="ql-block">在印象里布宜诺斯艾利斯有点偏远,有点贫穷,去过才知道,那个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南美巴黎名不虚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