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济宁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李朗诗

<p class="ql-block">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由济宁市代管,孔子的故乡,是黄帝生地、神农故都、商殷故国、周汉鲁都,是东方文化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东方圣城”,亦被称为“东方耶路撒冷”。</p> <p class="ql-block">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p> <p class="ql-block">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孔庙,公元前478年始建,后不断扩建,至今成为一处占地14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与五十四门坊,气势宏伟、巨碑林立,堪称宫殿之城。</p> <p class="ql-block">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磬(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古代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以此命名寓有国家人才辈出之意,因此古代帝王祭天时首先祭棂星,祭祀孔子规格也如同祭天。棂星门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六楹四柱,铁梁石柱,柱的顶端屹立着四尊天将石像,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柱下石鼓抱夹,使建筑风格稳重端庄。</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里建二坊,南为太和元气坊,此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春,形制与金声玉振坊同,坊额题字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北为至圣庙坊,明额题刻篆字,坊明代时原刻“宣圣庙”3字,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易为今名。坊为汉白玉石刻制,三间四柱,柱饰祥云,额坊上饰火焰宝珠。</p> <p class="ql-block">二门又名圣时门,形同城门,有三间门洞,前后石陛御道有明代的浮雕二龙戏珠,图中的游龙翻江倒海,喷云吐雾,气势不凡。圣时门建于明代,飞檐斗拱,顶为绿琉璃瓦,门前的汉白玉坊,名太和元气坊,坊名盛赞孔子如同天地一般,无所不包。门的东西两侧各立有一座木坊,两坊形制相同,上边置有牌楼,三间四柱,斗拱密集,檐翼起翘,柱上透雕有石狮、天禄像,造型古朴。</p> <p class="ql-block">弘道门,是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清雍正七年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门下有元碑两块,东四棱碑为“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的变迁沿革,史料价值很高西碑为“处士王处先生墓表”颇有书法价值,是1966年移入孔庙保管的。</p> <p class="ql-block">“重修孔子庙碑”,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文极力推崇孔子思想,“朕惟孔子之道 ,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暂缺”。字楷书,书体端庄,结构严谨,以精湛的书法著称于世。石碑立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习称“成化碑”。</p> <p class="ql-block">于大成门南端的十三碑亭系金代以来逐代增建而成。能工巧匠们充分运用传统的勾心斗角的建筑手法,巧妙地解决了建筑结构空间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大中门始建于宋代,是北宋是孔庙大门,明弘治十三五(1500)重修,清乾隆时高宗御书匾额。</p> <p class="ql-block">过了大中门,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院落疏阔,古树葱郁,禽鸟翔集夏天鹳飞鹤舞,白鹭翩翩,冬春鹊鸣雀喧,昏鸦噪晚,显得十分幽深。</p> <p class="ql-block">树干如苍健盘龙的古柏树。</p> <p class="ql-block">同文门始建于北宋初期,系当时孔庙大门,5间,两侧有回廊,金代成为二门,明代孔庙南扩,北门退居次要地位。此门原名“参同门”,取孔子之德与天地参同之意,因孔子一生从事教育活动,晚年从事整理我国古代文献工作,对我国文化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故以“同文”命名。</p> <p class="ql-block">奎文阁前有两座御碑亭,亭内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每幢高6米多,宽2米多,碑下的龟趺高1米多。碑 额精雕盘龙,绕日盘旋栩栩如生。碑文内容多是尊崇孔子。</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是文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呈朱红色,每组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p> <p class="ql-block">“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此处,五门大开,将孔庙分作三路:东为承圣门,内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门,三门并立,左掖金声门,右掖玉门。“金声”是击钟的声音,表示奏乐之始;“玉振”是击磬的声音,表示奏乐之终,用以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中路主祭孔子夫妇,并以历代先贤先儒配享从祀。</p> <p class="ql-block">“先师手植桧”是位于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树东石碑是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古桧挺拔高耸,树冠如盖。据记载,古桧原为孔子亲手所植。今存桧树为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于古树桩下复生的新枝长成的。树东有明人杨光训“先师手植桧”被人视为孔子思想和孔子后裔兴衰的象征,倍受敬仰。至今约有2400年树龄,依然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孔庙的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在此建坛,在坛周围环植以杏,命名为杏坛,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的历史故事。金代又在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的“杏坛”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庆三年(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坛。杏坛是一座方亭,重檐,四面歇山顶,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双重斗拱。亭内藻井雕刻精细,彩绘金龙,色彩绚丽。</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32米,长54米,深34米,重檐九脊,黄瓦飞彩,斗拱交错,雕梁画栋,周环回廊,巍峨壮丽。擎檐有石柱二十八根,高5.98米,直径达0.81米。两山及后檐的十八根柱子浅雕云龙纹,每柱有七十二团龙。前檐十柱深浮雕云龙纹,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似脱壁欲出,精美绝伦。殿内高悬“万世师表”等十方巨匾,三副楹联,都是清乾隆帝手书。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七十二弟子及儒家的历代先贤塑像分侍左右。历朝历代皇帝的重大祭孔活动就在大殿里举行。殿下是巨型的须弥座石台基,高2米,占地1836平方米。殿前露台轩敞,旧时祭孔的“八佾舞”也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两侧为四配,东位西向的是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位东向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再外为十二哲,东位西向的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西位东向的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四配塑像坐高2.6米,十二哲塑像坐高2米,均头戴九旒冠,身穿九章,服,手执躬圭,一如古代上公礼制。塑像都置于木制贴金神龛内,孔子像单龛,施十三踩斗栱,龛前两柱各雕一条降龙,绕柱盘旋,姿态生动,雕刻玲珑,异常精美。四配十二哲两位一龛,各施九踩斗栱。龛前都有供桌、香案、摆满祭祀时使用的笾、豆、爵等礼器。殿内还陈列着祭祀孔子时中和韶乐乐器和舞具。殿外悬有10块匾额、3副对联,门外正中是清雍正皇帝题书的“生民未有”匾额,殿内正中是康熙皇帝题书的“万世师表”和光绪皇帝题书的“斯文在兹”匾额,南面悬挂着乾隆皇帝题书的“时中立极”等匾额。每块匾额长6米多,高约2.6米,雕龙贴金,精美华丽。</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四周廊下环立28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柱高5.98米,直径0.81米,承以重层宝装覆莲柱 础,原为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敕调徽州工匠刻制,清雍正二年火 后重刻。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磨浅雕石柱,以云龙为饰,每面浅刻9条团龙,每柱72条,细心的工匠在石柱上记下了雕刻的龙的总数,共1296条。前檐的10根为深浮雕,每柱两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柱脚缀以山石,衬以波涛。10根龙柱两两相对,各具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龙姿栩栩如生。这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据说清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祀孔子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大成殿的建筑艺术,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才华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崇圣祠位于大成殿正后方,也称“启圣殿”,为主祀孔子之父叔梁纥之殿。</p> <p class="ql-block">孔府号称“天下第一家”。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豪华的封建贵族府邸。而孔府档案是当今世界上持续年代最久,保存最为完整的私家档案。</p> <p class="ql-block">孔府位于孔庙东面,本名衍圣公府,历经各代不断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它既是历代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地方,也是一处官衙与府第合一的典型封建贵族庄园。</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孔府,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1503年和1838年两次扩建。1883年,一场大火烧毁孔府部分建筑以后,1885年最后一次对孔府进行大规模修建。1911年一些西洋式建筑开始出现在孔府,直到1936年孔子第77代孙孔德成结婚时,才对孔府做了最后一次全面整修。现在的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布局,九进院落。据说是中国除了明清帝王宫殿以外的最大府第。</p> <p class="ql-block">孔府大门。始建于明代中叶,坐北朝南,门前有两只威武的石狮,门上正中悬挂圣府匾额。门两边悬挂着纪晓岚为孔府题写的对联“与国咸休安享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的富字少一点,而下联的章字下面一竖直通到顶上的“立”字。这是说衍圣公官至一品,家财万贯,富贵没有顶,而孔子及其学说“通贯古今”,文章自然也就通天。</p> <p class="ql-block">孔府的第二道大门。上面有明朝大学士李东阳题写的“圣人之门”匾额。李东阳的女儿曾经嫁给衍圣公,为此他自己还亲自设计了孔府的后花园,来消解女儿的思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在二道门的后面有个很有特色的屏门,重光门。门额上有明朝嘉靖皇帝题写的“恩赐重光”匾额。四根抱鼓石夹抱的柱子上有彩绘的屋顶,屋顶覆盖灰瓦,前后各有四个垂下的花蕾,所以又叫垂花门。过去正中的这道大门只有孔府有大典、皇帝到来、迎接圣旨时,在鸣放13声礼炮过后,才会打开。在当时,一般官宦人家是不允许修建此门的,只有封了爵位的封君才有这项殊荣。</p> <p class="ql-block">过重光门,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后便是宽敞的正厅,即孔府大堂。这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文。厅堂5间,进深思3间,灰瓦悬山顶。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麻叶头出锋,座斗斗欹,具有明代风格。大堂中央有一绘流云、八宝暖阁,正中的太师椅上,披铺一张斑瓓虎皮,椅前狭长高大的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p> <p class="ql-block">大堂之后有一通廊与二堂相连,两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条大长红漆凳,称“阁老凳”。据传明代权臣严嵩被劾将要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当年严阁老坐候之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慈禧亲笔题写的寿字碑。这些字画都是孔子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奉母亲之命进京,为慈禧祝寿,慈禧太后赏赐的,慈禧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不错,堪称才女。</p> <p class="ql-block">在二堂和三堂之间有块很大的太湖石,这是皇帝赐予的。</p> <p class="ql-block">三堂后面就是孔府的内宅了,过去成年男人未经许可是不能进入这里的,过去内宅门口有家丁拿着棍棒守护,如果一旦发现有人擅闯,可以打死勿论。如果是想内宅传话的话,门房两边轮流有十几个人轮流值班,随时负责向内外传话。解放前的孔府一直没有自来水和水井,内宅门的西侧有一个露出墙外的特制水槽叫石流,过去连挑水挑夫也不能进入内宅,内宅用水全靠挑夫把水倒进这个石流,淌入内宅。</p> <p class="ql-block">内宅门的内壁上绘有一副壁画,画面上有个形似麒麟,眼如铜铃,口大齿锐,又贪态十足的怪兽,四周围绕以彩云。名叫(反犬旁)+贪。他怪诞凶残,生性贪婪,尽管他脚底踩着元宝、摇钱树、灵芝草。珊瑚,四周尽是宝物,连八仙的宝物也据为己有了,还是不满足,竟然还想把太阳吞到口里。可见他贪得无厌到了极点。孔府把他绘制在这里,是在时刻提醒家里当官的人,引以为戒,切不可贪。</p> <p class="ql-block">前上房,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厅7间,名叫前上房。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树,每当春夏相交时节,洁白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房前有一大月台,四角放着四个带鼻的石鼓,是当年府内戏班唱戏时扎棚的脚石。清末孔府养着几十人的戏班子,主人一声令下,马上开锣唱戏。前上房内,明间敞亮,正中高悬“宏开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挂有一幅慈禧亲笔写的“寿”字。</p> <p class="ql-block">内宅门后室前上房,是孔府主任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1852年8月24日第74代衍圣公的夫人毕氏过生日时,曾在这个院子里设宴464席,前后6天,耗资1387两(一两当时约合今天300多元)。可见当时孔府生活的奢华,然而高档孔府菜也只有上等贵客才有口福。</p> <p class="ql-block">后堂楼,过前后抱厦,进入后堂楼院。后堂楼是二层前出廊的7间楼房,东西两侧有二层前出廊的配楼各3间。后堂楼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p> <p class="ql-block">孔府花园在孔府内宅后院,又名铁山园。其实铁山园内并无铁山,只在花园西北隅有几块形似山峰的铁矿石。此石系孔庆容在清嘉庆年间重修花园时移入的,称天降神三环路助他修园,他自己从此也以“铁山园主人”自称。</p> <p class="ql-block">花园建于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重修扩建孔府时同时修建,由长沙李东阳监工设计。</p> <p class="ql-block">园内还有一株近几年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生一株槐树,因此又名“五柏抱槐”,有诗赞曰: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p> <p class="ql-block">这是20世纪初孔府一位仆人学习西洋绘画技法后画的水彩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图中的路都好正对观者。</p> <p class="ql-block">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现今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p> <p class="ql-block">从大门进入,然后经过1里多两旁是古柏的路是孔林的二林门,此处原来是鲁国都城的北门所在,现在的二林门建于元代的1331年,1494年和1732年两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p> <p class="ql-block">曲阜三孔景区是与北京故宫、西藏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西安兵马俑齐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来到这里除了能感受到古建筑群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感受儒家文化的气韵,走在其中,就彷佛孔子的谆谆教诲还在耳边。</p> <p class="ql-block">注:文字来自景区介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