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州东大街刘克谦的故事

郑州乡土文化家园

<p class="ql-block">郑州东西两大街,历史上是一条官马大道,往东可通往省府开封,往西可以通向洛阳西安。这条路在清代以前,交通不发达时,同样是一个驿道,人们走在路上,经常可以官差飞马传书。这条官马大道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我今天讲的这个故事,也要从这个官道说起:</p><p class="ql-block">清代咸丰年间一个冬天某日,天刚刚泛起鱼肚白,凉气依然逼人,微风送来,空气十分清新。街上几乎没有人马走动,显得静悄悄的。有一个拾粪老头,像往常一样,趁着一大早无人前来拾粪。过去驿道上车来马往,马粪落地。贫苦人家见了,虽说不像见了金蛋子,但也稀罕不得了,捡到篮子里㧟回家里,积攒多了可以施肥种地。</p><p class="ql-block">这个老头名叫刘克谦,是东大街人。俗话说:“穷东街,富西街,穿靴戴帽在南街,挑挑担担北街。”刘克谦“拾粪”,可他是“自找”,要说他识文断字,那么有学问,还在衙门里当过主簿,正九品清代县的文职官分为正印官、佐贰官与属官三类。正印官即知县,佐贰官即县丞、主簿。为官以来,他公正无私,克己待人。因为他忠厚正直,急公好义,清正廉洁,百姓称道。刘克谦年迈,急流勇退,告老还乡,安于清贫,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每天家里打扫庭院到外面拾粪积肥。生活如此低调,不认识的人只认为他是拾粪老头,只有认识的他的人才知道这个平易近人的大人物。</p><p class="ql-block">刘克谦冒着严寒正在孔庙拾粪。孔庙就是现在的文庙,俗称孔庙。这时候,一匹飞马远处而来,到了孔庙停下来,来人下马,躲到牌坊后小解。完事以后骑马走了,身上带着的布包行囊却掉落在地上。刘克谦只知道那人内急,人走后过去马粪人粪一起拾,到了跟前,他才发现来人遗落的比伯布包行囊。刘克谦拾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抬眼望官马大道,连个人影都不见。大冷天冰冻三尺也难怪。</p><p class="ql-block">刘克谦不再继续拾粪了,他把布包行囊拿回家里,打开仔细一看,果然不假,还真是硬通货,原来是六大封白银,每一封都是五十两。家里人看到,都问:“这是哪来的?”刘克谦说出实情。家里人听完,也不敢多说话。家里老头一个人说了算,谁接话不好,轻则挨骂,重则挨打,何况这么大的事情,不知有老爷子自己拿主意。刘克谦看完,深吸了一口气,仿佛看了银子,就跟偷了似的,那不是玷污自己的品行吗?赶紧原封不动地收起来。</p><p class="ql-block">刘克谦仔细想:“这事不能报官,还是官府知道了,真正丢失银子的人真的找不到了,这事必须我亲自办理。”考虑到那个施主走得匆忙,一定是办理急事,如果发现,一定着急。想到这些,他坐卧不安,家里做好的饭让他吃,他也没心思了,抓起该吃饭要做的凳子,非坐到大门口不可。家里人看他坐门口,给他端饭跟前,他说:“吃啥饭呢?可别一埋头吃饭,看不见人飞马而过呢。再说大清早人多,看不过来吃饭不耽误事嘛!”刘老爷子就是这么一个热心的人。他一直做到上午错,俩眼瞪的疼痛,也没有见到有人来问敌银子的事。夫人劝他回家歇晌,他不愿意回去,夫人看着倔老头只能摇头。就在这时,有人骑马而来,低头像是找着啥。</p><p class="ql-block">马到跟前,刘克谦见那人神色慌张,满头大汗。他看到刘克谦,走了过来,问道:“老人家?您附近有个拾粪的老头?”刘克谦说:“有个呀?”“他可天天拾粪?”“对呀?”“今天可曾拾粪?”“拾粪可曾拾到一个布袋?”“拾了全是驴粪蛋,昨晚梦见白胡老头,老头说,有个男的经过,送你很多驴粪蛋子,我一醒,白胡老头不见了,今天一大早,果然拾了很多驴粪蛋子。”“老人真会说笑,我今天的布袋丢了。”“我捡了!”“里面有银两!”“多少?”“六封,每封五两!”“你怎么走得那么匆忙?”“我家老爷开封做官,被奸人陷害,打入牢里,主母着急,变卖家产,凑足银两,要我快马加鞭,连夜出发,赶紧送去。经过郑州,一时内急,见有牌坊,可以遮身,下来小解。走时匆忙,银子失落。丢银子事小,我家老大人丢命事大,这可如何是好,要是过了明天再不送去,他就要被押往菜市问斩,人头落地了。”说完竟然哭了起来,不停地抹着眼泪。</p><p class="ql-block">刘克谦一听,不再问了,他心里一沉,立刻把银子还给了他。那人接过,打开一看,银子原封不动,一点没少。急忙跪下,要给刘克谦磕头。刘克谦慌忙弯腰搀扶。那人拿着银两,不再愁容满面,停住唉声叹气。那人一咬牙,拿出一封白银,要递给刘克谦。刘克谦当场拒绝:“三百两我都不要,还会要你的五十两吗?”那人羞愧,手抓后脑勺,不好意思说:“再次谢过老先生,敢问老先生是谁?”刘克谦说:“我是路边拾粪一老头。”那人一看刘克谦穿着打扮,再一看刘克谦身后,深宅大院,知道刘老头不简单,连忙道歉,刘克谦提醒那人走路千万小心,催他赶紧上马,办事要紧。</p><p class="ql-block">刘克谦拾金不昧,等于捡回了一个人的性命,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一个月后的一天,刘克谦依然穿着粗布衣服挎着拾粪篮子,路边拾粪,迎面过来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就是当初丢银子的人。另一个人不知道是谁。不等那人说话。这个陌生人说:“能够得到老先生搭救,在下特意登门道谢。”原来陌生人就是他在省府衙门遭人陷害的。如今出狱,重见天日,专程赶来,送上匾额:“拾金不昧”,特意答谢。当他知道刘克谦是当过主簿,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更是万分敬佩。主仆二人不顾劝阻,一定要亲自把烫金匾额悬挂门庭大门上面。这就是一直被郑州老百姓津津乐道,传为佳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