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本文作者为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创始人、于右任先生再传弟子、刘田依先生掌门弟子李佳琴老师</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标准草书》是1983年10月 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标准草书是民主革命先驱、中国高等教育奠基人、近代著名书圣 、草书宗师于右任先生所创的一种书体,他认为历史上有三大草书,即 章草 、 今草 、 狂草 ,于右任先生根据易认、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创造了标准草书,后被称为第四种草书。</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汉字的产生至少有8000年历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在中国汉字文化的千年演变中,草书因其书写速度快,而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的基础上应运而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在中国书法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当中,草书无疑是公认的最具魅力的书体。书法历史上,有“草圣”称号,而没有“篆圣”、“隶圣”、“行圣”、“楷圣”等称号。可见,草书偏得人们之喜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任何书体都有严格法理的一种稳定规范的书体,而人们日常随手“潦草快写”的字,不能称为草书,但“潦草快写”的确是草书产生的源头之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草书始于战国时代至秦统一,当时战乱频仍,此时人们根本无暇顾及礼仪,只求快速传达讯息,只要看得懂,能写多快就写多快。在隶书雏形的基础上,产生连笔,此时的“连笔”是指一个字内部笔画之间的连笔,有时为了更快,甚至把笔画繁多的进行删减,这就产生了早期草书的雏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到了第一代“草圣”张芝这里,摒弃“雁尾”,加强连笔,简省笔画,一定提高了同等状态下的书写速度。但是,由于连笔和简省笔画的现象多了,造成很多字变得难以辨认和记忆。此时,更要注重“草法”,唯有依照草法,那么专业人士辨认是没有问题的;倘若不顾草法地一通乱写,那么不但普通人,连专业人士都无法辨认,那么这样的乱写是毫无意义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张芝有句名言:下笔必为楷则,匆匆不暇草书。黄简先生据此认为:草书法严,且要不断调锋,因此无法快写,若一味快写,则就是乱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古人早就说,书法除了记述这个基本功能外,最重要的是“达其情性”,也就是表现人的天性和心情。在所有书体中,草书最能表达人的天性和心情。相较于其它书体,草书在遵循本身应有的法则外,自由度是最大的。一篇之中,大字如斗,小字如蝇;笔画粗如手臂,细如发丝;短则一点,长则一行;墨浓如猪,墨枯似藤;纵横交错,自由奔放;酣畅淋漓,笔尽意留。等等,这些艺术表现是其它书体无法企及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但从汉代以来两千年的艺术长河里,因没有统一的规范的标准约束,使之种类繁多,难识难写,极大地阻碍了草书在人民大众中的应用和普及弘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倡导的标准草书,给无型的草书定型、归类,使草书条理化、系统化、标准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的书法生涯及其草书成就充分说明了“标准草书”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并不矛盾,标准草书同其他三种草书一章草、今草、狂草一样,都是能够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的展现出来的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而且,于右任先生晚年在标准草书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方面也是煞费苦心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一反今草、狂草笔致,大量采用了笔断意连的方法,使每一个字笔画简易而能首尾相应,上下相通而点画留驻,神气凝乎中宫之内,或外满,或拱心,毫无支离分散之态。他在“字理”不失的原则下追求草书美,令净化的线条更纯粹、更神逸。</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反复观察前代草书不美的症结,提出草书要“四忌”:忌交、忌触、忌眼多、忌平行。因为漫无限制的“相交”,损字之美丽的“行笔触”、“末笔触”,有绳萦蛇绾之弊的“圈眼多”缺少变化的“线的平行”、“部的平行”、・都与美无缘。于右任的“四忌”从正面看,就是在结字上追求“简净”、“险奇的美学观。“四忌”是对草书美的科学总结,是对传统的承继与创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晚年书写的苏轼《赤壁赋》,将其与历代的草书家划出鲜明的界限。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行与行之间大量的虚白,“计白当黑";其次是字与字的意连笔断。细观每一个草字,笔画无滥交,无行笔触与末笔触,圈眼极少,以方求圆,奇正跳满,左右相让,没有线条的平行与板滞。行笔的提按,笔道的粗细,显示线条的节奏美、韵律美,中锋行笔,三折笔法,无不表现出笔势的跌宕、疾涩、力感、动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有人认为于右任先生创立的“标准草书”,在规范草书后可能会产生“一字万同”。其实这是一大误解。于右任先生晚年的草书既不是宋姜白石所提倡的魏晋人的“各尽字之真态”,也不是姜白石所批评的唐人之“一字万同”。他在整幅作品中往往从章法气韵的贯通照应出发,有意无意地把许多字加以纵向或横向夸张,使许多人胸中、笔下都不可能有的奇形异态产生于楮墨之间,做出了令人叫绝的创造。然而夸张、变形而能终归于和谐、自然,使作品光彩照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在标准草书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之间创造了和谐统一,他在书法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的美的追求、美学理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他的这些成就告诉我们:标准草书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并不矛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草书的章法和谐、布白匀称,左右映带,字中还有金石气。于右任曾说:“章草、今草、狂草,三者比较起来,章草太落后,狂草太神化,今草介乎二者之间,但是也因组织未定,形式互异,而妨害了实用。标准草书,就是整理三者而成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创立的标准草书是中国草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01</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创立“标准草书”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建立“标准草书”,在根本上是为了给草书在法度上以“规范”度。在于右任先生看来,书法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草书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他吸取汉魏晋唐书法之长,与今草、章草和狂草相融合,集合“名家聚会,各献其长”,通过在名迹之间的反复比较和择优汰劣,系统地整理合成,从而创造出了一套书写便捷,字迹清晰,字体流畅,令当代举世瞩目的“标准草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最初的确立,是其于1936年集成《草圣千字文》面世,当时被称为“集字百衲本”。这个集帖包括前后文字共1027个字,除自创的177个字外,其余950个字,分别选自历代140余位著名书法家的书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右任先生所创立的“标准草书”早已享誉国内外,可谓恩泽后人、福荫子孙,惠及千秋万代,不仅开辟了我国书法史上的先河,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02</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标准草书”的特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不张狂、不怪异,用笔有灵秀之气。其特点是:寓巧丽于简约质朴之中,犹如美酒,看似清澈如水,平淡无奇;品则醇厚芳香,余味无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标准草书”有三个特征:一是容易识别;二是字体清楚秀丽;三是笔画简练而美丽。这三个特征,充分体现了于右任对“标准草书”制定的四大原则,即“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前三个原则出于实用,分列于前,后一条出于审美,列于最后,可见其在观念上十分注重实用的原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为了让人学得对,学得快,学得容易,于右任将推广“标准草书”的“四大原则”用于实践,作到笔笔随意,字字有别,大小斜正,恰到好处;而且结体重心低下,用笔含蓄储势,出神入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标准草书”中将草书偏旁部首、结体、书写等介绍的非常详尽,尤其是样字均出自传承下来的草书各大家的字,可以说这是一部草书系统的学习步骤和方法的总结。“圣教序”是王羲之集字之大成,其对书法界贡献巨大,古来今往书家圣贤都在颂扬。而“标准草书”对于书法界的贡献,可与“圣教序”相媲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从实用性、便利性出发,确立了《标准草书》的四大原则:“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以响应当时的新书写要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一、制定、规范代表符号草字的标准化首先是从制定代表符号的规则开始的。于右任说:“这个符号,并不是自己制造的,乃是从古人旧有的不统一的草书当中,整理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二、草字的优化《标准草书》对草字的优化,是以古人的草法作为规范的基准,于右任通过依照代表符号规则进行的调整;优化笔势;增强流动性、搬移位置;缩短笔路;减少环路、圈眼;取俗字这几种方法形成有条不紊、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草书。《标准草书》的草书改造工作是经过十分严谨的思考,通过或省、或借、或连、或代表符号的方式来实现“标准化”,每个字的简化方式都要追溯其源流,做到有理有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三、草书的艺术美感《标准草书》的“美丽”以实用为前提,以新书写为指向,以科学、效率为内在价值,表现出简约化、图案化的现代审美特点,有别于传统草书。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以实用书写为出发点,讲求字字独立,省略了章法布局,其本意就是则将审美重心落到了字体本身,旨在通过提高单体字的美感来完成整体的视觉美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03</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标准草书”与“于体草书”的区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创立“标准草书”的目的,并不是出于草书风格的考虑,而是出于实用的目的。所以,它是规范草书的写法,也是草书的一个标准。现在,我们提起“标准草书”,自然会想到于右任先生,但将“标准草书”与于右任先生的“于体草书”混为一谈,这其实是个误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草书是最能表达人的情感、体现书法艺术性的书体,如果以规范、统一的标准来界定,无疑对草书的艺术性有较大的损害。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认识的于右任先生自然也明白这一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正确的讲,“标准草书”是经过以于右任先生为代表的“标准草书社”同仁们对历代草书文字正定之后形成的一套书写草书文字的规范,即是文字学范畴的草书文字系统,也是当今书法草书临摹的范本。而“于体草书”则是于右任先生在长期研究创作中,在标准草书基础上形成的一套自己的书法风格。两者之间,在根本上的追求是不一样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的书法除了掌握“标草”和通用的“笔法”,最难的其实就是貌似“自由”的发挥,这需要极高的艺术天赋。二千年来,中国书法历史上不过就出了两个“草圣”,而于右任先生则被称为“千古草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的“明月一壶酒,清风万卷书”对联,是他用标准草书书写的一个典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作品自然挥洒,笔势奔放,气象万千。“明”字,如龙蛇飞动,笔势一波三折,气势磅礴。“月”字,随意自然。“一壶”两字,方圆并用,承上启下。“酒”字,洒脱、豪放,极具气势,又与开头的“明”字互相呼应。“清风”自然浑成,极有力量。“万卷”两字,书卷风气,又互相呼应。最后一个“书”字,尤如铁笔,弯折得当,尤显笔力遒劲。在这里,于体书法和标准草书完美地融为一体,妙成天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首创“标准草书”80多年来,由其弟子胡公石、刘田依及再传弟子冯存辉三代传承至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04</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标准草书的意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所创制标准草书的特色及其完善与发展于右老创制标准草书,提出了制写标草的原则:“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其在《标准草书与建国》中说,之所以创制标准草书,是因“吾国文字,书写困难,欲持此自立于竞争剧烈之世界,其结果则必遗不变,不变则全部落后”。他希望,能以标准草书作为“大时代中生活进取的利器”,“将此利器转赠大众”。并说,这是他“竭尽心力,提倡标准草书的唯一原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说:“文字只是人类思想的符号,以便利实用为主”;“国家之建设,尤利赖于进步之文字,以为推动而速其成功。”“欧美日各强国,科学进步,文字亦简,印刷用楷,书写用草,习之者,皆道其便。”也就是说,于右老创制标准草书,是要普及到全体国民的,是要解“吾国文字,书写困难”,要使中华汉字“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1932年12月,于右任先生组织几位有志于草书研究的同志在上海成立了“标准草书社”,于右任先生任社长,并亲自主持工作。“整理那千头万绪、茫茫无所归的中国草书”。并在上海各报刊登徵集草书告白,广泛蒐集前代草书家的书作、论著,潜心于书理、书法的研究。当时的主要成员有刘延涛、刘海天、曹明为、李生芳等几位。草书社的成立与全体同仁的团结一致,勤恳工作,为出版草书范本《千字文》打下了基础,为于先生创立和推广普及标准草书的宏伟蓝图铺平了道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936年7月将《标准草书范本千字文》编竣,由上海汉文正楷书局付印五百本行世,作徵求意见之用。该书由“于右任选字,周伯敏、杨天驥、刘海天、刘延涛、曹明为、李生芳、胡公石编校。”于老亲自作序,以叙研究经过。《标准草书·凡例》由于老述意、刘延涛笔录。标准草书“发千余年不传之秘,为过去草书作一总结账。”,为书法艺术,为民族利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标准草书”的发表是在前人研究积累的大量资料和零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方法,即以“代表符号”为经,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四原则为纬,经集体的研究讨论而创製的。它自成体系,蕴含着严格而科学的草书妙理和规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标准草书问世以后,在社会上,特别是在中国书法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有影响有成就的书法家、诗人纷纷赞誉外,还在海内外广为流传。仅上海书店以第六次本为底本,从1983年至1992年就印刷了六次,累计43.5万册,巴蜀书社1986年、1992年两次印刷,未记册数,可见流传之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靳志先生曾作《题于右任标准草书四律》,称其“假借近求非杜撰,形联巧构是天工。”别裁偽体分明甚,心苦良工只自知。”靳志先生对标准草书的高度评价,使于先生如获知己,非常欣慰。他回信说:“《标准草书》四律读之再四,真觉此时代无第二人能为之者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05</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创立“标准草书”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一、在历代各家草书作品中精选集字,标出出处,给形体无定的草书定了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二、将历代草书作品“偶加排比”,归纳了草书的构造规律,将代表两个以上部首的符号归类,建立了“代表符号”,给形体无定的草书定了型、归了类。使习草者能触类旁通,于平易中的“前人所谓草书妙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三、总结归纳古今草书书理和自己的书法经验。于右任先生认为书法和绘画一样“其无定法,而有定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四、于右任先生对草书规律的研究,是现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所制订的标准草书字符,其严密性和系统性都有超越前人之处,在学术上具有相当的价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五、标准草书作为学习草书入门的基础,较之于一味死临法帖者,有事半功倍之效。特别是对于初学草书的爱好者而言,标准草书无疑可以成为初学的法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六、标准草书创制以来八十多年,发展至今,其对中华文化与社会,可以说有着多重价值。首先,这个价值是:标草集百代草书圣手的艺术精华而整合的经典的“标准化”的书法艺术价值。标草的经典规范字形,其中有诸多历代书家使用、经筛选的偏旁、部首、汉字部件符号的成例整合,也有吸取历代草书精华的部分创制。可以说,于右任先生创立标准草书80多年来,标准草书在书法艺术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成熟完善的现代草书的重要、主要代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七、由于标准草书的成套书写规则及其已有万余汉字的规范字形典籍,使得汉字四大书体“真草篆隶”之中的“草书”,具备了一套完整、规范和“标准化”的艺术与文化的多重价值和作用的书写字形。也就是说,书法艺术上的“标草”,有一套可“按图索骥”查阅对照的典籍。人们有说,草书常常是“神仙认不得”的,而标准草书的“标准化”、典籍化,使得作为书法艺术的草书,有了成套规则与典范字形,并可一一查对识认,这使得标准草书在书法艺术上实现了“神仙能认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故此还可以说,标准草书书法艺术的价值,在于标草是:集中国历代草圣书法精华所创制的“标准化”的、经典的现代草书书法艺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八、标草的这一不同于其他书法艺术的特有价值在于:标草写法从历代草圣书法中集萃的简捷书写汉字的方法与技巧,使其能为书写常用汉字提供颇多汉字写法和字形,而成为现代的人们手写汉字的书写利器,可以成为大众简捷快写手书汉字,可选乃至首选的写法。这是让标草不但在书法艺术上能实现“神仙认得”,在有利于大众快捷书写汉字上,也便于为大众参照标草写法手写汉字使用,可以使“大众也认得”、让大众都能参仿标草,便捷手写汉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而于右任先生为了标草更易于为大众所接受、普及,还提出了标草书写的三个“凡例”:“凡简字之草体亦可采用”;“凡过于简单之字,不必作草”;“凡过于冷僻之字,可不作草”。这是为标草的普及应用,提供了最现实而又与时俱进的指导方针。这更有利于标草面向大众快捷手书汉字、面向中华汉字改良的普及应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内容简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标准草书》中草书的起源,或言汉初,或言季秦,且有谓始于屈子草藳者,而皆失之拘泥!若以草书这构造立说,则章草或今草茂密整齐之组织,尚不曾见于汉初;若以草书之意义立说,则宋张拭所谓“草书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笔札已来便有之,但写得不谨,便成草书”,最为笃论!则亦可云远昉灵均之前!故吾人当以今日所见之草书法帖,及竹木砖石等材料为依据,然已有千余年之历史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文字为载记思想之符号,愈更利,愈适用,试观数千年来书体之演进,益征此理。而初为趋急赴速应运而生之草书,至后世仅重笃其个体之发展,而玩疏其系统之组织,致翻不若楷书之普及社会,至号憾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先生法书炳曜寰宇,青年学子,最喜规抚,而标准草书,发千余年不传之秘,为过去草书作一总结账,为将来文字开一条新道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标准草书》普遍可以购买到的版本包括 《草圣 千字文 》(采集了 张芝 、 钟繇 、 王羲之 、张旭、 怀素 、何绍基等历代草书大家的千字文写法,部分字样采自于右任先生创建的标准草书社),《草书代用符号表》(草书符号代用楷书的部首),《草书基本理论》等,其中普遍认为较为重要的、较有影响力的是前二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标准草书》现在是草书学习的一本重要的字帖,该书集字较多,且选字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书中的千字文草书字样绝大多数为历代名家集字双钩,个别字由于右任先生所书,民国时期的“标准草书社”工作人员在整理并编辑,如已经去世的刘延涛先生、胡公石先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近现代,在标准草书方面不断深入研究并且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我的导师——于右任先生的养子和弟子刘田依先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刘田依先生在养父于右任先生艺术思想的正确引导下,经过七十多年的学习、实践、研究、比较,重新创作的“中国汉字常用标准草体字”大字典。2014年1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刘田依书画作品集>里收录了刘田依先生书写的标准草书千字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恩师刘田依先生生前一直在着手整理、研究于右任书法的相关工作,并且在编著新的《标准草书千字文》,这部书是恩师刘田依先生在继承与发扬于右任《标准草书》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宗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为丰富广阔的古今百家体貌姿态,并且修订完善了中国汉字书法在当今社会实践中推广交流应用的局限与不足,使《标准草书》跳出了个人及小部分人保守、陈旧的汉字书法艺术及学术思想的局限性、片面性认识,将中国汉语言文字的交流与应用从原有繁琐的笔画、笔法中得到合理的艺术化解放,让中国汉字书法草体字真正成为提高中国文字书写速度与效率的工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恩师刘田依先生生前就完成了两万八千字的初稿,以及重点常用的五千个字中又筛选出一千个字,构成了新的标准草书千字文。下面就是详细介绍刘田依先生为什么要重新编辑本书的历史与现实的动机和意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恩师刘田依先生认为:汉字书法的草书必须简单化 、普及化。因为草书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书体,艺术价值高,而且书写简便,可以趋急应速,实用价值也很高,书家通过草书的书写,书法的美质可以发挥到了极致。而于右任先生生前也经常对刘田依教导的是,西方的外语尤其是英文,平时日常交流的书写格式都是以草书为主,中国人是汉字的楷书来交流,而汉字楷书的结构太过复杂,书写起来比较费时费力,普通老百姓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比较繁琐,容易半途而废,那么,把常用汉字的草书书体,通过精心地选择并规范化,进行推广普及,这才是他(于右任)要编辑《标准草书》的初衷动机和目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的师公于右任先生早在20年代末期就开始研究草书的各种规律与形式,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虽然编辑出版了几次,但都是因为自己公务繁忙,政治环境不好导致工作条件与精力也跟不上,自己无法全身心投入进去钻研推敲并编辑,再加上起用的人员专业素质不够一定修养与高度,他们自身书法书写的水平良莠不齐,致使很多选编的字不够实用,不够精致准确,造成理论与实际的错位,视觉与实际的差距。所以,他一直深恶痛绝草书中的“难识、难写,难以记忆”这些“怪”现象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那么,刘田依先生在此删减优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己亲力亲为地书写比较,从而在把它字数丰富了的同时,重新分类组合成一个更加简便、实用的工具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这部《标准草书千字文》是恩师刘田依先生参阅历代草书名家艺术成果的结晶,这是恩师刘田依先生在继承与发扬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宗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为丰富广阔的古今百家体貌姿态,并且修订完善了中国汉字书法在当今社会实践中推广交流应用的局限与不足,将中国汉语言文字的交流与应用从原有繁琐的笔画、笔法中得到合理的艺术化解放,让中国汉字书法草体字真正成为提高中国文字书写速度与效率的工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恩师刘田依先生按养父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原则,依古意补入,大部分采自古代书家作品之中的字体。从古帖中选用的七百多字,共参阅了历代三百八十多位书家的碑帖。其中最知名的如智永、汉崔瑗、张芝、锺繇、皇象、索靖、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欧阳询、孙过庭、虞世南、鲜于枢、邢桐、苏东坡、赵孟頫、黄庭坚、董其昌、李世民、黄宾虹、何绍基、于右任、吴昌硕、刘觉民等。参考的其它草书作品,上自西汉,下迄近代,时间跨度二千余年,还有大量的今人罕见的书经法帖。“历朝历代尽收其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经过恩师刘田依先生七十多年的潜心探研,并且在亲自书写的《标准草书千字文》里增加了200 多个具有自己风格的体貌。这样,使汉字草法标准化、规范化更加趋于完整,也可以让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起来举一反三,引申推衍,使草书的辨识与书写便会得心应手,十分方便。这些新字体的形成,揭示了中国汉字草书制作与普及的秘诀,解开了中国草书古今难传之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恩师刘田依先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用全身心的力量,去沉静忘我地探索与挖掘,开发前人所未发现的,完成了后人无法企及的伟大工程,从草书妙理到普及推广到所有爱好中国文化的人都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并掌握中国汉字的草书书写方法,这是中国汉字草书发展真正规范化历程上的又一里程碑。而 引碑入草 开创者、北京大学教授 李志敏 先生推崇于右任“雄强深厚”的草书,堪称当代巨擘,但他不赞成于先生搞标准草书。依他之见,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应多彩多姿,不必强求划一。品读古今作品,也“最忌偏于一好而排斥众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当我们回首标准草书创建发展的史程时,还可以回顾这样一段历史细节:为了传承普及标草,于右老曾作《百字令·题标准草书》,并曾于上世纪40年代、60年代两次改定其稿。据《于右任年谱》记,1961年2月他还曾多次书写此“令”,可见其属意之深切。于右老在这个《百字令》中说:“草书重整,是中华、文化复兴先务。”并疾呼:“超音争速,急急缘何故。同此时间同此手,且莫迟迟相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当前,我们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谨记于右任先生此令、此嘱托,对“重整”了“草书”的“标准草书”,做好艺术传承与普及应用、文化交流,应能使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发挥出艺术、文化和社会的应有功能与作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不论是章草,还是今草,乃至狂草,都需要遵循以下两条标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一是书写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法度,最好每个字都有出处,在基础不牢的时候绝对不能随心所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二是书者要将情感和书法功力完美结合,才能将草书艺术的魅力呈现出来。草书创作的最终目的是将草书的线条之美、结构之美、章法之美、意境之美、风格之美展现给欣赏者。不论草书怎样书写,都不能偏离这一宗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在我们学习草书的过程中,只要牢牢把握住这两点,就一定能写出狂而不怪,放而不野,收放有度的好的草书作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为挚友、民主革命先驱、养子刘田依大师的父亲刘觉民先生赠送的珍贵墨宝《日月千龄旦、河山万族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简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是民主革命先驱、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人。早在二十年代末期,他就开始研究草书,致力于草书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于先生痛感祖国文字书写费时,识难用迟,作为书法的草书,草法多样,学用皆难,历来推而不广,与社会需要很不适应,于是,便在一九三二年集合了有志于草书改革的同仁在上海创立了标准草书社。于先生亲自主持和领导草书社,将历代草书做了一番系统的整理和总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正如于先生所说:“所谓标准,是拿古人的草书做标准的,是从先古圣哲千余年的演进当中,归纳出来有条不紊,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草法。”因此,“广草书于天下,以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民族传统之利器,岂非当今急务欤!”于是确立“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之四原则,以《千字文》为底本,在历代草书法帖中选字,“唯期以众人之所欣赏者,还供众人之用。并期经此整理,习之者由苦而乐,用之者由分立而统一,此则作者唯一希望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明确告诉读者:推行《标准草书》的出发点是文字改革,是实用,是为了 抢时间 ,是争速度。于右任先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精品,他在书法创作上独树一帜的审美境界与人格魅力,为后学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及深厚的营养源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与孙中山先生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与爱因斯坦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与弟子刘延涛、张大千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养子、弟子刘田依大师生前与弟子(本文作者)李佳琴老师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刘田依大师生前为弟子李乘伊博士赠送珍贵墨宝《龙马精神》</b></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李佳琴老师个人简介:</p><p class="ql-block"> 李佳琴(又名李家琴,笔名玉竹佳人、鲁西、塞上鲁西)琴奇阁主人。世界史前文明研究院、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国际名人名家联盟、CEEC中东欧经贸文化促进会、世界中医药研究学会、全球公共卫生研究院、国际收藏家协会、世界文联、国际联合报社等20多个国际公益文化机构和平台的创始人。</p><p class="ql-block"> 这些机构和平台被称之为世界文化的航母、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创举。它跨越种族、跨越国界、跨越时空,将全世界各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通过文化的交流互鉴、传承融合紧密联系到一起。这些平台和机构将起到凝聚人心、汇聚人类正义的力量,从而推动世界和平事业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温馨、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更加幸福!</p><p class="ql-block"> 李佳琴老师出生于山东泰山西麓桃花峪附近的一个繁花似锦的四合院里,是千古草圣于右任先生,书画巨擘黄宾虹先生等大师的再传弟子,一代书画宗师刘田依先生的掌门弟子,被称之为世界传统文化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p><p class="ql-block"> 同门胡世浩将军、李乘伊博士、范曾教授、薛瑛大师、冯存辉先生等,分别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流、艺术大家、国医圣手。</p><p class="ql-block"> 老子后裔,家族渊源久远。幼年受外祖父、外祖母影响颇大。外祖父为伏羲后裔、鲍叔牙嫡亲后代,东汉末年由破虏将军、济北相鲍信的父亲鲍丹迁居繁衍于山东泰安。鲍姓是个人才济济,名家辈出的姓氏。管鲍之交乃千古交友之典范。鲍叔牙对于管仲的那一份隆情高谊,不但达到了人类至高至美的人格境界,而且激励鲍姓后人及亲友以此为楷模,为人做事始终恪守真诚、奉献的准则。她的正直无私、乐于奉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品格与外祖父教育有关,受血脉影响也颇大。</p><p class="ql-block"> 任何成功绝非偶然!她自幼聪慧过人,对琴棋书画有着极高的天份,这得益于祖辈对婴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视。她的外祖父对琴棋书画、史前文明颇有研究和见解。幼年时代,外祖母和母亲每天不厌其烦的给她讲《山海经》里的上古神话故事;待牙牙学语时,外祖父便教她识文断字、背诵唐诗宋词等,她三四岁学吟的诗句惊呆了外祖父!五岁时已在外祖父的指导下背记了1953年第一版新华字典的全部内容。而外祖母受雕刻家父亲的影响,喜欢画画、剪纸等艺术,便从美学及技巧上给予李佳琴认真引导,这样的启蒙教育,不仅激发了她对文学艺术和历史的浓厚兴趣,更激发了她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p><p class="ql-block"> 生命充满绚丽传奇,在五岳泰山脚下度过了幼年时代,五岳独尊的泰山可谓吸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座圣山不仅赋予她坚毅不屈、奋发图强的品格,更赋予了她太多的灵感,所以她才写出了那么绚丽多彩的诗篇,而她通透清脆的天籁之音、柔美灵巧的舞姿和旷世才学也得益于那块神奇土地的滋养。</p><p class="ql-block"> 1970年随父母到甘肃白银,童年少年时代师从李大钊、鲁迅学生李季尼先生,系统研习数学、史学、音乐、文学艺术等。八十年代初,摄影师从米寿世、石观达先生;书画师从胡公石、刘田依先生。古典诗词、史学研究、书画鉴赏得到启功先生的悉心指导。</p><p class="ql-block"> 由于婴幼年时期的早教启蒙,李佳琴的潜力得到深度挖掘,尤其记忆力超常,凡看过的书过目不忘,这也让她早早就站在同龄人文化的至高点,也为她从事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p><p class="ql-block"> 1983年,不满20岁就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新医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受到胡公石先生、贺吉德先生、张贤亮先生、高嵩先生等专家学者和所在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绘画作品《闪光的青春道路——当代保尔张海迪》、书法作品《沁园春. 雪》、摄影作品《洁》及散文、诗词歌赋分别获铁路系统一等奖,加之演讲比赛《可爱的祖国》又获宁夏和甘肃省冠军,被组织安排到银川铁路分局任政治教员。八十年代就有当代李清照、班昭、蔡文姬美誉,现文脉传承人遍布世界多个国家!</p><p class="ql-block"> 一生淡泊名利,1982年谢绝陪同甘肃省领导前往日本、美英等国访问做翻译和文秘工作的邀请。1985年10月,谢绝时任团中央领导宋德福书记推荐到团中央、全国妇联的建议,坚持留在大漠边陲宁夏银川从事铁路疾病预防、西夏历史和人类史前文明研究,完成了《地球文明的演变》、《盘古开天辟地》、《西夏旷古传奇》、《西夏文的独特魅力》、《宁夏水洞沟与史前文明》、《不周山的旷世之谜》、《人类的起源在中国》、《精卫填海到底在什么地方》等史学论著。并倾力协助恩师刘田依先生完成了《中国标准草书千字文》和《标准草书大字典》的书写、编辑、推广宣传工作。因德艺双馨,被刘田依先生指定为于右任、黄宾虹两文脉第二代传承掌门人。</p><p class="ql-block"> 著有小说《劣根》、《祸根》、《欲根》、《凡根》、《寻根》、《归根》多部小说及散文、评论、诗词作品和史学研究千万余字。名字被分别收录到《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光辉的历程》、《当代社科文库》、《圆梦中华、时代楷模》等多种大典中。</p><p class="ql-block"> 她在多个领域都有突出成就,书法作品在《翰墨中华魂》——全国名人名作书画作品展中获得特别荣誉奖;在互联网权威评比的《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百名书法家》中名列前茅;2016年初获《当代艺术名家》、《中国艺术大家》称号,并应邀担任《当代艺术名家》、《中国艺术大家》等多家书画刊物的特约编委。</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她跟随导师刘田依先生坚持学术真理的立场,摒弃生活中所有名利、物质的诱惑及干扰。这种超凡脱俗的学术进取态度和弘扬中华大文化的精神境界,使她的一生都能用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心境去致力于追求中国书画艺术创作的尽善尽美。她十八岁时的草书、隶书作品已颇见功力,二十岁时所作草书、隶书已形成其个人风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虽为女流之辈,但书法笔力雄健,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浩然正气。古人云:字如其人,历来都是书品和人品骨肉相连,优秀的书法必须有人格魅力支撑的人文精神。正如唐代名家柳公权所说“心正则笔正”,书法家心中若有正气,其字体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法体严备,犹如忠臣义士立于朝堂之上,一身铮铮傲骨,临大节而不可夺其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的书法作品独树一帜,行草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字字美而不藻,华而不丽,洞达跳宕,刚柔相济,行云飘渺,又苍劲有力,看似纵横挥洒,实则气韵深藏。平缓中有波澜,恣肆中显静穆,“刚柔相济,摇曳多姿”,有着韵律、结构、线条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的隶书、篆书用笔灵动而有生机,自然而不做作,虽有导师的痕迹,更有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她年轻时能在一首词中书写九种书体并即兴赋词作赋写诗,艺术大家张可可先生等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评价她的文学、艺术、史学成就。其实,她并非超人,她与众不同的书法艺术与她饱读诗书、擅写古词歌赋、散文小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艺术有了文化的浸润,方能呈现其厚重和不朽。她的笔墨里藏匿的千年中国文化,最终化为了一撇一捺的传奇。所以,欣赏她的书法,给人视觉享受同时,亦有心灵震撼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千秋翰墨歌盛世、万点丹青绘宏图。从人类史前文明到传统文化;从民族医学到公共卫生研究;从国际收藏家协会到中华圣贤书院;从塞上鲁西国际书画院到国际联合报社;从国际名人名家联盟到国际联合大学,她和恩师刘田依先生把文脉传承和史前文明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她的学生这样评价她:我的恩师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罕见的集当代各位顶级大师精神为一体的卓越学者。</p><p class="ql-block"> 她和自己的导师刘田依先生、丈夫冯存辉先生开创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传统文化的新思想、新理念、新高度、新领域、新风尚,且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世界各国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毋容置疑的与于右任先生、启功先生等文化巨擘、泰斗站在了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一高度,并称为近百年来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大家。</p><p class="ql-block"> 对此殊荣,李佳琴老师总是谦虚地说:“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是沾了恩师和师祖们的光!”</p><p class="ql-block"> 其实不然,前辈的影响固然重要,但自身的努力和对社会的卓越贡献也至关重要。因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不仅仅是把书法写好、写精那么简单,更不是担任了书协重要职位。书法的最高的境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作为文人的一种精神上的锻炼方式,或者说是“人格修行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说到底,书法作品的好坏,起决定作用的是书法家深厚的文化素养。书家只有具备高度的文化修养,才能“挥毫超拔”。中国几千年能流传下来的书法大家,都是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诗词家和爱国主义者,而李佳琴老师恰恰具备了这些名人大家所有的才学与美德。所以,她的艺术成就被广泛认可并将代代流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2016年9月,她应西班牙政府邀请,与刘田依大师、姜昆先生等艺术大家在西班牙共同举办《世界翰墨艺林杯》国际名人名家书画展,在欧洲引起轰动;2018、2019年应邀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亚洲文化节,作品受到广泛赞誉!</p><p class="ql-block"> 她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有观赏价值,更有很高的学术和历史价值,被做为国礼赠送给各国政要、国际友人;书画多次作为邮政名片出版发行;小说、诗词、油画等分别被国内外政要、部队将领、博物馆、图书馆、大中专院校、企业家、商会等收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书法家牟元礼老英雄作品欣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于右任先生再传弟子、刘田依先生义子冯存辉先生作品欣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