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苏志强,男,41岁,1999年应征入伍服役,2006年复原,现在武功县卫健系统工作。</p> <p class="ql-block">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乃至整个世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随处蔓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天使就是战士,按照单位安排部署,第一时间加入抗疫队伍,成为我县千千万万抗疫工作者的普通一员。疫情发生以来,先后在机场一线隔离区工作400余天,任市疫情指挥部机场临时负责人500余天,任武功县疫情指挥部转运组副组长4月有余。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共分流转运国内旅客13680多人次;国外入境6825多人;阳专阴68人次。工作期间没有发生一例感染事件,2021年被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县卫健局评为“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被机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评为“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被空港管委会评为“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抗击疫情、勇赴火线</b></p><p class="ql-block"> 机场,被称作为一个城市的“空中大门”,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则是我省疫情防控“外防输入”的主战场。机场新冠肺炎疫情联合防控指挥部承担着守护“大西安”门户的职责。疫情发生以来,陕西省各市、县(区)卫健部门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抗疫的队伍中,我也很荣幸的被武功县卫健局抽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成为机场隔离区的一名工作人员。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境外回国人员及从其它省高风险地区来陕的人员进行分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不畏艰险、忘记小家</b></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接到来机场的抗疫命令后,家里差点炸开了锅。那时正是全国乃至整个世界疫情爆发最为严重的时刻,很多人认为只要是和那些从国外回来的人接触就必然会被感染。所以家里的老人特别反对,加之我的第二个孩子才一岁多,因母亲去世的早,孩子一直是我和妻子照顾的,我这一走,照顾两个孩子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妻子一个人的身上。面对这些我有些犹豫了,但我想到身后还有千千万万个家庭需要我们守护,“有国才有家”。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小家而不顾国家这个大家,便毫不犹豫的收拾了些衣服和日常用品,义无反顾的出发了。妻子当时在一个私人单位上班,被迫请假;孩子的学校和幼儿园里也是只要疫情一严重就会成为重点排查对象。直到现在,我家老二还经常和我玩“做核酸”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倾情奉献、鼎力支持</b></p><p class="ql-block"> 2021年的春节,在万家团聚的日子里,我因疫情的原因在机场执勤。除夕夜和妻子、孩子视频时,懂事的老大安慰我照顾好自己,说他在家里会照顾妈妈和弟弟的;话说还不是很利索的老二,只是一个劲的哭喊着:“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想你啦!”挂断电话,我的思绪久久难以平复,这是我自结婚15年以来第一次没有在家过年。那一刻真恨不得立马回到家里,可我不能!因为这一刻守护万家平安是我的职责!抗疫的两年多时间里,家人一直在身后默默的支持着我的工作,妻子总是只向我报喜不报忧,无论她和孩子们在家多么不容易,也从不向我抱怨。冬天天气寒冷,妻子和孩子们住在农村,没有暖气,老二经常感冒,孩子的姑妈知道后,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主动将我妻子和孩子接到了她家照顾,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正是她们在背后无私的默默支持,我才能安心的在抗疫第一线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尽职尽责、昼夜无眠</b></p><p class="ql-block"> 回想在抗疫的这两年多时间中,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未曾睡过安稳觉,光工作群前前后后就加了30多个,不在机场执勤的时候,也要随时要注意手机各个群里的消息,经常是半夜接到电话就要立刻赶到执勤点去处理突发情况。因受疫情的影响,我们每天的分流工作量也是相当大的,每天都要等到最后一班飞机落地,把需要分流的人员安排完,才能休息。凌晨三四点睡觉对于我们隔离点的工作人员来说已是习以为常。虽然大家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都很辛苦,但却没有任何的怨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攻坚克难、竭尽全力</b></p><p class="ql-block"> 三年得抗疫时光,发生了许多难忘和感动的事情!2019年的一天,因外界因素干扰,原本只能容纳2000人的分流大厅,那天却滞留了将尽8000人,分流大厅人流量的剧增,也使我们的工作量比平时多了好几倍,在机场各部门的协调下,经过一天一夜的连轴工作,才将分流大厅的乘客安排完。只有我们每次送走当天的最后一批分流人员,大家才能安稳的睡个觉。记得有段时间外地高风险地区城市数量增加较多,我们的工作量在增大的同时对来陕的外地人员的监管力度也增加不少,只要来陕人员的健康码一旦变成红色就必须按当时的防疫政策:集中隔离14天。当时正好有一个从外地回来的女大学生,虽然不是高风险地区,但因健康码变成了红色,需要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女孩听后瞬间情绪变得激动起来,现场的工作人员发现后赶紧前去安抚。那天晚上分流大厅的人比较多,加之机场因进行设备检修,临时停电,12:00点多时分流大厅只能靠几个应急灯来照明。安抚女孩的工作人员一不留神,女孩竟跑到了隔离点的顶楼,一边跑一边哭着喊:“我不隔离,我要回家!”得到消息后在我们值班领导的带领下,第一时间安排人员拨打了机场110、119等急救电话,拿着应急灯一层一层的爬上了顶楼,对女孩进行耐心劝说,在历尽两个多小时苦口婆心的开导下,女孩终于想通了,住进了隔离酒店,等大家忙完这一切,已到了凌晨3点多,看到女孩安然无恙后大家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再苦也值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面对的不仅有我们的同胞,还有一部分是国际友人,因语言不通,在工作中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没少“头疼”。有一次,一个德国人来咸阳高新区出差,因在第一个隔离点时间不足21天,不能直接进入陕西,仍需继续隔离。但因为语言不通,无法沟通。由于这个德国人在机场分流点停留的时间有点长,慢慢的开始变得有些急躁了,最后我们的一个工作人员想到了用手势,在各种手势的比划下,最终获得了翻译电话号码,通过及时沟通,问题才得以迎刃而解。而大家忙碌完又是一个崭新的凌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六、无怨无悔、甘洒大爱</b></p><p class="ql-block"> 在机场疫情防控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太多令人心酸和无奈的事!有回来奔丧的、有家里因老人重病和老人见最后一面的……刚开始有的因要隔离和我们哭诉,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面对他们的不理解和哭闹,我们每次都会及时疏导,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配合我们的工作、服从政策的安排。分流点的人员需要有当地的车辆接送,天气晴朗时,被分流的人员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就会从分流中心被接走;可当遇到恶劣天气时,特别是受到大雪的影响,车辆不能及时到达,他们则需一直在分流中心等待,有时因太晚吃不到饭,每每这时,我们隔离点的工作人员总会将自己的盒饭让给他们先吃,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自己是饿着肚子睡着的!</p> <p class="ql-block"> 在全国上下的齐心协力下,我国的抗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作为抗疫前线的一名战士,为抗疫工作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点贡献,我深感自豪!下一步,我将时刻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职业风采,为武功卫健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努力。</p><p class="ql-block"> 苏志强</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