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河十二路(5)</p><p class="ql-block"> 健身广场的最西侧是一处人造的沙滩排球场,鲜有人光顾,体校身型胖大的教练在里面训练过学生,教练赤裸上身匪气十足,训练落后的学生被声色俱厉的训斥着大气不敢喘息,也许这种教育方式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悲天怜悯之心还是希望每个孩子的世界被温柔以待,也不希望这种教育方式被传承延续。我很是杞人忧天的担心,场地的这些细沙会不会被风吹走?</p><p class="ql-block"> 再往西就是图书馆了,一楼宽敞的大厅里,几百个书架上陈列着上万册的各类书籍。人很多里面却静悄悄的,对知识和真理的尊重,怀着敬畏之心来,不语就是最好的体现。且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是喜欢“最是书香能致远”。家离图书馆有点远只有赶在周末或者假期去看看,里面座位有限,大多数的人需要找个不碍事的地方席地而坐,在里面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余味未了就已是到了饭点。也许是四季温度适宜,也许安静环境易于治学,图书馆被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占领了,我读这些书的意义和他们高考比起来简直就是微不足道,只要里面的人拥挤我会带书回家看,其实更渴望我们城市的图书馆像大城市里的一样24小时营业,即便是有流浪汉蹭宿过夜比起它散发出的能量来也是微乎其微。</p><p class="ql-block"> 图书馆的上面的小会议室里常有专家会在周末公益性讲解一些名著,我去听过几次,有关红楼梦的最多,有人讲贾府的兴衰;有人讲熙凤干练;有人讲刘姥姥表面憨厚内藏心机。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角度又有不同的理解,感觉自己是社会里面的哪种人物就会对哪种人就自己切身的感悟。不知道当时的曹公对人物塑造是不是后人理解的一样。后来这样的公益讲座越来越少了,这几年几乎没有了,疫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主政组织单位忽略人们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也听过几次的茶鉴赏公益课堂,老北京的茉莉花茶留下的印象最深,北方游牧旗人入关,首先接触茉莉花茶,老佛爷把这推向极致,上行下效近三百年的传承积累,茉莉花茶成了市场最大的茶系。白兰打底窨花拌和,提花烘焙三窨过后已是满香。至于五窨七窨讲茶大师说是商家的嘘头,周期太长成本太高,过浓的香气会掩盖茶的本香。每人面前沏一杯热茶,我们闻茶品香,享受这些快乐的时光,只是公益讲堂的大师不肯多讲,时间已到立马结束课堂。这样的公益课堂应该被广泛的普及和推广,我们不能只把教育立足学校仅仅培养得分机器的人,提高国民的素质,我们需要多方位齐头并进的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 图书馆连体的是博物馆,我没有进去过。估计陈列会是黄河与齐鲁大地汇合形成的文化的交融物品。</p><p class="ql-block"> 前面的大型剧场我也没有进去过,装潢豪华的剧场,演出场次非常少,我去看过几次海报,一些高雅的剧团来过,动辄大几百的门票也是我望而却步,更重要的是这些票留给达官贵族关系票较多,并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作为市井小民我也有很多渴望,也有很多的幻想和奢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