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现在明白了,想看哪本书对你影响深刻,不是看你花了多少时间,翻读书笔记,很有名什么的。<b>而是无意间闭眼回望它会自己跳出来,会在看另一本书,面对一些人,发生一些事情时,会莫名又欣喜的和它相逢链接。</b></p><p class="ql-block">2022年,是我回西安的第三年。撑起我主要阅读主干的合禾学堂和南方周末写作营,他们令我看了平时不太会触及或者有勇气去看的一些书,特别是合禾像<b>一把伞撑开了我的阅读范围和深度,令我能够静下心来,投入沉醉。</b></p><p class="ql-block">2022年我闭着眼自然而然回想的书跳出来的是这些:</p> <p class="ql-block">1.《谈谈方法》是我的第一本哲学书,感谢我的哲学小组,恰巧我负责领读的是附录四,后来才知道是全书最难最重要的一部分。花了大量力气,看了各种资料,跟某人连线讨论了四五个小时到凌晨一点多,结果还是有点蒙。但关于笛卡尔留下深刻烙印,体验到哲学跟数学逻辑层层推演论证一样严谨缜密,环环相扣的美妙。</p> <p class="ql-block">2.《西蒙娜薇依评传》感谢云胡书房,感谢阿宝的一再挽救慧眼识珠,易老师喜欢薇依了二十年,他不偏激平和的领读,我才有可能课后激发兴趣自己又去买了她的评传。薇依是神奇纯粹勇敢特立独行到我说我话的哲学女子,兼具天使和神的味道,不小心滚落凡间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3.我晖将我拖入《南方周末》写作营,给我看资料,小鞭子抽的哗啦啦。真看了几本好书,《幽暗国度》排第一。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就是喜欢奈保尔刻薄狭隘不讲道理啥都吐槽。讽刺印度环境文化和人,连印度国宝《薄迦梵歌》都不放过,却又生动形象的跳出一个印度。他自己也不断从其中照见爷爷奶奶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造房子的习惯出处,自己的婆罗门的出身烙印。</p> <p class="ql-block">4.《城市·生命力》,就像火不要遇到柴,苹果不要砸到牛顿头上,一旦某些元素一具备,比如沉睡的美洲土地费城,给了被驱逐被英王抵债的英贵族佩恩重新规划建设费城的可能,此后与伦敦巴黎截然不同特质的城市——费城崭新的诞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书是建筑规划师到世界各城市行走考察工作,一路打怪下来,无意中窥见现代城市文明的轨迹和秘密,里面的手绘很美。让整本书更有弹性,趣味。</p> <p class="ql-block">5.《记忆之城》有意无意中,那些不知下一个落脚地的底层小知识分子,无处安身成了他们与这个世界不能妥协诏安,只能挣扎抵抗的武器。力荐袁凌,他超前本能的记录那些无人关注知晓的伤痕,先验觉察看见最底层的孩子,所以会格外辛苦。感谢记录那些无声的瀑布,他们曾在世界存在过。</p> <p class="ql-block">6.《中国在梁庄》因为南周再看梁鸿,多想抱抱她,这些七零后多么好呀,比六零后们多了对这个世界触角变化的敏锐觉察,又比八零后们多点责任担当,没人要求,她们就一次次重返故乡。她们的记录观察视角跟路遥们多么不同。让千千万万个逝去都无人知晓在意的农村,让梁庄活了下来。梁鸿袁凌们践行了教育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7.《爱的艺术》合禾群共读时出现了一个好玩的现象,女生感动的眼泪汪汪,男生冷眼旁观他没爱过吧。反正我是真的蛮喜欢的。爱需要训练,也是可以训练的,爱要专注耐心。我自己加了一个,还有怜惜。</p> <p class="ql-block">8.《照护》无意间第二次读,正好与我这三年来对妈妈的照护验证呼应,指引解惑。印象最深的是西方更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我们的照护完全已经将照护方放到弱势的位置上,忽略了她的主体意识。凯博文强大的力量被病妻软化,磨练,反而事专业上更有新视野角度启发收获。这是意外的奖赏。</p> <p class="ql-block">9.《被仰望的与被遗忘的》特立斯非虚构的新写法,写了纽约完全不同的二个阶层,名人名星,和底层建筑工人清洁工等。虽说创立了不采访只观察就能写出名人的一种写法,惊艳整个新闻届,但我个人觉得明显他玩命多个月跟着的建筑工人写的更好。就我的审美口味还是最喜欢里面写《巴黎周刊》那些美国耶鲁哈佛名校毕业,在巴黎东躲西藏,逃税自杀,跟主流作对,蔑视逃避最红,引领新的阅读审美品味,创办《巴黎周刊》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0<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和亲密关系1949-1999》</span></p><p class="ql-block">好看的民族志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二点,<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父权的快速瓦解,女性地位的快速提升,</span>下岬村1949-1999生活中快速转换:</p><p class="ql-block">1.威严的父权的快速瓦解,就连全村最令人羡慕知书达理,会开家庭春晚的成功人士,也被女儿批评从一辈子没好好陪过妈妈说几句话(全村都如此,老婆挨打也是常态)到</p><p class="ql-block">2.现在儿子都听媳妇的,父母提心吊胆看媳妇儿子脸色,四五十岁开始就对老年生活特别恐惧。已经有二个老人,一个强势的父亲,一个全村公认的好父亲(其实也不算老)被逼的自杀。</p><p class="ql-block">城市也可以感受到一些变化,但好像没有如此残酷,<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令人目瞪口呆。这还是1999。这23年又发生了什么大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1.《斗士星空》</p><p class="ql-block">家这个小小的斗室,也可以见到星空。家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奇形怪状。</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不懂所有这些教我难受的差异源自于社经文化的位阶,但是我经验到自己的弱势,为此愤慨,为此流泪,把矛头指向我的父亲,同时再射回自身。这样的差异在我们家每个人身上都变成了伤”。</p><p class="ql-block">“我一直想从一些著名的治疗师身上,学到什么专业的治疗理论和技巧,但是我现在发现:我的母亲是这个家最了不起的治疗者,没有她的包容和忍耐,我的家早在十几年前就该崩解了,是她始终没有放下的为人母的坚忍粘住了这个家,让这个家等到了她的第三代,等到了更多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我就开始使用“中产阶级”的视野来批评我的家,那当然只会让我不屑,让我难过离它越来越远,而就是那份亲情、那份弱势者(妈妈,姐姐,哥哥们)提携更弱势者(当时的我)的情感,及那种底层强悍的生命力让我着实的感动。生命如果是一条通道,我该用家人给我的力量,通过它再把我得到的力量带回到我的家。”</p> <p class="ql-block">12.《控制自然》</p><p class="ql-block">作者麦克菲是我这十年来最喜欢的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的老师。也是普林斯顿大学极难报上名牛叉闪闪的写作课老师。是《纽约客》撰稿人,写过几十本书,获普利策奖。几年前我因何伟就好奇的在图书馆翻过他的其他书,每句话都懂,但无带入,我觉得可能是陌生领域吧。</p><p class="ql-block">现在是《南方周末》写作营我的第三本跟读书。郑重其事的到图书馆花了二个半天看完,文字功底了得,结构厉害,但依然遗憾的没法切入。看了我晖的转述分享也依然无果,我就不较劲了。文字是有氛围气场的,每个人投缘的不同。但看完本书我却更加尊重麦克菲了。(后来我晖专门给我打了四个多小时的电话,我才有能力更深层的认识麦克菲)。</p><p class="ql-block">看完这本书我知道人类是不会听劝的。人类注定要跟大自然大干一场。</p> <p class="ql-block">13.《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p><p class="ql-block">从《走出非洲》的作者,到《我的天才女友》,天知道她们的脚步审美因成长,经历,国度有多大的不同。</p><p class="ql-block">很多人是冲着现在最热的《我的天才女友》的访谈去的,费兰特稳得住,二十多年里从不露面,可以安然坚定的隐藏在自己的作品后边,成为一个隐身作家。但是你看访谈就知道,尤瑟纳尔儿比她有料有趣,可惜我没看过她那本有名的《哈德良回忆录》。</p><p class="ql-block">“最好的训练是读和写,无论读什么。写什么。不要同不尊重你工作的爱人或室友一起生活。不要说谎,争取时间,不惜一切代价争取时间。去写那些如果你不写出来就无法呼吸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14.《爱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一年二次花时间仔细阅读这本超厚的阿伦特传记。没有比这个更具体的爱了吧。特别是它的跳来跳去的写作手法,没有一个好的结构,就像一间堆满了许多有用资料的房间,你自己要细细理清很多人物很多线索。2022年11月,我又一次打开它,寻找我的很多疑问。可以感受到阿伦特的诸多气质对我的吸引,但是有些又云山雾罩的只感受到一角。重读一半是因为兴趣爱好,一半是为了劳什子的意义。即便我这样最喜欢快乐的人,也是从小到大被规训过的,贱兮兮的好像非要背着有点分量的重负所谓的意义才踏实。</p><p class="ql-block">没有合禾的共读,也没有身边高手可以依赖询问,不能偷懒,又有兴趣好奇,反而是件意想不到的好事,逼着你在一堆堆线索中,一次次意外的探寻到不是别人给出的,你自己认可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15.《会饮篇》</p><p class="ql-block">2022年,最令我痴迷再次细细阅读的有二本书,一本是阿伦特的传记《爱这个世界》,另一本就是柏拉图的《会饮篇》。</p><p class="ql-block">万万没有想到呀,还有机会去读柏拉图,并且一打开就将我镇住,喜欢的不得了,一直以为要搭十八级梯子才能够到的柏拉图,先不说思想,一上来文字就如此魅力迷人。反复追问,转述,一开始就出现了那么多名字,迷宫般绕来绕去,我都没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却莫名的觉得充满弹性韵律,每个句子都充满摄人心魄又说不清道不明的魅力,情不自禁反复读了几遍。</p><p class="ql-block">其实读这本书我也是分了几个不断重读认识的阶段。特别喜欢那种没有阶级等级饮酒阔论的希腊气象。</p><p class="ql-block">哦,雅典,哦,柏拉图。令人目眩神迷,啧啧称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