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城往事】风雨铸就众硬汉

有缘来往

<p class="ql-block">  在纸城边缘的珠江河畔,有一群常被人们误以为民工的广纸人。他们就是站在广纸生产第一线的原木进排工,每天都与木排打交道的硬汉子。尽管他们只有18人,却肩负起为工厂供应原木30万立方米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纸量的增大,广纸新闻纸产量连年增长,用木量也就直线上升,这无疑给进排班增添了很大的压力。为了保障生产用木的供应,他们所要付出的辛劳,是超乎人们所能想象的。他们工作在被两岸小企业污染得恶臭,河道被塞得浅窄的河涌上,其工作环境之恶劣,日常工作所要面对的困难,都是一言难尽的。他们在作业时还要受着珠江潮汐的限制,为赶在涨潮期及时将木排送入涌内,供给下道工序,他们工作就像打仗一样,需要捕捉战机。潮水一到,不管是正在吃饭,还是已经入睡,都得马上投入战斗。</p> <p class="ql-block"> 进排工是在水面露天作业的生产工,长年饱经风吹雨打。盛暑天,他们如被罩在蒸笼里工作,被烤得喉干舌燥,胸闷难耐。站在随浪起伏的木排上,他们被不断晃动的阳光倒照得眼花缭乱,头昏脑胀。隆冬日,当人们在温暖的被窝熟睡时,他们却要顶着刺骨寒风挥动冰冷的竹竿。雷雨季节,他们常被老天捉弄得团团转,站在没遮拦的木排上,任骤雨洒在身上,任雷鸣响在耳边。台风季节.他们更要使出浑身解数,把那被台风掀得忽高忽低,随时断锚的长达百米长的木排制服。老天爷仿佛有意与他们过不去,把潮涨期安排在夏日冬夜。于是,他们便饱受夏日的酷晒,冬夜的严寒。 但是,无论天气多么恶劣,这些饱经风雨的硬汉子,都以钢铁战士般的勇猛将木排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下一工序,保证生产所需。</p> <p class="ql-block"> 常言道:行船跑马三分险。而在木排上工作就更是险三分了。进排时,人站在湿滑的木排上操作,稍不小心,就会跌落江河中。一不留意,脚会被扭伤。靠排的机动船所发出的噪音,令近在咫尺的人互相听不到对方的话语。身边所发生的情况,要靠自己去观察。</p><p class="ql-block"> 在沽水期,河涌水位低,遇到生产急需时,就算是吃水深的重水排,也不及待到涨潮时便要进排。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吃水深的重水排,阻力非常大,拖排的卷扬机费力地牵拉着,紧绷的钢缆会把十多厘米粗的筋缆栓木绞断,米多长的木段旋转着飞上空中,又重重地摔落,如果躲避不及,其后果不堪设想。</p> <p class="ql-block">  进排工作不但艰苦和危险,连上班作息也无定时。不过“食无时候,睡无窦口”对他们来说已习以为常,夫妻三天两头互不照脸,也不以为然。他们班有几个组员的孩子在子弟学校上学,这些孩子不知多少次在中午放学后,回家吃不上饭。因他们连续工作离不开岗位,家里又没人做饭,孩子只有空着肚子返校上课。多少次,老师反映这些学生饿得伏在桌上偷偷的哭。知道了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后,又多少次老师自掏腰包给这些学生买快餐,让他们的父亲能安心上班。</p><p class="ql-block"> 的确,一旦下到河涌工作.只能一鼓作气,坚持到底。进排工作中途不能停,就算有事要打电话,也只有收工上岸后才能够去办。加班加点、空着肚子干活,那是家常便饭。 “夜不归宿”也不足为奇。别看他们说得挺轻松,可人是有感情的,他们也不会例外。正如他们的副班长钟浩全师傅说的,就算是铁石心肠的人,都不会忍心让孩子受苦的呀。</p> <p class="ql-block">  不过,进排工们为了公司的生产,常常充当了“硬心肠”父亲的角色。他们不仅肩负繁重、艰苦的工作,还要承受负疚的心理压力。</p><p class="ql-block"> 然而,正是经受起了这双重的压力,才铸就了进排工们坚毅的意志。又正是有赖这支作风过硬的队伍,广纸生产才得到了保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