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

鸿蒙儿童之家璐璐

<p class="ql-block">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们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孩子,而且还能收获一段幸福的时光,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3~6岁敏感期:父母一定要懂儿童的行为和心理</p><p class="ql-block">所谓敏感力,即孩子对外界环境影响所产生的特别敏锐的感受力。在敏感密集期,孩子会对特定事物或行为产生特别狂热的爱好与追求,因而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能力也特别强。但是敏感力具有短暂性,这就要求父母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把握这一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最大限度地利用孩子的敏感力,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p> <ul class="ql-block"><li>孩子为什么变得任性了</li></ul><p class="ql-block">孩子的这些看起来任性的行为,其实是执勘敏感期到来的表现。</p><p class="ql-block">在这一时期,孩子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与家长合作,甚至是故意与家长作对。不过,孩子并不是真的要与父母作对,只是执抛敏感期的一种本能排斥,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作崇"。当他们提出什么要求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主动地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尽量满足那些合理的或是非原则性的需求,对于那些我们不能满足的原则性的要求,也要善于理解孩子,用拥抱、讲道理、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的方法来平息孩子内心的痛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旦父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一定不要强行让孩子听自己的话,这样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特别是会给孩子带来特别大的伤害,我们需要做的改变,那就是自己教育的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处于执抛敏感期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多想想孩子的内心世界,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且我们要足够的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这样子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够理解他,让他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span></p> <ul class="ql-block"><li>孩子认定的秩序不能动</li></ul><p class="ql-block">对于孩子来说,秩序就是一种安全感。当秩序被打破时,这种安全感就会失去,孩子就会焦躁不安,甚至会出现大哭大闹的情绪反应。孩子的执勘或许正是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但是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生命现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母不要轻易的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当我们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尽量不能降低孩子的安全指数,孩子在发泄情绪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接受,世人都会有情绪,孩子通过不断的哭闹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最终还是会比较接受事实。</span></p> <ul class="ql-block"><li>不只是吃着玩那么简单</li></ul><p class="ql-block">为什么孩子还是喜欢把东西放进嘴里呢?</p><p class="ql-block">0~3岁,孩子通过耳朵听、眼睛看、嘴巴尝、用手抓等方式来熟悉周围的环境、感知陌生的事物;3~6岁,孩子则通过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来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感知世界、认识世界。聪明的爸爸妈妈不要因此而感到烦恼,而是要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并创造条件引导孩子更多地利用感觉器官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其实孩子这是在用触觉来感受水的状态一一流动的、温温的、抓不住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母在,孩子感官敏感期的时候,应该提供的是比较安全自由广阔的的空间让孩子去感受触摸甚至用嘴巴去品尝他所喜欢的、好奇的事物,当然,前提是要确保安全!</span></p> <ul class="ql-block"><li>不要打扰孩子观察</li></ul><p class="ql-block">无论是融融喜欢细小的牙签,还是对小孔孔、小洞洞之类感兴趣,这都是孩子正处于对细微事物敏感期的一种表现。在这个敏感期中,孩子不但会对一些细小的东西表现出特别的兴趣,还能对一些在大人看来兴味索然的现象表现出极大的耐心,有时甚至令人惊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当然,在认真思考或者是工作的时候,也不想别人去打扰他,对于孩子而言,也应该是这样的,当然,他们观察的视角方式会与成人截然不同。他们从自身的情绪和兴趣出发,对别人们毫不在意的细微事物,却往往能全身心地关注。这一阶段,孩子最不喜欢大人用强迫性手段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事物上。</span></p> <ul class="ql-block"><li>认知能力迅速攀升</li></ul><p class="ql-block">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大多出现于</p><p class="ql-block">4.5岁至5.5岁之间,因此,很多教育专家认为6岁前是孩子学习阅读最好的时期。但是孩子的阅读兴趣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必须承担引导的职责。根据孩子敏感期的特点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规律,家长需要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不是将阅读变成一个硬性的规定让孩子来完成。一旦孩子觉得阅读是一种枯燥而沉重的负担,他们就会产生抗拒心理,自然也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了。</p><p class="ql-block">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与"乐之"都是因为产生了兴趣。<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孩子阅读敏感期,我们首要的任务目标不是教会孩子认识多少的字,不是让他们学会如何阅读,如何掌握这样的技能,而是让他们喜欢上阅读到后续的慢慢的有兴趣再到后来的主动阅读</span></p> <ul class="ql-block"><li>孩子总爱问为什么</li></ul><p class="ql-block">开始出现了无数个"为什么"。刚开始,爸爸妈妈会感到高兴:孩子会提问了,多聪明啊!可随着孩子问题越来越多,爸爸妈妈常常被问得张口结舌,当觉得孩子的问题简直是滑稽可笑、不知从何答起时,就会认为孩子分明是在捣乱,于是常常在呵斥与责骂中结束问答。</p><p class="ql-block">从3岁开始,孩子对文化的追求和探索就在不知不觉中展开了,这正是儿童文化敏感期的萌芽阶段。如果家长能在这一阶段细致耐心地对待这棵幼苗,当孩子长到6~9岁时,就会表现出对一切事物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p><p class="ql-block">无数在大人看来不屑于回答或者根本没有答案的问题,却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开端。不要因为觉得孩子们听不懂科学的解释就敷衍了事,鼓励的笑容和宽容的态度便是对孩子最好的回答。尽管有些问题他们暂时得不到答案,但这种鼓励和宽容却将他们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保留了下来,而随之产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思索能力则会令他们在科学文化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母不要不懂装懂、含糊其词 在孩子眼中父母是无所不知的。当孩子问出父母也不懂的问题时,有的父母则习惯不懂装懂、含糊其词。这样做,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反而会在孩子心中树立一种大人无所不能的印象,从而导致孩子盲目崇拜大人,形成自卑情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母可以直接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不懂,咱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这也是在教孩子一种学习方法,当这些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头脑中的时候,他就会受益一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