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孔琴,笔名白丁(1903—1999),出生于正阳关李家银号家庭,自幼读书,爰好文学。自1925年回到家乡正阳关,曾先后在正阳关因利倉两等学堂、三元街小学、私立淮南中学和正阳中学任文史教师和班主任。入身社会,从教一身,培养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桃李纷芳。</p><p class="ql-block"> 1930年秋,李逸生(正阳关人,李孔琴的弟弟)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从上海来信谈到那里左翼作家联盟组织了一个上海鸣社。它的宗旨是研究普罗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社会科学,并且寄来一份组织简章。于是李孔琴、吳蕴经、易飞虹三人与上海鸣社联系,于秋冬之际正式成立上海鸣社正阳分社。先后发展成员十多人,负责人李孔琴。之后上海鸣社经常邮寄进步书籍和材料来正阳关,如(共产主义ABC)等。每次收到材料,都在夜间上街张贴、散发,从未发生差错。之后,在鸣社的基础上,又组织了正谊学术研究社,对外称读书会。吸收进步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参加,学习研究《哲学之贫困》、《经验批评论》等马列主义书籍和创造社办的杂志。平时分散学习,每星期集中起来一次,联系当时社会现实、讨论交流读书心得,启发觉悟,激发青年反帝反封建热情。</p><p class="ql-block"> 1932年5月,红二十五軍一部在红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刘士奇的率领下,沿淠河揮师北上,于12日占领正阳关。李孔琴组织鸣社和读书会成员,主动热情地帮助红軍收集和提供情况、按刘士奇主任指示秘书陈振昆召集布述的要求,将地主豪绅、资本家的情况、名单登记造册。红軍了解情况后,在火神庙(正阳关南门外柏家巷内)召开了民众大会,宣传红軍和苏区政策;控诉地主豪绅、资本家罪恶;揭露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镇压劳动群众、榨取穷人血汗的罪行。</p><p class="ql-block"> 5月14日红二十五軍胜利撤离正阳关,李孔琴与鸣社和读书会成员送别红軍返回苏区。</p><p class="ql-block"> 后因鸣社和读书会身份暴露,被迫停止活动。</p><p class="ql-block"> 正阳鸣社和读书会被誉称“正阳进步青年活动”载入了《寿县革命史》。</p><p class="ql-block"> 李孔琴老师退休于正阳中学,生前对编写正阳中学校史给予很多帮助,提供了很多资料;生平爱好诗词,虽九旬高龄,笔耕不辍,著有《百岁老人诗文集》一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