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探访员】(四)天津静园

子牙居士(春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悠然长静流 </p><p class="ql-block">大江东去不回头</p><p class="ql-block">莫存奢念愿平淡 </p><p class="ql-block">别把希求抱觊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可以有追求,但是不可以有奢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静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原日租界宫岛街),建于1921年,津城静园占地面积约3016平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米,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1931年,末代皇帝溥仪于此居住,更名“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园内建有西班牙式砖木结构楼房一座,两侧配有平房,后院建有附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静园主体建筑属于折中主义风格,带有日本木构建筑特点和西班牙建筑的样式。门的结构和材料选用具有典型的日本特色,朴素自然而简约,然而它的缓坡屋顶、筒瓦的利用以及室内细部装饰则有明显的西班牙中世纪建筑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1929年,寓居天津张园的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迁居于此,将“乾园”改名“静园”。1931年11月10日,溥仪在“天津事变”的烟幕下,悄悄离开静园,偷渡白河,秘密离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溥仪(1906—1967),清末代皇帝、伪“满洲国”皇帝。姓爱新觉罗,是醇亲王载沣之子。 1908年11月14日,3岁的溥仪被立为皇帝,年号“宣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登基不满3年的溥仪由隆裕太后代行颁布《退位诏书》,不废帝号,仍居宫中。1917年7月1日,溥仪在张勋的奏请下复辟帝制,恢复宣统年号,12天后,随着张勋的失败而被迫退位。1924年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后,将其驱逐出宫。溥仪于1924年11月被迫退位逐出紫禁城之后,1925年2月先住天津日本租界内的张园,1929年又迁居静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静园即“静观其变、静待时机”之意。九一八事变爆发,溥仪更幻想借助日本势力,妄图实现复辟清王朝的宿愿。时任日本天津驻军特务头目的土肥原贤二大校,于10月3日,夜访静园进行密谈。会说一口流利中国话的土肥原,要求溥仪“无论如何在16日以前到达满洲”。翌日,中国报纸上登出了溥仪和土肥原会谈的新闻。并且,为了掩护溥仪出走的行动,日本军制造了“天津事件”。1925年2月,溥仪由日本便衣警察护送到天津日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前往东北,次年3月,当上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3月又改称伪“满洲帝国”皇帝,改元“康德”。1945年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溥仪于8月17日逃往日本途中被苏军俘获,押到西伯利亚,在集中营里关押了5年。1950年8月被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先后在哈尔滨和抚顺两个战犯管理所关押10年。1959年12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特赦令予以释放。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布罗·婉容(1906年11月13日—1946年6月20日),字慕鸿,号植莲,满洲正白旗(达斡尔族)。清朝逊帝溥仪的妻子,清朝与中国的末代皇后,后为伪满洲国皇后。“婉容”二字及她的字“慕鸿”来自《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