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去年底的一天,一位姓康的老人找到我办公室,他说他写了一篇文章,经人推荐来找我,希望能在我们县内的媒体上发表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给他说我现在已没做编辑这个工作了,但我会将文章转给编辑,如果编辑觉得有价值,他一定会发出来的。我还说让他放心。或许是我年前事情繁杂,亦或是我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我居然把这事给忘了,直到前不久,我在整理电脑桌面时再次发现这篇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章记载了老人家乡容美镇麻旺村里的三颗大树,其中有一棵需数人合围,他们一直不知其名,树上结的种子似板栗,但并没什么果肉,猴子喜欢吃。他们还发现那棵树的种子富含油脂,在那特殊的年代,他们靠这个树种子的油脂度过了那段艰苦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在描写自己蹒跚而去观景的情景时还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他的这个引用是如此的贴切自然,我在想,假如是我去写看到的情景,或许就是一个感叹:哇,好大一棵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感于之前读了太多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口水文字,这篇文章深深打动了我,也就没转给编辑,自己直接发在了鹤峰网上。因我并未留这位老人的联系方式,于是我把链接发给了推荐人,请他转发给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几天后,推荐人发来消息,说文章链接已经转发给他了,但电话始终打不通,不知是什么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猛然想到年前的新冠流行,于是心中产生了一丝不安和一种深深的愧疚,这些天来,这种愧疚一直萦绕于心,无法排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下午,终于决定和几位同事一起前往麻旺村,去寻找那棵叫猴欢喜的大树,去打听那位叫康存业的老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驱车从鸡公洞方向过水坝,穿隧道到达大溪村,此时正值早春,阳光和煦,山上野樱花烂漫开放,同行的几位同事因要做新闻,所以走走停停,而我始终牵挂的只有大树和老人。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人,我们决定先到村委会再打听。翻越了两座山,终于到了麻旺村村委会,然而却没人,从村干部的电话中得知村委会正在装修,他们的办公地点临时搬到了村供销社大楼。他还说那棵大树其实就在大溪村与麻旺村交界的不远处,早已走过了,而康存业老人并未住在麻旺村,近况不得而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折返途中,既有即将见到大树的期待,又有些许担心,因为我从康老的文中以及驻村工作队员的口中得知,去年,驻麻旺村扶贫的恩施自治州林业局投资20万元,对大树进行保护以及在大树周围建成供人们观赏游览的栈道景观。我的担心正是因为这种所谓的保护。几年前,我在邬阳乡凤凰村看到几棵号称有1500年树龄的青钱柳树,当地正好也在进行“保护”,包括用大石块垒起了高高的挡土墙,挡土墙里回填大量泥土,将大树裸露的根部完全覆盖夯实。挖机施工时,还将树皮碰得伤痕累累。不知这几年过去了,那几棵青钱柳是不是还活着。我担心的是麻旺村的这棵树,会不会遭受凤凰村那几棵树同样的命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沿乡村公路从山顶到山谷,在一个回头线的拐弯处分路向下十几米,便有一条新修的栈道,顺着栈道继续向下,一棵高大的古树赫然出现在眼前。树干上钉一绿色树牌,原来这棵树种名称叫猴欢喜,杜英科,树龄320年,国家二级保护植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棵猴欢喜高数十米,树干呈灰色,较光滑,没有古树常有的那种粗糙皲裂的树皮,也少有青苔,这似乎在显示它正值壮年 。粗壮的树根穿过石缝,深深地扎入大地,悬空的观景廊桥呈三角形,这个设计很聪明,三个水泥柱尽可能远离大树根部,大树根部尽可能保持了原始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栈道和廊桥的栏杆设计古朴自然,颜色与周围景观和谐,建在万山从中并不显得突兀。由此我又联想到了正在建设中的G351国道雕崖观景台,我上次路过停车去看了一下,感觉建得十分粗糙并毫无设计感,特别是那钢管焊接的栏杆被喷上了蓝色的油漆,廉价而又突兀。唉!没办法,近些年来,我们鹤峰在公共设施建设,人文景观的打造上,不仅施工建设粗糙,而且审美也严重落后,每每看到这种情形,像我这种深爱脚下土地的这批人都会心如刀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村里,州林业局的一位驻村干部还向我们介绍,他们准备今年对大树观景台重新规划,对大树作进一步的建设保护。我只想对他说:大树栉风沐雨数百年都活的好好的,也许不“保护”才是对它最好的保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此我想到,这次是为打听康存业老人而来的。还是算了吧,作为陌生人,不打扰老人的宁静便是最好关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