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爱的语言就是我们爱的沟通方式,盖瑞.查普曼博士列出了爱的五种语言,用于改善夫妻关系,其实同样适用于我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上。</p><p class="ql-block">一,肯定的言行。</p><p class="ql-block"> 肯定的言行,就是多给孩子以赞赏(你做得真棒,你真行……),鼓励(我肯定相信你能做到……),仁慈,谦和的言行。而批评,因为你的心里早就有了评判,你说出来的话就带有(责备,不满)的情绪。查普曼博士有一句话说得好:"爱的目的不是得到你想要的,而是为你所爱之人的福祉去做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孩子成长过程中,这一点我们都做得还算好。爱人在孩子出生及陪伴他上小学一年级前的过程中,都没要家里老人帮忙,她自己也买了大量育儿类书籍看。孩子刚会走路,拿勺子时,我们就让他自己上桌吃饭,尽管饭菜掉得到处都是,吃到嘴里的还不到1/3,我们还是表扬他吃到嘴里的,忽略他浪费的。玩沙子,踩水塘,找蜗牛,我们都能肯定他的情绪,而原谅他带来的麻烦,上幼儿园时,他开始学画画,学钢琴,学钢琴时也被妈妈责骂过,当我问他是否要放弃时,他却不肯。也许是他看到妈妈的全程陪同,当时妈妈确实能把老师上课的内容能给他做示范。孩子在幼儿园上台表演时胆小,我们牵着他的手带到钢琴旁。孩子上台唱歌表演时,我们在讲台上做手工陪着。孩子就一直在鼓励和陪伴中长大,开朗,礼貌,爱学习。</p><p class="ql-block"> 刚上小学时,一个月内我被老师叫去三次谈话,都是说他上课时不专心,要么画画,要么拆纸,要么跟同学聊天,前两次见完老师回来我都是轻描淡写地告诉他要遵守纪律,并没责怪他,直到第三次我才重视,认真跟他对话:他说,我都会了,坐在那无聊呗。我想想也是,他从小看绘本,听故事多,我也每次讲到词语,成语时都停下来跟他解释。包括外出玩时,我告诉他观察不同花,叶的形状,颜色怎么表达。但守纪律是另一回事,我先表扬了他:你能弄懂课本内容,很棒,因为你上小学前看了很多,你爱学习,这是你坚持的成果。但是其它同学可能还不会啊,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许以前没那么多时间陪他看书,给他讲故事啊,你不认真听课会不会影响到他们进步呢?会不会影响到老师讲课呢,老师会以为她讲得不好你不爱听,那她该多伤心啊?(现在学习了才知道,这叫共情,叫肯定的言行。)然后我又找到老师,跟老师商量:这孩子有点好动,您以后上课时能不能多抽他起来回答问题,多表扬他。</p><p class="ql-block"> 此后老师再没约我谈过话,只记得二年级期末考时,他刚好患上了手足口病,在家隔离老师却在医务室专门为他设置了考场,让他参加考试,成绩还不错。</p><p class="ql-block"> 后来儿子上初中,初二时突然进入了叛逆期,那段时间我们小心奕奕,尽量不和他发生冲突。有事就留言。有一次正好期末考最后一天,中午我跟侄女在客厅聊天,声音大了,吵到他午休,他出门时愤怒地跟我说:吵吵吵,搞得我都没休息好,下午没考好别怪我暑假不跟你回乡下看爷爷奶奶。我当时所他这么说很气愤。但还是压着火气跟他道了歉。看着他气匆匆地出门了,想想这事不对啊,怎么跟爷爷奶奶扯上关系了。于是写了封信放在他台面,首先向他认错,道歉。又告诉他,控制情绪很重要,如果带着情绪去考试,相对中午没睡好,你的情绪对考试影响更大。还有,考得好不好,与回乡下看望爷爷奶奶没有因果关系。不管你回不回乡下,我都会回去,因为孝敬老人是做儿女的本分。我用我的行动向他表明,孝敬父母是我份内的事。所幸他用了一个学期不到就走出了叛逆期,而且变得更有礼貌了。</p> <p class="ql-block">二,精心时刻。</p><p class="ql-block"> 精心时刻是指你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对方身上,能够和对方分享(互动)的这种高质量时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当孩子犯错误时,当孩子逾越边界时,当孩子伤心时,一场精心的对话往往会带给孩子满满的正能量,精心的对话首先要同理孩子,同频孩子,其次才是讲道理。</p><p class="ql-block"> 精心时刻也包括在某些特定的日子你,你给孩子的一份感动,一份陪伴。有时哪怕在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做过一件感动孩子的事,也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成长。朱自清在《背影》中写到,当看到父亲那微胖的身驱翻过月台的护栏去为他买桔子时,他眼眶湿了,那一刻,他与父亲多年的积怨化解了。</p><p class="ql-block"> 高考前夕,当我把一个超级大的生日蛋糕送到孩子的教室时,孩子们欢呼了,儿子略带羞涩地笑了。</p><p class="ql-block"> 这方面我们也有做,主要是爱人在做,我就比较粗糙。比如我们有周末狂欢夜,生日蛋糕,也买过生日小礼物。</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我们做得很不够。仪式感没那么强,活动也单一,流于形式。</p> <p class="ql-block">三,接受礼物。</p><p class="ql-block"> 礼物也是一种爱的流动,你送出的礼物,能让孩子感爱到你的爱,而不是要求。(比如我以前送个笔记本给孩子,希望他每天写日记,对孩子来说那就是一种负担,而不是爱。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说你拿来涂鸦吧,他倒是挺高兴了。)</p><p class="ql-block"> 这方面我们好象也做得一般,俩侄女在这方面也表现普通甚至欠缺。奇怪的是我儿子倒是做得很好:比如初中毕业前,他特意回画室画了几幅画送给老师们。去年上大学后又特意寄了他们学校70周年的校庆礼盒糕点给我当生日礼物。上周初中化学老师约他喝茶时,他提前准备了两盒糕点带去。我给他的礼物,印象最深的也就在他们成人礼和高考前生日时给他准备了大大的蛋糕送到班上,与同学们一起庆祝。</p><p class="ql-block"> 这方面还得向各位老师学习,争取以后做得好一点。比如生日更注重仪式感,而不单单是买个蛋糕,比如孩子上大学了,时常用毛笔给他写封信。</p><p class="ql-block">四,服务的行动</p><p class="ql-block"> 你在为家庭,为孩子服务时,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做。当孩子需要你时,你一直都在,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同样,当孩子很不高兴地去做家务时,我会说:孩子,你不开心就先别做,家务是每个家人的责任,等你调整好情绪,想做时再做,开开心心地做。</p><p class="ql-block"> 这方面还行,因为我们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尤其是高中住校是发了两次烧,半夜被班主打电话叫接回来,我都是及时赶到。曾经我在他初二时想去成都工作,被我一个当教授的老乡劝下了:钱够吃够用就行了,把孩子带好,比什么都重要。感恩他当年的教诲。</p> <p class="ql-block">五,身体的接触。</p><p class="ql-block"> 身体的接触,也是一种爱的流动,甚至比言语更能给孩子温暖和安全感。</p><p class="ql-block"> 这方面我爱人做得比较好,孩子在1岁前,每次洗完澡都要轻轻抚摸一会,儿子放学回来也经常会抱抱,甚至到上大学了,儿子还能接受我们的拥抱。我曾经有几次回乡下,离开时也试着抱了抱我快80岁的老母亲,她虽不好意思,看着邻居羡慕的眼神,却也很开心。</p><p class="ql-block"> 侄女小时也经带要我背,上周她叫我伸出手臂,我问干嘛,她双手环住我手臂,说姑爷,看看能不能吊我起来。快</p><p class="ql-block">15岁的人了,1米65,我那能吊得起来。我只好说:好久没背你了,试试看还能不背得动,背着他在客厅走了一圈,确实很沉。我说,你当新娘子时,我背你上舞台好不好?她说我干吗要嫁人。这孩子连看到电视里接吻都感到害羞的。</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我们每一个父母都是发自本心地爱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还要学习爱的语言呢?因为,学习,能教会我们爱的工具和方法。学习,是让我们的爱能被孩子看见,感受到爱的能量。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过这种经历:当我们在让孩子跟客人打招呼时,孩子心不在焉眼望他处说:阿姨再见,叔叔再见。这时我们总会纠正他(她)说,你看着阿姨说啊,没礼貌。可是在家庭里,当孩子跟我们说事时,我们却往往忙着手头的事,忘了把眼神交给孩子。</p><p class="ql-block"> 长期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武志红分享了一个案例,说一个孩子工作后有社交焦虑症,求助于他,他了解到那孩子在家里跟妈妈自小也一直有聊天,还经常一聊就两三个小时。当问到他在跟妈妈聊天时有不有那么几次让他最感动的时刻,他却想不起来,再问他跟妈妈是怎么聊天的,他说,他们聊天时,他看着妈妈(侧脸),而妈妈的永远是看着前方(也许是电视或手机或书本),他们从没有眼神的交流。咨询过后他回家,见妈妈还是这种姿势,他突然忍不住爆发了″妈妈,你能看着我说话吗?″。妈妈才惊觉几十年来她犯的错,看着儿子的眼睛真诚道歉,随后两人面对面聊到深夜。后来那孩子说,当他在外面再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他与妈妈面对面的那次谈话,内心就又充满了力量。</p><p class="ql-block"> 爱的第六种语言:眼神的交流,爱要被看见,爱要有回应。当然爱永不止这几种语言,如何更好地爱孩子,爱家人,爱身边的人,我希望通过在扶鹰的学习,通过各位老师的交流,我们会掌握更多爱的语言,父母更轻松,孩子更成功。</p><p class="ql-block"> 在学习爱的语言时,我们还要察觉爱语的不对称性,也即了解孩子对爱语的偏好。当孩子努力做好某一件事时,他可能心里最渴望的是得到你的夸奖和肯定(肯定的言行)你却给他送一份礼物或奖励他一顿大餐。当孩子伤心时,最渴望你抱抱(身体的接触)你却用美食来安慰他。″你付出爱却不是对方最想要的爱,双方都不开心。夫妻之间也是如此,在家庭中,当爱人出差回来给我带了精美的礼物,却指责我厨房碗筷摆放凌乱,客厅地板掉有头发时。我为了迎接爱人回家,已经很努力地搞了卫生,还买了花摆放,希望得到爱人的夸奖,爱人却认为给我带了礼物,我应该高兴,在这里,爱人的爱语侧重点是接受礼物,而我的爱语侧重点是服务的行动,由于双方爱语的不对称,而往往会引发矛盾。当我们察觉到对方对爱语的偏好(需求)而进行满足时,就能促进双方的和谐和幸福指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