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自行车情怀

劲草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偶尔看到大朋友骑自行车,就忒羡慕!我啥时候也能这样不用脚就能走路啊!无奈,当年像这样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小平车)之一的奢侈品,我们这样的欠款户家庭想也别想!</p><p class="ql-block"> 还别说,后来茜茜同学家买来一辆旧的并且没有护链的自行车。礼拜天,我们一早提前把割草的任务完成,把纺棉花的任务推到晚上,下午就在我们家对面的碾麦场地等茜茜来,茜茜看谁给她好吃的多就让谁学 ,我们家最好的也是唯一好吃的就是杏干,不管他,先偷来贿赂一下再说 。如今和我住同一个小区的老同学瑞可就惨了,每天领着刚会走路的小妹妹看着我们学车真是急傻了眼,不过现在她的骑车技术绝对一流水平。</p><p class="ql-block"> 几个礼拜天下来,都能在麦场转圈了,我前后载着同学昂首挺胸感觉自己酷毙了 !嘻嘻,像现在的人学驾照一样:我们的第二个环节是上路,场地就是村里拐弯多、路又不平还很窄的巷道。我先单骑,骑着骑着,裤角被卷进链条了,没学“倒链”技术,人忙没智了死活下不来!越蹬卷的越厉害,喊叫“救命”了!后面的队伍却没跟上 ,就这样被路边墙根下面的土坎挡住,弄了个人翻马仰 !腿撞的乌青,胳膊肘被蹭了一大块皮,这都是小事,弄坏了裤角回家受体罚这才是最糟糕地事 。“路考”以惨烈告终......</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麦收季节,父亲因为对麦花过敏,队里照顾他一个人在孤山根看守树苗,我们中午收麦回来,得有一个人去山上看父亲。那年13岁,茜茜家也刚换了一辆“红旗牌”新载重自行车。那时候的三大件就是家里的宝贝,轻易不借给别人的,不记得一个小孩当时是怎样巧舌如簧般地借出车子的,就去了离家五里多地,并且一路上陡坡不断的山地看父亲。 下来的时候,刚好公社在那收苹果,场地就在我骑车正下坡的左边四米多深的一个单边地方(从这边打一个洞一直通到二百米外的深沟,现在想来就和如今果农的果窖是一样道理),因为正下坡,路面宽又不足两米,还是左低右高。忽然下面的朋友兴奋地喊我,本来驾驶技术就不娴熟,这样一喊,我一紧张,车子不听指挥了!一下子把我摔到悬崖下......记得当时只觉得像荡秋千一样一阵眩晕就和大地来了个实实在在的亲吻 。当时,也顾不得哪疼,感觉在众人面前溴大了,起来就急忙往家跑......</p><p class="ql-block"> 姐姐听说了,吓得问我车子呢?我是一问三不知。过了很长时候姐姐回来了,进门就说:“你差点吓死我!”“咋啦?我不是好好的吗?”“你知道车子在哪吗?你知道你掉在哪吗?”我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跑回来的,怎么顾得管车子呢?。姐姐说:车子也跟着你掉下来,被悬崖半路的两棵榆树给挡住了,她们很多人用绳子给拽上来的,下面是两辆尾巴对尾巴的小平车,我就掉在只能容纳一个人的平车尾巴的中间。我也不知什么叫后怕,反正现在好好的!倒是妈妈越想越怕,说是老天爷在保佑我什么的!无论是车子下来,或者是我摔下来偏左或右一点,摔在平车上不是残废就是没命啊! 然后就给保佑我的“老天爷”贡了馄饨,烧了柱香,全家人磕了个响头,算是对老天爷的“感恩戴德”!</p><p class="ql-block"> 吃一堑应该长一智的,可是我却并没有因为大难不死而胆怯。去县城的小路是20多里的一路羊肠小道,并且还是一个接一个的下陡坡带急拐弯。姐妹们经常去赶集,姐姐骑车技术虽比我强,但生来腼腆胆小,面对这样的路况还是心有余悸地,反正我是不怕,就自告奋勇要载着姐姐。一路上,尽管姐姐在后面一直喊“慢点、慢点、没闸......”我照样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哈哈,越危险越刺激!不过,也没办法,没闸想停都由不得你...... 拐弯遇到有人或障碍物,刹不住车就只能往庄稼地里开了,甚至有一次差点冲到埝底下,姐姐吓得哭着骂我,我却笑的开心得要死......</p><p class="ql-block"> 后来上了县中学,每次回家差不多都借和我关系特好的霞还是没闸的车子。记得那次是要准备高考的模拟考试,吓着哗哗的冻雪。现在想起来,都不明白那时候哪来的一股疯劲,明明知道冻雪滑,我照样骑着没闸的车子下坡,一路上的危险关卡都安全通过,快要到县城要下一个路面比较平坦的大坡,就更没当回事,嘴里还“呜,呜呜”不停地吊儿郎当来个伴奏......忽然,车子一滑一下子连人带车甩到一旁的杨树沟。那时候,身体也真够结实,怎么摔打都没事,起来看看没人,提起车子赶紧骑着继续赶路。要知道那时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现在是不打自招吧。看来邻居叔叔叫我“假小子”,还真没被冤枉。</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和老公早定了亲,订亲时见了一次面害羞的都不敢说话,所谓的“干脸包子” ,所以我根本就不认识他。据他后来说,他在去镇上上班的路上看到我骑着车子可能是去学校,正准备叫我,说我“傲慢无比”“目中无人”像疯子一样从他身边疾驶而过 。嘻嘻,我说我咋一点都知道呢? 说不定真要看见你叫我,还以为是坏人打劫呢。 说我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那是假的,我最怕的就是老人常说的鬼和毛毛虫了 ,不然老妈经常说我:犟人没强胆。</p><p class="ql-block"> 后来,姐姐在太原打了一冬天的工赚了100块,父亲90块钱买了辆旧的“环球”牌车子,10块钱买了一个打气筒,我们总算有了自己的车子了!哦,就在前几天,还梦见我找不到我家的“古董”,那个急啊!女儿说,那破车子谁要啊?我说:你知道它当时有多重要吗?比如今我们家的几辆小车都宝贝,出门脚就能离地那种洋洋自得耀武扬威的感觉还真是过瘾!我们家的地大都在沟北,虽不远,但出门几十米就要过桥,所谓的桥就是路宽刚能过去一辆平车没有护栏的土桥,两边就是几十丈齐上齐下的深沟。有了自家的车子,我就更贪婪走路了,每次去地里干活,一手抓着肩上抗的锄头、锨镢什么的,一手掌握着自行车头,就这样哼着《红星闪闪》的歌曲,潇洒自如地从桥上通过......90年代的时候,上面拨款虽还没装上护栏,却把桥面加宽了大约三四倍。这条路是回娘家的必经之路,年龄越大,胆子越小了,骑着车子一到桥头就赶紧下来,推着车子战战兢兢,胆战心惊地走过去。桥面很窄的时候,骑车通过没想过怕;桥面很宽的时候,推车过去都怕得要命。心态的不同,差别咋就这么大哈?</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驾驶技术更娴熟,也更稳重一些吧!这期间没有了惊险,也就没有了故事...... 只是后来有了孩子,钟情了很多年的自行车也骑腻了,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什么时候能骑车带我去看父母了。可是孩子大了,自行车却被打入冷宫了......</p><p class="ql-block"> 2001年的时候,每天要往返十几里的单位上班,我学会了骑摩托车。记得那年儿子放暑假,我也正好休息,就和孩子骑摩托去西滩游玩,顺便弄点野苦菜回来,但当儿子的车子骑到很陡的坡顶准备要下去的时候,我吓得跳下车,死活拽住车子的后座不让他下去,万一到半坡闸出问题怎么办?万一遇到拐弯刹不住车怎么办?万一注意力不集中脑子开个小差怎么办?,万一......一刹那,脑子里全是危险的“万一”。是啊!几十年后的心态完完全全被反反复复听到的交通事故和经历扭曲了,遇到人群,遇到差的路况,遇到险情,没有了丝毫的激情,只有胆怯和退让,似乎与人方便的交通工具更多时候成了一种精神负担。</p><p class="ql-block"> 多年前装修的时候,暂新的雅马哈摩托被小偷惦记了,因为不上班了,为了超市购物方便载回来,只好又买了辆自行车。可是面对人来车往的大街,面对红绿灯,即便是很好骑的轻便车子,不是情非得已,我宁愿不骑。可就在几年前的一段时间,我们每天早上6点钟要到几里外的广场学腰鼓,准备8月8日全民健身日的演出。我不得不又“重操旧业”和自行车再次结缘 。开始的时候,遇到车辆就急忙避让,即使下车推着走也绝不赶路!因为感觉这样最不操心也最安全。 一个月的骑车经历,似乎又找到儿时的感觉,虽然在人群中像庖丁解牛般的游刃有余的穿梭者,不过,稳重多了,绝对没有了曾经的“假小子”的疯劲了,完全把安全放在了首位, 原来不怕虎的初生牛犊,是因为单纯简单从而不考虑后果的缘故 。每每想起儿时翻山越岭、下沟攀崖和骑车子的情景都十分后怕。小时候哪怕百分之百的险情,也没有觉得,如今即使是百分之一的险情也要顾虑。经历让人变得复杂从而也变得小心翼翼 。</p><p class="ql-block"> 如今老了,升级到奶奶级了,每天就是家里、窗外的公园两点式活动场地,如偏离轨道,就是爷爷的小车代步。那辆轻便的车子本来感情就没怎么捂热,被放在楼道下一放就是三年多,上面的尘土盖了厚厚地一层。孙儿要上示范幼儿园了,才想起冷落了很久的车子,整修清洗后也装了儿童后座椅,但我还是执意步行25分钟的路程去接送孩子,步行是我最初的想法和学校门口的电子打字上的“要求”不谋而合。所以,我每天提前半个小时,在路上独一无二徒步最早去接孙儿,又独一无二因为和孙儿边走边玩最迟回家。感受着那种悠闲自得的惬意!同时也为了孙儿的独一无二!我累并快乐着!</p><p class="ql-block"> 今天下雨了,才想起久违了的“自行车”。披着雨衣,骑着它,栽着孙儿,一起唱着儿歌,瞬间有一种碾压过三代人的岁月情怀的感觉!突然有一种对“自行车”情有独钟的感觉!那种摩托小车代替不了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它缠绕着我无奈、放纵、胆小、稳重的情感,它伴随着我人生的跌宕起伏,它印记着我人生的心路历程......于是,就有了想写下来的冲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