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心动,是学者最容易忽略也最容易搞错的地方。那两个和尚为什么会争论是风动还是幡动,那是因为执着,而执着的产生是因为心动。心动决不是念头的出现叫心动,而是我们从如来藏出来时那种突然出现的极强的执着的心力。</p><p class="ql-block">能够证到心动,说明行者已经证入如来藏,因为心动是如来藏和妄心的分界点,心动是一切妄心产生的基础。正因为如此,那两个和尚一听到六祖大师说心动就马上肃然起敬,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那两个和尚其实也是功夫很了得的,要不然不可能听得懂的。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p> <p class="ql-block">无 住,无 相,无 念</p><p class="ql-block">我们从如来藏出来,重新回到烦恼中的时候,会有一种明显的执着心力的发动,无住指的就是没有这种执着的心力,那当然就是如来藏了。念头是在执着心力发动后产生的,因此,无念指的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没有念头,但却有思想。</p><p class="ql-block">我们生活在烦恼中的人,因为有执著心力的缘故,每当我们想什么,在我们的心里就会产生相应的形象,比如想大海,心中就会产生大海的形象,这时候他心通的人立刻就能看到你心中大海的形象,从而知道你在想大海。</p><p class="ql-block">《瑜伽师地论》把这称为“相想”,就是因为这种想能产生像。而如来藏虽然有思想,但因为没有执著,所以不会产生像,这样建立在心动基础上的凡夫的他心通就看不到你在想什么。比如慧忠国师证入如来藏后,大耳藏就看不到慧忠国师此时在想什么。这说明大耳藏还是野狐禅,还是凡夫。</p><p class="ql-block">由此可以看出,无相并不是没有眼前的山河大地,而是没有相想,也就是没有执著的妄念,那当然是如来藏了。因此,无住、无念、无相指的是如来藏的特点,而不是刻意去无住无念无相,只要证入如来藏,立刻就无住无念无相。</p> <p class="ql-block">坛经的弥陀净土思想</p><p class="ql-block">六祖大师为我们净土宗学人指出了一条通往极乐净土的大道。文中写道“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这就告诉我们,只要证入无念,立刻就见弥陀。</p><p class="ql-block">事实的确是这样,只要证入无念,立刻就能见到弥陀的圆满报身,弥陀佛还会对你莞尔一笑。那是千真万确的活生生的人,不是你现在想象的木呆呆的神样。他那样悠然地来回踱着步,充满智慧的脸庞,比任何一个教授还要教授,他是那样的精神矍铄,是那样的慈悲,那不可思议的相貌,即使你到大街上找遍来来往往成千上万的男人,也绝对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能比得上他的百分之一,什么帅哥美男,都是丑八怪。</p> <p class="ql-block">六祖大师的慈悲,为我们指出了这个通往极乐的大道,我们只要努力,再加上方法得当,一定能在三个月内亲证无念,亲见弥陀,绝对不是什么难事。见弥陀,登极乐,是活着到的,活着就一定能有确凿无疑的把握性,不是等死,不是死了才能到的。人在活着的时候是最有决定性的,死后恍恍惚惚,就像做梦,活着如果没有把握性,死后能有多大的可能呢?</p><p class="ql-block">所以要按照六祖大师的教导来做。有人说慧能是禅宗的大师,不是我们净土宗的。难道佛还分派吗?还分为禅宗的佛,净土宗的佛吗?因此,六祖大师既是禅宗的祖师,也是净土宗的祖师,因为他给我们净土学人指出了一条登极乐拜弥陀的阳光大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