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还是十八九岁读师范时,在学校图书馆的《读者文摘》杂志上,偶然看到一篇介绍罗布泊的文章。从此,罗布泊便在我心里种草了。</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科学家彭加木科考无故失踪,探险家余纯顺徒步穿越而亡,因地形宛如人耳而被称“地球之耳”,亚洲百慕大、双鱼玉佩、沙民事件等一系列的传说和未解之谜,都给罗布泊这个“死亡之海”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 五十岁后,是我给自己定义的人生下半场。“会工作,会生活”一直是我的努力方向,如果说上半场的主要任务是“会工作”的话,下半场的主要任务就是“会生活”。要做的事很多,需要体力、毅力和勇气的无人区穿越,是下半场优先要做的。穿越罗布泊,是N年前的愿望了,但那时的时间,对于人送“工作狂”的我而言,实在是奢侈品,而今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继前两年到了可可西里和自驾西藏后,2022年的主要计划便是穿越罗布泊。</p><p class="ql-block"> 罗布泊,是生命的禁区,却是自驾爱好者的天堂,一个勇士才敢去闯的地方。心动不如行动,恰好今年五一假期是五天,我再申请了五天的公休后,便顶着当时疫情防控紧张有可能被隔离在新疆的压力,直飞哈密,开启了我的圆梦之旅。</p><p class="ql-block"> 罗布泊,我这个“三热份子”(热爱户外、热爱越野、热爱摄影)来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拍摄设备:</b></p><p class="ql-block"> 华为手机mate30</p><p class="ql-block"> 尼康D850 相机</p><p class="ql-block"> 大疆御2无人机</p><p class="ql-block"> <b>后期软件:</b></p><p class="ql-block"> Snapseed PS 剪映</p><p class="ql-block"> <b>图片:</b></p><p class="ql-block"> 蓝冬季 游山玩水</p><p class="ql-block"> <b>视频/文字:</b></p><p class="ql-block"> 蓝冬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几点说明:一是</b>,反复思考后,决定还是按行程来写更好些。<b>二是</b>,文中所拍的照片绝大部分是在颠簸的车上用手机隔着车窗玻璃拍的。因风沙大,为防沙子吹进车里,车窗多数时候是封闭的。隔着肮脏的玻璃拍片,导致照片清晰度不高。<b>三是</b>,文中的部分史料、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包括途中抓拍的人像,都是纯写游记,未作商用,如有侵权,请评论区留言删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第九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我心心念念的楼兰故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从海头古城往楼兰故城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 临近退休,关心和思考的问题自然不一样,这年龄的最好状态是“眼睛写满故事,脸上不见风霜”。旅行恰好可以为此写注,这也是我“脚走八方”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无人区,当独自静处,面对苍穹下尘埃似的自己,刹那间会重新认识自己,所有的功名利禄在那一刻都尘归尘,土归土,回归生命的本真,回归安详的内心。</p><p class="ql-block"> 在楼兰故城,这种感悟则更强烈。</p> <p class="ql-block"> 告别海头古城,我们继续前往直线距离50公里外的楼兰故城。</p><p class="ql-block"> 看来环绕着海头古城的都是乱石土墩。与来时路一样,离开海头古城才几百米,又是绵延不绝、一望无际的土墩和乱石岗横七竖八地阻挡在我们穿越的路上。鬼嚎般“呜呜”怪叫的狂风再次将我从海头古城的历史思绪中拉回无人区的现实。</p><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穿行在乱石土墩中,走了一公里左右,才发现是断头,无路可走了,只得又调回头,反复寻找,才找到去往楼兰已有很多车辙印的“路”。因为从楼兰到海头的人较多,而两者之间的地形主要是乱石土墩,被越野车反复压过而形成的车辙印没被沙子掩埋。这比我们昨天从米兰河道穿越至海头古城轻松多了,至少不用太费劲找路了。大家在对讲机里打趣说,我们终于走上“康庄大道”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罗布泊好大的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休息途中,我用手机给钟姐拍了一段“大漠独行者”的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修车是穿越罗布泊的基本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穿越罗布泊最痛苦的就是颠簸,注意听这段视频里最后的惊叫</span></p> <p class="ql-block"> 但即使这样的“康庄大道”,也颠簸得让人翻肠倒肚,苦不堪言。离开海头古城才一个半小时,2号车、3号车也先后颠出了问题,只得又在“呜呜”的沙尘中展开施救行动。</p><p class="ql-block"> 丘吉尔有句名言:“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他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穿越罗布泊真的需要勇气和胆识,在面对困境,只有勇气才能拯救一切。</p>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通过古诗词,楼兰早已如一粒种子在国人心目中播种、发芽、扎根,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楼兰早已在中国成为一个文化的代表符号。</p><p class="ql-block"> 不是吗?在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中,有许多与楼兰相关的名诗名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杜甫);“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岑参)……诗中的楼兰,显然是指汉朝时西域的楼兰王国——一个曾经闻名遐迩的古丝绸之路重镇。</p><p class="ql-block"> 于我而言,从小学诵读这些古诗词开始,到后来读到各类介绍楼兰的文章,让我对楼兰从懵懂,到好奇,到了解,再到向往。今年我已55岁,尽快去楼兰看看,了却心中的楼兰梦,成为了我要穿越罗布泊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我怕再不去,身体恐将吃不消,那将真的是“终身遗憾”。</p> <p class="ql-block">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广阔腹地,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源滋润着万顷绿地。</p><p class="ql-block"> 当年张骞肩负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他看到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率众人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 而今我们看到的却全是沙漠戈壁,荒凉而孤寂,穿行其中,虽有一种行者的自由,却更有一种悲凉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到楼兰的“路”,别说晕车的人,就是正常人也要被颠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罗布泊最不缺的是风沙,<span class="ql-cursor"></span>开车看不见前面是常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丝绸之路示意图以及处在C位的楼兰</span></p> <p class="ql-block"> 令我没想到的是,据考证,李白、王昌龄他们均未到过楼兰,但他们的文章诗词确是楼兰文化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其实,仔细想想,诗人笔下的楼兰其实已经演化成敌人的代名词了,这也说明了古楼兰在当时就已是政治军事要冲了。</p><p class="ql-block"> 从罗布泊回家后,我网购了《中国楼兰》一书,用了三个月左右的闲暇时光认真阅读了解楼兰的历史,才知夹在两个大国间的古楼兰的辛酸不易!</p><p class="ql-block">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古“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就是从楼兰分道的。几百年来,无论是西汉或东汉都与匈奴战火不断。匈奴多次劫杀汉使,血雨腥风。弱小的楼兰处于强大的匈奴和汉朝之间,既无法反抗匈奴的残忍掠夺,又无力拒绝汉朝的招安交好,历代楼兰王无不为此殚精竭虑,心力交瘁。</p><p class="ql-block"> 夹在两个大国间的小国要求生存不外乎这几种方法:一是跟随强国。今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美国,所以有一大众小国跟着美国;二是始终依附某个强国。现在的白俄罗斯就是始终依附俄罗斯的典型;三是在大国家间玩平衡。两国都不得罪,需要顶住一方的压力,也需要有超高艺术的领导和团结一致的民众,像新加坡就做的很好;四是中立。这也是很多小国家最好的生存方式,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弱国、小国都是采取这样的方式生存。他们最多也就是在联合国有关投票中凑个人数,其它无实质性参与。现在世界上中立国的标杆榜样,当然属瑞士、芬兰、瑞典。当然,芬兰、瑞典看到比自己还强大的乌克兰遭到更强大的俄罗斯入侵后,已吓得放弃中立而要加入北约,以求保护了。俄罗斯以收拾乌克兰吓阻其它小国靠近北约的算盘也算是彻底打错了。</p><p class="ql-block"> 而当时可怜的楼兰国就连这四种生存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做不到,只能在汉匈之间轮番亲附,再轮番叛离,这就注定了楼兰国的血雨腥风。</p><p class="ql-block"> 按照出土的文书和《史记》中《西域传》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77年,汉昭帝为了加强对楼兰的统治,派大将军杀死了楼兰国王,立国王的弟弟为王,汉军也开始派兵在此驻扎戍边。东汉时期,楼兰国日趋强盛,还吞并了一些小国,成为周边的一个大国。</p><p class="ql-block"> 东汉时期还在楼兰城内设置西域长史,并一直延续到魏晋。这一时期,西域长史对楼兰地区的居民建立各种制度,使当时的社会生活带有明显的汉族色彩。从后来发现的楼兰城外人工渠道的痕迹判断,楼兰也历经沧海桑田,曾经有相当规模的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 到了东晋后期,中原地区群雄争权,战乱连绵,朝廷忽视了对西域地区的统洽,楼兰也与中原朝廷联系渐弱。再到公元4世纪前后,中国史书上就已经找不到关于楼兰的记载了。</p><p class="ql-block"> 至唐代再次出现关于楼兰战事的记录时,那里已经被描述为一片荒漠,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将楼兰形容为"城廓巍然,人烟断绝"了。</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诗人们笔下的“斩楼兰”,其实不是针对的楼兰,而是代表当时强悍的匈奴了。</p><p class="ql-block"> 但因为古楼兰所处的地理位置,它成了四大文明的交汇点,玻璃器皿、铁制锌犁、彩色丝绸、东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汉文、佉卢文、汉晋木简、残纸,在楼兰多有发现。东方丝绸、茶叶、葡萄、玉石在楼兰更是进进出出,就连战国时的“和氏璧”也曾到过楼兰。楼兰是名副其实的驿站商道,对西域特别是新疆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快到楼兰故城遗址了</span></p> <p class="ql-block"> 楼兰古城建于何年,何时形成楼兰王国,目前现有史料并没有记载,但在罗布泊周边及楼兰城边地发现有史前石器,如石斧、石刀、玉斧、玉佩等。这说明在史前时期罗布泊洼地与周围就有人类活动。</p><p class="ql-block"> 西汉时,楼兰是西域36个城邦国之一。《史记》载:楼兰“有城郭,临盐泽”,人口14000余,圣兵2900多人。当时,古楼兰是古丝绸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p><p class="ql-block"> 西汉末年朝廷动乱,匈奴乘虚而入,与地方统治者相互勾结,致使西域交通断绝,《后汉书·西域传》曰:“城门昼闭。”自王莽篡位到东汉,西域交通曾经三通三绝,最后逐步稳定得到发展。《后汉书·西域传》曰:“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胡商贩客,日款塞下。”到曹魏,丝绸之路出玉门关到西域,楼兰又重新开始繁荣起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pan></p> <p class="ql-block"> 但奇怪的是,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后,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7世纪,著名的唐玄奘从天竺西游归来,途经楼兰时,那里已经完全成了一座空城。</p><p class="ql-block"> 楼兰再次引起世人关注,是在上世纪初,一个瑞典人的探险经历。</p><p class="ql-block"> 1900年3月27日,得到瑞典国王支助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着几名向导、几头骆驼,进入罗布泊探险。在抵达罗布泊北岸后,来到一处看来可打出淡水的地方,决定掘井取水时,发现唯一的铁铲丢失在了昨晚的营地。这时,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发现骆驼身上的水袋在漏水,所剩的用水已经不多。斯文·赫定决定,所有人员立刻就地休整,派向导艾尔迪克独自返回昨晚营地去寻找铁铲。 </p><p class="ql-block"> 向导艾尔迪克返回寻找铁铲途中, 突然狂风大作,漫天风沙使他无法前行,只得找避风处躲避沙尘暴。沙尘暴过后,在他眼前突然出现了高大的泥塔和层叠不断的房屋,一座古城奇迹般地显露出它的面容,有城墙、街道、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艾尔迪克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使劲揉了揉眼睛,才确定这一切并不是幻觉。他带上几件精美的木雕残片,立刻返回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他们循着向导的指引,来到了那里。斯文·赫定看了后异常兴奋,断定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古城遗址。但由于没有了水,匆匆查看后他们就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他们又按照原路回到了这里,进行了大量发掘。斯文·赫定根据当地出土的佉卢文简牍“kroraina”一词,推定古城名为楼兰。</p><p class="ql-block"> 斯文·赫定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支毛笔。这个被斯文·赫定称为“沙漠中的庞贝城”的古城震惊了整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斯文·赫定后来回忆说:“铲子是何等幸运,不然我决不会回到那古城,实现这好像有定数似的重要发现,使亚洲中部的古代史得到不曾预料的新光明!”</p><p class="ql-block"> 此后,楼兰这个名字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世界。随后,许多国家的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者、探险队接踵而至…… </p><p class="ql-block"> 1905年美国的亨廷顿探险队; </p><p class="ql-block"> 1906年英国的斯坦因探险队; </p><p class="ql-block"> 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探险队; </p><p class="ql-block"> 1910—1911年日本的大谷光瑞第二次探险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正是斯文·赫定的到来,招致了楼兰古城被更多人的挖掘。但正如我在第7集里所说的一样,是斯文·赫定推开了新疆现代考古的大门,更发现了楼兰古城,填补了西域文明的空缺。但这些依然不能掩饰他本身是个“文物大盗”的事实。他在挖掘、采集工作之后,带走的文物对于我国而言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从1895年起,斯文·赫定在中国的中亚地带进行了三次盗掘,盗走了大量汉代的珍贵文书。这些文物现存于斯德哥尔摩巨大的中亚文物收藏所,这个文物所90%的文物都来自中国。好在这些文物都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对中国而言是不幸的,但对整个人类而言也算是万幸吧! </p><p class="ql-block"> 在第7集里我写到:参观完楼兰博物馆后,面对历史,我在想一个问题,斯文·赫定究竟是伟大的考古学家还是掠夺文物的窃贼呢?</p><p class="ql-block"> 但不管怎样,在楼兰随后出土的大量文物,震惊了整个世界,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学派——“楼兰学”。</p> <p class="ql-block"> 一路向东,我们继续越过低矮挡道的雅丹群,翻过一道道陡坡,驶过风沙刮出的沟壑。海头古城到楼兰故城的直线距离只有短短的50公里,道路的坎坷曲折,却让我们花去了八个多小时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在已有前人车辙印的情况下,每小时也只能走几公里!</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罗布泊。而楼兰肯定是罗布泊的代表之一,事实上正是因为楼兰的莫名消失,给罗布泊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不管是人文旅行者还是风光鉴赏人都会在自己的旅行地图上为罗布泊留下一席之地,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亲自去感受一下罗布泊的荒与野。</p><p class="ql-block"> 当我今天将之变为现实时,才发现实现这个梦想的难度太大了:不仅需要金钱上的支持,还需要身体、吃苦和勇气的支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看到被风沙肆虐失去枝丫的这棵树的“惨状”时,顿时觉得它就是楼兰的化身:消失千年,却依然屹立于荒漠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楼兰附近,有一条石油勘探推出来的一条“路”,被我们称为罗布泊的“高速公路”</span></p> <p class="ql-block"> 离楼兰故城还有十公里左右时,我们眼前出现了一条“公路”。这条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它其实就是推土机推出了一条路的痕迹。但就是这样的路,也被我们兴奋地称为“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 下午19:00(相当于内地的17:00),经过七八个小时的颠簸后,像今晨到达海头古城外围一样,我们进入了一大片土堆垮塌、废墟一样的地形。但是这里规模很大,有规律的摆布,完全就像过去的古城遗址,我开始还以为这里就是楼兰故城遗址。地上也开始出现横七竖八的木头,有的是整根树木,有的已断为几节。还有一些早已枯死却仍旧昂然的树干,立于高岗之上,顽强保持着活的姿势,依然深情地守望着这片故园。</p><p class="ql-block"> 史队说,“我们已到了楼兰故城的郊区了”。</p> <p class="ql-block"> 沿着“高速公路”再往前,路边上立着一个小木牌,奇怪的是上面没有任何字迹。</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远远的便看见几根木头搭在一起,在夕阳逆光下看起来只是一个剪影,显得非常神秘。开始我还以为是古时祭祀场地,走近一看,才见是用三根木头搭建一起,旁边还有一个木梯的简易瞭望塔。史队说,这是楼兰文物保护站用的,站在上面可看得更远。</p> <p class="ql-block"> 到了若羌县城,我们才知道,楼兰故城遗址保护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景点,而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网上那些说“去楼兰故城要交3500元的遗址保护费,如果外国人也想要去参观的话,需要提前预交30万押金”的话,不是真的。因为出于对楼兰遗址的保护,现在楼兰故城遗址还没有完全开放,并且最大的问题是目前楼兰古城以及罗布泊无人区核心部分大都已经被部队实行“军事管理”,进入难度相当大,所以并不是有钱就能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远眺佛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镜头拉近后的佛塔</span></p> <p class="ql-block"> 再往里走,神秘的楼兰佛塔便远远地映入我们眼帘。这座经历了千年风沙侵蚀的佛塔,是楼兰故城最高的建筑,其高度为10.4米,塔基为方形,塔身为八角形, 用土坯夹木料垒砌而成,周围已设有围栏,禁止人进入。远远看去,它就像戈壁里的一座美丽雅丹一样,静静地立在故城东偏北的地方,俯视着我们这群克服种种困难、远道而来的朝圣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间房前尚有很多的木头</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佛塔的西边约300多米的地方,便是楼兰故城的“标志建筑”——三间房。这里还有一道栅栏围着,里面是禁区,绝对禁止进入的。</p><p class="ql-block"> 隔着一百多米远的距离,我看到三间房只剩四堵被风沙侵蚀的土坯墙了,屋顶门窗早已不见踪影。三间房子的中间那间面积明显大些,两边房子小些。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三间房充当过官衙,是当时的西域长史府。它是城中最高规格的建筑,也是楼兰古城最重要的遗迹之一。中间大点的有15平方米,两边小的约有10平方米。当年,发现楼兰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这些墙壁下,曾挖出过大量文物。”</p><p class="ql-block"> 而现在,夕阳正将温暖的余辉洒向楼兰故城,洒向三间房。光影斑驳下,静悄悄的三间房,仿佛还敞开大门等着主人的归来……</p><p class="ql-block"> 在三间房前面,地上散落着一大堆木头,有的上面还有人工制作的铆眼,横七竖八地摆放着,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大灾难。</p><p class="ql-block"> 往西看去,是居民住宅区遗迹,尽管上面的房屋早已倒塌不见,但从残存的地基还是可以推断出它们当年的雄壮。沙土中,还有一些残存的胡杨木桩依然竖立着,地上满地都是房屋垮塌后遗留的红柳枝。</p><p class="ql-block"> 那些废墟上,仿佛还飘着商队的旗幡。庭院里,还传来隐约的狗吠鸡鸣……</p><p class="ql-block"> 这是楼兰人的家园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楼兰故城,我所看到的所有的建筑几乎都建在高台上,即使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也是可以想像到的雄伟。而那些建在平地上的建筑有可能早已坍塌风化为了沙土,毕竟已经过去了1600多年。</p><p class="ql-block"> 在低洼处和沙土里,到处都还散落着陶瓷碎片,都很小,并不精致,反而觉得有些粗糙,颜色以褐、黑为主。这里散落如此多的粗糙陶瓷碎片,我猜测应该是故城的生活区之一,后来证实确实是。多年来喜欢参观博物馆,多少积累了一些考古知识,此刻就像学生临时考试取得好成绩一般兴奋。</p> <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是很认同这句话的,并且现在正身体力行之。我特别喜欢了解景点背后的故事,背后的历史,从中让自己受到启示,这是自己旅行的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 而在楼兰,这些背后的历史故事就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对于楼兰古国记载最多的时候,只有两个时期:一个是汉代,一个是近代。汉代时,楼兰是西域通往丝绸之路的西域36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当时汉朝为了打通陆上丝绸之路,以及打击北匈奴的势力,选择对楼兰进行拉拢。双方之间发生了很多的互动,其中一些互动,甚至超过了小说家可以想象的范畴。比如在东汉班超出使西域,经过楼兰的时候,当时楼兰跟汉朝其实已经好多年没有来往了。他们正跟匈奴正打得火热,班超的到来出乎了他们的预料,不过,他们还是礼貌地招待了班超一行。班超在跟楼兰的交往中,发现了匈奴使臣原来就在楼兰。这时,班超采取了十分冒险的举动——准备刺杀匈奴使臣,胁迫楼兰。要知道,班超只有36个人,匈奴却在这里经营多年,谁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在这个时候,敢下这种决心,绝对需要胆量与气魄。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班超带人闯入匈奴帐内,将他们击杀干净。楼兰国王看到匈奴使臣被杀,只好重新站在汉朝这边。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其实发生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在汉代的记载中,楼兰是一个人口兴旺,适合居住的好地方。但在近代对于楼兰的记载中,这里已经是一个处于荒漠的遗迹。 </p><p class="ql-block"> 但在汉代与近代之间,存在着近两千年的空白,人们对于这段漫长时光的空白完全一无所知。除了荒漠一遍遍的遮掩着楼兰遗迹,没人知道它们经历了什么。楼兰最后到底因为什么而消亡,确切的说,我们还不知道真正具体的原因。除了被黄沙遮掩的过去,我们对历史,其实知之甚少。</p> <p class="ql-block"> 在第7集参观若羌县楼兰博物馆吋,我曾专门介绍了楼兰古城的平面布局。它大致呈方形,东城墙长约333.5米,南城墙长约329米,西北城墙长约327米,总面积并不算大,只有10万平米,150亩。</p><p class="ql-block"> 古城内的建筑,南北以斜穿城内的小河道为界,大致分为东北和西南两大部分。东北部主要是佛塔和大房址,西南部中心位置就是三间房。</p><p class="ql-block"> 遗址内出土有汉文文书、木尺、残笔、漆制品、陶器、金属制品和日常用品等大量文物。楼兰的钱币、楼兰的房屋、楼兰的木器,一切的一切,都在向世人展示着当年楼兰的繁华,显示了楼兰作为早期“丝绸之路”上贸易中转城市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古城遗址现在完全是一片废墟,只剩下断壁残垣,在旷野大漠的风吹日晒中站立着,守望着,显得格外苍凉悲壮。</p><p class="ql-block"> 假如时光倒回到一千六七百年前,这里可是水草肥美,绿树成荫,寺院林立,商贾云集,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楼兰美女复原图</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楼兰遗址上,曾出土了大量的汉、晋、唐等朝代的书简钱币等物,还出土了许多男女木乃伊,其中的一具女性木乃伊,被成功复原,世人称之为“楼兰美女”。</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的80年代初期,新疆考古队来到了楼兰库姆河边进行考古探险,发现了一具千年“女尸”,也就是传说中的“楼兰美女”。发掘时,居然发现其皮肤还非常的富有弹性,不过呈现的却是红褐色,另外眼窝很大很深,此外鼻梁和中国人也不同,属于高而窄的类型。专家推测应该不是纯种的中国人,很可能身上带有欧洲白人的血统。她的身高大概在1.585米,经检测,该具女尸距今已有38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楼兰故城遗址碑与远方的佛塔</span></p> <p class="ql-block"> 如果您是细心的读者,就会注意到,对楼兰我一直使用的是“楼兰故城”,而不是“楼兰古城”。</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我会这么用呢?</p><p class="ql-block"> 到达楼兰之前,其实我与您一样,一直认为是“楼兰古城”。在楼兰遗址拍摄这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时,才惊讶地发现上面写的是“楼兰故城遗址”。“故”非“古”,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回到若羌县城后,在网络上搜索后才知其中的缘故。</p><p class="ql-block"> “楼兰”的出现在《大唐西域记》里其实只有一句话,“复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季羡林先生认为这个“纳缚波”就是鄯善,也就是楼兰国。虽然没有描写在楼兰国玄奘看到时是什么景象,不过从前述中:“芦草荒茂,无复途径”的尼壤城;还有“城郭岿然,人烟断绝”的且末(现是新疆的一个县名),也能想像出来已经空无一人的楼兰国会是什么样。</p><p class="ql-block"> 西汉初,张骞出使西域,史籍中开始有了“楼兰”这个城邦小国的记载。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也曾经是中原王朝与匈奴、吐蕃等对抗时在战略上的必争之地。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楼兰的王城叫“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西域传》里还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这说明了楼兰和鄯善是前后传承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楼兰国当时是把国都从楼兰迁移到了鄯善,而在当时,楼兰城并没有消失。是为“故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这个角度,可以将三间房与佛塔同框</span></p> <p class="ql-block"> 回家后,有次谈起参观楼兰遗址时,有一位朋友说“你在楼兰诵读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没有?”可以说,这个问题是我接触的向往楼兰问题里最有带入感的,对中国稍有点文化的人而言,真的是一个好想法。</p><p class="ql-block"> 站在楼兰遗址,面对历史的断垣残壁,在寂寥的古城里大声诵读古人古诗,那追古思今之情想想都令人陶醉。然而现实就是这么冷酷无情,当你真站在楼兰古城高处,大声诵读唐诗时,“不破”两字还没有说完,你的嘴里肯定已经灌入被风吹起的黄沙,“楼兰”二字还没有说出口,你剩下的动作可能只剩下“呸呸呸”了……</p><p class="ql-block">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p> <p class="ql-block"> 在楼兰遗址尽管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但是面对黄沙之中的残垣断壁、静寂无声、苍凉悲壮的景象,一种况重的悲凉感莫名涌上心头。繁华早已殆尽,只有经历了一千六百多年的烽火台依旧肃穆地矗立在这漫漫黄沙里,依然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警惕着狼烟再次燃烧,它将义无反顾地再次保护故城里的人们免遭生灵涂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漫漫黄沙掩盖了曾经的繁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日暮沧桑中她的雄浑和壮美依然震撼着我的心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呼呼的风沙时刻侵蚀着楼兰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拍摄制作的“楼兰故城消失之谜”短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 楼兰对中国人而言,无疑已成了文化的一个符号,这其中既有古诗古词对我们的影响,也有楼兰突然消失之谜的困惑。</p><p class="ql-block"> 我回家后,搜索查寻的资料越多,越不愿意把目光从楼兰移开了——昔日商贾如云的边陲重镇又如何突然就人去城空,最后连城池都湮没在茫茫黄沙下,沉寂在悠悠的历史中了呢?</p><p class="ql-block"> 按照中国考古学家在楼兰遗址中发现的一枚木简上的文字来看,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楼兰已经是"诸民远离国境"的状况了,至于造成这种残酷现实的原因,人们提出了不同的分析和推断。</p><p class="ql-block">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p><p class="ql-block"> 说法二: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p><p class="ql-block"> 说法三: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欧洲人种部落生活在楼兰地区,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都和罗布泊游移有直接关系。</p><p class="ql-block"> 说法四: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说法五: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p><p class="ql-block"> 说法六: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姑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p><p class="ql-block"> 说法七:由于佛教文化的输入而使楼兰失去了创造力和生产力,逐渐发展成为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件自然因素都会导致其消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说法才让楼兰在世人面前更加的神秘。而不论什么,楼兰已不复存在,它留给我们的谜题只有靠后人自己去猜想证实了。</p> <p class="ql-block"> “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现在你不明白,将来你会明白……”</p><p class="ql-block"> 这段话是一个年轻人写的,叫石悦,笔名当年明月。他写的书,叫《明朝那些事儿》。</p><p class="ql-block"> 当我穿越千年,来到楼兰遗址,面对大漠茫茫,面对呼呼沙尘,面对残垣断壁时,忽地觉得人世间的所有争斗,包括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那么的毫无意义!</p><p class="ql-block"> 不是么?当年汉朝与匈奴,争来打去,让夹在两强之间的楼兰伤透脑筋。而今呢,楼兰在哪?匈奴在哪?汉朝又在哪?它们不都尘归尘,土归土,任凭风吹沙蚀了吗?更甚的是,普通百姓的坟墓还可能得以宁静,帝王将相的坟墓还得被盗墓贼们反复洗劫而不得安宁!</p><p class="ql-block"> 争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 所有政治人物的战争决定,最终都是百姓之殇!”2月24日,是俄乌战争一周年,当天我在朋友圈写了这么一句话,配上了美国总统拜登到乌克兰首都基辅时与该国总统泽连斯基拥抱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俄罗斯已经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了,却还要悍然入侵一个主权国家,并试图将之并入自己的版图。无论俄罗斯发动战争的理由如何冠冕堂皇(如北约的威胁),都掩盖不了侵略的事实。</p><p class="ql-block"> 面积如此之大,资源如此丰富的俄罗斯,在普京统治了二十多年后,竟还不如我们广东省的生产总值(2021年俄罗斯GDP约为1.77万亿美元,广东省为1.92万亿美元)。作为国家的绝对领导人,不为人民谋福利,不去考虑如何拼经济,而是动不动就使用军队去强占别人的领土。过去的沙皇一直就是这样的,将我们的国土从秋海棠状,变成了如今的雄鸡状。而今的俄罗斯也是这样,短短的二十年时间,车臣战争、南奥塞梯、格鲁吉亚、克里米亚,直至今天的乌克兰。这样的核大国,对世界文明是幸事吗?</p><p class="ql-block"> 当看到俄乌战争一周年,造成双方二三十万人伤亡,上千万老百姓流离失所时,我就在想,发动战争的人一定要受到“善”对“恶”的审判才行,正如一战、二战后对侵略者的审判一样。否则人性之恶是受不到约束的,悲剧会不断地再次发生。也可以说,正是普京在俄罗斯二十多年的独裁专制统治,才让他身边全是阿谀奉承之徒,一个反对的声音都没有,从而让他头脑发热,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无所不能。这也导致了普京的狂妄,自认为可以短时间吞并一个主权国家,从而将本就国力空虚的俄罗斯拖入了战争泥潭……2月24日,联合国通过挺乌决议,141:7,充分说明了俄罗斯在国际上已完全处于“失道寡助”的境地。</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在国内没有任何制衡的普京,害了俄罗斯,害了俄罗斯人民,害了乌克兰,害了乌克兰人民,害了世界,搅乱了世界的文明秩序,实际上也害了他本人。</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人,是最应该到楼兰看看的……</p><p class="ql-block"> 也许学习了历史,看懂了历史,悟透了历史,石悦才会有“千秋霸业,万古留芳,只是粪土”的感慨吧! </p><p class="ql-block"> 宇宙如此浩瀚,人类如此渺小。对于这个庞大的宇宙来说,我们连一个尘埃都不是。</p><p class="ql-block"> 对这个世界,还是要有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枯树、夕阳、雅丹共同组成了一幅绝美画面,我将之命名的“孔雀回眸”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楼兰故城遗址附近的典型“公路”</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夕阳即将坠落荒漠戈壁时,我们离开楼兰故城遗址,按计划踏上返回若羌县城之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最右边是我住的帐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无人区,每晚都有两三个小时用发电机为手机、相机、无人机充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无人区的夜里,火是最温暖也最让人有安全感的</span></p> <p class="ql-block"> 离开楼兰遗址不到十公里,夕阳就完全坠地了,天色顿时暗了下来。好在从昨天上午开始,肆虐了一天半的沙尘暴已经大大减弱,大家终于不用像昨晚一样再在车上坐一晚了,我们在楼兰遗址附近选择了一处开阔平坦之地,开始扎营、升火、做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在楼兰遗址附近扎营时我住的帐篷</span></p> <p class="ql-block"> 昨晨从若羌县城出发到现在,整整两天,我们就没怎么睡过觉。一路上的颠簸,一直相随的沙尘暴,昨晚车上的坐一夜,让人已疲惫至极。</p><p class="ql-block"> 吃过简单的晚餐,用一小杯水刷牙后,再用手掬起一点水反复冲洗鼻腔,用湿巾纸仔细地擦拭耳朵,尽量将里面的沙子清洗干净。然后钻进帐篷里,用湿巾纸擦拭干净脚丫,钻进睡袋,设好凌晨二点半的闹钟(准备起来拍摄星轨)后,因为实在太疲惫了,很快便进入了梦乡。</p> <p class="ql-block"> 晚上还好,刮了快两天的沙尘暴基本停了。凌晨两点半,闹钟将我闹醒,才感觉帐篷里有点热。钻出帐篷,外面比较凉爽,却还有一股呛人的沙尘味儿。我知道那是刮了两天沙尘暴后,悬浮在空中的细沙土。设置闹钟,是想起来以楼兰遗址附近的雅丹拍摄一张很有纪念意义的楼兰星轨的,但空中这些悬浮的细沙土,注定没有拍星轨需要的空气通透的条件。我犹豫着拍不拍,最终决定还是拍吧。此生也许只能到楼兰这一次,还是要留个纪念的。</p><p class="ql-block"> 将镜头对准北极星,设置好相机的拍摄参数,摁下拍摄键后,我没有立刻返回帐篷睡觉,而是一屁股坐在沙漠上,在楼兰寂静的黑夜里,仰望起头顶的璀璨繁星来。</p><p class="ql-block"> 记得霍金曾说,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仰望星空总会让人有无限睱想,正如此刻的我,那满天一闪一闪的繁星仿佛在给我说着什么,传递着什么信息。悟道是需要环境的——静寂的大地,漫天的星星,辽阔的苍穹下独坐的小小的“我”。没过多久,“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这三大终极问题又再次跳进了我的脑海。</p><p class="ql-block"> 我不敢再这样神思下去,赶紧晃晃头,让自己清醒过来。不能再在这里独自静坐了,便赶紧钻进帐篷睡觉了。</p><p class="ql-block"> 两个小时后我再钻出帐篷,查看相机,真如我拍摄前担心的一样,照片一片灰朦,颗粒噪点很高,可以清晰地看到沙尘在空中漂浮,近处的雅丹几乎全被浮尘遮住,天上的星轨也变得稀疏不清。</p><p class="ql-block"> 从摄影的角度,这是张失败的片子,但它是我在楼兰拍的星轨。在楼兰拍星轨,全世界也没有多少人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正在刷牙的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晚上睡在沙漠上的东哥</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起来,才惊讶地发现东哥昨晚因帐篷里太热,竟将垫子和被盖直接放在了沙漠上睡了一晚。在阗寂的楼兰荒漠里,真真是天当被子地当床,日月星辰伴我眠。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东哥真牛”,也有人说“还是东哥浪漫啊”,我则弱弱地问他:“昨晚梦到楼兰美女没?”引得大家哄堂大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正在刷牙的钟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高高大声叫大家吃早饭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乔哥他们正在给车加油</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无人区,钱真的是最没用的,因为你买不到任何东西。进无人区最宝贵的是三样东西:水、汽油、食物。每次进无人区,我们都会有一台后勤保障车,车上主要装载的便是这三样东西。</p><p class="ql-block"> 水和食物前几集我已写过了,这集我想写写无人区里汽油的重要。</p><p class="ql-block"> 进无人区,尤其是像我们这次穿越罗布泊无人区,对车子的要求是很高的。所有的越野车都需要进行升级避震、底盘加装护甲、加装涉水喉管、升级轮胎、加装防滚架、加装绞盘等改装,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装副油箱,以有效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满足长途穿越油耗所需。但即使这样,在连续几天的无人区穿越中也是不够用的,后勤保障车上还必须带上数量不等的汽油桶才行。还得按超出计划天数的20%配备油料,以防在无人区里出现的意外情况。</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穿越无人区,水是人必须喝的,油是车必须喝的。缺水会死人,没油汽车就是一堆废铁,这两个都是无人区里保命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早饭后,我们告别楼兰,拔营返程回若羌县城。</p><p class="ql-block"> 回程基本上是沿着前天来时的路走的。上集我介绍过,在没有任何信号的无人区里要“导航”全靠一个叫“奥维互动地图”的软件,其功能非常强大。可将已知地方的坐标直接输其中进行导航,其误差在3米左右。奥维还有一个在无人区非常实用的功能——可以实现记录您的行走轨迹。前天我们来时的路线,已经被奥维实时记录下来,这使我们的回程轻松方便多了,尤其是来时那些绕过来绕过去的多余路线,我们可以有效避开了。甚至相当多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沿着前天来时的车辙印前行。沙尘暴的停息,也让返程轻松多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颠簸依旧,抢修依旧。越野车在颠簸中发出的咯吱咯吱声,伴着各种碰撞声,汇成了伴随我们穿越的交响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正商议用无人机搜寻徐姐</span></p> <p class="ql-block"> 返程途中,一切如昨,最惊险的是“寻找无人机”。</p><p class="ql-block"> 在离开楼兰两小时后,我们进入了一大片高低不平的雅丹地貌,中间凹地是沙地,车辆从中开过,会拖起一阵沙尘,这是航拍穿越罗布泊的好场景。车队停车,放飞无人机后,我坐进副驾,车队就继续前行。我则在前进的车上遥控无人机跟拍车队前进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像这样坐在运动的车上跟拍车队的技术于我而言,早已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不久对讲机里就传来2号车乔哥急切的声音“徐姐的飞机飞丢了,她刚刚下车去找无人机了”。史队一听,着急地说“你怎么能让她随便下车?这是无人区啊”。乔哥无奈地说“车刚一停,她就下去了……”。 </p><p class="ql-block"> 史队不再说什么,立即调转车头返回去。见到停着的2号车时,他们车上的几位已在附近开始找徐姐了。无人机飞丢而寻找无人机,这几乎是每个飞手都会面临的事。学飞无人机的第一年,我也曾几次飞丢而寻机。但这是无人区,与其它地方飞丢有很大的区别——就怕一阵风刮来,风吹沙走,沙尘暴立马席卷而来,找飞机的人很快就会迷失方向而存在生命危险……</p><p class="ql-block"> 在一大片雅丹地貌上,2号车上陪同徐姐找飞机的周姐着急地说“我陪她找到这里后,我说’不要找了,很危险’,她不听,继续往前找,到现在已经看不到她人影了”。一直很沉稳的史队此刻也很着急,立即做了安排:一个人在车旁守着,保持车载对讲机畅通。请穿着粉红衣服的周姐站在最高的雅丹上观察瞭望,其鲜艳的衣服也便于失踪的徐姐能在远处看到她。另外的人顺次沿着徐姐前行的方向寻找她,并要求不能走太远,“实在不行,就及时返回来”。</p><p class="ql-block"> 我按照周姐指的徐姐失踪的方向走去。开始在沙地里都还有徐姐走过的脚印,顺着脚印我连续翻过几座雅丹后,脚印消失在一片乱石堆中……我在四周看了又看,还是没有找到任何走过的痕迹,只得气喘吁吁地爬到附近一座最高的雅丹上瞭望。这里的雅丹矮的有一两米高,高的则有二三十米高,中间沟壑纵横,人在其间是很难发现的。</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想到,徐姐学飞无人机时间不长,估计是起飞时没有将飞机上的返航点设置为遥控器。飞行电量不足后,飞机自动返航回起飞点了?那她就应该是往起飞点的方向去寻找飞机了。</p><p class="ql-block"> 我立刻向史队说了我的想法,史队二话没说就开车与我到达了飞机起飞点。到了一看,还是没人。此刻不要说史队,就连我也额头冒汗,紧张之极。面对高低不平的茫茫戈壁雅丹,人去寻找不仅面积过大,还很易遮挡寻找的视线。我突然想到何不用自己的无人机去寻找?赶忙升起无人机,史队和我紧盯着显示屏,逐一逐一的搜寻每一座雅丹。但是,这片雅丹实在是太大了,即使无人机也无法搜索完全部……</p><p class="ql-block"> 就在我换上第三块电池,将无人机升上空中紧张搜索不久,对讲机里传来了2号车乔哥的声音“看到徐姐了,她正在返回来……”。那一刻,史队和我真的有喜极而泣之感,赶紧收回无人机,上车返回。</p><p class="ql-block"> 当看到徐姐手拿无人机,安然无恙地走回来时,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说什么才好……直到此时,才发现自己的胃竟然隐隐作痛,我知道,这是精神紧张造成了胃痉挛。</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知道徐姐学飞无人机时间不长,她也学我在运动的车上跟拍车队,却没将遥控器刷新返航点。车子在往前开,飞机跟拍一段时间后,自动根据电量,测算出了要返回起飞点的距离,开始不断地在显示屏上报警“电量不足,即将自动返回”。徐姐觉得这是自己刚买的最新款大疆御3无人机,电池飞行时间可长达40分钟,就没理会飞机的报警,一直坚持跟拍。她不知道飞机还要自动测算返回起飞点的电量,而自己又没有在起飞时将遥控器设为返航点,结果导致飞机不按遥控指挥,自动返回起飞点,在中途电量不足而坠机。</p><p class="ql-block"> 幸运的是,徐姐人机无恙地回来了……后来,史队在我们1号车上说了他最担心的情况:“飞机掉了就是一两万块钱的事,如果像前两天来时一样刮个大风,沙尘暴一起,徐姐还能平安回来吗?穿越罗布泊最大的危险就在于此,彭加木等人就是这样失踪的。”</p><p class="ql-block"> 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 在罗布泊无人区,常常会看到生活在沼泽、湖泊里的螺丝壳,这是历史的印记,还说明着这里以前是海一样的湖泊。看到这些螺丝壳,让我遥想到当年逐水而居的楼兰人,将用胡杨木和红柳枝建造的房屋建在邻水处,湖水湛蓝,苇蒲繁茂,鱼虾成群,鸟翔鹰击。男人撒网捕鱼,女人湖边洗衣,村里鸡鸣狗叫,炊烟袅袅,</p><p class="ql-block">美丽的姑娘,健壮的小伙……而今,这一切都随岁月远去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风沙中的“午餐”,我们早已习惯“伴沙”而餐。史队正说着“虽然很艰难,但是很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 返程途中,再次被黄色戈壁里的骆驼刺惊叹,这种尖刺的矮小植物一簇簇连成片,扎根在沙堆之上,在这个蚂蚁、蚊子和苍蝇都找不到的无人区里顽强地生长着。也再次被罗布泊这个曾经是我国第二大的内陆湖所震撼,面对眼前一片荒芜的大漠戈壁,很难把它和昔日的湖泊涛声、片片绿洲联系起来。</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楼兰依偎在烟波浩淼的罗布泊湖畔,碧水茵茵的孔雀河在城中环绕,那是一番怎样的田园风光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我在车外时高高给我拍的视频,你可以直观地看到当时的风有多大</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返程中,我们经过了一大片昔日的树林,至今尚有很多直立的树干。请听听当时的风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再次见到水的高高好兴奋</span></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整天的穿越,傍晚时分,我们终于又回到了米兰河道,踏上G315国道,再次到了若羌县城,回到了烟火人间。我们来回三天时间的穿越,其实是在穿越楼兰的千年。楼兰的前世今生,是楼兰的辉煌与落寞,更是人类渺小和伟大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楼兰,我心心念念的楼兰,这座让东西方文化汇集交融,贯穿东西方世界的大都市,又在我身后300公里的那片荒漠戈壁里了。</p> <p class="ql-block"> 晚上22:00,我们再次回到若羌县城,入住泊美宾馆。一进房间,第一件事便是冲进淋浴间,痛痛快快地洗澡,将头发、耳朵、鼻腔、身上的沙尘彻底清洗干净。尽管这次进无人区才三天,身上携带的沙尘已让淋浴间一地沙子。</p><p class="ql-block"> 洗漱之后,疲惫不堪地上床睡觉休息,准备明天出发去罗布泊另一个文化标志——小河墓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敬请期待《罗布泊穿越十日记》第10集(终结篇)——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的墓葬“小河墓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穿越罗布泊扎营集锦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云朵之后再无楼兰,我将自己拍的楼兰视频配上我们川籍歌手云朵演唱的《我的楼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