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地名铜鞮

梅岭

<p class="ql-block">铜鞮邑,因地处铜鞮河畔而扬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闪光的一页。而铜鞮这一历史文化地名,被列为山西省地名文化遗产及红色地名保护名录中的历史地名。</p> <p class="ql-block">而铜鞮作为一个县份,在春秋时期建县,曾历经沧桑,三度迁址。</p> <p class="ql-block">而最早的铜鞮邑,则建于现在的襄垣县虒亭镇。具体位置已经被后湾水库淹没了。</p> <p class="ql-block">铜鞮作为一个历史文化行政区划地名,存在了1900多年。</p> <p class="ql-block">虒亭为铜鞮首邑,存在了300多年,历经春秋、战国、秦。</p> <p class="ql-block">当时管理的范围很广,包括现在的长治市西北部、临汾市的东北部,晋中的部分区域。</p> <p class="ql-block">汉高祖七年,刘邦带兵大战铜鞮,析铜鞮邑为四县,即铜鞮、襄垣、涅县、谷远。</p> <p class="ql-block">建铜鞮县城于今沁县古城村南300米的平原台地上,历经西汉、新、东汉、曹魏、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隋等朝代,存在了824年。</p> <p class="ql-block">古铜鞮城南北长约700米,东西长约1500米。</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东南角保存较好,遗存高约6米,底宽约10米,略呈圆柱状。</p> <p class="ql-block">夯土层尚可辩识者高约65厘米,计10层。</p> <p class="ql-block">中有夹砂灰陶鬲片及陶片。</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周长约4600米。</p> <p class="ql-block">古城北依白玉河,南临待贤河。白玉河古称铜鞮河,只是明清时代才叫白玉河。漳河古代叫铜鞮水,北宋之后才称漳河。</p> <p class="ql-block">西北角是白玉河、大端河、待贤河汇合处。</p> <p class="ql-block">东有护城河,四面山环水绕,是极佳的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铜鞮古城在隋末唐初毁于战火。</p> <p class="ql-block">唐武德3年(公元620年)迁铜鞮县治于㚊水堡。</p> <p class="ql-block">因此地地平水浅,易遭水患。</p> <p class="ql-block">再后于唐高祖李渊武德6年,移铜鞮县治于今故县镇。</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㚊水堡就是今天梁楼沟村,当地人叫羊楼角。</p> <p class="ql-block">一代大儒王通在铜鞮山设帐讲学培养了唐初“八大公"。</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元1368年废县入沁州。</p> <p class="ql-block">作为县治共存在了745年。</p> <p class="ql-block">民国元年1912年,改沁州为沁县。</p> <p class="ql-block">从此铜鞮作为一个县域行政地名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铜鞮故城历经唐、五代十国、北宋、金、元等五朝。</p> <p class="ql-block">铜鞮故城位于铜鞮山下白玉河畔,南有铜鞮河,位于故县盆地中央,战略位置十分重要。</p> <p class="ql-block">西通平阳、沁源、长安,北通晋阳、幽并,南达上党、泽州,东连武乡、辽州、邯郸。</p> <p class="ql-block">现在故县镇仍然是沁县南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沁县的富庶之地。曾经是上党地区,三晋大地的繁华之地,商贾云集,闻名遐迩。每年的七月骡马大会在华北地区都很有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