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意为宗

宋艳婷

<p class="ql-block">  近些年,每次综合性的考试结束,批卷时总能发现有不少同学的作文离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认为,根源还在老师的指导。</p><p class="ql-block"> 就拿今天的课例来说,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沈从文的《腊八粥》,整节课中,老师将“品读等粥部分的四个场景,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这一目标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在即将下课的前5分钟,匆匆总结了详略安排的好处,然后出示了本文的拓展练笔:尝试详写八儿吃粥的情形。也许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教师没能对这个练笔从立意到写具体方面进行指导,可是在仅有的几句指导中,缺乏“写这段话是为了突出什么样的主题?”学生写起来就会非常盲目。作为老师在指导孩子写作的时候,如果没有立意方面的引导,孩子写文章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梁朝的萧统曾云“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讲的就是写文章要讲究立意,立意也就是要把文章的魂找到,这也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文章的宗旨,不能没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么,沈从文的这篇《腊八粥》该怎么教呢?在《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一书第六章有这样一段对于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的解析:“随着对审美创造的呼唤,从既往注重认知,理解、鉴赏的文学教育转变为呼唤表现美、创造美的文学教育,从既往注重赏析美的接受力,转变为重视创造美的表现力。”在课堂教学中,以本课的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文学的审美品位,但是最终指向的是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中的审美创造。</p><p class="ql-block"> 学习沈从文的《腊八粥》一文的重点段落,“找出文章中能表现八儿的馋样儿的句子,并且作出批注”,学生的阅读交流中,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评词析句,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鉴赏能力。这样的引导并不是单单为了理解而引导,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为表达做铺垫上。比如学生在谈到具体的句子中能表现巴尔的急切时,教师应该追问一句,“作者是如何将八儿的急切表现出来的?”再次回归重点句子,学习作者以表达主题为引领的表达方式。因为课文的内容比较长,能够表现八儿盼腊八粥急切的句子也特别多,我们不需要将每一个句子都拿出来分析理解,只要抓最有表现力的句子来赏析便可。在文学审美培养的目标实现之后,教师应马上,对这一环节进行总结过渡进入到由读到写的文学创意表达上。新版的课程标准指出:文学的学习起点在于整体感知、获得审美,重点是要进行表达创作,实现审美创造。每一项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时间,由说到写,由文学审美的培养到文学创造,一节课中,需要拿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由说到写,再到主题引领创意表达。本课的写法迁移:想象八儿喝粥的情景,把细节写详细。因为是随文练笔,所以书写的内容必须小而精,必须主题明确,在指导之前,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确定这一段文字要表达的主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立意。这个片段可能有以下两种立意:第一种,表现一家人喝粥时其乐融融的场景;第二种,可以从粥的味道、口感,以及八儿吃粥时的样子等方面表现粥的美味。这样的指导可以很好的解决学生盲目表达的问题,也实现了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的学习目标。</p> <p class="ql-block">  作为老师的我们,指导孩子们写文章,一定要注重指导孩子们围绕主题思想来写,否则容易偏题,文章便会像无头苍蝇一样,看似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片,实则杂乱无章,毫无价值。立意,是文学创造的出发点,更是文学创造的归宿。</p>

立意

文学

审美

八儿

表达

学生

指导

句子

腊八粥

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