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3月9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商丘市第一回民小学的全体数学教师</span>如期相约在小学数学网络教研钉钉群里,怀着对数学的热爱和期待共同品鉴了朱国荣老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节课的重点是要落实到让学生理解这样几个问题上: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3、怎样用乘法表示。</p> <p class="ql-block"> 在本节课中,朱老师选择了通过读古诗来引入数学学习——学习乘法。他使大家看到了这样的情境:数学课在一片琅琅的古诗吟诵声中展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发现,在这熟悉的诗情画意中间也包含有数学的信息和问题,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的"教学引入"新颖别致,但并不显得哗众取宠。这看似信手拈来的学习素材,实际上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也正是教师用心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朱老师在课堂中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朱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写一个算式,求出这首诗共有多少个字。学生回答7个4的加法算式,也有回答4个7的加法算式。教师追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的回答是直白朴实的:他们都有许多一样的数字。这时朱老师及时用数学语言加以提炼:是啊!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加数相同。“加数相同”这几个字并不一定非要从学生嘴里说出来,学生只要理解就可以了。教师这句简单的评价,既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又提升了学生的回答,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教研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从中我们看到了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这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一次次教研活动中去进步,去提升!</p><p class="ql-block"> 一次活动,一次成长,“深耕课堂,潜心育人"。商丘市第一回民小学的数学教师们必将坚定探索步伐,砥砺前行,让我们的数学教学迈向新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编辑:汲爱华</p><p class="ql-block">图片:各年级组</p><p class="ql-block">审稿:李玉娟 马萌</p><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