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总理拍肖像

可元

<p class="ql-block">柯远章文/图</p> <p class="ql-block">  1980年金秋的一天,单位领导突然通知我到市府外事组报到。对此,我己习以为常。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叶,每逢中央领导来厦门,市府常调派我陪同照相。可这次比较特别,要我穿短袖白衬衫,兰色长裤和黑皮鞋,还要提前到厦门宾馆二号楼去理发。原来,这次要接待的是解放以后莅临厦门的,规格最高的外宾政要人物。他就是新西兰总理马尔登阁下。陪同的有中央外交部副部长和省市领导等,人数众多,其中摄像、摄影记者就载满二部丰田汽车。我带着重大责任感和神秘感,自勉一定要拍好这组照片。因此也别出心裁地注意拍摄每一个镜头。</p> <p class="ql-block">  期间,望着马尔登总理非凡的形象和其夫人独有的气质时,突然萌生了给这对外国伟人拍摄肖像的念头。可谈何容易呀!首先我的照相器材简陋,用的是一架旧式的120双镜头标准镜的机械相机,要在一米外的距离才能成像。超过二米拍出来的头像很小。其二,拍照过程其实很难有机会靠近外宾,更不可能要求他停下来让你拍照。从取景、手动对焦、用光及人物神态的抓拍等等,一切都要眼明手快,在瞬间完成。因此,要求摄影者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其三,陪同人员众多,抢镜头的记者很多,想找到理想的构图,用光难度很大。因此也就无人敢于想象。然而,唯独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正地拍到了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马尔登总理肖像及光彩照人,气质非凡的总理夫人肖像。如果不是因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众目睽睽的环境条件下完成拍摄任务。谁也不敢相信,照片不在影楼而是在野外拍摄的呢。</p> <p class="ql-block">  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我的执着,确也引起了别人的关注。不知是谁,在我的身后轻声的提醒说,不要靠得太近。当时,我只知道我在”聚精会神”地工作。头也不回,只给他一个礼貌性的点头,而身体纹丝不动。迟迟没有按下快门。因为彼时马尔登总理态度严肃,这不是我想要的形象,我在耐心等待奇迹的出现。也许,我的苦苦等待被聪明的总理感悟到了,他突然给我一个笑容,我马上抓住这个绝佳的拍摄时机接下快门,被我定格下来的是,难得的”马尔登总理慈祥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  通常,人微笑的过程分三个阶段。刚发笑时,表情肌肉拉开,容易变形。大笑时过于激动,得意忘形,变形更加严重。唯有微笑将结束,表情肌肉收回之前,还带着美好回味,此刻嘴角略微凹陷,眼神还带有微微笑意,这是人像最美,最为慈善的时刻。也是抓拍肖相的最佳瞬间。请看下图的,“龙门石窟大佛像”,据说是以武则天为模本的,它代表古代东方女性的笑容。而另一幅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作品(蒙娜尼莎的肖像)名叫“永恒的微笑”,现存于法国卢浮宫。欣赏了东、西方古代艺人的杰作,也许你对慈祥的微笑有着更深层的体会。</p> <p class="ql-block">  《马尔登总理访问厦门》这组照片,是在我参加晚宴后一夜通宵制作完成的。天亮,我将照片送到宾馆,客人表示满意。事隔个把月,新西兰驻京大使馆通过我国外交部,要求在厦门拍摄的相片再洗一套。外事组接待科人说,碰到这样的“回头客”还是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  事隔十几年后的一次晏会上,市公安局某副局长走近我说:“老柯,我们是十几年的好朋友,我敬你一杯。”我定不过神来,有点失礼脱口而出地说:“之前我可不认识你呀!”他说:“你不认识我,我可认识你啊!在陪同马尔登总理访问厦门”时,我是便衣警察。”我恍然大悟。哦!回忆起当时我拍总理时,有人提醒我远一点,于是笑着说“早知道你的身份,我的总理肖像拍不成了!”在座的听着,都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