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

紫陌红尘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3年的女神节,看到前同事一直在朋友圈晒各种礼物,各种活动,很是怀念当年的工作时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8日是我退休后的第一个女神节,看到同事朋友圈晒女神节的活动作品展,活动现场的热闹场面,氛围感烘托的满满的。让我这个刚退休的老女人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能量守恒定律我学的还是挺好的,那就用在心态调节这上吧!我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没有给老妈买过女神节礼物,都是单位发啥,送老妈啥。所以赶紧在京东自营给老妈买了一条蓝色手链,老妈收到礼物说很喜欢,也很开心!我那颗受伤的心终于在收与送之间得到了一丝丝平衡,失去了单位的关爱与问候,我却以我的能力送给老妈一份爱,也算填平了我心中的落差感!</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22年老梁给我买的一条静心石吊坠的项链,开过光,我戴着确实心神比较安静。还是京东的图片拍得好,从京东盗的图😅。</p> <p class="ql-block">  而今年的女神节,我已经不在意有没有单位的礼物,也不再有去年的那种失落感,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岁月让一个人成长也调和了心态。</p><p class="ql-block"> 家人还是懂我滴,知道我在意仪式感,女神节当天老梁和闺女的礼物由京东和顺丰陆续送到。我跟老梁发微信说:我给赵校长买了蛋糕,中午送到,不管古稀还是耄耋之年,老人家永远都是女神!这仪式感不能少🤤🤤🤤!然后他就给我发来了如下文字:以前看过一幅外国漫画,一个小孩过生日,生日蛋糕上没有蜡烛,她奶奶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最后把一个手电筒插到蛋糕上了,仪式终于完成!</p><p class="ql-block"> 我跟他一说生活要有仪式感,他总是回我哈哈一笑,估计他就是想起了这幅漫画。😆😆😆</p> <p class="ql-block">我拍的照片就是太差。</p> <p class="ql-block">小棉袄就是贴心。</p> <p class="ql-block">棉袄知道我粉嫩的少女心,哈哈!</p> <p class="ql-block">  今年老梁还特意给岳母大人买了一把牛角梳,因为老妈第一次在我家过女神节,看到老梁送的梳子,老妈说:头发都没几根儿了,还买这么贵的梳子,谢谢你这份孝心。老梁说:没事儿就梳梳,促进血液循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84岁的婆婆退休前是学校的校长,我现在偶尔就叫一声赵校长,老人家回我一个呵呵一笑。不知道她老人家是不是也想起了什么漫画。😆😆😆</p><p class="ql-block"> 赵校长收到蛋糕很开心,给我发信息表示感谢!这个年龄的老人,吃什么,用什么已经不在意,在意的是儿女心里是否有她们,牵挂她们!</p> <p class="ql-block">  吃晚饭时,我和老梁陪着老妈聊天,不知道话题怎么就聊到了几十年前。老梁问我看到过用线缝的盆没有?我大脑一片空白,直懵逼说:没有!他说:盆是那种泥瓦盆,坏了,裂了我姥姥就用线缝上。老妈说:那叫锔缸锔盆。老妈一说我才想起来,我看到过,有人家的盆儿和缸就是用绳子锔上的,我问老妈。不漏吗?老妈说:锔缸锔盆是技术活,线绳遇水就膨胀了,锔的好就不漏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的思绪忽然就跳转到了蒸粘豆包的事儿上,因为蒸粘豆包是就用大泥瓦盆发面。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淘米,多有多淘,少有少淘,从淘米开始就拉开了张罗过年的序曲,开始了满满的仪式感!</p><p class="ql-block"> 粘豆包分为大黄米和小黄米两种,基本都是自家种的,我家没有地,只能去集市上买大黄米淘,老妈说大黄米的豆包好吃,我是分不清大,小黄米的区别在哪里?米淘洗干净后再粉碎成面,然后发面,面要发两天,这时候左邻右舍的该来帮忙包豆包了,包好的豆包拿到室外冻上,冻好的豆包存在下屋(屋读二声的音)的大缸里,吃的时候再上锅蒸,这样能保证豆包的新鲜度。</p><p class="ql-block"> 淘米是件大事儿,一般都是邻居一起帮忙,几十斤米,先用凉水洗两三遍,再用开水烫一次,这就是关键工序,水太热,米捞的不及时,就属于米淘涝了,磨米面时就容易糊米辗。所以淘米时左邻右舍的婶婶,大娘,姐姐,嫂子都拎着大笊篱来帮忙,黄米倒进滚开的水里,要搅动几个来回儿,为的是让米的糯性充分发挥,另外辗的时候容易成粉。米烫一下就要赶紧从大锅里往外捞,然后放在饭桌上控水,饭桌子要倾斜着放,便于米里的水流出来,桌子下面摆着水桶接流下来的水,为了防止米跟着水往下流,我们用筷子做成围挡,水流大了,筷子和米一起往下出溜儿,我们姐弟三人就负责看着防止米往下出溜儿这事儿,等到米的水控干了,就开始往面袋子里装,然后去镇内五队的手工磨坊排队等着磨成面,那真是毛驴拉磨,一圈圈的转啊,负责磨面的跟着一圈圈的转,边转边用小笤帚扫。我家离镇内五队比较近,一般我们姐弟三人用小爬溜(犁)儿拉着送过去就行了,印象比较深的是,大姨夫在镇内五队负责磨米,只要我们送到了就行,不用我们姐弟三个在那里一直等,米磨好了,有时候大姨夫就亲自给我们送回来,有时候派表哥给送回来。也有在现场等着磨米的时候,老妈说一排就排到后半夜,这时候都是老爸老妈在那里等,我们早早进入了梦乡,所以我对排队磨米的事儿没印象。</p><p class="ql-block"> 老梁说:他小时候一直在姥爷家住,姥爷家离磨米的大队比较远,要去生产小队里借驴,驴驮着米去大队里磨,想想比我们辛苦多了!🤤</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后,老爸的铁工厂也不断发展副业,购买了粉碎机,开了食杂店,物资站,也曾卖过山东大煎饼。</p><p class="ql-block"> 有了粉碎机磨面就不用等好久,半小时左右就磨好了,有时候老爸上班就直接带过去了,或者中途回家来取,偶尔也有时我们姐弟三个拉小爬犁送过去的时候,时间短,就等着磨完再拉回来。有的人家米淘涝了就糊米辗,这时候就得等着修好了再磨,时间就不知道要等多久。负责磨米的大爷,一般事先让磨米的人打开袋子,他就能判断出谁家的米好磨,谁家的米水分大,会糊米辗,水分大的就往后排排,风干一下再磨,这样效率会高些,当然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所以每次磨米老妈都会问糊没糊米辗,这也是对老妈淘米水平的最高奖赏,老爸每次回来都会跟老妈详细的讲上一会儿,老妈听到我家的米没糊米辗,就很骄傲。</p> <p class="ql-block">  米磨好后,就进入了发面环节,面发的好豆包吃着口感劲道还带点甜甜的味道,面发不好,就酸不拉几的,老家振伦有一个卢叔叔家的豆包就不好吃,每年都给我家送,一送就一面袋子,我们姐弟三个给起名叫臭脚丫味儿,我们姐弟三个都不吃他家的豆包。联丰有一个孙大爷家的豆包就好吃,黄黄的,非常紧实,特别好吃,但送的比较少,只有一书包,我们姐弟三个很期盼孙大爷来给我家送豆包。</p><p class="ql-block"> 所以考验老妈发面技术的时候又到了,我家有一个大盆,直径大约有一米,高有60厘米,是泥瓦盆,老妈在瓦盆窑上班时烧制的,后来邻居家发面就到我家来借,发面的时候需要揣面,那可是一个力气活,老爸老妈两个人一起揣面,当然也少不了跃跃欲试的我们姐弟三人,一个个捋胳膊挽袖子,一家人围着大面盆,你一下我一下的,挺好玩,最后我们姐弟三个弄得浑身是面,老妈还得给我们洗,擦。总之一起参与劳动我们就很快乐!</p><p class="ql-block"> 在发面的时候,要烀豆馅,有白芸豆,有红芸豆,我有时候把煮熟的芸豆用碗盛出来一些。用老妈做活的针线串成一串,挂在外面的晾衣绳上冻着,冻实了,拿回来跟妹妹弟弟分着吃,因为烀豆馅时,一般会放糖精,后来就放白砂糖,所以冻的芸豆甜甜的很好吃。</p><p class="ql-block"> 东北人都喜欢吃冻的食物,比如冻秋子梨,冻柿子,冻花红,还有冻豆包。我家的豆包会分两部分存放,一部分生的冻起来,一部分熟的冻起来。蒸熟的豆包我们就喜欢冻着啃,上面一个个牙印儿,就是战绩,啃到甜甜的豆馅就是胜利,一般要啃好半天才能啃到豆馅儿,把皮儿啃完了,剩下一个甜甜的豆馅放嘴里含着吃。哈哈!老有成就感了。往往我们姐弟三个就比谁最先啃到豆馅,姐弟多了的好处就在于干啥都比,我是最容易放弃的那个,因为我是老大,总觉得啥事都得让着弟弟妹妹,结果就养成了与世无争的心态。</p><p class="ql-block"> 最后的工程是包豆包,我们最爱吃的是我大姨家兰大姐包的豆包,她包的豆包特别紧实,有咬头儿,每次我们吃豆包时,吃到兰大姐包的就感觉像中了彩头一样,所以每年包豆包都叫我兰大姐来帮忙。包好的豆包一盖帘一盖帘的送到室外速冻,还要看着,别让鸡鸭鹅狗给蹬了,刨喽,扒喽。总之包粘豆包绝对是一件大工程。</p><p class="ql-block"> 后来到北京老爸老妈也偶尔做粘豆包,都是江米面的,工艺就没有黄米面的复杂,吃起来口感也不错。</p><p class="ql-block"> 珍惜当下,但我更喜欢回忆过往,因为那是幸福,很简单,很快乐!</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