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陈鹤琴先生曾说:“幼稚园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单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抓住的,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所以,家园合作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有效的亲子活动则是家园合作的一座桥梁,架起孩子、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p><p class="ql-block"> 相比只有师生参与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亲子活动的特殊性在于鼓励家长参与,是一种幼儿教育与家长教育并举的教育活动。但现状却是家长往往不了解活动的意义,参与活动时积极性低等等。针对这些现象,今天我们就以一名幼儿园老师的自述为例,来谈一谈如何激发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有效策略。</p> <p class="ql-block">一、转变家长观念,激发主人翁意识</p><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在新生入园时就进行家长的摸底工作,对家长的文化程度、工作等情况进行档案登记,仔细了解家长情况,用大多数家长能够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幼儿园对家园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相互信任感,从观念上增强家长主人翁意识。</p><p class="ql-block">1.问卷调查促进实效性</p><p class="ql-block"> 开学之初,我们向家长分发问卷调查表,内容涉及家长的职业和特长爱好,家长可以为班级的亲子活动提供哪些帮助,是否愿意参与策划或协助组织亲子活动等等。通过查阅调查表了解到,大部分家长都愿意尽自己所能提供实质性的协助。比如有家长提议可否结合中秋节组织“亲子做月饼”活动。对于这一提议我们积极支持,“中秋月饼乐”亲子活动在家长的策划下,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类似由家长自发产生的活动,家长的成就感、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p><p class="ql-block">2.召开家长会明确角色</p><p class="ql-block"> 在班级各项工作就序后,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发放关于亲子活动的文章,进行亲子宣传活动,让家长们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关注早期教育。将一学期预设的亲子活动目标、方案和家长须知呈现到家长面前,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日后在亲子活动中更好地指导孩子。这样的一种形式,家长会更有参与感,互动性也会更强一些。</p><p class="ql-block">二、意识决定行动,专业示范引领先行</p><p class="ql-block"> 活动中发现,家长虽然具有了主人翁意识,但是在真正实践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家长不能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去,那么,怎样让家长的参与意识转化为行之有效的行动呢?</p><p class="ql-block"> 究其原因,还是缺乏一定的指导。这个时候,教师的示范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教师在进行互动时首先要进行标准的示范,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指导、帮助家长们进行适合的亲子互动,既不出现包办的现象,一味的强调结果,也不出现在一旁当观众的“摄影师”。最后,教师须对本次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及时与家长交流本次活动出现的问题,并能做出整改的措施。</p><p class="ql-block">1.教师参与做榜样</p><p class="ql-block"> 有些家长因为平时就经常与孩子共同游戏,再加上教师的引导能很快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但有些家长碍于面子,会对参与活动表现出不好意思,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不参加活动,让孩子自己玩自己的,他则是个旁观者。因此,活动过程中,老师的示范行为往往对家长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一次活动中,我们班玩网小鱼的游戏,我向家长及幼儿介绍玩法后,便和他们一同玩了起来。开始时活动有些冷场,只有几个家长比较放得开,其他家长都比较拘束。于是我特意将“网小鱼”的目标锁定到搭班教师身上,通过一次次故意的网住搭班教师,通过孩子们发出的欢呼声,活动的氛围好了许多。开始还比较拘束的家长也就慢慢放得开了,积极参与到孩子的亲子活动中,大家还即兴地创新了几种玩法。事后还有家长发出感慨,刚才的亲子互动时光就像自己回到了童年一样。</p><p class="ql-block">2.肯定家长树榜样</p><p class="ql-block"> 没有参与到宝宝游戏中的家长,原因可能有几种:有些家长在参与亲子活动当中,总是不好意思,觉得孩子玩的事情,我们都是成人不愿陪他们活动;还有些家长参与到了活动中,但却放不开,不好意思;也有的家长愿意参与孩子的活动,但却不知怎样和孩子玩。为此,我在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的榜样作用来带动其他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很有成效。一次活动中,我们进行“碰一碰”的互动游戏。大多数家长都是比较常规地和孩子碰碰手、碰碰脚。但是丫丫爸爸特别放得开,只见和丫丫,一会儿碰鼻子,一会儿碰耳朵,一会儿又碰碰屁股,孩子和家长都特别投入,让人只觉得丫丫爸爸是孩子的伙伴,忘记了他成人的身份。这时我就抓住了机会大力表扬了丫丫爸爸的行为,同时鼓励其他家长模仿参与,希望家长在游戏中能够毫无顾忌。结果家长们天马行空,有的和孩子碰头发、有的碰后脑勺、还有的碰脚趾头,玩得不亦乐乎。这足以说明,家长和教师的榜样作用能够促进家长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随时发现家长的积极表现,及时给予肯定,这样才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增强家长参与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三、丰富活动形式,保持家长参与热情</p><p class="ql-block"> 家长也有“喜新厌旧”的习性,对于新鲜有趣的事情参与积极性高,而对于无趣且过时又俗套的事情缺乏参与积极性。这种特性在参与亲子活动这件事情上也表现得比较明显。为保持家长对亲子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需要教师在亲子活动的形式上狠下工夫,力求让亲子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方式新颖独特,逐渐提升亲子活动对家长的吸引力。以往六一亲子活动大多是孩子表演,家长欣赏,但是今年六一活动我们力求创新,开展了“森林动物狂欢”活动。筹备活动之初,我们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筛选出了一些有才艺特长的家长,诚恳邀请他们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活动时,我们将舞台交给家长,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画着妆,穿着演出服在台上蹦蹦跳跳时,忍不住发出了大笑声。而害羞的爸爸、妈妈开始是约束的,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小脸蛋,自己也就放轻松了,整个活动氛围欢快、和谐。</p><p class="ql-block">四、发动家长力量,提高家长资源利用</p><p class="ql-block"> 家长的职业遍布各行各业,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亲子活动的开展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结合亲子活动主题的需求,我们设置了“家长教师”这一角色。请“家长教师”做介绍时,我们首先会与家长共同踩点、备课(从安全和教育价值两方面考虑),其次教师会将活动的预期目标传达给家长,最后与家长一起设计活动方案。比如在防拐活动中,我们就请班级中职业是警察的乐乐爸爸来班级宣讲防拐知识,为了防止内容太过深奥,孩子理解不了,我事先和乐乐爸爸设计活动方案。我们利用情景再现的表演方式,请一些肢体动作比较丰富的家长来扮演人贩子,呈现各种不同的骗术,让孩子们在“看表演”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了防拐知识。将教师的专业与家长的职业有效结合,让大家在活动时看明白、听清楚、摸得透,这样的亲子活动真正做到了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p><p class="ql-block"> 总之,亲子活动以其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幼儿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孩子和家长而言是百益而无一害的。我相信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发挥亲子活动的意义,从而达到我们共同的目的:让我们的孩子更开心、更上进、更优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