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点点绿意悄然萌生,这是春天到来的信号;枝头鸟雀欢呼跳跃,这是万物苏醒的开端;历经寒冬沉眠,我们已来到厚积薄发的季节!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业务能力,淮滨县第二小学五年级语文组如期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再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吴猛老师“引”“忆”“联”“结”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读后感作文的写法和思路。</p><p class="ql-block"> 写读后感,一手牵着阅读,一手领着习作,是习作与表达中很重要的内容,能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协同发展,对终身学习都极有裨益。</p> <p class="ql-block">紧扣语文要素 发展学生思维</p><p class="ql-block"> 张兰玉老师带来的《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第一篇课文。文章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风趣,主要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九岁孩子与客人孔君平之间斗智的故事。教学中张老师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李晓红老师带来的文学经典作品《草船借箭》,课堂前期的阅读主要是对文学形象的感受评价!<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学中,李老师带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主要是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实现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去感受人物的情感、品格、性情。</span>李老师引领学生通过设疑、读文赏图,充分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是思维和语言结合的巧妙训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积淀语感,而积淀语感,只能靠诵读。但是,如果仅仅是单纯反复地朗读,风过不留痕,雁过不留声,不会在儿童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读要设计,要有讲究,既要契合文言文的文本特征,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p><p class="ql-block"> 任静静老师在执教《杨氏之子》一课时,就采用了层次分明的朗读形式,以读促讲,带着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习得语言、积累语感。任老师通过对比读、齐声读,既帮助学生再次疏通了文意,明确了每句话写了谁,又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凝练而精准的表达。一定在潜移默化中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语感基础。</p> <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公开课结束,各组语文老师及时进行评课活动,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取长补短。在教学的旅途中,我们将永不止步,一起发现语文之美,倾听语文之美,不断努力进取,为教育事业再添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