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作者:夏海)

蒋波

<p class="ql-block">编者前言:去年中秋,我母亲一生的挚友——王必玉阿姨永远、永远地去了,母亲悲痛万分。本文由我的发小、老同学夏海所写、纪念其母亲的文章,大跨度的描写了母亲平凡人生,母亲的家庭观、生活观及为人处世原则,深深影响了他。其文章平实、感人至深,值得一读。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悦和苦痛,昔日的往事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学会感恩、记住别人的好,也许就是对王必玉阿姨的最好纪念。</p> <p class="ql-block">  【原文】母亲离开我们半年了,我几次梦见过母亲,熟悉又真实的场景。每次,我多么希望梦再长一点,试图再重新回到梦里,寻回母亲的身影,端详母亲的面容,聆听母亲的教诲,却从未如愿。</p><p class="ql-block"> 去年中秋节前,本来身体就不好的母亲又患了重感冒,被送到医院救治,前后住院不到一个星期,病情突然加重,匆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走时,是那样安详、那样平静,未与我们留下只言片语。</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她的眼里,家是她的全部,一辈子把家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母亲选择中秋节这一天与我们告别,一辈子爱家的她,平添了我们许多忧伤和悲痛,也无形中让我们更加恋家爱家。</p> <p class="ql-block">  从记事起,母亲一直是家里的“主心骨”,父亲从事乡村教育,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离不开母亲的操心劳碌。</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的家庭与农村大多数普通家庭一样,过着贫苦的生活。家里有九口人,上有老下有小,田地也不多,平常开销仅靠父亲的一点微薄工资,日子过得非常艰辛。</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位勤劳的人,虽然个子不高,没什么体力,田里劳作也比不上别人,但她将家里打理得却井井有条。每年春天,是母亲忙碌的时候,腌制小咸菜、大咸菜,制作菠菜干、大咸菜干……特别是腌制雪里红,口感很脆很嫩也很香,无论炒还是炖,都是非常好的下饭菜,尤其是雪里红炒肉丝或煮鱼,味道更好。秋天时,母亲则忙着腌制萝卜干,制作扁豆干子、马齿菜干子,别看这些不起眼的农家菜,到城里走亲访友时却是上好的“香饽饽”。这些很平常的劳作,不仅帮助家里度过那段最难熬的日子,一年下来还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p><p class="ql-block"> 母亲从不将生活的苦处说出来,总是默默地用行动支撑这个家。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还非常封闭。楼夏食品站腌制猪皮,需要把粗盐磨成细盐,家属在食品站工作的夏五妈,与母亲很要好,悄悄将这个消息透露给我母亲,合伙母亲一块打短工,挣点外快,补贴家用,母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磨盐是个苦活,那时又没有机械,全靠人工作业,一只石磨上百斤重,一天劳作下来,就是一个男劳力也是累得够呛。母亲没有一点怨言,每天上午上工,直到夜里十一二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这样一天下来,也仅挣个几毛钱而已,尽管这个短工时有时无,但母亲却十分珍惜。</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能干的,还有过集市赶集的经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市场逐渐放开活跃起来。村里与母亲交往很好的梁老姨,有一亲戚在浙江企业上班,时常将厂里处理的毛巾、袜子、零散布料什么的,捎给梁老姨家,家里用不掉,长年累月也积了很多。那时,周边集市上赶集的大多是一些农产品、农具之类的,像衣着什么的还不多。在梁老姨的撮合下,她们决定到周边集市上赶集,能换点零钱。村里周边集市也不多,东有东夏庄,西有单家庄、洪桥村,虽然都在方圆十里之内,但交通不便,又不会骑自行车。每到集市时,她们就背着这些衣着用品前去赶集,早上天未亮就出发,要到中午才回来,看着卖空的布袋,尽管早已饥肠辘辘,母亲和梁老姨从未觉得苦。</p> <p class="ql-block">  母亲善良,一辈子信佛,广积善缘。我们从小到大,听她说得最多的就是,与人为善,积善行德。以前,家里经济并不宽裕,有时连自己家都过得紧巴巴的,但亲戚或村里人,谁家碰到困难找到母亲时,她宁愿让家人少吃点少穿些少用些,也会力所能及地给予别人一点帮助。</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家一亲戚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田地不多,种地收入不够生活开支,日子过得十分贫困,平时有点困难,就会跑到我家。母亲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他家,从不让这名亲戚空手而归。</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春节,已是腊月二十九,农村忙年都停当了,这家亲戚夫妇俩一大早冒着严寒,走了十几里路,来到我家借钱。母亲知道亲戚这个时候来借钱,家里肯定揭不开锅了,要不然不会跑那么远的路来找母亲。看着亲戚流着泪诉说生活的困难,母亲一边安慰他们,一边想着办法帮助他家。那时农村平常人家过个年,家里也所剩无几,就是有点余钱,也是年后留着春季小孩开学费用和春耕备耕的,我家也是这样。看不得别人有难的母亲,也跟着这家亲戚流泪。最终,母亲将家里的一点剩钱,又向外公借了一点,一块借给这家亲戚。临走时,母亲还向这位亲戚送了一些年货。</p><p class="ql-block"> 后来,这家亲戚生活条件好了,每到春节时都要拎着大包小包的年礼,来看望母亲,感谢母亲昔日的帮助,让他们家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p><p class="ql-block"> 母亲对亲戚是这样,对村里遇到困难的人,也是热心给予帮助。过去,村里家境不好的人家遇到婚嫁、砌房、生病等大事,跟别人借不到钱时,就会想到标会来救急。那时,农村流行标会,是一种信用互助方式,不产生任何利息,会员各准备一份钱,每月约好时间地点,来会头家抓阄,按抽到日期的先后顺序得会,得到该笔集合资金的使用权。</p><p class="ql-block"> 因为父亲有工作,每月有固定收入,加上母亲乐于助人,村里想标会的人都会找到母亲。对别人上门求助的事,母亲都会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陪着笑脸,找张家跑李家。因为母亲有一副热心肠,在村里有着很好的人缘,庄户人家都对她放心,只要她跑到哪家说要标会,他们都会给母亲面子,没有一家不答应的。一年下来,母亲总要帮助村里困难人家标几次会,但从不要人家回报自己。</p> <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明事识理、知恩图报,平时总是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珍惜幸福。在困难的岁月里,给过我们家帮助的人,哪怕是困境中说了一句暖心话,母亲都会记在心里。母亲生前常常将帮助过我家的人如数家珍地说给我们听。</p><p class="ql-block"> 最亲不过娘舅。小时候,常记得舅舅经常帮助我家。舅舅工作在上海,每次回到家乡,总是很关心我们的学习,带回一些学习用具什么的,鼓励我们多学苦学,长大成人。长大后,舅舅对我家关心就更多了。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老大和老三所在企业改制,先后下岗,面临二次就业。舅舅得知他们情况后,主动找他的朋友,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在舅舅的努力下,老大和老三先后走上海员岗位,先跑国内航线,后又跑国际航线,虽然苦些累些,但工作稳定,收入增加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舅舅对我们家帮助真的不少,不仅是舅舅,几位姨娘看到我们家兄弟多,也是出手相助。除了在经济上缓解困难,更是暖了我们的心。母亲常说,舅舅他们那时也不容易,能伸出援手帮助我们,那是很难得的亲情,要记住他们的好,在他们遇到难事时也要回报人家。</p><p class="ql-block"> 母亲正直善良、真诚待人。过去农村贫穷、生活困难,容易滋生一些家庭矛盾。左右邻居婆媳不好、姑嫂不和等,都是很常有的事情。碰到这些事,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请母亲去做工作,化解矛盾、平息纠纷。家和万事兴。母亲生活在农村,深知家庭和睦的道理,只要人家找上门来,她都会积极配合,苦口婆心,从中调停,有时受到一些委屈,也从不计较、放在心上,因而受到村里人的信任和敬重。</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如幽幽的花香,沁人肺腑;也像细密的春雨,滋润心田。小时候,母亲教育我们要不负韶华,好好学习,不成才要先成人。长大后,母亲叮嘱我们存好心当好人行好事。母亲在晚年时,对我们的爱更加浓厚,希冀我们每家都平安和睦、家庭幸福。</p><p class="ql-block"> 母亲去世前的几年,身体一直不好,与父亲单独居住,日常生活全靠父亲照料。平时,我只在周末去看望他们。母亲看到我去非常高兴,总是一扫之前的病容,让我坐在她身边,与我说说话,聊聊工作,谈谈家庭,讲讲老家,每次问这问那,都有说不完的话,心情也显得十分开朗。</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去母亲那里,看到她吃得很少,就聊起过去母亲常做的家常菜。母亲年轻时,就很能干,荠菜春卷、油煎素大肠、清炖狮子头……什么都会做,家里来客时,母亲能忙上一桌菜。母亲嘀咕几声,“老了,什么都不能做了。”我似乎听到母亲话中有话,问母亲是不是想吃什么,她不经意地点了点头。于是我就向母亲讨教那些家常菜的做法,她也很开心,打开话匣子,将一道道菜的做法教给了我。</p><p class="ql-block"> 我按照母亲教的步骤,还真的一步步学会了。当母亲吃到我做的荠菜春卷、油煎素大肠时,连连夸赞我能干。其实那个时候,母亲吃的非常少,对吃什么也不讲究了。之后,我才明白母亲的用意,她不只是教我一些厨艺,还让我爱家爱生活,不忘过去,记住那段艰难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可怜天下父母亲。我患有皮肤病,母亲一直很关心。只要遇到母亲,她不是推荐什么药膏,就是说什么偏方,还说附近什么地方人家治好了,让我去问问。10多年来,她从未少操心过。</p><p class="ql-block"> 2019年,母亲骨质疏松的病情加重,平时走动已靠坐轮椅。这年夏天,母亲听说风仙花浸泡涂抹能治皮肤病,一直放在心上。那个季节,母亲每天都推着轮椅,走到邻居花畦,等待风仙花开。有一天,风仙花终于开了,母亲第一时间来到花畦边采摘,身子未站稳,一个趔趄倒下去,造成左胳膊小臂骨裂。</p><p class="ql-block">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非常愧疚,为了我一个小毛病,母亲时刻惦记着,结果她却伤了自己,本来就不好的身体又雪上加霜。事后,虽然及时给母亲就医,但始终未能痊愈,给她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不便,这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p><p class="ql-block"> 母爱无私,温暖心房;母恩深重,难以报答。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泪水和思念中,母亲昔日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本文原文作者:夏海 / 美篇图文编辑:蒋波/ 本文中的梁老姨就是我母亲,上面照片都是由我陪母亲回老家建湖、看望王必玉阿姨时的情景照片,也是由本人用手机记录下来的珍贵影像。谨以转载、编辑美篇图文来纪念我母亲一生的挚友——王必玉阿姨(夏老太)。特此说明,欢迎点赞、评论、分享,<span style="font-size: 18px;">谢谢阅读!</span>蒋波 于南京23.03.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