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序1、山西省</b><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山西省,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内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故简称晋。山西地区有独特的语言、风俗,省内土地丰足、矿产资源丰富,位处汾河沿岸一带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称作华北的“渔米之乡”。山西历史悠久,临汾一带曾是尧都、大同曾是北魏首都。省会太原曾是赵国、前秦、东魏、北齐、北晋、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的都城。</h3>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br><h3 style="text-align: left;"> “女娲补天”的传说发生在山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在旧石器时代山西已有了人类繁衍生息。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h3><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春秋战国时期,</span>晋国因国力强大,经常压制住齐秦楚三个大国,在春秋时期大多数时间里独霸中原。甚至有的学者认为春秋五霸“齐一而晋四也”,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春秋时期开始,这里的经济文化就已经很发达。不仅历史名胜古迹遍地,还保留至今仍然很完整的古城一平遥,这座古城深受中外游客喜爱。山西的历史非常悠久,所遗留下来的很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让这块土地覆盖着浓重的文化历史气息,加上独特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让山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多样。比如说佛教圣地五台山、太原晋祠的古建筑物、云冈石窟等都被国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才让后人有了“地上三千年看山西,地下三千年看陕西”的称赞。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序2、我眼中的山西</b></h1><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div><br></div><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h3> 我是听着郭兰英《人说山西好风光》这首歌长大的,但走进山西已经是而立之年了。</h3><div> 记得第一次进入山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的夏天。我们单位在山西朔州有一个钢管防腐厂,我陪领导乘汽车由西安去朔州现场办公。时间很短,来回两三天时间,还没有好好看看三晋大地就又回到了西安,所以对山西没有任何概念。</div><div> 2004年夏天,因工作原因由陕北的延川县东渡黄河,到了永和县。当时的永和县是山西的贫困县,整个县城只有一条主街道,显得破破烂烂的。我们入住的永和县招待所应该说是县城里条件最好的旅馆了,但房间里陈设非常简陋,况且给人感觉进了杂货铺。房间里的床、床头柜、桌子和黑白电视等设施都是其他地方捐赠来的,有的还有原来的名字。让我对这个当时全国最大的产煤大省、听说煤老板挥金如土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反差。</div><div> 第二天,我沿着西气东输管道在山西的走向,由永和经蒲县到了临汾市。汽车在颠波不平的山路上行驶着,大型卡车穿梭在山路上,满载煤炭的车就像老牛爬坡,空车则风驰电掣般的扬起黑色的灰尘;在山沟沟里不时看到冒着烟的炼焦厂,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煤烟味。到了临汾市入住临汾农合大厦,记得有17层高,是临汾最高的建筑了。站在房间的窗户远眺这座被誉为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的城市,不知道是气候原因还是污染导致能见度非常低,整个城市笼罩在浓雾之中,感觉不是太好。</div><div> 在临汾和业主方交流后,继续沿着管道走向经沁水到了晋城,然后驶离山西进入河南。</div><div> 以后还多次因工作关系进入山西,有的时候是路过,有的时候是开会,但仅仅是为了工作。唯独有一次借机陪着领导去了一趟大槐树。</div><div> 随着政府关停小煤窑、治理乱排乱放、退耕还林等环境污染整治,整个山西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空气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div><div> 自我第一次进入山西后的十年,2014年夏天,我在山西太原开会。借机在太原周边游玩了几天,这也是我多次进入山西以来真正的旅游。我分别去了大同石窟、应县木塔、五台山、悬空寺、和晋祠,拜谒了吕梁英雄广场(目前已改名为“华陵”)。</div><div> 2020年,我正式退休。退休了就有时间实现自驾环游祖国山山水水的目标了,走进山西自然就提上了我的日程。</div><div> 2021年6月,和同事一家一台车两家四人开启了环游山西的行程。</div> <div><br></div><div> 2021年6月10日,上午我们离开西安出发了,中午到达了壶口瀑布陕西一侧。这里先对黄河壶口瀑布做一介绍。</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壶口瀑布</b></h1><div><br></div><div><br></div><div>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br></div><div> 壶口瀑布景区地处陕晋交界的黄河秦晋大峡谷的南段,是我国目前唯一跨省域、并由两省各自运营的景区。分别是陕西延安宜川壶口瀑布景区和山西临汾吉县壶口瀑布景区。不明真相的游客有时候会有疑问,到底有几个壶口瀑布?准确来说,黄河壶口瀑布只有一个,但是能欣赏壶口瀑布的景区有两个。</div><div>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该在哪边看更好看?网友们为此争论不休。经过我在网络上的查询,分以下几个方面。</div><div><br></div><div><h1> <b>观赏角度</b></h1> 山西吉县观景台恰好正面面对壶口瀑布,地势较高,观赏角度最佳,更多时候是俯瞰壶口瀑布,在黄河水流量不是很大时,游客可以观赏到雄伟壮观的瀑布群,由于参观区域范围的限制,观看点较固定。</div><div> 此外,在山西这边还有一个“龙洞”。游客可以下去仰望壶口瀑布,感受一下壶口瀑布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但由于水雾较大,个人觉得拍照效果不理想。而且要看龙洞是要单独收费的哟~。</div><div> 陕西宜川观景台位于壶口瀑布的侧面,地势较低,参观区域比较开阔,可以不同点位去观赏壶口瀑布。因此侧面观赏瀑布飞流直下也别有一番感受,而且陕西宜川天然观景台相对开阔,可观赏到多处瀑布景观。</div><div> 黄河水流量较大时候,可以直下到稍北边最低观景平台,总览壶口瀑布全景,浊流澎湃,烟波浩淼,巨浪惊天,威风壮观。水流量变小时,瀑布落差加大。这时候,可以站在自然形成的观景台上,近距离观赏壶口瀑布水帘高悬,烟笼雾腾,气势宏伟的壮丽景观。</div><div><br></div><div><h1> <b>观赏时间</b></h1> 山西吉县观景台在黄河东岸,陕西宜川则在西边。那么,从摄影角度考虑,要看山西的壶口瀑布,选择上午最适宜,同理,观赏陕西壶口瀑布选择下午最恰当,两岸均有机会观赏到瀑布彩虹。<br></div><div> 如果赶上汛期,黄河水漫过河床,山西吉县观景台可能会后撤,且龙洞会关闭,游客将无法近距离观看瀑布了,那时候,陕西宜川观景台宽广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br></div><div><br></div><div><h1><b> 各有优势</b></h1> 有言道“陕西壶口看气势,山西壶口看细节”,这话有一定道理,山西视角最佳,陕西看点丰富。</div><div> 两岸景区都很热闹,有很多头上围着白毛巾、身穿羊皮袄、赶着毛驴的老乡,游客们纷纷与之合影,为景区平添了一份喜庆气氛。<br></div><div> 另外,陕西宜川壶口瀑布景区的大型公益演出《黄河大合唱》,绝对值得一看,那是在黄河岸边,身临其境、振奋人心的演出。随着嘹亮的歌声,演出拉开序幕,整场演出45分钟,悠然的陕北田园生活,硝烟弥漫的革命抗战故事......,在观赏壶口瀑布奇观的同时,穿越到硝烟弥漫的抗战年代,在枪炮烟火特效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感悟黄河儿女奋勇不屈的爱国情怀。<br></div><div> 说实话,西安距离壶口瀑布不过两百公里,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生活工作在西安的我,一直就没有机会去。2020年6月初,我陪同厦门的一对夫妇朋友由延安经沿黄公路来到了壶口瀑布陕西侧,这也是我第一次亲临这个举世闻名的5A级景区。那次我们只在陕西一侧进行了参观游览。</div><div> 距离上次来壶口瀑布整整一年的今天,也就是2021年6月初,我又来到了壶口瀑布,而这次我们去了山西一侧。两次合并起来,才算完整地游览了壶口瀑布景区。下面提供的图片,陕西侧拍摄于2020年6月,山西侧拍摄于2021年6月。</div><div> 中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征是: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集中在5—10月;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集中在7、8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多雨,冬春少雨。我两次去地处北方的壶口都是在6月,北方还没有进入雨季,所以黄河的水还是比较清澈的,没有了雨季那种黄澄澄的夹带着泥砂的泛黄的河水了。</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河之水天上来(陕西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气势磅礴(山西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龙洞观瀑布的人们(陕西侧拍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等待与游客合影的老者,始终保持着自然的微笑</h3> 有偿和游客拍照合影的老人,看到我用长焦远距离拍他,特意给我了一个自然的笑脸。<div> 离开景区后,我们用完午餐就直奔一个景点,大槐树。</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b></h1><div><br></div><div><br></div><div>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div> 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br> 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讫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约700余年的时间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为了巩固明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 ,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达五十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br> 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br><div> 由移民引起的传说流传了几百年,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许你知道这些说法但不清楚它们的来源,那我就在这里再做一些普及。<br> <b> </b></div><div><b> “解手”一词是否出自大槐树移民</b><br> 有人认为,为避免移民逃跑,官府下令将所有人从背后捆手,用长绳联结在一起。在押解途中,要上厕所就得让解开手。后来,“解手”也就成了如厕的代名词。但专家认为这是后人的一种编排、演绎,没有可靠依据。 我们也就是听听热闹,就不去追究“解手”到底是不是出自这里。<br> </div><div><h3> <b>移民后裔脚小趾指甲是否复形</b></h3> 据说,官兵在移民的脚小趾指甲上,用刀子砍一刀作为记号,以防逃跑。至今,移民后裔的小脚趾指甲都是复形的。专家认为,从遗传学角度来讲这是不可能的,之所以会有这种传说,是人们想通过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辨认老乡。<br><br></div><div> <b>是否出现被迫移民</b><br></div><div> 有传说认为,人们不愿离开故土,明政府便广贴告示,欺骗百姓说,不愿迁移者,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人们听到消息赶来后,却发现被骗了,只能被迫移民。<br>大槐树景区文化顾问樊德昌认为,这只是个传说,并没有根据。大槐树移民前后持续了近50年,明政府不可能总骗老百姓,而是提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如减免税赋,发放银两、种子、耕牛等。</div><div><br><b> “思乡鸟”是什么</b><br> 每年4月,寻根祭祖节开幕,黄昏时分,只见那槐树上密密麻麻地趴满了小鸟,交头接耳,如诉如语,那一条树枝桠几乎不堪重负,颤颤巍巍。再看那鸟,状似麻雀,形体略微显亮,更加灵动,更加婉转。<br> 这些小鸟,每天黄昏纷纷从四面八方飞来,栖息于大槐树景区大大小小树木上,就是没有丝毫离去之意,可第二天早上你去看是时,却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这群可爱的精灵,只有在每年临近四月一日才陆续在这里聚集,清明时节,便已是密密麻麻,不计其数。此后,便渐次减少,四月十日后,就零落无几了。于是,这莫名其妙的精灵就自然而然得到了一个亲切的名字:“思乡鸟”。时至今日,这令人敬畏、诱人遐想的思乡鸟没有变,每年清明时节准时来、准时去。<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根雕大门(入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根字影壁</h3><div><br></div><div><br></div><div> 大槐树总高6.2米,外露部分高4.2米,直径4米多,是一棵十分大的树;大槐树出生于宋元之际,距今约有千年之久,是一棵生命力旺盛的树。<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槐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押解</h3><div><br></div><div> 我们在园内参观游览,相比2004年我第一次来大槐树景区,记忆之中面积扩大了许多,增加了一些相关的景点或建筑,变化最大的就是根雕大门,还有母亲石、押解、古训以及槐根、中国根以及思源潭等景点,以此来渲染“根”。<br> 从大槐树景区出来后,我们赶到了王家大院所在的镇子入住。晚饭后我们散步来到了王家大院景点所在的大街,一睹这个举世闻名的私家庭院。<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3、王家大院</b></h1><div><br></div><div><br></div><div> 6月11日一大早,我们用完早餐后就购票进入王家大院参观游览。<br>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是中国最大的民居建筑之一,也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该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共有123个院落,1118间房屋。大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布局独特而合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br> 主体可分为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东大院又名高家崖。始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个城堡模式的住宅群。<br> 王家大院的建筑以精美的砖雕、石雕和木雕闻名。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围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宅</h3><div><br></div><div> 参观完王家大院后,就在镇上吃了午饭,驱车前往距离王家大院不到10公里的绵山风景区。<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4、绵山风景区</b></h1><br><br> 绵山,在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居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绵延50余公里,海拔2O72米。山光水色,文物古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点。<br>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介子推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子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当代很多人把清明节与寒食节混为一谈,其实这两个节是没有直接关连的。<br></div><div>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br>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道佛人物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流连忘返。<br></div> 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这么多的景点我们不可能全部转完,一个是时间不允许,也没有太大的必要。经过咨询和比对,除了参观景区入口处的寺庙、道观外,我们选择了自然景观非常美丽的古藤沟,徙步沿着步道向纵深走去。<div> 所谓沟,当然少不了小桥流水,瀑布悬挂,潺潺溪流的流水声与鸟鸣声在寂静的沟谷里回荡着,丝毫不觉得这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凉风习习,沁人肺腑。</div> <div><br></div><div> 天黑前我们出了景区,直奔下一个目标,平遥古城。绵山距平遥古城大约50公里,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但古城墙内汽车不能进入,所有车辆都得停放在城外的停车场,游人步行进入古城。我们七绕八绕地到了民宿老板给我们提供的停车场,拿上行李,买了进城门票后,坐了一辆民宿老板给租的人力三轮车把我们送到了民宿。在进城门时,城墙上正好在上演《又见平遥》大型实景演艺。放下行李后,我们出来逛逛古城夜景,品尝品尝当地的风味小吃。</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城门</div><div><br></div><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5、平遥古城</b></h1><br><br> 平遥古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风景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 。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平遥古城内,保存着300余处文物、近4000处传统建筑。<br> 平遥古城以南大街为主轴线,以街心的市楼为至高点,城隍、衙署择高处而立,一东一西,对称分布,表达了封建统治者“人神共治”的愿望。大型的宗教建筑设置在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全城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小巷道,经纬交织,主次分明 。市井商铺林立,店面相连。古民居鳞次栉比,院落重重,宅院(包括商铺)建筑中轴强烈,对称严谨,从房舍的配置上体现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伦理观念。<br></div><div> 6月12日一大早,我起来趁着人们都还没有拥入城内,就扛着摄影器材到了城里的大街小巷,去拍一些感兴趣的场景。</div><div> 其实平遥古城规模不是太大,我走在主轴线南大街上,偶尔偏离到一些小巷子里转悠。街道上游客比较少,都是店家、商家和市民居多,他们有的在打扫卫生,有的去自由市场买菜及生活用品,各自忙碌着。</div><div> 我信步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些装饰比较有特色的店铺就想进去拍几张,开始还不好意思进去拍,经过和店家交涉,他们很热情也很愿意我进行拍摄。</div> <div><br></div><div><br></div><div> 整整在古城里穿来穿去的,当然要真正了解古城,走遍古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景点,没有个三两天是做不到的。我也只有走马观花地游览完了古城,离开平遥去吕梁英雄广场和卦山。</div><div> </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6、吕梁英雄广场</b></h1><div><br></div><div><br></div><div> 吕梁英雄广场原名华国锋陵园,座落在交城县北的卦山。华国锋生前留有遗愿:我回卦山吧,那里树多清静;小时候在那儿,打游击也在那儿…。</div><div> 陵墓的设计者无疑是很动了脑筋的,他们一定参考并模仿了中山陵的格局,结合华国锋的个人经历,设计了华陵。华陵设计喻意巧妙深刻,型式庄严肃穆,又谨慎低调。</div><div> 华墓座落在城北一座经过改造建设的缓坡山丘上,坐北朝南,山丘下建有广场,从广场沿甬道上到华墓共392级台阶,中间部分12个梯段设4个平台共365个台阶,这不难解为一年四季12个月365日,华墓外型是国之重器鼎,正面看,鼎面突出部分是一字母H,喻意很多,中华之华、回家之回、家的英文第一个字母、华国锋之华…设计者很会联想,中西结合出多种含义;鼎之外观尺寸长宽高分别为 5.5米X5.5米X5.5米正方外廓。在碑体的东西两侧面上刻梅花及花苞55朵。这些寓示华国锋同志曾在55岁时担任党和国家最高职务,也象征华老为人方正、顾全大局、朴实忠厚之人格特征。5.5米见方,从广场通往陵墓的甬道宽17米,意寓华17岁起步参加革命…… </div><div> 华国锋的骨灰原定于2011年8月20日(逝世三周年纪念日)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移葬于此。因故,移葬时间改为2011年11月3日,比原计划推迟了两个半月。华国锋的骨灰就安放于墓碑后面一堵高八米左右的花岗岩砌成的高墙后面。 </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4年7月的吕梁英雄广场</div><div><br></div> 广场中央有一花岗岩台座,上面刻有吕梁英雄广场,台座上曾经置一大花篮,2016年1月27日花篮被移走(向南移动几十米),正式在原台座上安放华国锋铜像(此十余米高的像曾在库房中躺了好几年)。安放铜像后,到广场凭吊者不绝。<br> 为了与英雄广场的名称一致,在广场两侧各建了一座抗战英雄群雕,体现了与纪念碑相同的作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6月的吕梁英雄广场</h3> <div><br></div><div><br></div><div> 从吕梁英雄广场出来后,就来到了卦山。</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7、卦山</b></h1><div><br></div><div> 卦山位于交城县城北3公里处,卦山因群峰环列形同卦象而得名,位于山西吕梁交城山东麓,距太原约67公里。满山的松柏树千姿百态,终年常青,有许多神秘的民间传说,被道家视为天然道场,文化积蕴深厚。有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天宁寺、铸铁碑、毗卢阁、唐槐等景点。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三晋旅游景点。宋代书画家米芾将它跻身于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br></div><div> 进了卦山风景区,我们信步走在步道上,时而爬坡时而平路,漫无目的的蹓跶着。</div><div> 在天宁寺前的卧龙岗上,有清代所建的“卦山书院”,为文人学士讲学之所,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br></div> <div><br></div><div> 在卦山游玩结束后,我们驱车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了山西汾酒文化景区,买了门票后进入景区游览。</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8、汾酒文化景区</b></h1><div><br></div><div><br></div><div> 在我记事的时候,也就是五六十年前,家里有一个写着“汾酒”的酒瓶子,依稀记得上面有好几个圆形徽章,徽章上写着该酒获得了什么奖项,印象最深的就是曾经获得了巴拿马什么什么奖,当时就知道这个酒肯定有名气,因为它获得了国际奖,不像我们县产的“城固特曲”,好像也在瓶子写了陕西名酒,但只是陕西不是中国,况且还没有获得国际奖,相比之下汾酒就算是高大上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识的长进,逐步知道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名篇名句,这次规划出游路线时,就特意把汾酒文化景区规划上了,来看看这个儿时就知晓的神秘地方。</div><div> 汾酒文化景区位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而著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主要品种有国藏汾酒、青花瓷汾酒、老白汾酒等。竹叶青酒是国家卫生部认定的唯一中国保健名酒。<br></div><div> 购票进入景区后,坐着景观车在园区分别参观了汾酒博物馆、复古生产线、神秘的汾酒酿造车间、成品包装线、陈年酒库和万吨酒海、醉仙楼和汾酒工业园林。</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汾酒工业园林一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年酒库</h3><div><br></div><div> 参观完杏花村汾酒文化园景区后,我们驱车前往碛口古镇,不到晚上七点就到了目的地。</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8、碛口古镇</b></h1><div><br></div><div><br></div><div> 碛口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西与陕西吴堡县隔河相望。碛口古为军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 “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碛口的繁荣缘于大同碛的惊险,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div><div> 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br></div><div> 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河日落</h3><div><br></div><div> 晚上的古镇游客来来往往,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很是热闹。晚饭就在镇上一个古香古色的餐馆吃完后,顺着沿黄公路欣赏着古镇的夜景,享受着远离城市的安静。</div><div> 6月13日,天蒙蒙亮的时候,被一声声鸟叫吵醒,睡意全无。只好好床看个究竟,原来是民宿房檐下一群在那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拿起相机走出的民宿,来到了寂静的街道上,耳边不时传来黄河的流水声。</div><div> 古镇依然古色古香,脚下是石板路,两边是高圪台,房檐连着房檐,店铺挨着店铺。门对门,窗对窗,夜间屋里说话,对面总能听得清楚。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到处是文化,遍地见艺术。漫步在五里长街上,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一下走进了历史,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静的小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板小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河的水清又清</h3><div><br></div><div> 早餐后,在碛口镇游玩了一个多小时后离开古镇,前往今天的目的地,宁武万年冰洞。</div><div> 碛口镇距离万年冰洞大约260公里,需要六个小时。下午三点,我们到达了宁武万年冰洞。</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9、宁武万年冰洞</b></h1><div><br></div><div><br></div><div> 芦芽山万年冰洞位于宁武县麻地沟村西南3公里的石灰岩漏斗中,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万年历史,是世界中纬度中山(海拔1000米-3500米为中山)地区最大的冰洞。俗话说“无山不空,山必有洞”,这些洞大多是石灰岩溶洞,万年冰洞其实也是一处石灰岩溶洞,只不过您在其它洞中看到的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石花,而在冰洞中见到的却是冰钟乳、冰笋、冰柱、冰瀑、冰花,造物主在这里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地下水晶宫,即使酷热难当的盛夏时节进入洞中,依然是一派冰雕玉砌的严冬景象,和洞外的炎炎烈日、绿树红花构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全国已发现的所有冰洞,芦芽山万年冰洞无疑是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堪称‘华夏第一冰洞’”。<br></div><div> 万年冰洞是全国同类气候和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唯一一处冰洞,其最特殊的一点是:按一般规律,每深入地层一百米气温将上升0.4℃,而万年冰洞却反其道而行之,越到深处气温反而越冷,冰层反而越厚,专家说这可能是一种罕见的“负地热现象”。而且在万年冰洞一华里外的山坡上“搬”来了一座“千年火山”——一个黑咕隆冬、吞烟吐雾的黑洞。同样是洞,这面的洞亿万年冰肌雪骨、寒气逼人;那面的洞却千百年热气蒸腾、烟熏火燎,一对冤家看似针锋相对,实则“冰火相容”,老百姓于是给这山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茅盾山”。<br></div><div> 我们到了停车场停好车,看到停车场停了大约百十辆各种车辆,旁边的小商贩向我们招手招揽生意,主要是问我们需要不需要租用大衣,因为冰洞的温度在-4℃~-10℃,如果没有准备棉袄或大衣是不能下去的,所以就派生出了棉袄或大衣租用摊位。好在我们在做规划时就做好了准备,带了御寒的衣物。</div><div> 我们买了门票,穿好冲锋衣,戴好手套手进入冰洞。</div> <div><br></div><div> 万年冰洞深100多米,一年四季洞内温度在零下4到10度,寒冷无比,积冰常年不化,与洞外形成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冰洞的第三层距离地面60米,但不是最底层,我们的脚下,冰洞还有几十米的深度“藏在深闺人未识”。当洞外鸟语花香之时,冰洞内却依然是寒气逼人。在洞内冰笋、冰柱、冰锥、冰葡萄等千姿百态,形状各异的美景奇观随处可见。<br> 冰洞入口是一条4米多长的冰隧道,冰洞的第二层,右侧是一根直通洞顶高达10余米的冰柱,被称为“定洞神针”。其中一面美伦美奂、晶莹剔透的大冰帘,叫“玉帘垂空”,玉帘的正面是一条大冰瀑。<br></div> <div><br></div> 万年冰洞不仅是我国规模最大、冰储量最大、制冷机制最强、保存最完好、科研价值最高的冰洞,也是世界罕见的大冰洞,更是一处意义非凡的文化圣地,堪称五千年三晋文明的孕化之洞、文明之源,素有“世界奇观”的美誉。<br><div> 从冰洞出来后,照相机、三脚架地下冷地上热的,出了一身的“汗”,上面全是水滴。停车场已经没有几辆车了,一看时间才知道快6点了,景点也在等我们出来最晚的几个人就下班了。其实参观冰洞要不了太长时间,因为我要在里面拍照,所以耽误的时间就多了一点点。</div><div> 我们驱车来到了距景区不到四十公里外的宁武县城入住。</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0、释迦塔</b></h1><div><br></div><div><br></div><div> 6月14日早餐后,我们去应县,游览释迦塔。11时许我们到了景区,买了门票进园参观,这也是我们俩口第二次游览释迦塔。</div><div>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div><div> 该塔曾经历过数次大地震,并于1926年在军阀混战中被炮击,但塔身从未倾倒。塔通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主体结构全部为木质,塔身外看为五层,其中第一层至第四层内各建有一层作为上一层基座的暗层,塔顶为铁制塔刹。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每层塔室内的内槽均安置有佛像,其中第一层的内槽安置有一尊高约10米的释迦造像,内壁还绘有壁画。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 我们先绕塔转了几圈,认认真真地看看这个举世无双的木塔,然后进入塔内,拾级而上,一层一层地看,赶到顶层。有的层里有佛龛,有的层售卖字画或商品,而我的注意力是塔的本体或窗户外的风景。</div><div> 从景区出来,在附近用完了午餐,就直奔下一个景点云冈石窟。</div><div> 应县距离大同云冈石窟不到120公里,全程高速,不到两个小时,于下午14点到了目的地。</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1、云冈石窟</b></h1><div><br></div><div><br></div><div> 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武州山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北魏统治者崇尚佛教,广建寺宇,大开石窟。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间,是我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石窟多以佛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石窟依山开凿,在武州河北岸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达51个(其中保存较好的约20个),整个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最小佛像仅有2厘米高。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米。</div><div> 新中国成立后,设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今云冈石窟研究院)。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br></div><div> 云冈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为我四四大石窟之一。</div> <div><br></div><div> 从云冈石窟出来后,我们来到了大同市。云冈石窟距离大同市不到30公里,很快我们就到了市里,找到了预订的酒店并办理了入住手续。酒店距大同古城有一箭之地,我们看离吃晚饭还有一段时间,所以就去大同古城走走。</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2、大同古城</b></h1><div><br></div><div><br></div><div>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云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代国南都、北魏首都,辽、金、元初陪都,境内古迹众多,包括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北岳恒山、大同长城、华严寺、善化寺、悬空寺、九龙壁等,中国九大古都之一。</div><div> 办理完入住手续后,我们来到了大同城墙,登城游玩。大同古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为国家AAAA级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同城筑邑历史悠久,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时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增筑而成。主城门设四座,东南西北分别为和阳门、永泰门、清远门、武定门,为保证交通便利,每个主门分设两个小门,城门共计十二座,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同城墙一角</h3><div><br></div><div> 6月15日早餐后,我们到了大同古城游览。首先我们来到了位于和阳街九龙壁,该照壁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邸前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两侧为日月图案。庑殿式壁顶,正脊饰凸雕莲花及游龙,四角戗脊置走兽,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9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div> 大同九龙壁,龙的间隙由山石、水草图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顶覆盖琉璃瓦,顶下由琉璃斗拱支撑。壁底为须弥座,高2.09米,敦实富丽,上雕41组二龙戏珠图案。腰部由75块琉璃砖组成浮雕,有牛、马、羊、狗、鹿、兔等多种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多彩多姿。 <div><br></div><div> 九龙壁是代王府的照壁,正对着代王府的棂星门。代王府是明代规模较大的一座藩王府邸,代王府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19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余间。</div><div> 代王府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在辽、金西京国子监的基础上兴建王府,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690m,东西宽260m,四面围有数米高的墙垣。代王府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承运殿、圜殿、存心殿,是代藩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长春宫、交泰殿、坤宁宫,是代王和代王妃居住的正宫。代王府历经了明王朝由建国而至失国的历史过程,先后有11位代王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末代代王朱传㸄被执,王府毁于大火,仅九龙壁幸存。<br> 2011年3月,作为名城复兴的重点工程之一,大同市恢复重建代王府的工程全面启动。是新中国复建规模最大、复建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我们参观的代王府就是恢复重建的建筑。<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气势恢宏的代王府</h3><div><br></div><div>我们购票进入代王府后,里面几乎没有游客,只有几个王府新招的几个讲解员在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我们和他们一道边走边听,好像请了几个免费的导游,对代王府也有了更多的了解。</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承运殿</h3><div><br></div><div> 代王府正殿,面积是代王府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仅次于故宫奉天殿以外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重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 </div><div> 参观完代王府,我们又分别去了严华寺、善化寺、法华寺、文庙,在仿古一条街上用完午餐后,去悬空寺。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同街景</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2、悬空寺</b></h1><div><b><br></b></div><div><b><br></b></div><div> 悬空寺,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br>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br> 悬空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b><br></b></div><div> 这也是我第二次来悬空寺了。</div> <div><br></div><div><br></div><div> 从悬空寺出来,已是日落西山了,今天的活动也结束了。</div><div> 6月16日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准备去游览雁门关。天下着蒙蒙细雨,道路湿滑,我们到了雁门关景区门口,得到一个让人失望的消息。由于景区塌方,临时关闭。我们只好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留下遗憾,直奔太原入住。</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4、晋祠</b></h1><div><br></div><div><br></div><div> 6月17日早起,我们没有在太阳停留,直奔晋祠游览。</div><div>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br> 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br> 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难老泉流出的泉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柏</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没有老爸的风范</div><div><br></div><div><br></div><div> 游览完晋祠,午餐后离开晋祠向下一个目标大寨景区出发。<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15、大寨景区</b></h1><div><br></div><div><br></div><div> 大寨景区位于太行山西部,山西省东侧,物华天宝,人文荟萃,风景秀丽,是山西省著名的特色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AAAA级景区。山负龙踞虎盘之雄,水占含华毓秀之胜的大寨森林公园,松涛浅唱,秀色四季,诸美迭见,宛若天成。<br> 大寨是举世无双的世界名村,人文名胜得天独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陈永贵、贾进财、郭凤莲等为带头的大寨人,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改造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靠天吃饭的落后面貌,得到了毛泽东主席与中央领导的肯定和表彰。众多的中央领导、军界将领、社会名流、五大洲政坛要人以及130多个国家的各界友人曾到大寨参观访问,七沟八梁一面坡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身影,特殊的文化沾润使大寨益发显得诗意葱茏,魅力无穷。<br></div><div> 大寨是华夏农业文明的佳作名篇。首战白驼沟、三战狼窝掌、奋力战洪灾、三不要三不少,搬山填沟造平原、科学种田等至今脍炙人口,留下史迹斑斑。陈永贵故居、陈永贵墓地、郭沫若诗魂碑、叶帅吟诗地、周总理三访大寨纪念亭、大寨展览馆、大寨文化展示馆、名人遗踪展、大柳树、军民池等以特色为主线的众多景点,构成了旖旎动人的岁月精神画卷,令人思绪万千。2004年大寨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br> 对于我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对大庆、大寨这两面工农业的旗帜一点都不陌生。报纸广播连篇累牍的宣传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我,经常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像大寨人那样修水库抬梯田。在田间地头竖着毛主席的画像,打着学大寨的各种标语,利用休息时间还要学毛主席的语录,学大寨人的感人事迹。大寨的那些“七沟八梁一面坡”、“狼窝掌”、“虎头山”等名词耳熟能详。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就有了想去大寨看看的想法,几十年过去了,这个目标可以实现了。<br> 下午三四点钟,我们到了大寨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面书写着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红旗。</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果树飘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渡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梯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农村</h3><div><br></div><div> 我们沿着参观路线在景区走了一圈,亲眼目睹了大寨精神的精髓,在陈永贵墓前鞠躬致敬。参观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闻名遐迩的排排房(当时由大队建好一排一排的住房,把村民从陈旧的窑洞里搬出来集中在一起,通电通水还有下水,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学习,我们家附近一个大队也建了类似于大寨的排排房子),但大家都搬到了新的楼房,排排房里除了接待游客、开店做生意之外,居民已经很少了。</div><div> 最后我们来到大寨大队队部,想拜见一下曾经是中共中央后补委员的风云人物、现任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党总支书记、经济开发总公司董事长的郭凤莲老人,不巧的是郭老外出开会没在大寨。听村里人说,只要郭书记在大寨,如果游客有要求,一定会安排时间接见大家的。</div><div> 从大寨景区出来后,我们按计划去一个叫水磨头村的休闲景区,但导航过去后转了一两个小时就是找不到这个景区的具体位置。经电话了解后才知道由于游客少,这个景区早就关闭了。我们到昔阳县城入住。</div><div> 6月18日,我们前往平顺赤壁悬流景区游玩。</div><div> 我们从6月10日进入山西以来,主要游览了山西著名的名胜古迹。从今天起,我们进入了太行山区,以湖光山色为主基调,以消夏、避暑、休闲为目的的游览。</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6、平顺赤壁悬流景区</b></h1><div><br></div><div> </div><div> 赤壁悬流景区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山西省东南部南太行山西麓平顺县,景区距离县城43公里,它依托浊漳河而建,东起奥治村鸳鸯岛西至北眈车柳树湾,全长12公里,横跨奥治、烟驼、赤壁、河南滩4个村庄。景区内包含大禹峡、赤壁悬流、天鹅湖、柳树湾等多个景点。其中,赤壁悬流为“平顺古八景”之首。这里还流传着很多的神话故事,鲧殛禹兴,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治水遗址错錾沟(错凿沟)、大禹穴仍然保存完好,大禹庙、大禹葬、大禹行宫香火不绝。景区方圆10公里内有史称古建博物馆的龙门寺,还有柳树湾,天鹅湖,南垴山原始森林。 </div> <div><br></div><div> 我们到了景区入口处已经是中午了,也许是疫情原因,也许是旅游淡季,景区几乎没有几个人。购票入园后,在服务中心吃了碗泡面,就徙步进入游览区。其实这就是一条两山之间的溪流,下方建了一个大坝把水蓄起来形成类似于堰塞湖一样的水流。我们先是走了一段沿着悬崖绝壁修建的步道,到了宽阔一点的地方再乘船在水面上行进,最后到了瀑布处上岸,然后再从河对岸返回入口,整个游览大约两个小时。<br></div> <div><br></div><div> 晚上,我们赶到平顺县城入住。</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7、红旗渠</b></h1><div><br></div><div> </div><div> 到了太行山区,就不得不去红旗渠看看了,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寨、红旗渠等等那些具有时代烙印的事迹一直伴随着我到现在,是不可磨灭的记忆。</div><div> 6月19日早餐后,我们就出发前往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景区参观游览。十点多我们就到了景区。<br></div><div> 红旗渠,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br>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br> 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是“新中国奇迹”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div> <div><br></div><div><br></div><div>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牛岭山村,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原洞长616米,券砌洞脸后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时,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br></div> <div> 我们乘坐游船来回穿过青年洞,然后出景区,前往下一个景点通天峡。下午三四点钟,我们到了通天峡,一打听景区在下午三点就停止游客进入了。我们就在景区附近的梯后村住了下来。这是一个建在两山夹一谷的山村,一条小河贯穿村庄,大约有二三十户人家。村子里有小学校,还有村民健身器材和活动场所。有几家超市和可以吃住的饭店,给人一安静、舒适的感受。</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8、通天峡</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b style="color: inherit;"></b><br></h1> 6月20日一大早,天一亮就被鸡鸣狗吠和美妙的鸟叫声吵醒了,洗漱完毕就带上摄影器材,拍拍这个美丽的小山村。 <div><br></div><div> 回到农家乐用完早餐后,我们来到了通天峡景区。<br> 通天峡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东30公里虹梯关乡,横跨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处,西距上党古城长治市区50公里,北与红色旅游胜地八路军文化园及太行水乡等风景区相通,南临林州市35公里,与石板岩风景区、林虑山风景区及著名的红旗渠相连,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主峡谷长约26公里,山高海拔1600多米。<br> 通天峡景区以贯通虹梯关与东寺头的大峡谷为轴线,集雄、奇、险、秀于一身,融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拥有“大峡谷、仙人峰、虹霓瀑布及虹梯古关”四大特色区域,堪称北方小九寨。这里奇峰林立、巍峨厚重;太极石阵、造化天成;峡谷万丈、壁立千仞;飞瀑流霞、如银似练;林秀潭幽、鸟语花香;红叶漫山、药材遍地,山水胜景美到极致,被誉为“三山五岳汇太行,北雄南秀 看平顺”。<br> 购票入园后,漫步在这山清水秀的美景之中。<br></div> <div><br></div><div> 从景区出来已经是下午了,我们又转场下一个景点,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天黑前我们入住八泉峡景区附近的小镇子上。</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八泉峡</b></h1><div><b><br></b></div><div><br></div><div> 八泉峡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西长治壶关太行山大峡谷中段,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旅游专线北侧,流程11公里,流域总面积60.3平方公里,其中旅游开发可利用面积0.5平方公里。该峡谷集江河峡谷、石灰岩地区干旱峡谷和溪流峡谷诸般景致为一体。<br> 该峡气候湿润,植被良好,旅游资源丰美,地理位置处优,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在关于太行山大峡谷开发的规划文本中,称之为“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该峡共分五个景区,拥有近百个景点,是自然观光、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理想佳境。<b><br></b></div><div> 6月21日一大早,我们用完早餐后,驱车几分钟就到了八泉峡景区停车场,停好车,买完门票进入景区。<b><br></b></div> <div><br></div><div> 进了景区徙步大约500米,就到了天空之城入口,里面是三部电梯。该电梯依山体垂直而建,运行高度208米,采用半露观光电梯并列分体运行。单台载客21人,运行速度4米/秒,电梯顶部建有三层悬空透明观光眺台,四周和底层采用透明玻璃装饰。直达山顶的天空之城该百丈悬崖露天电梯和“天空之城”多层透明观光眺台与2015年11月17日被世界纪录协会成功认证为“世界全露天观光高度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贯通门式户外观光电梯”以及“世界最高的崖壁电梯多层透明观光眺台”三项世界纪录。</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站在天空之城俯瞰景区入口</h3><div><br></div><div> 从天空之城下来后,我们乘游船继续游览。</div> <div><br></div><div> 下了游船后在峡谷里游览。</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站在峡谷看天,像不像井底之蛙?</h3> <div><br></div><div> 根据原计划还要去游览太行山其他几个景区如蟒河风景区、湘峪古堡、沁水沥山等,由于时间关系,也觉得这些景区、古迹都大同小异,所以也就放弃了。</div><div> 从八泉峡出来后,就直接去了皇城相府,天黑前到达了目的地。<br></div><div> </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皇城相府</b></h1><div><br></div><div><br></div><div>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皇城相府,其实第一次与第二次也就相差一年半截。2019年,还没有退休的时候,由于工作关系路过这里,就自费(不是作秀,是不想惹事)进去参观过,这次应该算是重游故地了。</div><div> 到了酒店放下行李,先行去了一些与皇城相府相关的建筑和景点;晚饭后,我们信步来到了相府广场,欣赏夜幕下的这座建筑,更有一番收获。 </div> <div><br></div><div> 6月22日,我们用完早餐后,从酒店步行来到了皇城相府游览,我们买完门票,找了导游,便进入了这座豪宅。<br> 皇城相府,位于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br> 相府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内午亭山庄导航图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br></div> <div><br></div><div> 参观完相府出来后,正好赶上每天上午十点上演一场的皇城相府开城仪式。</div> <div><br></div> 参观完皇城相府,吃完午餐,出发去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1、鹳雀楼</b></h1><div><br></div><div><br></div><div>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楼阁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楼阁之一,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被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历史文化名楼(另一说为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也是四大名楼中唯一一座位于黄河以北的楼阁。<br>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将军宇文护为抵抗北齐进攻而修建的一座军事戍楼,历唐经宋存世约七百余年,于元朝初年在战火中被毁。现存楼体为1997年重建,于2002年重新对游人开放。新建的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外观3层4檐,内部为9层使用空间,并设置电梯、楼梯组织垂直交通。整座楼阁分为台基和楼身两部分,总高度达73.9米,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中国仿造楼中较为精致的。楼阁通身采用唐代油漆彩画装饰,东西角设有楼梯盘旋而上,每层分主题展示了源远流长的蒲州文化。楼中设有王之涣的青铜塑像,一层悬挂毛泽东手书《登鹳雀楼》,毛泽东生前喜欢手书此诗,现存就有6幅手稿。楼体周边建设了鹳雀楼景区,总占地面积达2.064平方公里。</div><div> 长期以来都不乏历代许多文人登楼吊古抒怀。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沈括《梦溪笔谈》记:“河中府鹳雀楼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诸三篇能状其景”。</div><div> 景区里人不是很多,我们购票后徒步走向鹳雀楼。当天天气很好,我们行走在烈日炎炎之下,没有一丝遮挡的阴凉,不知重建者们考虑没有考虑参观者的感受。</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区入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眺望黄河</h3><div><br></div><div> 我们登楼参观,瞭望黄河。巧的是我们由陕西过黄河到山西,在山西游览了13天后,又从山西过黄河回到陕西,确实很圆满。</div><div> 大约下午六点左右,我们安全回到西安,结束了这次环山西游。去了想去的地方,看了想看的景点,尽管留有一些遗憾,但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还有机会涉足山西,把想去没去的比如雁门关等再走一回。</div><div>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山西有一个有名的地方,你也许没有看到,我在这里也没有提及,那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四大菩萨之一的文珠菩萨的道场、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相信你一定猜到了,那就是五台山。我在2014年7月的那次晋北游时已经去过了,而且在五台山景区住了一晚,把该去看的该去拜都去了,所以这次就没有去。佛家有句话,只要心中有佛,在哪都可以拜佛。相信我佛慈悲为怀,不会责怪我路过时没有去拜谒。其他的还有临汾的尧庙,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也在第一次去临汾时都去拜过了。</div><div> 原本十几天的行程,啰哩啰嗦地写了这么多,但这也不能真正反映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省的风貌,如果你想真正地了解它,那就去好好地走一回吧。</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二O二三年三月二十二日於英国温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