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文字之根,铸文化之魂

爱果儿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月,阳光正好,为了增强教师们的凝聚力,增强教师文化自信,促进教师深入感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朱海燕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于3月4日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启了汉字寻根之旅。</p> <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字无疑是中华多彩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汉字,不仅仅具有传承和记录功能,更因其自身独特的音形义蕴含了无穷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进入文字博物馆一楼大厅,在讲解志愿者的一路带领下,我们从一楼到三楼——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大家在历史和现实中来回穿越着:从卜问吉凶祸福的甲骨片到司母戊大方鼎的青铜饕餮;从汉字的演变到六种造字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转注;从秦嬴政一统六国文字到蔡伦的造纸术;从金文小篆大篆隶书楷书的演变到55个少数民族文字的发展;从贾伯壶的故事到简牍和帛书的出现……悠悠汉字历史夹着远古精神文化之风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作为文明诞生标志和传承载体的文字,经历数千年的沧桑而历久弥新,中华文明的厚重久远使教师们深深感到身上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  在闲庭信步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在交流切磋中领悟甲骨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三四个小时的浸染,在博物馆里,大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拥抱历史文化载体文字,拥抱中华悠久灿烂文明,边听边赞叹,边听边学习,感恩珍惜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走出中国文字博物馆,走进我们西大街小学的课堂,老师们把汉字背后隐藏的故事,汉字里的人生智慧传授给我们的学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老师对甲骨文造字方法的讲解,逐渐揭开了蒙在甲骨文上面的神秘面纱,不仅教学生们认字,还追根溯源,带领他们了解甲骨文的造字方法,让学生在汉字的学习中了解中华文化的基因,播下历史文化的种子,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字无疑是中华多彩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汉字,不仅仅具有传承和记录功能,更因其自身独特的音形义蕴含了无穷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本次实践活动我们见证了文字的发展脉络,领略了汉字的独特魅力。中国文字就是我们民族的根砥、源泉,提升文化水平,感受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都离不开中国文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好中国汉字,做好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 辉</p><p class="ql-block">审核:朱海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