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站在大西北的半山上,前面是黄河、背后是长城、中间炊烟袅袅是一个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不由感慨:黄河不语,却记下了五千年的文明嬗变;长城缄默,却目睹了八千里的沧桑岁月;古落安静,却修得了黄河精髓长城衣钵,尽管千百年来她甘于寂寞却遮不住那道迷人的光。于是出发,继续行走,寻找记忆,书写记忆。”这是一段关于“黄羊古落”的描写,“黄羊古落”原名黄羊村,又名“黄羊湾村”,是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余丁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黄羊村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如果我们想到村落、落脚、部落这些词语,自然也就懂得了古落之意。</p> <p class="ql-block"> 黄羊村面对逶迤黄河,背倚连绵群山,在山与河之间,镶嵌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古村落。千百年来,上苍眷怜,山河滋养。于是,“古落、长河、大漠、雄关”就成为了她挥之不去的身份标签。</p><p class="ql-block"> 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上,银川平原和卫宁平原是中原文化和边塞文化的交汇之处,“黄羊古落”所在的区域是银川地区通往固原、关中地区、河西走廊的三岔路口,正处于明代宁夏贺兰山长城军事防线大皑口(大武口)-镇北堡-平羌(吉)堡-广武营-石空堡-胜金关-中屯卫(中卫)之重要节点,有“边陲要地”之说。</p><p class="ql-block"> “黄羊古落”后山山峦中遗存至今的长城、关隘、烽火台,见证了这里曾经是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古战场;而山下平原处自然成为了屯垦戍边的兵丁和迁徙而来中原移民的生活栖息地,而大片的黄河冲积平原便被开垦成为了良田。“余丁”地名就是因为伤残老弱的兵丁和随军将领家眷安置于此而得名。他们带来了中原农耕文化,融入了西北风土人情。斗转星移、开枝散叶,到了明清时期,余丁黄羊村已繁衍成为了一个风光旖旎果林婆娑的美丽村庄。传说中,前有成吉思汗的铁骑在这里被迫停下了脚步,扎寨开灶;后有康熙爷遍访贤良,在村里品尝中卫小枣还有那碗蒿子面……</p><p class="ql-block"> “黄羊古落”,纯朴的西北人家在这里辛勤劳作、生生不息;身后的群山峰峦俯视着老村,默默地庇护;时有调皮的黄羊不甘寂寞结队前来造访,久而久之,这里得名黄羊湾。因时因势而已!</p> <p class="ql-block"> 从这些文字的描述中自己已经感觉“黄羊古落”是一个令人无比神往的地方,更何况不经意间自己又发现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说是孙悟空大闹天宫闯下大祸,玉帝命太上老君将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一开炉,从炉里跳出个金光闪闪的猴子来,只见那猴子转身一脚将八卦炉踹翻,顿时火星四溅,八卦炉从天界坠落,其中有三块炉砖落在了黄羊湾的双龙山上,三块砖粘在一起形成一个“品”字,竖立在山顶,并且把方圆数十里烧了个通红……这神砖在双龙山上便化为神墩。千百年来,黄羊湾人对天降神墩供奉保护,而一方神墩保一方吉祥。村民认为,正是由于三块炉砖的余温,黄羊湾年年风调雨顺,山下的气温也比别处要高出许多,所以才有了余丁每年春暖花开要比别处早半个月,被誉为“余丁早春”。至于直立墩得名,据说是张果老给题的字。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骑驴到此,毛驴怎么也不走了,倒骑毛驴的张果老转头一看,发现是一个高大的石墩挡住了去路。墩是红色,由三块巨石组成,像是精心砌成并坐落在红色的山顶上。老神仙兴致所至,用手指蘸着唾液在三块巨石上各写了个“直”字,在中间下方写了“立墩”二字,名曰“矗立墩”,可这个“矗”字,上面巨石的“直”字写得非常端正,下面两块石头上的“直”字,张果老图省事用两个点代替了。接着还赋了一首藏头诗:“大圣踹翻老君砖,直落河畔双龙山;立于人间震山河,墩坐吉地春早来。”“直立墩”因此得名并传开了。后来,黄羊湾驻扎了朝廷的军队,双龙山上修筑了长城,军队将直立墩改成了传递战争信息的瞭望台,直立墩才有了烽火台之说。今天,赭红色的直立墩依旧高高耸立,它底部边长15米、顶部边长13米、残高13米,两边还拱卫着9座小墩台,甚是壮观。</p> 为印证上文,遂有如下作为,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5日,银川市徒步协会组织了“河山脉动——从7000年的岩画到汉代长城徒步活动”,自己终于可以直面黄羊古落,实现自己的小小愿望了。早上8:10,我们从新月广场乘车前往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本来自己以为此次徒步的伙伴也就五六十人,结果到渠口服务渠的时候下车一看,满满的4大巴人,这是近200人的队伍呀!</p> <p class="ql-block"> 11时的时候,我们车行至山脚,大家收拾装备下车,准备开始徒步。</p> <p class="ql-block"> 收拾装备的大家,只为今天一睹“黄羊古落”的影相!</p> <p class="ql-block"> 集合,准备出发!</p> <p class="ql-block"> 我们停车不远的地方就有中卫市文旅广局设置的文物保护的提示牌!插句题外话:号召大家以后到景点或者有简单的提示标语的地方多留意这些提示牌!可能你简单的动作毁坏的是坚守百年甚至千年的文物,这个,是通过我这次徒步初次体验的一点心得!</p> <p class="ql-block"> 3月5日是最近难得的好天气,天空一片湛蓝,我们这浩浩荡荡的200人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大家一字排开,开始向第一个“墩”前行,旁边就是已经历经千载,只能看见个大致走向的古长城,其实拍照的自己已经和朋友脱离了队伍,想着沿着长城的脊梁向前推进,本意是沿着长城的脊梁前行,毕竟人性的本质注定了大家往高处走的习惯,可是,领队早早发现了自己的企图,早早的提醒自己要保护文物,转而一想领队说的也没错,悻悻然的自己老实的随着队伍前行!</p> <p class="ql-block"> 在卫宁北山东侧与黄河之间有道被长城专家纠正过建造时间的长城,这里一直被认为是明代长城,因专家在一座烽燧下发现汉代隶书石刻记事文献而从新纠正,明代长城其实就是在汉代长城基础上建造。(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向前进、向前进……</p> <p class="ql-block"> 浩浩荡荡的队伍延绵好几百米!</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我们翻越的第一个小山包,满山都是各种各样的小石子,时不时的有队友滑倒了,领队提醒大家要注意脚下!</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到了第一个“墩”下,热情高涨的队友们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经过短暂的休整,不甘落后的队友们就向着第二个“墩”出发了,沿途的山脊西侧是大批的太阳能光伏板,猛猛看去像是一汪“池水”!</p> <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墩”逐步被抛在了我们身后……</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山脊的队友!</p> <p class="ql-block"> 队友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主要是人员太多,人员年龄、身体素质层次不齐所致!</p> <p class="ql-block"> 步行过一段山谷,又到了一座山峰下,有些队友体力不济,开始休息,补充能量!</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墩”,比第一个墩要分化的厉害一点,一些队友在墩下开始休息!</p> <p class="ql-block"> 爱情的故事总是美好的,也不知道是某年某月某日的哪一对情侣在这里用石头堆砌了美好的祈愿,也不知道他们的爱情是否像旁边矗立的烽火台一样经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 离开第二个“墩”,向第三个“墩”前进!</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墩”还在山的那一边!</p> <p class="ql-block"> 爬过一个山包,走下一个“墩”有两条路,属于弓箭的形状,一个是沿着山脊前行,不过走的是弓箭的弓背,路途有点远,另一个是弓箭的弓弦,需要下到山沟里,再沿山沟爬到对面的山头上!我和队友在山头上补充能量后,选择了沿山沟走的那条路!</p> <p class="ql-block"> 这个是传说的地衣,据说通过它可以判断石头的年份!</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来自徒步协会宣传的照片,地衣比我拍的好看多了,我思考的关键是专家们可以通过考察地衣来判断石头的古老程度,但是作为那些“不屑于生长地衣的顽石”,该怎么判断他们的年限呢?</p> <p class="ql-block"> 穿过山沟,爬上山头,终于看见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主角——直立墩!脚下就是有名的黄羊岩画!可惜初次来访的我们踩着百年、甚至千年的古迹,只当成脚下的一个小小石子,这个话题该说牛叉呢?还说是我们对文物保护管理方面的不到位呢?</p> 这是此次徒步唯一的遗憾了,按照宣传应该是看完三个独立“墩”之后,我们才该找寻下一处的岩画,但是可能是因为人多,领队距离太远的缘故,导致我自己、甚至我的同行队友最后没有看到岩画,我认为这是此次徒步的失败之笔!(上图岩画来自此次徒步宣传海报) <p class="ql-block"> 直立墩下休息的大家!</p> 这是从西南方向拍摄的“直立墩”,听同行人员讲,这个“墩”是经过后期修缮的,看现状我们是该相信的,因为同样是天庭一起掉下来的“三块砖”,不可能前面“两块转”都面目全非了,最后这块砖依旧熠熠生辉! 东南方向拍摄的“直立墩”! 其实,一圈转下来,才知道我们途径的何止千年!步履在祖先的千秋万代功绩之上,我们必须慎之又慎,步履维艰。有些在我们内心是不知道的,就像此次“黄羊古落”之行,有人认为是单纯的徒步,有人认为是单纯的凑热闹,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中华文化通过方方面面的途径得到传承,这是我们该留下来的...... 通过一天的徒步,通过一天的文化洗礼,一行的同胞们终于走到了我们前面提到的“黄羊古落”。但是历史和现实中间还差了这么一条鸿沟!该怎样逾越? 现实与未来之间还差了这样一条轨道!该怎样奔跑?<div><br></div> 未来的我们在哪里?这应该是我们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