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它的成功与否体现教育的成功与否,更体现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为此,探索系统的养成教育方略势在必行,作为育人主阵地的学校更是责无旁贷。我校试图通过知行结合,以活动为载体,来培养并巩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p><p class="ql-block"> 新学期,新气象,冲河镇中心学校胡志民校长提出“七不习惯”号召冲小全体师生立刻行动起来养成好习惯!四二中队也积极行动起来,习惯养成教育口号:养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p> <p class="ql-block">班主任赵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七不习惯”的内容</p><p class="ql-block">1、不浪费水电</p><p class="ql-block">2、不乱扔垃圾</p><p class="ql-block">3、不损坏公物</p><p class="ql-block">4、不破坏绿化</p><p class="ql-block">5、不浪费粮食</p><p class="ql-block">6、不说粗话脏话</p><p class="ql-block">7、不大声喧哗</p> <p class="ql-block"> 四二中队的少先队员们通过观看课件,视频,谈收获,写感悟等形式做到“七不习惯”。</p> <p class="ql-block">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0岁至12岁(幼儿园和小学)。学生在此期间如果养不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到初中、高中再要想养成就很困难了。学生年龄小的时候,可塑性强,是一张白纸,养成什么习惯,就是什么习惯,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期。所以,小学教育要紧紧抓住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做人、做事、健体、热爱学习等诸多良好行为习惯,为以后创造辉煌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要告诉学生凡事要从细节入手,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出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