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我们的侄儿、侄女们也专程从全国各地包括台湾来探望我们。季雅夫妻俩从青海来应城探望我们。最有意思的是,我在厨房做饭,他跑到我跟前说:“婶子,你有什么困难就告诉我,我自己还存得有点钱。”当时我笑了笑,点点头。虽然我从来没有向他要过帮助,但他这种情义我们心领了。</div><div><br></div><div>临别时他们两人都眼泪汪汪地说:“没有叔叔婶婶,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们指的是,我们在黄石市的时候,季雅是通过我们的关系被招工出去,从此有了工作。这不过是我们做长辈的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情。</div><div><br></div><div>特别是在台湾的侄儿忠汉,在两岸能互相来往后,数次前来武汉、应城、无锡我们所在之处探望我们,更是难得。2011年我们在无锡儿子家,治农侄儿身患重病和他爱人以及大侄媳玉芳从南京来探望我们,总算跟他叔叔见上了最后一面。我的侄女成碧从成都、侄儿成章从重庆先后来应城探望我们。</div><div><br>1998年10月,老黄80岁生日,忠礼夫妇和秀兰从山东枣庄来应城为老黄祝寿,和我们全家欢聚一堂,玩了几天。那时我的坐骨神经痛发作,秀兰天天给我进行按摩,每次她都大汗淋漓。通过几天的治疗,她真的把我的病治好了。几年后我又旧病复发,一直都很难治愈,疼痛了好几年,每每就会想起她来。<br></div> <div><br></div><div>2008年是老黄90岁生日,难得亲人们还记得他们的叔叔。忠汉夫妇带着小儿子从遥远的台湾来到应城,忠礼夫妇和忠廉从遥远的山东来到应城,为他祝寿,和我们的子孙欢聚一堂,玩了几天,老黄欣喜不已。</div><div><br>退休后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住在应城。儿子和小女儿家在武汉,有时我们去他们家住一段时间,玩一玩。记得有一年儿子来信说樱花开了,要我们来武汉观赏。他陪我们去了武汉大学,观赏了樱花大道的樱花。以前我没有看过,看了觉得还真是很迷人的。</div><div><br></div><div>来到母校,老黄兴致更浓,听说在图书馆可以俯视武大校园,就想上去看看。可惜晚了一步,到了关门的时间。儿子看父亲有些失望,就跟图书馆管理人员说,父亲是武大的老校友,很想上图书馆看看学校的景色。他就同意我们进去了。</div><div><br></div><div>星期天,儿子全家和小女儿全家同我们一起去东湖、磨山游玩,接着大家围在一起吃野餐,还拍了些照片留作纪念。记得还看了沿湖的灯火晚会,也非常迷人。我们同儿孙们共享天伦之乐,玩得十分开心。</div><div><br>有一年夏天,我们在儿子家过,也非常愉快。吃过晚饭后我和老黄去东湖。那时东湖晚上不收门票,只须花5分钱坐公交车一站就到了。<br></div> <div><br></div><div>我俩坐在湖边的椅子上,月光照着湖水,清风徐来,波光粼粼,暑气尽消,景色十分迷人,让我们不愿离去,直到9点以后才依依不舍地返回家去。</div><div><br>一年的冬天,儿子住的宿舍开始供应暖气,他接我们到他那里过冬。那真是过了一个暖冬。室内很暖和,只须穿一件薄棉袄和一条棉毛裤,就觉得很好了。晚上也只需要盖一床小薄被子,而且每个房间的温度都一样,可以随便活动。我们还是第一次用暖气。我们住了一整个冬天,直到春节后天暖和了才回家。</div><div><br></div><div>应城的气候和武汉差不多,夏天特别热,冬天特别冷。我们搬到应城石膏矿干休所后不久,儿子帮助我们装了一台窗式空调,给了一千块钱。第二年又买了一台柜式空调,花了大约三千元,也是儿子给的钱。</div><div><br></div><div>不久,对门老丁家安装了封闭阳台,我去看了一下,确实很暖和。我也想安装封闭阳台,但老黄觉得花钱太多不太愿意。我俩商量这事时,儿子在家,事后他对我说:“妈妈,你过生日我送你一个封闭阳台。”后来他给了我两千元钱,用来安装封闭阳台,以后到了冬天,只要有太阳,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阳台上消磨时光,每次都能想起儿子的一片孝心,感到更加温暖。</div><div><br>(作者段辉智)<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