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们:<br><br> 大家好!春季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正是春季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同时,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易发生传染病的传播。为预防和控制春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我们要家校共防,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我校就春季传染病防控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春季常见传染病</b></h3> 春季是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甲流、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该类疾病传染性强,易在学校学生人群中传播。<br> 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春季为流行季节,主要经密切接触和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环境而感染。该类疾病传染性强,易在学校等集体单位传播。中小学生以及免疫缺陷者为重点人群。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流行性感冒</b></h3>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流”就是甲型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区别于普通感冒。<br> 主要传播途径:<br>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唾液、分泌物等方式传播给健康的人群。间接接触传播:病毒还可以通过被污染的衣物、餐具、洗漱用品等物品,经消化道或结膜途径引起感染。 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水 痘</b></h3> 水痘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水痘传染病强,但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主要症状: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红色斑疹,丘疹、水疱,有瘙痒感,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肺结核</b></h3>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内脏器官,但主要侵犯肺部,称为肺结核病。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 无论任何人,一旦出现持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应及时就医检查)。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症状。肺结核病情隐匿,传染性强,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麻风和麻疹</b></h3> 麻疹和风疹是常见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两者的传染源均为感染病毒的患者,通过飞沫传播,且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极易在人群中暴发流行。由于尚无针对两种疾病的特效疗法,麻疹和风疹的预防在于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从而阻断病毒的持续传播。两种疾病症状相似,需注意鉴别诊断。对于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接触者接种麻疹活疫苗或丙球,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及早给予一定年龄范围易感者的应急接种。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流行性腮腺炎</b></h3>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发热、头痛、肌痛、食欲不佳等前驱症状,腮腺肿大、胀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手足口病</b></h3>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水泡,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或疱疹。<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诺如病毒</b></h3> 诺如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高发。主要症状: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粪便稀水样,无粘液脓血,可伴发热、畏寒、头痛、肌肉酸痛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冠病毒感染与流感</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传染病预防措施</b></h3> 1.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远离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上述几种疾病中,除了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无针对性疫苗外,其余均有疫苗可以接种预防。家长可以本着“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到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为孩子接种水痘、手足口、流感等疫苗。其中,流感疫苗的保护时间大致为一年,因此建议每年都要接种当年的流感疫苗。<br> 2.健康监测。平时在家注意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发热、出疹、头痛、腮腺肿痛等现象,请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并遵医嘱是否离校隔离,自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因病缺勤时,请家长及时主动与本班班主任老师联系,如实告知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就诊情况,便于学校做好相关防病工作。如孩子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应在病愈后到就诊医院开具证明,携带48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报告或三次抗原“阴性”结果方可返校复课。<br> 3.对于晨检中或在校期间发现体温≥37.2℃,伴或不伴有咳嗽、呕吐、咽痛、出疹、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学生,家长应带往正规医院就诊,排查传染病可能。<br> 4.不扎堆、少聚集。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场所,如果必须到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br> 5.帮助孩子学会科学洗手。餐前,便前便后,擤鼻涕、打喷嚏后,揉眼睛前,外出回家、到校后,去医院后,外出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动物后,接触垃圾后都要及时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记住洗手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br> 6.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学后,家长应提醒孩子做好个人防护,上下学路上戴好口罩,与他人保持1米的距离。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制的文明用餐习惯。<br> 7.多喝白开水,不喝生水,尽量少喝有色饮料。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和热熟食品,增加机体免疫能力。<br> 8.做好居家环境卫生。居室每天室内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要经常彻底清洗孩子的玩具或其他生活学习用品,勤洗晒衣被。<br> 9.遵循传统的“春捂秋冻”的规律,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br> 亲爱的家长们,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们都能远离疾病,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