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术馆 武汉双年展作品欣赏

五月花

<p class="ql-block">“艺以通衢——2022武汉双年展”是武汉举办的国家级展览,由三大主场馆(分别是武汉美术馆琴台馆、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合美术馆)联合主办。</p> <p class="ql-block">邀约285位中外艺术家及团队的446件(组)优秀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科技艺术以及艺术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双年展”,这种形式被称为艺术展的“奥斯卡”,每两年举办一次,就像艺术交流大会。</p> 武汉美术馆(琴台馆) <p class="ql-block">武汉琴台美术馆颜值貌美,还陈列了双年展六成(200多件、套)的展品。琴台馆共3层,5个展厅,全都利用上了。</p><p class="ql-block">我和先生于2023年1月10日第一次走进琴台美术馆,参观仅2小时左右,很多作品没来得及看;2023年2月22日,带上同事一行8人再次来到琴台美术馆,欣赏那些被称为艺术展“奥斯卡”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立在美术馆外围草坪上的雕塑作品:</p><p class="ql-block">《嫁接的种子 》 艺术家/傅中望</p> <p class="ql-block">进入美术馆的大门,管理很是严格:扫预约码,随身包过安检(水杯、食品不能带入)。</p> <p class="ql-block">主展厅巨幅宣传画前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参观一楼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超大飞船飞进美术馆</p><p class="ql-block">巨型气模作品《Space-O奇异空间》</p><p class="ql-block">艺术家 / 朱佩鸿、赵一霖</p> <p class="ql-block">几个巨型气模悬在半空中,蓝、绿、黄各种颜色梦幻交织,还有点点星光,就像航行在宇宙之中的梦飞船。</p> <p class="ql-block">巨大机器,听见你的脉搏</p><p class="ql-block">作品《机器的自在之语》</p><p class="ql-block">艺术家 / 郑达</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正在观察周围的“机器”,白色闪动的灯光,是它在说话。</p><p class="ql-block">当你握住长杆,灯架忽然变成蓝光,大厅里响起“咚咚咚”的声音。这是你的脉搏声被机器放大了。</p> <p class="ql-block">人的运动轨迹的视频挺有意思的</p> <p class="ql-block">共融</p> <p class="ql-block">互动一下,大脑变成花园</p><p class="ql-block">作品《身体花园(透明的狩猎场)》</p><p class="ql-block">艺术家 / 林文财</p> <p class="ql-block">因设备故障,互动没有成功,遗憾!</p> <p class="ql-block">全馆拍照C位的巨幅画</p><p class="ql-block">作品《CYBERBOBO》</p><p class="ql-block">艺术家 / 唐晖</p> <p class="ql-block">100幅方块画,组成一幅巨大画作,顶天立地。</p> <p class="ql-block">琴台馆人气很旺的黑色旋转楼梯就在这幅画旁。</p> <p class="ql-block">作品《光韵一嵌》</p><p class="ql-block">艺术家/吕明岳</p> <p class="ql-block">二幅布画树脂油画作品:</p><p class="ql-block">《万壑松风2》、虢国夫人游春</p><p class="ql-block">艺术家/王小松</p> <p class="ql-block">三面巨屏,让你感受热</p><p class="ql-block">作品《感受热》</p><p class="ql-block">艺术家 / 亚当·塞拜尔(挪威)</p> <p class="ql-block">橙色调的视频,就像一个热情的夏天,在三面LED大屏上播放,视觉极度美丽。</p> <p class="ql-block">数据可融化作品《经纬》</p><p class="ql-block">艺术家/王之纲</p> <p class="ql-block">作品《系列中的XI壁画-谐客观化归》、《复合细小的差异CMB(l-lv)》</p><p class="ql-block">艺术家/加百列.里科(墨西哥)</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玩朦胧</p> <p class="ql-block">通往负一楼的楼道</p> <p class="ql-block">参观负一楼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8米高的雕塑,好仙</p><p class="ql-block">作品《溪山闻声——山川可游》</p><p class="ql-block">艺术家 / 武定宇</p><p class="ql-block">作品灵感来自北宋的范宽《溪山行旅图》,它被称为中国山水画的巅峰。艺术家把平面的画作变成立体的雕塑,走在里面,就像走进了山水之中。</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作品《屈原》 艺术家/商亚东</p> <p class="ql-block">中国画(纸本焦墨)《巴扎的早晨》</p><p class="ql-block">艺术家/殷会利</p> <p class="ql-block">为武汉量身定制的“海底世界”</p><p class="ql-block">作品《武汉之水见世界》</p><p class="ql-block">艺术家 / 燕柏彤</p> <p class="ql-block">这是个200平的独立区域,墙壁、地板和柱子都是高清屏幕。</p> <p class="ql-block">四周巨屏展示的作品,都以“水”为主题,邀请了全球小朋友共同创作。观众还可以操控iPad,现场播放你喜欢的那幅画。</p> <p class="ql-block">当你漫步其中,地面就有水滴、涟漪出现,这就是凌波微步的感觉吧。</p><p class="ql-block">还可以玩自拍</p> <p class="ql-block">雕塑(树脂)《一勺饮》 艺术家/彭汉钦</p> <p class="ql-block">综合材料装置《刻舟求记》 艺术家/张捷</p> <p class="ql-block">参观二楼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咖啡厅</p> <p class="ql-block">在二楼露台展出的大型装置,看似轻薄的云烟,和屋顶“雪山”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往事如烟》,艺术家 / 冯羽</p> <p class="ql-block">在二楼露台上,沿着栈道可以欣赏琴台馆“雪山”屋顶。</p> <p class="ql-block">围着屋顶修建的栈道很是壮观</p> <p class="ql-block">记得去年二、四月份,逛月湖公园,走梅子山栈道时,看见月湖对面的琴台馆正在修建中,一直期待着能早日看到它的美丽模样!</p> <p class="ql-block">记忆永存</p> 武汉美术馆(汉口馆) <p class="ql-block">在汉口老建筑看最火的双年展。</p><p class="ql-block">2023年1月18日走进位于中山大道的武汉美术馆(汉口馆)。</p> <p class="ql-block">以“绿色生态”为主题,在这座百年老房子里,有来自全球36位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馆内共7个展厅,分布两层(上下有电梯),动线已经规划好,你可以一口气不回头地参观,全程大约2小时。</p><p class="ql-block">展览的板块按金、木、水、火、土划分,这是中国古人理解世界组成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作品:神秘且治愈的“一”</p><p class="ql-block">《一》影像动态机械装置 艺术家/许艺博</p> <p class="ql-block">第一眼会觉得它像无数对浮动的翅膀,飞过波涛汹涌的海面,查资料发现,其实原型是隶书中的“一”。复杂的机械装置,带动无数个“一”,在墙面形成阴影,在地面形成有节奏的律动。</p><p class="ql-block">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传统的道家智慧,原来会被艺术家这样浪漫地表达。</p> <p class="ql-block">作品:赛博朋克风的山水画</p><p class="ql-block">《观·山水》数字影像 艺术家/彦风</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将我们听到的声音,利用数字技术,转化成了这些图形,造出了一个更有意境、更需要动用想象力的山水世界。</p> <p class="ql-block">作品:马运动时的三种形态</p><p class="ql-block">《节度使》绘画装置 艺术家/徐累</p> <p class="ql-block">《节度使》的尺幅近6米,画面分三段,分别描绘了马运动时的三种形态。</p><p class="ql-block">从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浮雕马,到高速摄像机下运动的马,再到中国古典绘画中的马,线条各具美感。</p> <p class="ql-block">作品:用苎麻、金箔、银箔等制作</p> <p class="ql-block">《那水、白日梦境》艺术家/吴观真</p> <p class="ql-block">作品:整个展厅的50张面孔</p><p class="ql-block">《50个大利》漆装置 艺术家/谭大利</p> <p class="ql-block">《50个大利》的装置悬挂半空,占满了一间展厅。</p> <p class="ql-block">这25个“砧板”正反共有50张面孔,是以大漆为原材料,根据作者本人的形象创作的,每张面孔都有细微的分别。</p> <p class="ql-block">作品:美术馆里的小森林</p><p class="ql-block">《小路》装置 艺术家/杨心广</p> <p class="ql-block">在连接二号、三号展厅的走廊处,艺术家杨心广将7000棵模型树“种”在人们的脚边。观众不断地穿过这片小森林,便会踏出一条小路。</p><p class="ql-block">这是汉口馆最有趣的作品之一,也是一件需要参观者跟它互动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作品:堆满展厅的陶瓷小火山</p><p class="ql-block">《火焰》装置&nbsp;&nbsp;&nbsp;&nbsp;艺术家/刘建华</p> <p class="ql-block">这大概是汉口馆最有年味的展品,恍惚感觉室内的温度都变暖了。</p><p class="ql-block">4000多件陶瓷烧制的红色火苗,高度大约与人的小腿齐平,遍布整个展厅,像一座座小火山。</p> <p class="ql-block">作品:奇奇怪怪的彩色培养皿</p><p class="ql-block">《粒子的来世》装置</p><p class="ql-block">艺术家/苏珊&nbsp;·&nbsp;安克&nbsp;(美国)</p> <p class="ql-block">水果、种子、橡皮筋、药片、化妆品、植物……有生命的自然物,和工业化的永生物体,居住在一个个由培养皿构成的城市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美国生物艺术家苏珊·安克带来的作品《粒子的来世》,每个玻璃窗内都有相同颜色的展品。</p><p class="ql-block">在接下来4个多月的展期中,作品里的苹果、辣椒等有机物会慢慢腐烂、变质。</p> <p class="ql-block">作品:64米运河的水墨长卷</p><p class="ql-block">《炁》绘画装置&nbsp;&nbsp;&nbsp;&nbsp;艺术家/章燕紫</p> <p class="ql-block">蜿蜒的水墨长卷,由一根根细丝悬挂在展厅上方,成为汉口馆打卡率最高的展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章燕紫出生于镇江,小时候步行五分钟就能到达大运河的闸口。</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逝,儿时熙攘的运河两岸,如今已萧条,甚至有些河道干涸消失,艺术家便把记忆中的运河画成了水墨长卷,走在画的下面,你也像走回了故乡的那条河边。</p> <p class="ql-block">作品:超大幅银盐相纸作画布</p><p class="ql-block">《苏轼的一天》银盐胶片刻画 艺术家/陈焰</p> <p class="ql-block">准确说,这三幅作品是划、刻出来的。因为被当作画布的,是大幅的银盐胶片。</p><p class="ql-block">艺术家曾随杭州朋友们,实地寻访了苏轼与三位好友同游西湖的路径,完成了一场与古人的神游。</p><p class="ql-block">以刀作笔,在黑漆漆的胶片上刻画,就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这与苏轼的境遇,何其相似啊。</p> <p class="ql-block">作品:《荒原计划 》 艺术家/刘商英</p><p class="ql-block">这是作者在新疆罗布泊的荒原上铺上巨大画布做画的影视,我的截屏。</p> <p class="ql-block">从三楼的展厅可以看到美术馆的中庭。</p> <p class="ql-block">走旋梯可以到达中挺。</p><p class="ql-block">俯拍的旋梯</p> <p class="ql-block">仰拍的旋梯</p> <p class="ql-block">效果不错。</p><p class="ql-block">走出美术馆,感觉又是一次艺术的漫步,满足!</p><p class="ql-block">如果把琴台馆的展品,比成年轻人爱听的电子舞曲,那汉口馆的展品则更像一曲民谣,平实精巧,耐人寻味。</p> 合美术馆 <p class="ql-block">2023年1月29日,走进位于野芷湖的合美术馆。</p><p class="ql-block">在武汉双年展五个单元中,它承担“开放姿态”这个单元,4层楼9个展厅同时开展。</p><p class="ql-block">“开放姿态”呈现了58位不同国家艺术家的最新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影像装置艺术等多种中外现代艺术创作形式。</p> <p class="ql-block">两幅木刻版画&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艺术家/方力钧</p><p class="ql-block">方力钧的版画追求完整的独幅创作,以及尺幅的巨大和视觉冲击力。巨大而能持刀法的流畅自如,是方力钧木刻版画的技术难题,也是方力钧在版画制作上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他使用工业电锯等工具,因此刀法显得格外锋利、强悍、霸道和气派,迥异于传统木刻刀的细腻和纤巧,而具有一种工业工具般的力度,正是这种工业工具带给作品刀法的力度。使他的版画系列作品,迥异于油画无笔触感——使形象突出而不是油画味道的突出,迥异于水墨画的非笔墨性特性——淡然浪漫中的无奈,而方力钧的版画则把他体验到的人生无奈无助表现得更强烈,也是方力钧作品中较少有的悲怆感觉。</p> <p class="ql-block">作品《缓释》&nbsp;&nbsp;&nbsp;&nbsp;&nbsp;艺术家/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综合材料装置作品《缓释》,曾于2016年在莫斯科展出,艺术家把旧日衣服重新缝制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型胶囊”,走入“胶囊”,感受艺术的疗愈。</p> <p class="ql-block">参与型沉浸式装置《世界》&nbsp;&nbsp;&nbsp;&nbsp;艺术家/宋冬</p> <p class="ql-block">《世界》有被惊艳到,来自世界24时区的沙土镜面、生活物件、灯具…沉浸式体验,好似来到了奇幻世界。</p> <p class="ql-block">老物件与镜面的搭配,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境。</p> <p class="ql-block">一楼中庭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作品《爱》&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艺术家/萧昱</p><p class="ql-block">萧昱的竹系列铜雕作品,继续他对人类状况和艺术世界生态的持续关注。延续他过去的“竹”雕塑,这些铸铜雕塑强调传统符号的“暴力解构”。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系列摆脱了暴力的表现,转而致力于艺术家自身语言的建构和写作。这些作品的线条混乱而流畅,让人联想到中国书法的笔触。</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和美术馆环境很搭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数字3D打印雕塑&nbsp;</span>《冲浪》、《新新大象》</p><p class="ql-block">&nbsp;艺术家/缪晓春</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琴台美术馆也有类似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肖像》 艺术家/苏新平</p> <p class="ql-block">版画《鲁根的白垩峭壁变奏》 艺术家/徐累</p> <p class="ql-block">两幅纸本水墨作品《年会》、《梦游》</p><p class="ql-block">艺术家/刘庆和</p> <p class="ql-block">由塑料和鞋制作的《界线》 艺术家/傅中望</p> <p class="ql-block">作者所关注的是”线”的界定,作者基于对线的思考,将红色取型器连接为一条可触碰的红线,用不同类型的鞋与线产生互动关系,以此引发观众对”界线”的思考,并作为触碰红线的心理试探。</p> <p class="ql-block">立体感超强的两幅作品:</p><p class="ql-block">《万界交错2》和《红色的结构》</p><p class="ql-block">艺术家/迈克尔.查来赫斯基</p> <p class="ql-block">三幅布面油画:《游乐船上梦一场》、《举杯饮梦,把黑夜喝干》、《夜树的皮,天生锈蚀的刀子》</p><p class="ql-block">&nbsp;艺术家/王愫</p> <p class="ql-block">三幅布面油画:《波普生活》、《艺术城堡》、《上班》</p><p class="ql-block">艺术家/张钊瀛</p> <p class="ql-block">互动装置《我相信你是爱我的》艺术家/吕连涛</p> <p class="ql-block">黑色的手臂垂下,去聆听,它在对你说话。</p> <p class="ql-block">作品:《剩余价值No.21&nbsp;》 艺术家/徐小鼎</p> <p class="ql-block">投影装置《全景研究&nbsp;》 &nbsp;艺术家/李维伊</p> <p class="ql-block">作品《风暴鸟》艺术家/罗德尔.塔帕雅</p> <p class="ql-block">灯光装置《一段这个时代指导人生的信条和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艺术家/蔡灿煌</p> <p class="ql-block">作品《星际采矿:铂族外交&nbsp;&nbsp;》&nbsp;&nbsp;&nbsp;艺术家/蒲英玮</p> <p class="ql-block">在合美术馆展出“开放姿态”专题,基于武汉双年展总体的组织框架,在“开放、融合、未来”的艺术背景下,着重体现出世界范围内发生于不同空间、面向未来的多维共时的艺术生态和艺术现象,由“多维景观”、“共时的世界”、“未来花园”三大单元组成,在学科、领域、媒介等方面体现出多元属性,邀请艺术家也分布在不同领域,多元呈现艺术家对当今世界文化景观的关照,呼应着展览多元融合的内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