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昭通城吃完晚饭,为了安全,等待司机休息了半小时,赶到盐津县豆沙关已经晚上午10:00。</p> <p class="ql-block">古镇上已是大红灯笼高高挂。</p> <p class="ql-block">潇潇拍的夜景照片,很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 豆沙关,原名石门关,后来元朝派了窦勺将军驻守此关,他就给此关改名为窦勺关,后人谐音呼之为豆沙关。</p> <p class="ql-block"> 休息一晚,按照领队的安排,一早参观五尺道景区。然后回到小镇吃早饭,之后去犍为县嘉阳煤矿。</p> <p class="ql-block">早晨,静静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一大早,街上才有个别老人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再有就是辛勤赶早卖菜的村妇。</p> <p class="ql-block">一早摘的菜,新鲜欲滴。</p> <p class="ql-block">川滇特色小菜——豌豆尖。</p> <p class="ql-block">清晨,行走在去景区路上的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出了小镇这个门,就是五尺道景区了。</p> <p class="ql-block">户外领队许伟带着队员来了。</p> <p class="ql-block"> 到了景区门外,一看石山,有点像四川安县永安镇的鹰嘴岩。</p> <p class="ql-block">景区牌坊,由此进去,看五尺古道。</p> <p class="ql-block"> 景区通关门(早晨匆忙没拍门正面,借用一张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 秦代五尺道,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积薪烧岩,历尽艰辛打造出的这条南方丝绸之路——五尺道;现在保存完整的长约350米,道宽170米路面留存的凹陷马蹄印痕39处,有的深达3、4寸。</p> <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僰人悬棺与豆沙关标牌。</p><p class="ql-block"> 僰人悬棺。僰(bó)人”又称“濮(pú)人”,是先秦时期中原华夏诸族对西南诸族的统称,即今云贵高原及川渝南部地区诸民族。</p><p class="ql-block"> “僰人”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说:“僰人、野人、篇筰之川,舟人、送龙、突人之乡,多无君。”《说文解字》记:“僰,犍为僰蛮也”。汉朝时,滇(今云南中部)有“滇僰”、邛都(今四川西南部)有“邛僰”,又有“僰道”(秦五尺道)。汉武帝开夜郎,置犍为郡时属僰道县。</p> <p class="ql-block">远处,悬崖上的棺材。</p> <p class="ql-block"> 悬棺,西南和湘西都有,不知道先人们是怎么放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 僰人悬棺,置棺高度一般距离地表10米~50米,最高者达100米。置棺方式,一为木桩式,即在峭壁上凿孔2~3个,楔入木桩以支托棺木;二是凿穴式,即在岩壁上凿横穴或竖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岩壁间的天然洞穴、裂缝盛放棺木。棺木头大尾小,多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头固定。</p><p class="ql-block"> 宜宾市珙县的僰人悬棺,借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唐贞元九年(793年)背逆唐朝四十多年的南诏王,遣使请求归唐。贞元十年(794年),唐朝派御史中丞袁滋奉使持节赴南诏,册封异牟寻为南诏归义王,他经由戎州(今宜宾)入滇,经石门(今豆沙关)时,为纪其行,作此摩崖题名。摩崖题记是唐王朝与南诏改善关系,重新和好的重要标记。</p><p class="ql-block"> 袁滋题记摩崖石刻(借网图)。</p> <p class="ql-block"> 周边只看见一块保护牌,没看见“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可能在这个亭子里。</p> <p class="ql-block"> 豆沙关属盐津县。盐津县古为僰人居住地。秦为蜀郡地。西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开“西南夷”,置犍为郡。盐津地域为其属地。唐贞元十年(794),南诏归附,设云南安抚司,归拓东节度管辖。</p> <p class="ql-block"> 雍正六年(1728),乌蒙府下设大关厅,盐井渡设巡检司。民国2年,大关厅改为大关县,盐津隶属大关县。民国6年(1917)盐津从大关县分出,单独设县。延津县城狭长,沿着关河两岸而建,为全国罕见的“一线”城市,街两边没地修人行道,外来汽车都要坐电梯停到高楼中,因而我们也就没到盐津县城去了(上下4张借用网图)。</p> <p class="ql-block">与抽水烟的老汉。</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石门关。</p> <p class="ql-block">仰望关口,追忆古人。</p> <p class="ql-block">过了关,<span style="font-size:18px;">往昭通方向</span>另一侧。</p> <p class="ql-block"> 五尺道开凿于秦代,豆沙关古道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续修、成为古代中原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曾经的马帮蜿蜒于此,关隘不断发展起来的古镇,是古时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古丝绸之路川滇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古道上的马帮(借用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五尺道上凹陷的马蹄印痕。</p> <p class="ql-block"> 坚硬的石阶磨得乌黑发亮,马蹄印迹突出,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风雨,绵延至今。</p> <p class="ql-block">图片中右为高速公路,中左为关河。</p> <p class="ql-block"> 在石门关处,可以看到五道并行的交通奇观,被誉为人类交通发展的活化石,体现了人类交通从石板路、路铁路到高速公路,铁路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其实豆沙关还有一条山间小道,从下图一右边房子位上去,可以说是一关六道并行。因时间有限,我们就没有去徒步了。</p> <p class="ql-block"> 顶上是石壁上凿出来的一条路,路里边一条引水小渠,供小镇居民饮水用。下面的公路、铁路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游客匍匐前进,乡民背着东西大步前行,走法不同呀。</p> <p class="ql-block">借用网图看一下古镇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出景区,吃早饭去。</p> <p class="ql-block">领队说这家早餐好吃,特别是水饺。</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就要离开,这是豆沙镇政府大楼。</p> <p class="ql-block"> 离开豆沙关镇之前,领队让停车拍了这张镇门照。</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景,金沙江。</p> <p class="ql-block"> 车11:40过宜宾市叙州区。12:30到犍为县石溪镇谢老五饭庄中餐。</p> <p class="ql-block">吃特色牛肉后,前往嘉阳煤矿。</p> <p class="ql-block">嘉阳煤矿,现在改为国家矿山公园。</p><p class="ql-block"> 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芭沟镇,是以展示人类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p> <p class="ql-block"> 坐小火车进去观赏油菜花,这是起点站跃进站。</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小火车出发,先去看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队长在车头领队。</p> <p class="ql-block">沿途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 到达了油菜花观景点,下车观景。下图1是油菜花观看点段家湾,图2是蜜蜂岩站边。</p> <p class="ql-block">小火车冒着白烟,驶过段家湾油菜地。</p> <p class="ql-block">小火车冒着白烟,驶过蜜蜂岩油菜地。</p> <p class="ql-block">看完下车赏花点,乘车回。</p> <p class="ql-block"> 菜子坝景点。是乘车沿途看小火车的最佳景点。小火车鸣响汽笛,摇摇晃晃以缓慢速度开来,喷射的白色蒸汽笼罩在花海之间,在菜籽坝来个C型大转弯,铁道两侧的油菜花已大面积绽放,看着车窗外掠过片片油菜花海,又增加了点儿朦胧美,就像穿梭在时空隧道。</p> <p class="ql-block">到芭蕉沟站,我们下车,参观老办公区。</p> <p class="ql-block"> 因50年代中国和苏联在马边河修建大马电站,阻断了嘉阳煤矿煤炭运输水路,于1958年8月动工修建近20公里长的芭石窄轨铁路,1959年7月通车。嘉阳小火车由此承担起煤炭运输和老矿区职工家属及村民的任务,因煤而生的芭石铁路和嘉阳蒸汽小火车,自1959年运行至今,在运输煤炭的同时,兼作当地居民的交通工具,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借用网络老图片。</p> <p class="ql-block"> 嘉阳蒸汽小火车是目前全球少有每天还在正常运行的客运蒸汽燃煤窄轨小火车,保留着蒸汽时代传统的燃煤、手动操作、信号指挥等方式。在小火车行进途中的蜜蜂岩站,可以看到以火车历史文化为主题的露天机车博物馆,以及“人字形”调头方式(借用网图)。</p> <p class="ql-block">煤矿影剧院。</p> <p class="ql-block">大礼堂,现改为酒店。</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广场</p> <p class="ql-block">煤矿广场大舞台。</p> <p class="ql-block">广场另一端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矿务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专家和矿务骨干住宅楼。</p> <p class="ql-block">苏联专家楼,现改为酒店,下图为苏联专家与矿领导。</p> <p class="ql-block"> 初成立的嘉阳煤矿拥有三位有来头的领导,董事长为翁文灏先生,公司总经理为孙越崎先生,矿长为汤子珍先生。</p><p class="ql-block"> 翁文灏先生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编写者、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会议学者、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开发中国第一个油田的组织领导者。他曾以学者之身份在国民政府内任事,在抗战期间主管矿务资源与生产。</p><p class="ql-block"> 孙越崎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工矿泰斗”。他领导开发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油矿--延长油矿,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座较具规模的石油城--玉门油矿。他一生抱着科技兴国的理念,为我国煤炭、石油事业的开发建设和人民革命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 汤子珍,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毕业,后赴美国密西根大学矿业系深造,学成回国后任吉林穆棱煤矿矿长。1933年,他出任中国近代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焦作工学院(原福中矿业大学)采矿及冶金系教授,1935年汤子珍出任中福公司第一矿矿长。1946年任河南省建设厅厅长,负责主持河南省战后重建工作。同年10月奉命进驻焦作地区,以中福公司总经理身份接管了焦作煤矿。</p><p class="ql-block"> 嘉阳煤矿创始人铜雕,翁文灏(中)、孙越崎(右)、汤子珍(左)。</p> <p class="ql-block">38年开始建的一条煤矿老街,当年用此矿煤支援抗战前线。</p> <p class="ql-block">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位于河南焦作的中福煤矿公司岌岌可危。时任总经理孙越崎为保全中国矿业先进设备和技术人才,力排众难,为国南迁,辗转武汉、湖南、宜昌,最后经三峡入川。</p><p class="ql-block"> 1938年,利用河南焦作内迁的先进煤矿设备开办的嘉阳煤矿在犍为县芭蕉沟成立,当年建矿当年出煤,煤炭用大船运到重庆钢铁厂作为冶炼钢铁用煤,生产各类兵器支援抗日战争,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老街旧景。</p> <p class="ql-block"> 黄村井,是嘉阳煤矿第一号矿井的延伸。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嘉阳煤矿从这里采掘出数千万吨煤炭。如今,作为观光体验矿井,人们在这里可以深入到地心,穿过一个个地道,去体验煤矿工人工作的场景,感受那个时代人们艰苦奋斗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因时间紧,我们没下井,借网络图片做一说明。</p> <p class="ql-block">借网络图片看一下芭蕉沟全景。</p> <p class="ql-block">嘉阳桫椤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光</p> <p class="ql-block"> 黄色牌照不能通行,从峨眉山收费口下高速走国道。</p> <p class="ql-block">厕所旁的皮猴。</p> <p class="ql-block">晚上走国道,还发生了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