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学海无涯勤作舟,只争朝夕再努力。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来自湛茂两地的一班学子不远千里,来到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城市——成都,重新踏上了研学征途。3月7日,我们的第一站是成都市人北实验小学,我们将在这里开启我们一行跟岗学习的成都之行。</p> PART1.参观校园文化建设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成都宁静而美丽,我们一行踏进成都市人北实验小学,迎接我们的是一群可爱的小天使。在这群小小解说员的讲解下,我们对这所学校的人文文化、办学理念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是一所以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绿色环保教育为特色的新型实验小学。学校一直致力于追溯学校的办学历史,总结办学成败,提炼办学思想。漫步在这幽雅而舒适的校园,我们犹如漫步在一个养眼养人的生态园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该校以绿植为特色,校园内建有百草园、百果园、十六树等,学校一直以来秉承“成长路上陪你走”的办学理念,在此理念引领下,学校又提出“人文课程,生命教育”的办学方向。多年来,学校在传承、提炼、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民乐”为龙头的艺术特色创建活动,成立了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社团,有口风琴、民乐、合唱、舞蹈、绘画、书法……艺术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学生,形成学校独特亮丽的文化风景。</p> PART2.课例观摩:《有趣的汉字》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由来,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参观完校园文化建设后,该校闫晓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有趣的书法课——《有趣的汉字》。闫老师这节课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与神奇的同时又了解汉字文化,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不仅学生学得全神投入,我们的学员老师也情不自禁地当起了学生,沉浸在课堂里,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在刻板示范刻字刻画,创作作品,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个个独特的、美丽的雕刻作品诞生了。孩子们和我们都学有所乐,并学有所获。</p> PART3.书法与美术相融合实践研究 <p class="ql-block"> 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书法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程中,利用美术课堂来展现书法的魅力,让学生从书法学习、实践中感受书法文化的熏陶,提升美育素养。接着,闫晓萍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她多年来在书法与美术相融合实践研究方面的心得体会,并结合《有趣的汉字》课例及“自由体验特色书法课程创作”实践活动,用篆刻书法和版画美术相融合的典型案例,将书法知识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使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感受艺术魅力,从而开阔视野。</p><p class="ql-block"> 书法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书画同源”,书法与美术有很多相似之处。将书法运用于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美的感悟,而且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推动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br></p> PART4.专题讲座 <p class="ql-block"> 最后,陆明副校长为我们做了题为《课堂导入》的讲座。讲座主要分为两个内容,课堂导入的原则和课堂导入的方式。在课堂导入的原则上,陆明副校长为我们阐述了四种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关注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二是从课型的需要入手,三是重视关联性和递进性,四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陆明副校长还为我们阐述了十种常用的课堂导入的基本方式,在阐述过程中,陆明副校长还引用学校教学的例子,辅佐阐述,让我们更真实地感受到有效的课堂导入真的能让我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p> PART5.主题研讨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个小组围绕研修主题《学科研修活动设计方案》进行研讨交流。在研讨交流中,各小组的成员踊跃发言,提出不同的见解,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收获灵感、启迪智慧。<br></p> <p class="ql-block"> <br></p> <p class="ql-block"> 春风送暖绿意浓,跟岗研学再启航。今天学习的课程,以高站位、广视野、大格局的理念引领我们前行,探索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了学生核心素养,响应结合了新课标的要求,为当前教研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在这场探索的“赶考”路上,将会继续努力做到坚持学习、逐梦前行,携手在这追光路上经受考验,摸索前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 稿:第五、六小组全体成员</p><p class="ql-block">拍照:王海萍 崔海鹰</p><p class="ql-block">编 辑:徐月琴 </p><p class="ql-block">校对:第五、六小组全体成员</p><p class="ql-block">项目负责:曾坚 谭琅婷团队</p><p class="ql-block">审核:梁光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