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公元2023年3月6日,农历二月十五,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这是我们家乡一个特别的日子。</p><p class="ql-block">之所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因为她不仅是我们家乡一年一次的盛大庙会,更是连接亲情,传承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纪念、祭拜已逝先祖及故去长亲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家乡东坡头村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东南方,是天池镇下辖的行政村,曾几何时,她也曾经辉煌耀眼,如同镶嵌在乡下的明珠,90年代末到二千年之初的十几年里,因家乡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引来了众多投资,最红火时有几十座矿井坐落在村庄外的各处,每到夜晚灯火通明,车来人往,熙熙攘攘,被外人誉为“小香港”,但也因为管理混乱,无序开采,在国家限制开采,整治矿山下又一一关停了,曾经的繁华又回到了往日的平静。但不管繁华一时还是平静如初,家乡一年一度的庙会却世袭相传,成为乡下特有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庙会是一个延续至今的民俗符号,是一种传统的历史文化记忆。二月是一个祥和的月份。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在中华民族属于龙的国度与传人中,二月代表着祥和与吉庆,更有老百姓心中特有的情愫。大疫三年,家乡的庙会也受到了影响,而今疫散春来,村两委为新春开好新篇章,续写新农村的新形象,特别请来市里的剧团唱大戏,并组织村里的锣鼓助阵,舞蹈演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及家乡人们的亲朋都会如约而至,赶到这里逛庙会,看大戏,集镇边上的商贩也把握商机,把玲朗满目的各种商品,小吃,水果及娱乐设施摆放于各自合适的位置,村里不收一分管理费,只为让乡亲及来往的过客留下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早清明,晚寒衣,春送钱粮秋送衣”。趁着每年的庙会,全村父老乡亲的第一件事不是逛庙会而是祭祖。</p><p class="ql-block">因为三年大疫,祭祖也受到了影响,好多在外的游子身在他乡不能回家,疫散春来,今又惊蛰至,万物生机盎然,酝酿已久的新生,扫尽一切冬日阴霾。今天春和景明,大多在外的乡亲都回到家乡,只为祭祖。</p><p class="ql-block">清晨,天刚蒙蒙亮,每一门家族德高望重的长辈便吩咐嘱托着一大家族的男丁,让大家排着队前往逝去的家族长亲祖辈的坟前祭祀,大家虔诚的手中各持白纸,围绕在先祖的坟前树枝坟头上挂白纸,也有叫挂青的,寓意着家族后继有人,亲人不忘先祖的传承家风与美德,然后给先祖烧上纸钱,俗称送钱粮,就是希望先祖在另外一个世界可以衣食无忧,同时也期盼祖先庇佑风调雨顺,庄稼有一个好的收成。除了祭祖日期尽量赶在清明节之前,上坟的时间基本都是早上,因此,我的家乡上坟基本都是在清明节前。我也才明白“早清明”的来历,意思就是给祖先送钱粮要赶早。</p><p class="ql-block">这时,家族德高望重的长辈为先祖虔诚地焚上清香,摆上供品,给活着的后辈讲述着家族先辈的家风遗训,美德故事,让大家一代一辈缅怀先祖,一代一代血脉相亲,珍惜亲情,感恩先祖,作为主事的荒志叔每年都给后辈们讲述,他让大家长跪于坟前,共同行叩拜大礼,此时大家依次排开,长辈于前.晚辈于后,随着荒志叔浑厚而庄严的礼仪声,大家叩拜感恩先祖,铭记家族先祖的美德家风,鞭炮齐鸣,所有的后辈们精神得到了一次洗礼,我想,先祖的在天之灵一定宽慰,放心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祭奠完先祖,各家又陆陆续续重新拿着祭品,向自己逝去的亲人坟前祭拜缅怀,一张张白纸挂在了坟前,坟后,清香,纸钱,祭品摆在了坟头,逝去亲人的影子仿佛依然围在身边,从未走远,三炷清香,几杯清酒,焚烧的纸钱寄托着挂念与哀思,大家共同清理坟墓边上的杂物,让天国的亲人保佑着活着的子孙,并祈福着天国的亲人安好,幸福,庙会里的清晨时光里给所有家族上坟人上了一节大课,让每个家族的亲情又贴近了一步,也给庙会的日子里注上了最厚重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看,大家跪于先辈坟前,烧纸钱,焚香祈祷,多么虔诚)</p> <p class="ql-block">(坟前枝头的白纸是家有后人的象征,也是后辈不忘先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每个小家也热闹起来,家里的亲戚大多都会带着礼物赶庙会,亲人们在一起拉家常,回忆过往,各家的主人都会摆上丰盛的宴席宴请亲朋,小院里笑语欢畅,香味缭绕,喝着小酒,叙着家常,谈着生活,亲情浓缩在一起,这场景比过年更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吃过饭,让他们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几年前,他们也在这同一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十五这一天,人行道上,摆满了小摊。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那扑鼻而来的香味,令人回味无穷。有的卖菜与小吃,有的卖鲜花,衣服;有的卖凉粉、面皮;有的卖玩具,饮料;有的卖水果,日用品;有的卖乡下特有的农事用具……真是应有尽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是人们久违的欢笑声,叫卖声,满满的人间烟火气息,让人真切体味着“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家乡的锣鼓喧天为庙会助威)</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美女在舞台为庙会助力!)</p> <p class="ql-block">乡村的小舞台也是人间大天地,如今的美丽乡村建设,每个乡村都盖了漂亮的戏曲舞台,舞台场地宽大干净,去年舞台外边村两委又加大力度建设了健身文体广场,让家乡又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当然,拉动家乡庙会的主角还是大戏,从二月十四唱到二月十六,那几天,十里八乡的戏迷云集在戏台下,看“三两步五湖四海,六七人千军万马”。每部戏曲浓缩着一个故事,也演绎着人间的人间百态,戏里戏外,人生如戏。“戏台千出戏,悲同欢演尽;人间百类人,善与恶分明。”戏曲虽然是编造的故事,但是戏曲中的故事往往能够反映出老百姓的心声,体现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展示出人生的诸多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庙会夜晚,皓月当空,忙活了一天的父老乡亲终于可以轻松下来,来到剧场观看自家村里的大戏,一排一排,或独自一人,或携儿带女,聆听观看着河南人喜欢的戏曲,“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同是庙会各村有各村特色的东西。庙会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也是乡亲们一年中最期待的事。时代发展到今天,尽管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好,但没有企业的入驻和特色的发展,单一的农业收入跟不上物价的飞涨,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挣钱,大多剩下家乡的老人,妇女们和孩子们,庙会让逐渐寂寥的乡村多了一年难得的热闹。如今,没有几个年轻人愿意看戏,只有老人们仍然乐此不疲地坚守庙会,坚守传统,坚守乡村,我不知道这厚重的家乡庙会还能传承多久?!</p><p class="ql-block">家乡的庙会,看生旦净末丑五行八作演世间百态,喜怒哀乐忧一咏三叹唱千古风流,家乡庙会小天地,尽展人生大舞台。</p><p class="ql-block">庙会情悠长但也有一抹乡情在心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