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马鞍岭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姜文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叫余江,她在江南生长。有一条河绕城流畅,那是白塔河,白塔河的东岸有一座山,那是马鞍岭。在马鞍岭走一走,以这样的方式体会春天,我细致而明确地感受到余江的精神和风采。在朴实无华中超凡脱俗,在超凡脱俗中返璞归真,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故乡最灿烂的风花雪月。</p><p class="ql-block"> 环绕马鞍岭,水,流在水里,风,轻轻地吹着风,流水和流水,不就是春光翻飞的水袖吗?不就是把春天舞动得风姿绰绰、灵秀飘逸的水袖吗?</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前,周边的村民在马鞍岭边缘的丘陵岗地上,掘到了一些陶器,这一个发现,引起了文物管理部门的注意和重视,经过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居住,马冈和龙冈,开农耕文明之先河,离现在,应该有五千年了吧。</p><p class="ql-block"> 五千多年前的马鞍岭是什么样子,我不能知道,我只能知道,五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曾经在这里编织着生活,在这里的山下,在这里的水边,他们随意地唱着自己的歌谣,一些鱼儿,悠闲地从他们身边游过。我只知道,当他们和这一片山水相遇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在这里开荒种田,纺纱织布,然后生儿育女,这一片山水,是我们的先人最初的家园。 </p><p class="ql-block"> 我不能十分清晰地勾划出五千多年以来春夏秋冬的交替和风花雪月的演变,只能从马鞍岭的春天里,领略岁月浩渺和沧海桑田。</p> <p class="ql-block"> 当我走进马鞍岭的时候,忽然想起一句不平常的话来:优美是不可拒绝的沉溺。马鞍岭公园到处流动着一种令人心旌摇荡的优美,这样的一种优美,谁可以躲避?谁可以拒绝?既然不能躲避不能拒绝,那么,就只有沉溺了。</p><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有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方式,这里的地势符合山水画的所以元素,平远使人行动舒缓,深远使人心思曲折,至于高远,还是先留一些留白。春色明媚,马鞍岭是饱满而艳丽的,鲜亮的绿水青山,丰满的姹紫嫣红,一切是那样充分,充分得少了一点含蓄。</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林中的石阶上,杏花春雨般的迷蒙,山色笼罩着薄薄的一层光晕,这一层光晕,让马鞍岭有了一些黯淡和冷淡,艳丽就在这黯淡和冷淡之中成为妩媚。</p><p class="ql-block"> 蒲团、木鱼、念珠,晨钟、暮鼓、青灯,我还是忍不住走进了马鞍禅寺的寺院和庵堂。有时候最高境界的佛心也就是最平常的凡心,而平平常常的人间情义,却包涵着至真至信佛的意蕴。说明在中国文化里有一种品质,从不缺失的品质,这种品质就是成熟的精神。也许,就是因为庙宇,马鞍岭又增添了几分仙风道骨的姿态。</p><p class="ql-block"> 马鞍岭上,白云鲜亮,林木葱郁,岁月在清寂的山里悠悠荡去,仿佛能够很清晰地听到石头和松树的说话声。抬眼看处,山上是烟云蓬勃,翠紫万状;回头望去,山下是烟烟袅袅,红尘滚滚。</p><p class="ql-block">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收藏,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标志。比如马鞍岭上的马鞍阁。马鞍阁的出现,使马鞍岭凭空多了个高远的层次,虽然阁楼的建造是近几年的事了。集山川之灵秀,显人文之精神。在阁楼上看城市,从前的岁月渐渐远去,从前岁月的影子落在了白塔河水面。</p><p class="ql-block"> 桃杏争艳,杨柳相衬。留连于马鞍岭的亭台楼阁之间,一如留连光景,随风而来的还有一阵阵幽郁沁人的花香。花儿美丽是给人看的,却要看给谁看。桃花也好,梨花也罢,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独特的寓意,就看你如何解读了。漫步在青枝嫩叶间,我不能够分辨出这些树谁是谁,但我知道他们是确确实实地在这马鞍岭公园生长着。</p> <p class="ql-block">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我不忍心惊醒一个沉醉而深情的梦。</p> <p class="ql-block">作者介绍:姜文水,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鹰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余江区作家协会主席,余江区地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余江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余江区政协委员,余江文化名人。</p>